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CHANGHAI HOSPITAL)又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1950年11月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 1951年7月改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因学校组建第二附属医院,故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62年7月对外称为上海长海医院。2017年,学校转隶海军后,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是一所集教学、医疗及科研为一体的“一院两区三附属”格局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部队医院,其院长是廖专
长海医院医院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展开床位2700余张,年均门急诊量350万人次,住院手术6.9万例次,其中,外地患者收治占比约60%-70%。医院下辖62个临床科室,其中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学科6个、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全军专科中心(所)16个,医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专家教授300余名,其中一级教授4名,二级教授2名,三级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90名,硕士生导师130名。
“十三五”以来长海医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7项,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研究型医院示范医院、示范高级卒中中心。2021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位居第39名。
历史沿革
总部
上海长海医院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六个阶级。
接管改建期(1949—1953)
1949年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向进同志为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接管专员,正式接管医院工作,7月14日正式成立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并建立了1626平方米的门诊部。 1950年11月,医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3年4月以前,医院建制隶属于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后勤卫生部接管了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即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当年6月26日华东军区决定在原国防医学院旧址筹办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7月14日将联勤第二总医院改编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0年11月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1951年7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艰苦创业期(1954-1965)
这一时期,医院条件艰苦,设施简陋,共组建了44个专业组,建立了同位素室、心电图室、霉菌室和眼科病理室等13个检查室与实验室,形成了烧伤、胸心、肝胆等专业特色。 1958年9月,因学校组建第二附属医院,故将医院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58年9月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62年7月对外称上海长海医院。
整顿恢复期(1966-1977)
“文革”使医院医教研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医院官兵在两次换防的情况下,完成了526万人次门、急诊和7.6万人次的住院病人诊疗工作。此外,还派出各种医疗队到部队、农村、工厂,为广大群众医伤治病。 1969年9月调防西安市;1975年7月迁回上海市原址。
改革奋进期(1978-2008)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取得发展,拥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中心)、9个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和中心,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快速发展期(2009-2015)
2010年,医院第十四次党代会后,长海医院以发展建设军事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创新型医院为引领,推动医院政治、医疗、人才、学科、后勤及护理,夏照帆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2月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转型升级期(2016-)
2017年7月21日,学校转隶海军后,医院更名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编制体制调整,新设长海医院虹口院区。2019年按照新的职能和架构,医院逐步承担海军新时代卫勤任务。 医院锚定“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建设目标,加速建设成为全能型服务保障医院。 2017年7月21日医院更名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虹口院区
上海长海医院虹口院区的前身是教会医院,之后为日本远东地区海军中心医院和国民党海军上海医院。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被华东军区海军接管,同年11月正式组建为华东海军上海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家医院。1954年6月按全军统一序列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2017年8月9日正式划归海军军医大学建制,2018年1月8日,原第411医院划归长海医院领导,成为长海医院虹口院区。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长海医院医院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700张,年均门急诊量350万人次,住院手术6.9万例次,其中,外地患者收治占比约60%-70%。医院有62个临床科室,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全军专科中心(所)16个。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院区分布
上海长海医院分杨浦院区和虹口院区。
杨浦院区
上海长海医院杨浦院区(本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下设50个临床医技科室,在烧创伤救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泌尿系统疾病诊治、心脑血管及大血管内外科诊治、全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等方面具有领先水平。医院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综合技术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沪上首台640层动态容积CT、新型PET/MR核磁影像设备和立体定向、射波刀、直线加速器等放射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定位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等医疗设施。
虹口院区
虹口院区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院区主要由本部、康复理疗科、医药研发中心等三个院落组成,医疗区位于上海市东江湾路15号,有住院大楼、原内科大楼、行政大楼、门诊楼、伽玛刀楼和后勤综合楼等6个主体建筑;医药研发中心位于广粤路469号;康复理疗科(原白崇禧公馆)位于多伦路210号。 院区拥有1.5T磁共振(MRI)、炫速双源螺旋CT、64排PET-CT、直线加速器、800毫安多功能X线机、数字减影机(DS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电子喉镜、体部及头部伽玛刀治疗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190余台。
科室设置
国家重点专科
麻醉学部
麻醉学部成立于1961年,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军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中心、上海市麻醉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疼痛门诊、ICU病床、麻醉学教研室、麻醉恢复室,2005年成为全军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中心。
麻醉学部有工作人员380余名,其中医疗系列110余名,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24名,中级职称30余名;麻醉科护士30余名,手术中心、中心ICU和日间病房护理人员200余名。科室目前年麻醉量近7万余例次,在各种心脏与大血管手术麻醉、烧创伤手术麻醉、危重与老年患者麻醉、脑血管介入麻醉、腔镜手术麻醉、消化内镜与呼吸内镜诊疗操作麻醉等具有明显特色,麻醉直接相关死亡率低于1/20万,中心ICU床位22张,擅长脊源性疼痛的微创治疗,每年实施各类痛点阻滞、超激光治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8000余例。2019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麻醉学部位列第十。
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成立于1960年,是中国最早开展整形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整形外科专家郭恩覃教授为学科创始人。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8年成为全军整形外科中心,2013年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整形外科在职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已在创伤早期救治与晚期畸形矫正、难治性创面修复、痕预防与综合治疗、体表器官再造、体表肿瘤外科(恶性黑素瘤皮肤癌软组织肉瘤、血管瘤)、尿道及外生殖器畸形、美容外科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医疗特色,年均接诊2万5千余人次,年均手术8000余例。2019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麻醉学部位列第十。
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成立于2000年,2003年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配备了西门子股份公司一体化PET/MR、西门子PET/CT(2台)、国产联影医疗PET/CT、西门子Symbia T16 SPECT/CT、飞利浦双探头SPECT、锗-镓发生器,合成热室,自动放免检测仪、电化学发光检测仪,以及小动物分子影像设备。有高级职称医生、技师5人,中初级职称医生、化学师、研究实习员、技师及护师共26人,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十余人。诊疗特色是胰腺病变PET/CT及综合影像诊断、68镓标记新型PET分子探针的临床应用、一体化PET/MR在疾病诊断及临床决策中的应用、PECT/CT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肿瘤骨转移的核素内照射治疗等。
脊柱外科
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脊柱作为骨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50年代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脊柱外科手术。1997年,成为国内最早成立脊柱专业病区的单位之一。2008年联手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脊柱畸形联合研究中心”,2010年被总后勤部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脊柱外科中心”。2015年成立“中德国际脊柱微创外科亚太培训中心”。2016年成立“上海国际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科室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有正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1名,在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40余名,迄今已培养各类研究生100余名,科室年手术量已近3千例。
肛肠外科
肛肠外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综合发展的专业化科室,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目前拥有两个病区,89张床位,包括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心和专业肠造口门诊,是一体化结直肠肛门外科。
全科共有医护人员7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12名,硕士10名,专职肠造口治疗师4名。该科2017门诊量达95085人次,手术量5188例。恶性肿瘤平均住院时间仅为10.46天,创全上海市最短。年结肠镜检查20000余人次,造口门诊13000余人次。诊疗疾病谱包括结大肠癌、结直肠间质瘤、淋巴瘤恶性黑素瘤等少见肿瘤、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前肿瘤、慢性便秘、复杂性肛瘘和痔等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科室在直肠癌超低位保肛,肠癌肝转移,肠镜检查及治疗,复杂肛门疾病诊治及造口护理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从2015年3月起,开展了结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门诊,召集了肛肠外科、消化内科、病理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肝胆外科、消化内镜中心、麻醉科和医疗科等各个科室的专家教授,同时为一位病情复杂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诊治,制定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成立于1976年,是一个以消化疾病内镜诊治、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胃肠动力障碍疾病诊治、胃肠道早期肿瘤微创诊治、军事应激胃肠病防治等为主特色学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化科室。2000年被批准为全军消化内科专科中心,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7年科室主任李兆申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消化内科共有3个病区,共133张床位,年门诊量22万例次,年住院收治7000余例次,年完成内镜诊治例数9万例次。消化内科现有主系列人员66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8名,主治医师、讲师34名,其中90%获得博士学位。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前30min行吲美辛栓纳肛可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
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廖专教授团队2022年1月发表于《柳叶刀•胃肠和肝病学》的文章《吲哚美辛降低体外碎石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ectal indometacin to prevent pancreatitis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RIPEP): a single-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
此项研究于2016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5年筛选了近2000例患者,最终成功纳入1370名慢性胰腺炎患者。通过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相较于安慰剂组,ESWL术前30min行吲哚美辛栓纳肛可 显著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国际上首次为ESWL后胰腺炎的有效预防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研究发现吲哚美辛可显著降低ESWL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出血、穿孔、感染等),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且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此项研究进一步对胰腺炎高危患者进行分析,RIPEP研究发现吲哚美辛栓的预防作用在女性、特发性、非胰源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功能完整以及胰腺分裂等高危CP患者中可能尤为有效。
通过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揭示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情况
2022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廖专教授团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团队合作,在全球顶级心血管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27.203分)发表了题为“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for Assessment of Antiplatelet Therapy-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Injury”(磁控胶囊内窥镜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引起胃肠道损伤)的研究。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增加胃肠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内镜检查对监测胃肠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传统胃镜是一项侵入性检查,存在检查相关出血风险,在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应用中受到限制,且局限于观察上消化道黏膜,无法评估小肠粘膜。磁控胶囊内窥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工具,无需麻醉、不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且胃部检查的诊断效能与传统电子胃镜准确性相当,可实现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胃及全小肠黏膜的有效动态监测。该研究对于胃肠道出血的预防和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继续推动心内科与消化科之间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寻求更安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首次揭示胰脏癌染色质开放性特征
2022年4月,肝胆胰脾外科金钢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杂志上发表论文《人类胰腺癌症器官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与药物敏感性相关的染色质可及性特征》(《Integrated profiling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organoids reveals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drug sensitivity》)。
该研究是金钢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栋研究组、陈洛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勇研究组利用类器官模型首次系统性揭示胰脏癌染色质开放性特征,在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药物敏感性等多组学数据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不同亚型胰腺癌的基因调控网络及潜在治疗靶点。该研究提示染色质开放性对于深入认识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具有极大价值,为探索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与践行胰腺癌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频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前列腺癌
2022年7月,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王林辉教授、许传亮教授团队在国际外科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JAMA Surgery》IF=16.681)上发表论文《高频不可逆电穿孔扩大局部前列腺癌症病灶消融非随机对照试验》(《Extended Focal Ablation of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With High-Frequency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A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高频不可逆电穿孔(H-FIRE)广泛局部消融治疗PCa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和较小的功能损害,随访6个月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sPCa)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其他能量平台的历史对照组,且对前列腺各项功能的影响最小。研究还确定了H-FIRE充分消融的一些关键参数。该研究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提供了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医学实践
烧伤科成功利用“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技术”为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创面修复
2019年9月,上海长海医院烧伤外科在国内首次开展“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并取得成功。该技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海医院烧伤科夏照帆教授团队多年潜心研究成果,可显著促进偏浅创面的快速愈合,为深度创面的修复提供“取之不尽”的皮源。
心外科成功完成世界首例“Lux-Valve Plus”静脉入路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
2021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心外科成功完成全球首例Lux-Valve Plus静脉入路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救治性临床试验,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介入三尖瓣置换系统正式进入外周血管入路时代,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教育科研
医院教培
长海医院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烧伤外科、中医内科、医学影像科等均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医院拥有专家教授300余名,其中一级教授4名,二级教授2名,三级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90名,硕士生导师130名。
关联院校
上海长海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成教院黑龙江省卫校等高校的原教学医院,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和蚌埠医学院联合硕士培养点。
科研
国家重点学科
消化内科2001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继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课题。共发表SCI论文260篇,总IF超过1000分,获批国家专利74项,牵头制定24部诊治指南,主编专著47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泌尿外科
海医院泌尿外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泌尿外科专业学科,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中心,2003年成立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2009年成为上海市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及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评价技术平台。2011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同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参与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全军中医内科中心,拥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1项),承担上海市及全军科研课题12项,在研经费200余万元。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二等奖1项。
心血管外科
心外科创建于1951年,是中国成立胸心外科专业较早的单位之一。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临床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心脏外科临床专科培训中心。为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项目、卫生部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基金、省部级及军队“十一五”攻关项目等26项,获基金支持总计5千余万元。相关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军队各类奖励40项,上海市各类奖励6项。近5年来主编专著10部、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SCI论文收录158篇。
中医肿瘤科
中医肿瘤科前身系长海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5年,现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肿瘤)重点学科、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全军中医内科中心、上海市中医肝癌专病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至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各种科研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科室人员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SCI 3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9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创立《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杂志,成为国际领先中西医结合类SCI杂志。
烧伤外科
长海医院烧伤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全军烧伤研究所和全军休克与器官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全国首批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高等级奖项20余项。 
影像医学科
影像医学科建于1949年,是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通过复审),2002年为上海市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03年成为军队影像医学专科中心。 发表论文300余篇,编写专著8部,承担各种基金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军队重点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6项。
胸外科
胸外科是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常规开展包括全腔镜食管癌根治、单孔肺癌根治在内的微创手术、气管肿瘤切除+气管对端吻合、肺叶袖式切除、肺移植术等复杂高风险手术。建立了临床科研团队,获得20项各类课题,经费合计近500万元,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上海市各类基金6项。截止2017年底胸外科共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科室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银屑病学组组长、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顾问,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医史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皮肤病学专业杂志英国皮肤科杂志(BJD)、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审稿专家等学术职务。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位于长海医院综合保障楼4层,总占地2500平方米,成立于2020年12月,
中心主任由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权威李兆申教授担任。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临床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研究室、生物样本库、中心实验室、数据管理及质控中心等职能部门,同时协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微创技术实验平台等重要支撑平台。
中心实验室位于长海医院科技楼4楼、5楼和15楼,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设备总价3000余万,主要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服务、临床低年资医师和研究生科研培训等工作。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形态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学六个功能平台和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可实现对绝大多数基础科研工作的软硬件支持。
微创技术实验平台位于综合保障楼二层,设有内镜手术室、DSA整体手术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室和腔镜手术室等。拥有三十万级空气净化层流装置,可同时开展16台动物微创实训操作,是临床微创专科技术培训、新术式和复杂术式演练以及微创技术创新、研发的平台。
国家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上海长海医院国家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首批临床药理基地之一,1998年通过国家卫生部验收,成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00年更名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6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组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首批认定13个专业组,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项目资助。截止2021年6月,上海长海医院已在国家局备案31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组和29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组,覆盖全院31个临床科室。机构已承接项目1100余项,合同总金额数达到1.6亿余元。近三年承接I类创新药共计31项,其中I类创新药牵头项目5项,其他牵头项目29项。
主办刊物
《中西医结合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简称JCIM)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长海医院主办。2003年5月创刊,设有院士笔谈、专论、述评、学术探讨、临床论著、实验论著、经验交流、医案医话、文献综述、医学统计学、中医英译研究等栏目。
声誉与排名
2021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位居第39名。专科排名中,泌尿外科排名第六,消化科排名第二,烧伤科排名第四。
院内专家
廖专
上海长海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碎石和内镜微创治疗、胶囊内镜及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常见消化疾病及胰腺、胆道和小肠等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治,尤其在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胆管疾病内镜微创治疗、小肠疑难疾病内镜诊治和磁控胶囊胃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JAMA ( IF56.272 ) 、JACC ( IF24.094 ) 、LancetGastroenterol Hepatol (IF18.486 )Gastroenterology (IF22.682)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英文150余篇,波引3000余次,H指数28),被写入30余部国际指南:主编中英文专著4部,参与制定全肯南和共识16部,主持基金课题30余项,获批专利32项,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兆申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主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胰腺病杂志》总编辑。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40年,擅长消化内镜和胰腺病诊治,建立质控标准和培训体系和建立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微创治疗新模式。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消化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被NEJM、Lancet等SCI引用4000余次,中文论文1500余篇,被引10000余次;研究内容写入55部国际指南和33部英文专著。牵头制定中国消化内镜和胰腺病领域指南或共识32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等课题4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主编专著48部。
夏照帆
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烧伤外科)及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擅长瘢痕防治与功能康复。从医执教37年,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烧伤外科专业人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重点项目等2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近年来,带领团队出色完成30余次重大事故和灾难性事件的烧创伤救治任务。
凌昌全
中医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海中医医院院长。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肝病、疑难杂症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等各种科研项目共33项。
徐志云
主任医师、教授,先后担任上海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医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所长和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 擅长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11种杂志的编委及专业主编。同时担任全军医疗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卫生部行业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其中SCI论文132篇,单篇影响因子14.156分。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位。
陆建平
影像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勤部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擅长CT和MRI高新技术综合应用,腹部及血管病变影像诊断。
是《放射学实践》杂志副主编、J Magn Reson Imaging、European Radiology、Abdominal Imaging、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或特邀审稿专家。 从事影像诊断专业35年,擅长CT和MRI高新技术综合应用、腹部及血管病变影像诊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各1项;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军队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累计经费1200余万元;主编或副主编专著5部、主审专著1部、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SCI 30余篇。
资质认定
2022年2月,上海长海医院入选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长海医院.2023-05-27
全部科室.长海医院.2023-05-27
虹口院区.长海医院.2023-05-27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国军网.2023-07-07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6-14
2019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7-08
2019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7-08
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长海医院.2023-07-08
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长海医院.2023-07-08
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长海医院.2023-06-15
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长海医院.2023-06-15
长海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长海医院.2023-06-15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6-14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6-14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6-14
廖专-硕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7-08
凌昌全.长海医院.2023-05-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总部
虹口院区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院区分布
杨浦院区
虹口院区
科室设置
国家重点专科
麻醉学部
整形外科
核医学科
脊柱外科
肛肠外科
消化内科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医院教培
关联院校
科研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主办刊物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廖专
李兆申
夏照帆
凌昌全
徐志云
陆建平
资质认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