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职业技术学院(Zuny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位于
遵义市,是一所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是
贵州省优质校、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首家探索授予副学士学位的高职院校、贵州省乡村治理与发展学院、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原遵义农业学校的创办,2001年8月10日经批准由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四校一所”合并组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833亩;有10个教学院系(部),共开设25个专业;有教职工 736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其中有
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1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在校生13000余人。
历史沿革
遵义农业学校
1956年,遵义农业学校创建,校址在
遵义市湘江河畔汇川坝,开始向全地区招生,开始农作物、桑蚕、茶叶3个专业,学制3年。
1958年,遵义农业学校升格为遵义农业专科学校。遵义杜仲林场、遵义奶牛场、遵义蚕试站、湄潭茶叶试验站、湄潭茶校、遵义蚕桑学校、遵义畜牧兽医学校并入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学校根据遵义地委决定搬迁至
播州区南白镇,不少专业建在遵义市(
红花岗区)、遵义县、
湄潭县等地。
1959年,贵阳农业专科班并入遵义农业专科学校。
1961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停办。
1963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复校并改建为遵义农业学校,于同年借用
遵义市忠庄
水泥厂厂址复办。
1966年春,因遵义市忠庄水泥厂上马,遵义农业学校被迫再易校址,迁至遵义县
新蒲新区办学。
1980年,教育部确定遵义农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学校。
1993年,选优评估中被
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重点
中等专业学校。
199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合署)遵义农业学校。
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中等学校。
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1960年,遵义地区工业科学研究所创建。
1964年,更名为遵义地区农业研究所。
1999年,
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9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合署)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1955年,遵义地区商业学校创建。
1962年,合并到地区财校。
1981年,恢复遵义地区商业学院,改名为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遵义财贸职业学校
1958年4月,经遵义地区专署批准建立遵义财经干部学校,在遵义市
汇川区汇川坝,开始向全地区在职干部招生。
1958年9月,经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遵义财经干部学校升格为遵义财经专科学校。
1961年7月~1962年6月,
遵义专区财经专科学校停办。
1962年7月,根据省政府、遵义专署有关精神将遵义专区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校址从汇川坝迁到官井路。
1964年,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创建。
1965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创建。
1966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创建。
1967年12月,遵义地革委决定将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合并为遵义地区财贸学校。
1973年,遵义地区财贸学校更名为遵义财贸学校。
合并组建
2001年,遵义农业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遵义农业机械研究所合并升格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学校通过
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学校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
2010年12月,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2014年5月,学校获“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2015年1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遵义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挂牌成立。
2022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高职专科国控专业点。
2023年6月9日,学院牵头成立
遵义市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院有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汽车工程学院、人文旅游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系(部),开设25个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和校级骨干专业9个,5门省级、29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3个。有智慧教室、智能温室大棚、卓越经管人才培训基地、
宠物医院、
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建筑结构实训中心、汽车科普与职业体验中心、学前教育实践基地、“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验(训)室、车间、基地等123个。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共有教职工736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常年外聘教师约200人,其中高级职称115人,
中级职称167人,初级职称105人。有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1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省级职教名师5人,“遵义市158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4人,贵州省高层次(千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市管专家 4 人。柔性引进了
西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澍等3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全职引进
建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朱崇利等3名博士。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109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19家企业与我校形成了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遵义名成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遵义众悦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现代学徒制项目,与华西希望德康集团联合开展畜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与
习水县人民政府、习水县相关畜牧企业共建
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与务川相关养蜂企业联合建设
遵义市中华蜂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遵义市科技局、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遵义软件园联合课题研究,与厦门国企
天马微电子、贵州卓豪公司、宁波天港酒店开展冠名班、
订单班;与北京欣和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
智能建筑实训室,与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院校签署对口支援协议。遵义直播电商产业学院是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贵州黔航
集团公司等
校企合作参与共建成立,是学校“双高”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共建
遵义市中华蜂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图书藏纸质图书75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现刊300余种,阅览座位数1000个,馆藏包括经济、汽车服务、人文社科、
计算机、机电、建筑、畜牧、
农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工具书,遵义地方文献,收藏完备,内容丰富,是学院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中心。购买了
中国知网数据库,畅想之星数据库等多个数字资源,有超星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等电子资源。
科研成果
2019年,学院组织申报并获得立项省级课题12项,其中:
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4项;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4项;贵州省
职业教育重点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创新创业课题1项,省妇联家庭教育课题1项。获得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
三等奖2个。立项市级科技项目14项。获
遵义市家庭教育中心课题6项。获联合企业共同申报市级科技平台项目3项。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学院是贵州省首批高校“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献血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以遵义革命文化为引领“四红五进”赓续高职生红色血脉的路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全省
特等奖。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主图案由“遵义职院”
大写字母“zy”加一本翻开的书组建而成。其中“z”处理成一根舞动的彩带,象征学生的综合素质,“y”由彩带和一支法式鹅毛笔组成,象征学生的文化素质。“z和y”总体构成一只飞翔的
普通海鸥,翻开的书本寓意着知识的海洋,整个图案展示学院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展翅高飞。
校训
校歌
《走到一起来》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
曾经辉煌奠基,全新使命添彩。
锤炼双师素质,打造实训平台。
传授就业能力,培育创业人才。
把握职教规律,紧跟时代发展。
全院精诚团结,共创美好未来。
全院精诚团结,共创美好未来。
美好未来,为了美好未来。
校园环境
学院位于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坐落在遵义市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和门户城区——新蒲新区。占地面积833亩。地址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街道长征大道中段。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