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
明末清初名将
祖大寿(公元1579年—公元1656年),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人,明末清初名将。
祖大寿曾跟随父亲祖承训抵御蒙古骑兵,后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2年)承袭父亲之职,担任宁远卫指挥事,其后,又调任宁远中右所游击、靖东营游击等职,期间,祖大寿奉命驻守觉华岛,修筑宁远城,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中立下战功。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兵部尚书袁崇焕将祖大寿提拔为前锋总兵,命他驻守锦州,祖大寿跟随袁崇焕驰援京师、收复滦州。之后,祖大寿被后金军队围困于大凌河城,无奈投降后金,在返回锦州后,祖大寿坚持抗清,最终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再次投降清朝,被任命为总兵,隶属于汉军正黄旗。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祖大寿跟随清军入关,后于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逝世,葬于北京市以北的清河镇永泰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祖大寿,字复宇,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出生于辽东兴城市(今辽宁省兴城)。祖大寿的祖先祖庆原为南直隶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人,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宁远城建成,祖庆奉命率领家族迁徙至宁远城居住,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逐渐成为宁远当地的望族。祖大寿的父亲为祖承训,是援剿总兵官祖仁之子,曾跟随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征战,因抵御蒙古骑兵有功,被任命为辽东副总兵。在此期间,祖大寿曾跟随父亲征战。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2年),祖承训因年老告退,祖大寿承袭父亲之职,担任宁远卫指挥佥事。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祖大寿转任宁远中右所游击。是年冬,蒙古朵颜部的首领蟒金儿率军入侵祖大寿管辖的曹庄,祖大寿因忙于打猎,并未防备蒙古入侵,兵部将以临阵撤退之罪处以斩首之刑,而明神宗朱翊钧于两年半后下令将祖大寿监候处决。
其后,祖大寿被释放,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被辽东巡抚杨镐调去防守抚顺市(今辽宁省抚顺市)一带,抵御后金的入侵。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之职,还曾因忠诚勤恳被经略熊廷弼上奏表彰。明天启初年,祖大寿改任广宁巡抚王化贞的中军游击。
宁锦大捷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明朝与后金发生广宁之战,明军战败,后金占据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祖大寿率军前往觉华岛(今辽宁省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担任督师,命祖大寿辅佐参将金冠镇守觉华岛。在参政道袁崇焕的建议下,孙承宗决定修筑宁远城墙,命祖大寿负责此事,祖大寿率军将城墙加高增厚。之后,后金军队入侵,祖大寿据城坚守,并下令用火炮轰伤敌军数百人,努尔哈赤久攻不下,便转而攻打觉华岛,斩杀金冠。后金皇太极继位后,率军攻打宁远,袁崇焕命祖大寿率领四千名精兵绕路伏击,后金军转而攻打锦州市(今辽宁省锦州市),无果而还,明人将这场战役称为宁锦大捷。崇祯朱由检继位后,任用袁崇焕为督师,将祖大寿升任为前锋总兵,并持有征辽前锋将军之印,驻守锦州。皇太极曾经给祖大寿写信,商议后金派遣使者吊唁朱由校朱由校,并恭贺新帝登基,而祖大寿回信拒绝了他的要求。
己巳之变
皇太极攻打宁远、锦州无果,便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率兵从门(今天津市蓟县)方向南下,攻打京城。袁崇焕率领祖大寿及部分军队驰援京师,崇祯帝召见了袁崇焕等人,加以慰劳。但不久后,袁崇焕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崇祯又听信了朝臣的话语,将袁崇焕逮捕下狱,祖大寿十分恐惧,担心自己也被牵连,于是率领部下从山海关区离开,朝中十分震惊。崇祯帝命袁崇焕写书信招抚祖大寿,孙承宗也派遣使者前去抚慰,又写密信让祖大寿请求立下军功,为袁崇焕赎罪,祖大寿听从了孙承宗的建议,崇祯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次年,后金军队攻下永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等四座城池,并俘获了祖大寿的侄子及几名亲戚家属。孙承宗命祖大寿与山西省总兵马世龙山东省总兵杨绍基会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等人进攻滦州(今河北省县),进逼永平,驻守永平等地的后金军队被迫撤离,返回后金,祖大寿则返回锦州驻守。
初降后金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七月,祖大寿封门修建大凌河城(今辽宁省凌海市),皇太极在城墙尚未修筑完成时率军进攻,围困祖大寿之军。在围困十余天后,皇太极写信给祖大寿,试图劝降,但祖大寿不予理会。明朝派遣军队前去支援祖大寿,但都被后金军队拦截。围困一月之后,皇太极伪装有明军前来,自己率军准备伏击,而祖大寿以为援军到达,出兵攻打城西南的隅台,遭到敌军伏击,祖大寿知道中计,急忙率兵返回城中。
之后,明军再次前来支援,被后金军队击退,皇太极再次招降祖大寿,许诺祖大寿投降后不杀将士,并命手下弘谟等人各自劝降。不久,祖大寿的部下王世龙出城投降,声称城中粮食短缺,马匹被斩杀尽,以至于出现活人相食的情况,参将王景也投降了后金。皇太极命降将姜新招抚祖大寿,祖大寿命游击韩栋与后金谈判,韩栋返回后,向祖大寿描述了后金军队的严整,祖大寿决定出城投降,命自己的养子祖可法作为人质,邀请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之后,祖大寿要求后金部族发誓,皇太极便率领诸位贝勒发誓保证祖大寿及部下军民的安全,祖大寿便出城投降,与皇太极制定攻取锦州市的策略,皇太极赐予祖大寿黑狐帽、貂裘、雕鞍、白马等物以示嘉奖。
逃回锦州
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议,称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在锦州生活,希望趁锦州不知道自己投降,带领部队去锦州,作为内应,辅助后金军队攻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了他的建议,命他带领一支军队返回锦州。而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传信给后金,称锦州防备严密,不便进攻。而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投降后金,崇祯为让祖大寿忠于明朝,对抗后金,并未将其定罪。而崇祯帝三次命祖大寿入朝觐见,祖大寿都推辞不去,坚守在锦州城内。
皇太极曾多次派遣使者,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之前的约定,又命祖大寿陈上进军锦州之策,但祖大寿始终不予理会。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皇太极率军攻打明朝,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省绥中县)屯兵,并领兵偷袭后金将领爱新觉罗·多铎,打败多铎。第二天,多铎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合力出战,祖大寿收兵返回中后所,不与之战。之后,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劝慰祖大寿,又下令释放明军俘虏,希望祖大寿践行诺言,但祖大寿始终不敢露面。
投降清朝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皇太极再次率军进攻明朝,率军包围松山(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崇祯帝命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刚动身,清军就已抵达宁远县,于是祖大寿返回宁远驻守。皇太极一面进军,一面派遣使者前去锦州市,劝告祖大寿之妻,让她劝说祖大寿投降。祖大寿则命副将杨震、徐昌永等率军绕路前往锦州,驻守于此。其后,皇太极下令停止进攻松山,返回沈阳市(今辽宁省沈阳市),祖大寿进入锦州镇守。次年,蒙古将领苏班岱等请求归降清朝,皇太极命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等率军迎接,祖大寿见清军实力单薄,命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力出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之后,皇太极命将领爱新觉罗·多尔衮、济尔哈朗等率兵轮番攻打锦州,将祖大寿围困于城中。锦州外城的蒙古贝勒诺木齐等担心城中粮食不足,准备投降清朝,与清军约定作为内应。清军抵达后,祖大寿率军应敌,斩杀清军武备院穆护萨、护军参领觉罗兰泰、参领宏科等人,但清军还是占领了外城。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率兵前来支援,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率兵埋伏,大败明军,洪承畴被围困于松山。皇太极命学士鄂硕招降祖大寿,祖大寿派遣将领祖泽远及中军葛勋前往清军阵营,商议投降事宜,最终率领将吏出城投降。
皇太极为表嘉奖,将祖大寿任命为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即正黄旗总兵,对祖大寿的部下和儿子也各有赏赐。之后,皇太极命祖大寿写信招降统率关外明军的外甥吴三桂,但吴三桂并未应允。祖大寿便请求发兵攻打中后所,逮捕吴三桂的家族。崇祯十六年年(公元1643年),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出兵攻取前屯卫、中后所。
因病逝世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从沈阳市抵达北京(今北京市),祖大寿跟随大军入关。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祖大寿因病逝世于北京。顺治帝按照汉官一品大臣的份例赐予祭品。
历史评价
关于祖大寿的人生经历,后世的诸多学者名人多进行了评价。皇太极认为,祖大寿饱读兵书,对军理十分熟悉,才能在战争中长久守住城池;明末清初将领石廷柱更是认为明末时,京城将祖大寿作为京师安定的保障。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祖大寿投降清朝提出了批评,如历史学家蔡东藩指责祖大寿是向敌军献出城池、卖国卖友之人;李倧第三子麟坪大君(音yǎo)也认为,祖大寿手握重权,生活奢侈,却不尽忠明朝,为了苟且偷生,使得家族名声败坏,可称是千古罪人。
后世纪念
墓葬
祖大寿逝世后,葬于北京城以北的清河镇永泰庄。1919年,乔治·克罗夫茨从天津购买了祖大寿墓葬的相关遗存,祖大寿墓的遗存现存于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包括石冢、石供桌、石门、文臣和武将石像生、骆驼石像生等。
石牌坊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崇祯帝为了表彰祖大寿及其先祖的功勋,下诏修建一座石牌坊,现在祖氏牌坊仍矗立于辽宁省兴城市的主干道上。
祖家祠堂
祖大寿的宅邸位于北京市富国街,为两进宅院,祖大寿逝世后,府邸被改建为祖家祠堂,用于纪念祖大寿及其先祖的功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起,祠堂又成为正黄旗官学;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祖家祠堂曾得到修。现在,祖家祠堂成为北京市第三中学的一部分。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宁锦大捷
己巳之变
初降后金
逃回锦州
投降清朝
因病逝世
历史评价
后世纪念
墓葬
石牌坊
祖家祠堂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