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芋(
花瓶芋螺:Colosasia escuenfa Schoff) 为
天南星科(A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荔浦芋原产于
印度、
马来西亚和中国海南等
热带沼泽地带,后传入中国
荔浦市,经多年培育,荔浦芋成为广西荔浦市的特有品牌。
荔浦芋为多年生作物,常按一年生栽培,植株长势强,株高130~150cm,总叶数22~25片,叶片肥大,最大叶长60cm,叶宽50cm。叶柄较长,上部紫红色,下部青绿色,叶柄与叶片相连处有一红褐色圆斑,根系为不定根,着生在球茎茎节根带上。荔浦芋晚熟,生长期长达8个月一9个月。生长期喜高温多湿的环境,比较适合在潮湿地区栽培。
荔浦芋人称“芋中之王”,肉质细腻,具有香、酥、粉、糯、甜、软、鲜的特殊风味,品质远胜于其他地方所产芋头,同时荔浦芋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量达10万吨,其荔浦芋特色产业也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销售市场已延伸到了日本及东南亚、欧美国家,生产前景广阔。
物种命名
荔浦芋其形如橄榄,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在民国三年的《荔浦志》就有记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
恭城武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纹棕色致密,粉松而不黏,气香、他处有移种者、仅形似耳,无纹,谓之榔芋”,所以荔浦芋又叫魁芋、槟榔芋 。
发展历史
荔浦芋属
天南星科芋属(Colocasia),在芋头家族中,荔浦芋以营养丰富,肉质酥软,味道芬芳的特点居各种芋头之上,故誉为“芋中极品”。其中国
荔浦市是荔浦芋栽培的起源地,种植的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始于清朝
康熙四十八年,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最先是由福建人带入荔浦县,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后来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品种———荔浦芋。
悠久的栽培历史使荔浦芋久负盛名,在清朝康熙年间,荔浦芋就因其特殊风味被列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选贡品,深受皇亲国戚们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荔浦芋作为一个著名的品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0年,荔浦芋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荔浦芋产品证明商标》注册,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准注册的证明商标;2001年,获“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荔浦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广西绿园公司生产的绿枝园荔浦芋被评为“
中国名牌产品”,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芋头;2014年,荔浦芋获中国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11月15日,荔浦芋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形态特征
荔浦芋是
天南星科多年生单子叶水生草本植物,其体形呈椭圆,一般重量为1~3kg,高130~150cm,分株力强。
根和茎
根为肉质纤维,根系发育极旺盛,其主要分布在球茎周围30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根毛少,吸收力较弱。
荔浦芋球茎(母芋)纺锤形,表皮黄褐色、节间较密,有圆环节20~25个,长25厘米,粗13厘米,一般重1.5公斤,最大达4公斤,约占全株球茎重的1/2。每株有子芋10多个,较细长,最大子芋重达2公斤。孙芋俗称“二娘仔”,多达数十个,长棒锤形,基部略细而弯曲。曾孙芋俗称“三娘仔”,头大尾小,每株有6个一10个。玄孙芋称“四娘仔”,藤状,瘦长,纤维多,淀粉含量低,品质差,不作食用。另有称“阴仔”的小球茎,在子芋、孙芋、曾孙芋、玄孙芋上产生,细小,短圆形,质地粘滑不粉,球茎表皮黄褐色,鳞片深褐色,节间较密,肉色灰白,有明显紫红色槟榔纹。
叶
叶片肥大,呈盾形,总叶数22~25片,按2/5叶序排列,长60厘米,宽50厘米,浓绿色,叶柄与叶片相连处有紫红色斑。叶背多暗粉,叶脉紫红色。叶柄肥厚中空,长1米左右,上部紫红色,基部绿色。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荔浦芋原产于
印度、
马来西亚和中国海南等
热带沼泽地带,后传入中国
荔浦市,经多年培育,荔浦芋成为广西荔浦市的特有品牌,在全县13个乡镇都有种植,尤以青山、新坪、杜莫、修仁种植居多。
生境分布
荔浦芋的主要生长地常见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10℃的活动积温6308℃,无霜期316天,全年日照平均数1536.6小时,日照时数在1200~2 200小时,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1442.1毫米,水资源较丰富,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等潮湿地区。
生长习性
荔浦芋为
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多湿的环境,生长期在13~15℃以上开始发芽,生长中期要求20℃以上的温度,球茎在27~30℃时发育良好,喜酸性土壤,以pH5~6.5为适宜,较耐阴,不需要太强的光照,高温干旱会使叶片枯死,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水分,比较适合在潮湿地区栽培。荔浦芋属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达8个月一9个月。生长初期,根系较浅,不耐干旱,种芋发根后,新生植株逐渐膨大而成为“母芋”,其后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形成新的球状茎,即鲜芋,在适宜环境下不断分蘖,而成为“子芋”“孙芋”等;在生长旺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中后期沟内灌水深达10厘米~15厘米,才能生长良好。荔浦芋的芋根为须根,不太发达,但在生长的中后期,为保持和延长叶片的寿命,芋根可为球茎的形成提供更多的养分。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选择适应能力、抗病力强的优良荔浦芋种芋,通过地膜覆盖播种育苗。育苗床选择在塑料大棚内,深翻苗床,施入基肥,整平苗床,按行距开沟,将选好仔芋种整齐平放于沟内,覆土盖满仔芋。仔芋播种后,注意苗床土壤保持湿润与温度,待仔芋叶片出土后10~20天可定植。
组织繁殖
把优良荔浦芋的母芽和子芽剥去种皮,取顶端组织(或芽)接到主芽培养基上培养。20天后母芋主芽逐渐伸长,叶片展开形成植株,两侧长出2~3个侧芽;而子芋芽需30~40天才能生长至1~2个侧芽,芽细弱,叶片慢慢展开,也能形成完整植株。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继代增殖,周而复始。当幼苗长至有3~4片叶的粗壮植株即可移栽大田。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作苗床;种植地选择土壤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质壤土,以石灰性土壤更好,坡度小于30°高山地块,不宜连作,以3年内未种过芋头的水田进行种植为宜。
田间管理
追肥:荔浦芋生长期间,需肥大,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多次追肥,5月初进行第1次追肥,以腐熟的液体有机肥为主。6月底或7月初进行第2次追肥,此时正是荔浦芋生长旺盛的时期,以肥为主,配合施用钾肥,结合培土。
水分管理:荔浦芋生长前期怕渍水,后期怕干旱,因此,前期应保持厢面湿润,雨天要排除渍水,晴天干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可在早晨或晚上浇水,雨天排除厢沟积水。9月以后温度降低,保持厢面湿润,收获前20天停止浇水。
合理使用多效唑:为了增强植株抗旱、抗倒伏、抗病能力,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可淋施
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施用时间为5月中、下,株高 25 厘米左右,有3~4 片叶时。施用浓度应根据品种和植株长势酌情增减。
切除子芋:为减少养分分散和消耗,利于母芋膨大,应及时切除子芋。
病虫害防治
荔浦芋的主要病害有
芋疫病、芋
洋葱软腐病。虫害主要有
斜纹夜蛾(俗称霉虫)、
芋单线天蛾等。
芋疫病属真菌性病害,俗称烂叶病、铜钱花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球茎,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防治方法:从无病田选留种芋;轮作;施腐熟的肥料,增施 P、K 肥,高哇深沟以降低湿度。病害发生时早施入药剂。
芋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柄茎和地下球茎,使球基染病逐渐腐烂,严重时全株枯萎倒伏,病部腐烂发出恶臭味。防治方法:轮作;施用腐熟肥料;田间操作时尽量不使叶柄伤茎部和球茎有伤茎口;发现病株及时排水晒田,并喷药防治。
斜纹夜蛾以幼虫咬食叶。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药剂防治:用灭杀毙6000~8000倍,或20%
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晶体
敌百虫1000倍液防。
芋单线天蛾幼虫3龄后可将叶片啃成缺刻或穿孔,使叶片破碎,严重时仅剩叶脉;老熟幼虫吐丝卷叶化蛹或入土营土室化蛹。防治方法:可用电子灭蛾灯诱杀成虫,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采收
芋叶变黄而表现衰败时是球茎成熟的标志,即为采收适期般在
霜降前后采收。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采收,采收后立即割除残留的芋苗,除净根须及浮土后,在田间稍晾干表皮后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用途
食用营养
荔浦芋以营养丰富,肉质酥软,味道芬芳的特点居各种芋头之上,被誉为“芋中极品”。它除含
糖类外,还含有一定量的
蛋白质、
维生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硫胺素、
维生素B2、尼克酸、
维生素c等,以及人体生长所需的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良好的食品资源,常作为粮食或肉制品的配菜,如
荔浦芋扣肉。
工业原料
荔浦芋除了传统的直接蒸煮食用,以及制作荔浦芋罐头、荔浦芋糕等简单加工产品外,还可用于面包、
蛋糕、油炸
脆片、
冰淇淋、
固体饮料、酸奶等焙烤糖制食品中。经过深加工产品的研究,荔浦芋主要加工创新产品包括:固体或半固体产品,如速冻芋丸、芋头酥片、芋头酱等;液体产品,如芋头饮料、芋头酒等。
经济贸易
20世纪50年代,中国荔浦芋开始出口到东南亚的国家,到20世纪末出口量逐渐加大,进入21世纪以来,荔浦芋的外销量已占到了总产量的70%,销售市场已延伸到了
日本及东南亚、欧美国家,2002年,销往美国的荔浦芋就有30吨,生产前景广阔。其相关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如
荔浦芋扣肉、荔浦芋饼、荔浦香芋酥、
芋头粉、芋头干、荔浦芋糕、脆皮芋角等食品,销售网络覆盖全中国各大城市大中连锁商场、超市及食品批发市场,同时广出口美国、
加拿大、日本和
欧洲等。
种植技术
中国荔浦芋作为地方独特名优产品,21世纪以来荔浦芋在中国受到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2014年后,荔浦县农业技术部门在区农业厅和农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荔浦芋试验站,逐步推广多种新技术,如地膜覆盖技术、组培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高山种植技术等,为荔浦芋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6年,荔浦县每年种植荔浦芋的面积3335hm2以上,全县13个乡镇都有种植,其中
东昌镇、
新坪镇、
马岭镇、
杜莫镇、
大塘镇、
龙怀乡种植面积最大,667m2产量2000~3000kg,总产量达10万t,667m2产值80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4亿多元,荔浦芋成为荔浦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荔浦县农业生产的一个亮点。
相关研究
据2022年,学者马二兰通过对荔浦芋中含有的一种黏液蛋白——荔浦芋球蛋白进行相关研究发现,荔浦芋中含有的这种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间。同时中医认为芋能解毒,对人体的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此外,2020年来,多位学者通过对荔浦芋中的水溶性多糖进行研究,发现其也具有多种
生物活性,如清除轻基自由基、免疫调节、血糖调节等,都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为新型的荔浦芋产品的研发提高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荔浦芋的食用及商业价值。
参考资料
荔浦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3-05-26
荔浦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