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争
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爆发战争
车臣战争(英文:Chechen war,俄文:Российско-Чеченская война,车臣语:Нохчи-оьрсийн тIом)是指在1994年至2009年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之间,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以及印古什共和国和达吉斯坦等地,所爆发的包括两场战争在内的持续性武装冲突。
在1990-1991苏联末期,整个原苏联地区陷入政治混乱,而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地区的原苏联空军上将杜达耶夫率领其追随者,通过政变手段推翻了当地的政府,并宣布车臣独立。在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意图恢复中央权威,在谈判、支持政变等手段无果后,叶利钦决定通过武力解决车臣问题。战争从1994年12月11日开始,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通过数个月的军事行动占领了车臣的格罗兹尼等主要城市,而车臣武装则通过对俄罗斯进行劫持人质等手段进行恐怖袭击。在1996年俄国即将大选之际,叶利钦宣布退兵,车臣也随之反攻,收复了格罗兹尼,随后俄罗斯和车臣达成停火,签订《哈萨维尤尔特协议》,暂时搁置争议。在1999年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武装再度袭击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地区,俄罗斯宣布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在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训后,俄军在1999年10月1日正式向车臣进发,首先攻占了古杰尔梅斯,并形成对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包围。在2000年2月6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攻占了格罗尼兹,车臣武装撤往车臣南部山区,至2001年1月22日俄军大规模军事行动基本结束,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宣布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行动结束。
车臣战争最终以俄罗斯的胜利而结束,几乎消灭了车臣武装,在数年的反恐行动中使得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逐渐稳定。维护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
战争背景
历史原因
车臣在1858年首次被俄罗斯吞并,在1920年,苏联在车臣地区建立了自治州,并于1939年与印古什自治州合并,正在1941年升级为自治共和国。但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指责车臣人涉嫌与德国人进行合作,于是将大量车臣民众强制驱逐至中亚西伯利亚地区,导致数千人因此丧生,车臣-印古什共和国也因此被撤销。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统治时期才允许这些车臣人返回,并重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在1990-1991年,随着苏联的衰落,在前苏联空军上将杜达耶夫(车臣语 Дуди Муса кант Жовхар 俄语 Джохар Мусаевич Дудаев)的领导下,成立了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并在1991年发动政变,杜达耶夫带领其创建的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党(NCChP)成员强行冲入车臣-印古什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次会议,导致苏共格罗尼兹支部负责人维塔利·库岑科(Виталий Куценко)死亡,关于维塔利·库岑科的死亡原因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认为他是被从窗户中抛出,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并占领了电视台,广播站等地,这一事件导致苏联在当地的政府瓦解,在1991年11月7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宣布在车臣-印古什实施紧急状态,这一总统令公布后,车臣武装包围了车臣当地的克格勃和军队所属的建筑物以及机场等交通枢纽,随后经过在杜马的斗争,车臣-印古什进入紧急状态的法案被否决,1991年11月27日,车臣举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宣布杜达耶夫成为车臣总统,并推翻了当地受莫斯科支持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莫斯科宣布车臣的选举是非法行为。在1992年6月,原先当地驻扎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撤出车臣。并将大部分武器留给车臣。
政治原因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需要重新树立中央权威,因此鲍里斯·叶利钦意图与俄罗斯联邦的各主体间明确权力,1992至1994年,叶利钦与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通过许诺自治权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和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中的87个达成妥协,仅剩车臣唯一一个未与叶利钦政府进行相关谈判。并且杜达耶夫和叶利钦的交涉陷入僵局。
1991年-1992年,叶利钦曾向格罗兹尼派遣内务部部队,但在机场被杜达耶夫的部队包围,被迫撤退。在1992年印古什共和国宣布从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中独立并重新加入俄罗斯联邦,而车臣也宣布彻底从俄罗斯独立,成立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ChRI)。
俄罗斯联邦政府认为车臣不是像波罗的海三国,中亚各国和其他高加索国家那样的苏联内部一个独立实体,而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因此根据苏联宪法车臣无权脱离。并且认为如果车臣获得独立权,将可能对俄罗斯的其他共和国产生连带反应,如鞑靼斯坦共和国也可能会脱离俄罗斯联邦。
经济原因
此外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俄罗斯石油管道的主要枢纽之一,因此其分离将损害俄罗斯的经济和能源供应。有资料认为这些石油产品可能产值高达数百亿美元,占到当时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10%-11%。
外部原因
车臣独立也获得了土耳其中东许多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向俄罗斯输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比如沙特阿拉伯自1989年起就向俄罗斯各地大量捐赠伊斯兰教作品,包括含有瓦哈比派或苏菲派思想的著作。并且部分中东宗教极端分子直接进入车臣等地区参与培训或直接作战,俄情报部门宣称阿尔·哈塔卜和萨杜拉耶夫等人均是沙特人。
此外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还指责车臣的分裂势力受到美国的支持。
战役进程
第一次车臣战争
战前准备
在1994年11月25日,俄罗斯政府支持的车臣反对派武装向格罗兹尼俄语 Гро́зный 车臣语 Соьлжа-ГIала)发动进攻,这被称为第一次格罗兹尼战役,但受到杜达耶夫的反攻而被重创,损失了14辆坦克,以及数十名俄罗斯军人被俘虏。被俘虏的俄罗斯军人暴露了俄罗斯政府的计划,导致车臣和莫斯科当局矛盾进一步激化,在1994年11月29日,鲍里斯·叶利钦要求车臣当地武装48小时内放下武器并释放俘虏,并开始在高加索的各军区集结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还调集了140架苏-25攻击机、苏-24等战机以及55架直升机和30架运输机。
战争初期
在1994年12月1日,俄罗斯空军派遣苏-25编队对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的机场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打击,在凌晨摧毁了卡利诺夫斯卡亚和汉卡拉机场的车臣飞机,于当日下午轰炸了北格罗兹尼机场的包括客机在内的所有飞机并且尽量少破坏机场基础设施,以供俄军未来使用,在1994年12月11日凌晨,俄罗斯命令在车臣边界的部队从北奥塞梯的莫兹多克以及印古什共和国和达吉斯坦等地分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入车臣,至12月18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抵达格罗兹尼外围阵地,在最后通牒时限截止之后,12月19日俄军开始对格罗兹尼发动空中打击,并派遣内务部队封锁边界。在12月23日,俄军占领周边市镇。至12月26日,俄军形成对格罗兹尼东西北三面包围,并自27日起使用航空兵和炮兵对于格罗兹尼市区进行打击。
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
格罗兹尼的车臣守军约有1万左右,并拥有80门以上火炮和25辆坦克和30辆步兵战车或装甲车并围绕总统府组建了三道防线。为了进行巷战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集结了3.8万人及2221辆各式坦克装甲车辆,并重组了部队,分成了数个军群,其中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群由罗赫林中将指挥,斯塔斯科夫少将指挥东方军群,普里科夫斯基少将指挥北方军群,斯塔斯科夫少将指挥东方军群。12月底,俄军正式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发动进攻,在27日至30日,俄军夺取了机场,并控制了数个据点。在巷战中,俄军与车臣武装逐楼进行争夺,俄军在1995年1月13日攻占了车臣政府大楼,1月19日攻占总统府。在2月6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基本控制格罗兹尼车臣武装逐步撤往车臣南部山区。在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中,由于俄军准备不充分,指挥混乱等问题,导致俄军131机步旅等部队在1994年12月31日孤军深入被车臣武装包围,有资料认为131机步旅战前有约1000人,26辆坦克,120辆装甲车,在1995年1月3日突围后,阵亡了800名以上士兵,损失20辆坦克和102辆装甲车还要数十人被俘虏。
占领车臣
格罗兹尼之战后,俄军继续向车臣其他城镇进攻,在1995年3月21日,俄军调集海军陆战队等部队开始围攻阿尔贡市,3月22日车臣武装意图从沙利和古杰尔梅斯方向派兵解除围,遭遇俄空军直升机和强击机的打击而失败,在3月23日俄军占领阿尔贡市,至3月30日,俄军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古杰尔梅斯市。3月31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攻占沙利市,4月初俄军开始向巴穆特村进攻,此地驻扎有750到1000名车臣武装,4月15日俄军的第一波进攻被击退,4月17日俄军使用空军对巴穆特村发动轰炸,车臣武装损失惨重随后撤退,随后俄军占领该村。在4月26日鲍里斯·叶利钦宣布为庆祝苏德战争胜利50周年,在4月28日至5月12日进行停火。在停火期间,杜达耶夫在格罗尼兹附近集结部队,意图夺回其首都,在5月14日发起进攻,至15日被俄军击溃,随后俄军向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的沙托伊、奥列霍沃、谢尔任-尤尔特、维坚斯克、沙利、诺扎伊-尤尔特地区等方向进攻,并对车臣武装在韦杰诺村的指挥部进行轰炸,6月2日,俄军包韦杰诺村,并在重火力的掩护下,攻占该村以及车臣指挥所,随后在6月11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开始进攻沙托伊,在6月13日,俄军对车臣沙托伊守军发动夜袭,在6月14日攻占。截止1995年6月14日,俄军控制了车臣境内的主要据点。
游击作战
在正面对抗失败后,车臣武装逐渐转向游击以及绑架和恐怖袭击等非对称作战。如在1995年6月就发生了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在1995年6月14日,巴萨耶夫率领约150名车臣武装分子乘坐两辆汽车向车臣以北100公里以上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布琼诺夫斯克市进行了袭击,在对市政府和警察局的进攻被俄罗斯内务部队击退后,车臣武装转向进入当地医院并劫持人质。扣押了480名病人,380名医务以及约300名平民。巴萨耶夫宣布如果其一名手下受伤就杀死5名人质,一名手下死亡就杀死10名人质。在6月17日,俄罗斯内部部队向医院发起进攻,解救了100名以上人质,但在车臣武装威胁杀死人质下不得不停止,6月18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巴萨耶夫达成妥协,车臣武装分子撤离并释放人质,条件是俄罗斯军队在车臣停火。这次事件造成130名百姓、18名警察和18名军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在1996年4月21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借谈判名义,追踪到杜达耶夫的卫星电话,发现其位置,使用导弹击杀了车臣武装领导人杜达耶夫。
第三次格罗兹尼战役
在1996年俄罗斯大选等压力下,1996年6月4日,鲍里斯·叶利钦总统宣布俄罗斯开始撤军。在8月6日,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军队对格罗兹尼,阿尔贡等地发动了反攻,约1500-2000名车臣武装在阿斯兰·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的率领下进入了格罗兹尼,与城中的俄军以及内务部队进行了交火,城中的俄军被车臣武装分割包围,一周后扎夫加耶夫率领的援军进入格罗兹尼,城内的车臣武装增加至6000-7000人,车臣武装收复了格罗兹尼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古德梅斯和阿尔贡,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封锁在行政大楼以及指挥办公室等地区,在鲍里斯·叶利钦胜选后,俄军又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进攻和轰炸,俄军试图从汉卡拉和塞韦尔尼机场发动反击来夺回格罗兹尼,并解救被包围的部队但遭到失败并损失惨重。在这次战役中超过200辆俄军装甲车被摧毁。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亚历山大·列别德被叶利钦紧急派往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取消了俄军指挥官普利科夫斯基将军准备再次进攻格罗兹尼的命令,宣布俄军在车臣已经丧失进攻能力,将与车臣进行正式谈判。
达成停火
至1996年8月31日,叶利钦和车臣达成妥协,在达吉斯坦的哈萨维尤尔特签订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协议由亚历山大·列别德和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签署,协议中规定确立了俄罗斯和车臣达成暂时和平。将在1997年签署确定两国关系的条约。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1997年1月全部退出车臣。1997年5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俄罗斯承认车臣的自治地位。但车臣依然宣布其处于独立地位。
第二次车臣战争
战前准备
在1999年8月7日,沙米利·巴萨耶夫及其率领的约500名车臣武装部队进入在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袭击了俄罗斯内务部队所驻扎的哨所,这引起俄罗斯国内的激烈反应。,1999年7-8月双方在达吉斯坦进行了交火,俄军逐渐稳定达吉斯坦,出于为弗拉基米尔·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获取支持,以及南斯拉夫事态的影响,为洗刷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不佳的表现并且维护俄罗斯的国家统一等原因,俄国政府决定再次出兵车臣,俄军开始在北高加索地区集结。第一批到位了约17000名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至1999年9月约10万俄军集结完毕。
初期战斗
在1999年9月,俄军首先使用空军对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发动空袭,对车臣境内的军事基地、桥梁等主要战略目标进行了轰炸。在1999年9月29日,俄军开始进入车臣。随后1999年10月1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以阿斯兰·马斯哈多夫为首的车臣政府是非法组织,并采取在车臣建立安全区为目的的军事行动。至10月15日俄军占领车臣三分之一的领土,在11月12日,俄军攻占古杰尔梅斯,至11月,俄军占领车臣一半领土并基本完成了格罗兹尼的包围。在1999年12月13日(当地时间12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宣布,决定对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采取行动来恢复当地的和平秩序。
第四次格罗兹尼战役
在1999年12月初,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开始对格罗兹尼进攻,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数量约为5000人,其中2000人在外围阵地,2000人在市区阵地,剩下约1000人为预备队。车臣武装采取35-40人为一组,据城市地势进行伏击,游击等作战。俄军使用火炮和武装直升机等持续对城中军事目标进行打击,12月4日,俄军首先对格罗兹尼外围的乌鲁斯-马尔坦发起了进攻,在三天的反复争夺后,俄军占领这一地区,剩余车臣武装撤入格罗兹尼城内。至12月13日,俄军又占领沙利市,完成了对格罗兹尼外部主要据点的进攻。12月17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正式开始对格罗兹尼的攻城战,至2000年2月初,俄军占领格罗兹尼一半城区,车臣武装剩余势力约2000-3000人逐步向南部山区撤退,遭遇俄军伏击,2月6日俄军宣布占领整个格罗兹尼。
后续作战
在格罗兹尼战役同时,俄军也攻占了阿尔贡,共青团村等地,在格罗兹尼被俄军占领车臣武装准备撤向南部山区后,俄军准备将车臣武装的剩余势力包围歼灭,爆发了776高地之战,在2000年2月26日,俄军名第76空降师第104团在705、626和776等高地阻击车臣叛军,在交火后车臣武装向776高地方向进攻,驻守此地的为104团的约90名士兵,面对两千余名车臣武装的进攻,最终成功阻挡了数天等到援助,其中90名士兵阵亡84人,仅有6人生还。
2000年6月8日,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命令,对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实行总统直接治理,由总统驻北高加索代表卡赞采夫具体落实。2001年2月起,俄罗斯当局宣布逐渐从车臣撤军。普京下令将清剿车臣残匪的任务由国防部移交联邦安全局。在车臣成立政府和常设行政机关,任命原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政府首脑伊里亚索夫为车臣新政府总理。车臣地区逐渐转入正常状态。
持续骚乱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车臣武装又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叛乱以及恐怖袭击,如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2004年的别斯兰学校人质危机,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和2011年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爆炸案等。至2005年初,在阿斯兰·马斯哈多夫哈塔卜巴萨耶夫、阿布·瓦利德和许多其他车臣指挥官死亡之后,车臣武装的破坏和恐怖活动的强度逐渐减小。数年内车臣唯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即2005年对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的袭击也以失败告终。
宣布结束
在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宣布,自1999年起开始的车臣反恐行动正式解除。但对于车臣境内的武装的清剿还在继续。
战争损失
俄军伤亡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由于在战时统计不完全,以及各种统计口径不同下,对车臣战争中的俄军伤亡存在多种说法,在2001年俄罗斯宣布其在车臣战争中阵亡约3500人。在2002年9月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包括其内务或紧急情况部以及联邦安全局等部门的官兵阵亡4500人,超过了第1次车臣冲突俄军阵亡4000人的数字。且有12500人受伤。在2007年俄罗斯官方再次宣布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包括内务部部队和紧急情况部部队等在内共阵亡了6000余人。还有资料认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伤亡16000人,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伤亡约9000人。
车臣伤亡
由于原先的车臣武装在车臣战争后不已一个政府的形式存在,因此对于车臣武装在车臣战争中的具体损失数字仅有各方的估计,俄国防部宣称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消灭了14000名车臣武装。在2007年俄罗斯武装力量战争纪念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克里林少将表示在两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方面死亡了6688人。而解放军报一份报道认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武装的伤亡均在15000人上下。
平民损失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由于双方战斗的激烈和残忍,造成了平民大量伤亡并产生了大量难民。据多方估计仅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就造成了20000到100000平民的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并产生了100000以上难民在印古什共和国和达吉斯坦等地。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由于车臣武装的游击政策,俄罗斯武装力量将所有车臣平民,除10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均视为战斗人员。禁止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男性出入境,还将女性视为可能的车臣狙击手。甚至卡赞采夫将军使用清洗一词来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在车臣行动的一部分,导致了无辜车臣平民被随意逮捕,失踪和处决。在围攻格罗兹尼期间还发生了三起屠杀,如萨马什基大屠杀。由于俄罗斯军方对军事行动的信息封锁,大量的强奸,抢劫,虐杀行为被纵容。而车臣武装在以北高加索为中心,实施了大量劫持人质绑架以换取赎金的行为,绑架对象包括联合国难民署(UNHCR)欧洲负责人文森特·科切特尔(Vincent Cochetel)。同时也造成了多起人质被杀的事件。此外,车臣武装还多次对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战俘进行虐杀以及恐怖袭击。车臣武装还在战争中使用儿童进行作战,据称最小的儿童兵仅有11岁。第二次车臣战争可能造成了数以千计的平民死亡,产生了至少三十万的难民。
战争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政府派遣其军队打击了车臣地区的分裂主义,有效维护了俄罗斯的国家主权统一。但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地区的基础设施被摧毁,经济萧条,在2008年才基本完成重建,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长期投入大量财政拨款来维持车臣地区的稳定。有资料认为车臣每年的财政收入的87%都依赖于俄联邦直接拨款。车臣武装在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击溃后,部分在车臣地区逃亡或继续活动,部分辙转至叙利亚、阿富汗、乌克兰等地区作为雇佣兵继续与俄军或其他武装作战。
推动俄军改革
在1997年,俄军总结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经验,提出了新的作战理念,按照侦察搜索-脱离接触-综合火力打击-清剿扫残的模式来进行作战,成立北高加索联合作战集群司令部来统筹国防部、内务部和紧急情况部等的兵力,在兵力上将摩托化步兵空降兵以连为单位组建独立作战的单位。并且还将俄军进行重组,撤销过多的缺编单位,设定拥有80%的人员和100%装备的单位为处于战备状态的一线单位,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布俄军在1998年底俄军有6个师和4个旅完成整编。
人口结构改变
持续多年的车臣战争造成了引起了大量难民的同时,也导致车臣地区人口结构的大幅度改变。在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车臣人为715306人,占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的66%,而俄罗斯族占26913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4.8%。在苏联的民族政策下,格罗兹尼市中车臣人占30.5%,俄罗斯族占210341人,为52.9%。而在2002年的人口统计中,整个车臣地区车臣人为1031647人,占93.5%,俄罗斯族仅剩40645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7%,其中格罗兹尼市的车臣人为201562人,占95.7%。俄罗斯族有5295人占人口总比例的2.5%。
战争评价
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表现不佳。是由于在政治上,90年代的俄罗斯政治混乱,各种寡头相互掣肘,使得各国家部门的协调上存在很多困难,并且俄罗斯领导人对于形势判断错误,低估了事态严重程度,高估了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内部的亲俄势力并且多次不适当的干预军事行动。在外交上俄国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等的贷款,因此需要注重国际形象,而车臣则获得中东多国的各种支持。在军事上俄军还未从苏联解体所带来的混乱中走出,且在俄国境内部署的俄军在苏联时期属于后方,没有苏联时期在东欧,白俄罗斯乌克兰等较为前线的军队准备充分。
俄罗斯中将特罗舍夫表示由于多方面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表现不佳,首先当时的俄军缺乏训练,很多参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士兵还未完成全部的战斗训练科目就被迫上战场。其次是俄军军官缺乏在非正规战斗下的准备,因此难以对车臣武装混杂在平民中等情况做出反应。并且俄军缺乏统一的协调指挥,来使得其国防部、紧急情况部、内务部和情报部门的力量有效整合。最后是俄军的很多装备过时以及可靠性低,难以完成侦察等任务。
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认为,俄罗斯政府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在此次战争中俄罗斯政府在战争一开始就拉拢了艾哈迈德·哈吉·卡德罗夫(老卡德罗夫),这使得克里姆林宫获得了一个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所缺少的关键杠杆,通过弗拉基米尔·普京和老卡德罗夫的私人关系来建立莫斯科中央政府和车臣地方的一种联系,使得将俄罗斯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间的冲突传化为车臣的内部冲突,并且老卡德洛夫强烈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他还和车臣的宗教领导人间有血仇。这使得俄罗斯政府能够借助老卡德洛夫来分化车臣势力,从而使得大量车臣武装转而为俄罗斯政府作战,并且这些士兵熟悉当地地形。
参考资料
Chechnya.大英百科全书.2023-06-19
车臣反恐行动制度解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19
车臣战争.凤凰网.2023-07-06
俄罗斯专家剖析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19
俄罗斯转型与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7-06
CHECHEN INDEPENDENCE STRUGGLE.thefeasjournal.2023-07-06
普京:美国利用恐怖分子动摇俄国内政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19
Russia to Start Chechen Pullout.reliefweb.2023-06-19
Хасавюртские соглашения.chechenianphenomenon.2023-06-20
俄北高加索形势趋紧 .新浪网.2023-07-06
叶利钦时期的两次车臣战争.中国日报网.2023-06-25
俄计划两月内攻占车臣.中国新闻网.2023-07-06
俄军已控制车臣近一半地区.中国新闻网.2023-07-06
俄罗斯军队已合围车臣.新浪2008奥运.2023-07-06
俄军攻克车臣首府.光明网.2023-07-06
俄防长:6年内车臣驻军已缩减到2万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21
车臣恐怖分子首领巴萨耶夫被炸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21
俄联邦安全局:恐怖分子乌马罗夫被消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21
车臣强力部门打算在年底前消灭土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19
车臣总统:车臣只剩下不到70名武装分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6-19
Chechnya Case Study.reliefweb.2023-06-21
The Second Chechen War.reliefweb.2023-06-21
Russia: Chechen war.sites.2023-06-21
Massacres de civils en Tchétchénie.Violence de masse et Résistance.2023-06-19
U.S. Policy on Chechnya.美国国务院.2023-06-19
车臣重建工作将于2008年年底结束.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7-05
2008-2011年俄将耗资1200多亿卢布发展车臣.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7-05
车臣总统指责格鲁吉亚支持车臣武装分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07-05
население.ethno-kavkaz.2023-06-21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历史原因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外部原因
战役进程
第一次车臣战争
战前准备
战争初期
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
占领车臣
游击作战
第三次格罗兹尼战役
达成停火
第二次车臣战争
战前准备
初期战斗
第四次格罗兹尼战役
后续作战
持续骚乱
宣布结束
战争损失
俄军伤亡
车臣伤亡
平民损失
战争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
推动俄军改革
人口结构改变
战争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