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刘谌被封为北地王。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将领
邓艾攻陷绵竹(今四川绵竹),后主刘禅听取
光禄大夫谯[qiáo]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刘谌劝父亲应当全力一战,但最终刘禅未听取刘谌的劝谏,仍选择奉书投降。刘谌劝阻刘禅失败后,先杀掉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杀掉了自己的儿子,最后在昭烈帝庙自杀身亡。
刘谌誓死不降,自杀殉国的气节受到历代文人推崇,他们将刘谌的事迹加工成文学、戏剧作品,塑造出了一个悲壮的人物形象,如小说《
三国演义》,戏曲《哭祖庙》等。
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刘谌获得了北地王的爵位。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魏国将军
邓艾率领军队攻占了绵竹关(今四川绵竹),
刘禅在
谯周的建议下奉上降书,在魏军进攻
成都市前就派
尚书仆射张绍、尚书左选郎
邓良送出降书。刘谌劝阻其父刘禅投降,刘谌认为国家只有形势窘迫,国势衰弱时才会亡国,在
蜀汉形势危亡之时,国主及其子嗣以及臣子们应作殊死一搏,才无愧于先帝。刘禅不听刘谌的死谏,还是选择了奉书投降。
其父刘禅投降后,刘谌来到祭祀
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之后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杀死,然后自杀。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认为刘谌之父
刘禅与其相比十分逊色,他说道:“曾谓庸禅有子如此乎”。
明末文学批评家
毛宗岗认为刘谌的死为蜀汉挽回了一丝尊严,他说道:“独至
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刘谌在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中出场在第一百一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小说中介绍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在魏军
邓艾攻陷绵竹进逼
成都市之时,
谯周上奏建议刘禅投降,刘谌非常愤怒,厉声怒骂谯周为偷生腐儒,并说自古没有投降的天子,劝刘禅抵抗魏军,刘禅不听。在
刘禅出降日前一天,刘谌生气的回到宫中,他的妻子
崔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后认为刘谌非常有大义,便在说完王死父,妾死夫,夫亡妻死的话后触柱而死。刘谌又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之后便到了昭烈帝庙,到庙后他伏地大哭,眼中流血,随后自杀而死。
罗贯中在此章节中赋诗一首称赞了刘谌,诗云: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通过对刘谌言语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加上壮烈气氛的渲染,突出了刘谌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宁死不降的英勇气概,也从对比中表示了对后主
刘禅的否定。
以刘谌为主角取材于《
三国演义》而成的戏曲有很多。著名的清末
京剧大家
汪笑侬为抨击当时的
清代统治者,以托古喻今的手法创作出了京剧 《哭祖庙》,之后他无偿将剧本送给了汉剧泰斗
余洪元,之后传给了汉剧家
吴天保的手中,由此加工成了著名的汉剧《哭祖庙》。徽剧、
秦腔也都有此剧目,
川剧有《杀家告庙》,湘剧有《子挡父》( 又名《告太庙》),
越剧有《
北地王》。
以汉剧《哭祖庙》为例,这是一出以国破家亡为主题的悲剧,戏中把刘谌对
刘禅的昏聩[kuì]无能和投降亡国的愤怒表现,以及二人之间既是君臣又是父子关系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刘谌为劝其父刘禅拒降进行了三次交锋,前两次刘谌的态度温和委婉,但刘禅仍然要投降,于是在第三次交锋中,刘谌表达他的怨愤,通过一系列的神态动作表现如“气的刘谌两眼直瞪,头手颤抖,左脚连连跺地”,发出深沉悲凉的“国破家亡心何忍”的慨叹等,突出表现了刘谌宁死不降、不愿做亡国臣子的英雄气节。
刘谌在著名
卡牌游戏《
三国杀》中作为一将成名系列纸牌英雄上线,属于
边锋网络《三国杀》扩展包《一将成名2015》的一张武将牌,属于蜀国势力武将,4勾玉男性角色,其技能为【战绝】【勤王】。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有刘备殿,刘谌
雕像树立其中,石碑上有关于他的人物生平,相比
刘禅投降魏国,刘谌以死相谏,血溅昭烈帝庙,拒绝投降,后人认为他更有资格陪侍在刘备身旁,所以在刘备殿供奉了刘备与其孙刘谌的塑像,而无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