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又名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45年成立,位于
东城区天坛西里4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现任院长为
白玉兴。
1952年更名为北京市口腔医院,1980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口腔医院。1994年,
首都医科大学接管了北京口腔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有天坛部、王府井部和
西红门镇部三个院区,共有在职职工1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71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声誉)”及“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综合)”中,该院口腔科均排名第六。2022年2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入选2022年北京市科普基地拟命名名单。
历史沿革
创办历史
1945年12月北平市立牙科医院在
王府井集团锡拉胡同成立,成为当时华北唯一市立牙科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更名为北京市口腔医院,1980年,随着天坛院区新建门诊大楼的落成启用,医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口腔医院。1994年,
首都医科大学接管了北京口腔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2000年,口腔医学系更名为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口腔
基础医学博士点。
2001年,医院成立北京市牙病防治所,牵头开展全市口腔预防保健工作。
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当选中国唇腭裂诊治联盟核心单位。
协作发展
2014年8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与贵阳市口腔医院签订了技术协作协议。协助贵阳市口腔医院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高其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能力,接收疑难复杂病例转诊或派出专家会诊等。
2017年7月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挂牌京津冀口腔卫生保健协作中心。
2018年的7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与
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举行了技术合作医院揭牌仪式。该院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远程医疗以及医院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为牙周专业和颌面外科专业。
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位于
丰台区的主院区建设完成,并通过消防验收。该院区仍在进行系统调试,会于近期开放部分号源,进行小范围试运行。
院内领导
参考资料
规模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分为天坛部、
王府井集团部和
西红门镇部三个院区,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312平方米,设有17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共有在职职工1100余人,有诊疗椅位316台,病床编制100张,开放63张,可治疗各类口腔颌面疾病。2019年门急诊86万余人次,日均3400余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2600余人次。
天坛部
天坛部位于天坛公园西南侧,为医院总部。北京市牙病防治所,
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全牙再生与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实验室均设在该院内,有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5个。
王府井部
王府井部位于北京市王府井中心商业区的
锡拉胡同,设有三个专业科室:口腔综合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
西红门部
西红门部位于位于
京开高速公路辅路,
大兴区西红门医院4层东侧,占地面积1800㎡,开放牙椅21台,设“口腔显微诊疗门诊” “口腔种植修复门诊” “口腔正畸门诊”三个专科门诊,专业涵盖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业、儿童口腔科专业、口腔牙槽外科专业以及口腔种植、修复、正畸等。
重点科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有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科、口腔正畸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牙体牙髓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牙体
牙髓病学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华口腔医学会及
北京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获批市级“显微牙髓病治疗创新工作室”及“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科室拥有一支由35名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其中博士占比66%,硕士占比28%,高级职称医师占比54%。在全国性根管治疗比赛、美学比赛、教学比赛等大赛中多次斩获一、
二等奖。
科室拥有牙科综合诊疗椅37台,全部配备代化牙科治疗
显微镜及热牙胶填充系统,拥有多部超声骨切割系统、CAD/CAM口扫设备、激光治疗仪、冷光美白仪、笑气镇定仪、
龋病探测笔等
辅助检查、治疗仪器。科室擅长牙体牙髓根尖周疾病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聚焦显微根管治疗、根尖手术及牙体美学修复,开展多学科联合特色创新技术临床研究,建立牙体牙髓多发病及疑难病显微治疗临床路径,规范牙体
牙髓病诊断和治疗流程。
科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的牙体牙髓病学临床专业理论课和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口腔正畸科
正畸科是该院主要临床科室之一。1980年建科以来,在院领导和全科同志共同努力下,从一个规模很小、正畸技术水平有限的科室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口腔正畸科之一。承担着临床、科研、教学等任务。2014年举行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正畸专业评选中获得全国第三名。正畸科共有椅位51台,正畸诊室17个,北京卫生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正畸技术室1个,正畸教研室1个,口腔正畸会诊中心一个。
正畸科拥有临床医师52名,其中
主任医师16名、
副主任医师17名、
主治医师14名、医师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6人,硕士学位者6人,每年均有多名医师出国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正畸科是教育部授权的
临床医学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2名。
口腔修复科
修复科是医院主要临床科室之一,共有医护人员40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9名。
科室除拥有43台进口综合治疗台外,还配备有静音无尘研磨刷光机、高压蒸汽清洗机以及器械消毒全套设备,并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在治疗中确保一人一机,杜绝了
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修复科擅长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以及颌骨缺损的修复。
修复科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多名。承担着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专升本、大专生的理论授课、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多项教学任务。修复科在口腔修复材料及生物力学性能分析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有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口腔颌面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博士学位授予点,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有20椅位,及一个手术室,开展牙槽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激光治疗,涎腺疾病,口腔颌面部美容,种植治疗,三叉神经痛和下颌关节等疾病的诊治,每年诊治7万人次。
拥有16名医师,其中高级职称5人,获博士学位者1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人,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工作。
全部科室
特色技术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治疗后功能整复。针对各类
口腔癌,尤其是中晚期口腔癌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进行肿瘤根治性治疗的基础上同期利用各种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完成缺损的一期修复。针对肿瘤、创伤治疗术后的复杂颌骨、牙列以及软组织缺损,采用种植技术联合骨移植进行功能性重建,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以及吞咽等口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良性肿瘤的微创治疗
1.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创治疗
2.青少年实性/
多囊卵巢综合症型
成釉细胞瘤的清淤治疗
基于数字化技术及3D打印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以及功能重建
1.针对颌骨缺损二期修复的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
2.针对骨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
3.针对复杂种植修复,如
腓骨种植等的数字化导板设计及3D打印
1.流唾症的治疗
3.大型化牙骨质纤维瘤的治疗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获得多项北京市及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已有1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关联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建于1982年,2000年正式更名为口腔医学院。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3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60人,承担着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5+3长学制、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多层次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任务。
口腔医学院是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级临床医师培训基地和合格临床教学基地,口腔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北京市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有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为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医院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国家
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1个。医院拥有院士、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励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奖励基金、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使命”计划、“登峰”计划等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
科研平台
口腔医学研究所
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是1977年成立的
龋病研究室。研究所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培养和研究基地、北京市口腔医学重点学科的研究基地。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全牙再生与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涎腺功能重建、牙齿发育及再生、
口腔癌及
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和
化学预防、口腔生物材料及生物力学、牙周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口腔遗传病致病基因及功能等。
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万人才工程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北京学者计划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市医管中心“使命计划”1人,市医管中心“登峰计划”3人。
2017-2022年,获批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7项,获资助经费5978万元。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发表学术论文835篇,其中SCI收录学术论文293篇,包括
embo Journal、Theranostics、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Clinical \u0026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Cell
死亡 \u0026 Disease、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等高影响力专业杂志。
研究所重视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国立卫生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北卡来罗那州中央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美国
密歇根大学、丹麦
奥尔胡斯大学牙学院、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国际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同时,研究所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
基础医学多门课程的教学及研究生教学工作。
全牙再生及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全牙再生及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10年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全牙再生及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发育及再生、
唾液腺功能及功能重建、口腔
干细胞调控机理、口腔生物材料及生物力学等。实验室设有8个研究室:牙发育与再生实验室、口腔颌面发育研究实验室、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子信号与干细胞治疗实验室、组织再生与免疫实验室、口腔生物材料实验室、口腔生物力学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拥有5个技术平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检测平台、
蛋白质检测平台、硬组织研究平台、影像平台及细胞培养平台。
实验室有管理人员及全职专业技术人员61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研究人员41人,技术人员15人。其中包括正高职34人,副高职13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2人;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北京学者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2人。
该实验室科研人员主要围绕口腔重要器官-牙的发育及再生为中心开展科学研究,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研究口腔组织修复再生及功能重建前沿科学问题,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及技术方法,探讨相关机制。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全牙再生与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美国、
丹麦、
日本、
荷兰等多个大学和牙科院所保持者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通过选派中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到国际合作机构开展研究,在学生交流、博士研究生培养、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展开了多项合作。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机构设有机构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秘书、机构质控员、档案管理员、药物及器械管理员等。在机构主任的领导下,机构办公室负责机构日常行政管理、临床试验项目运行协调保障及质量控制和保证管理等工作。
机构不断完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SOP及质量控制等管理体系建设,规范该院临床试验管理,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医院及院外组织的GCP培训。自2011年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以来,有近400人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培训。
北京口腔医院具有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可保证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数据及结果真实、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为申办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临床试验平台。
杂志期刊
《北京口腔医学》:是由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中国及国际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主编为白玉兴教授,编委会由全国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各学科专家组成。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宗旨是紧密跟踪口腔医学科技发展,加强口腔专业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和交流,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报道、病例讨论、文献综述、中国及国际动态等。该刊读者主要是各级口腔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人员以及研究生、大学生等。该刊读者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据
中国知网统计,网络使用用户总计3198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夏威夷大学、
法国、
利兹大学、
日本、
韩国、
新加坡、港澳台等)。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白玉兴
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1995年获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澳洲
悉尼大学、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芝加哥、University of Chicago、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Harvard Medical School进行研修和培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兼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口腔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科学系主任、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所长、
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
担任《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以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及《Angle Orthodontists》的审稿专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会委员及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评委会委员,还担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先后承担国自然基金6项及多项其他国家级课题,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译)论著8本,参编论著6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擅长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孙正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和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所长。任
北京口腔医学会会长、北京慢病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口腔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口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
口腔医学会监事长、牙病防治基金会监事长,第九届北京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首席专家,北京市首批科普专家,北京市科协系统先进个人。
先后承担国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30余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著作14部,参编40余部。获得北京市中医局
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和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孙正教授带领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团队2014年获得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的支持。学科建设期间,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1项、横向公益行业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9项,共获得项目经费548万元。累计发表SCI论文25篇,最高影响因子5.992,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分6篇,能够代表该专业水平的10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63次;并发表中文期刊论文11篇。
擅长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
慢性唇炎、
口角炎、
创伤性溃疡、
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过敏性
口炎、
灼口综合征及各种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王松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副院长、
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以第一完成人于2003年和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于2009年和2018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
一等奖。
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2篇,其中在PNAS、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s及口腔医学权威期刊JDR等发表SCI论文103篇,SCI他引2490次,单篇最高他引453次,并应邀为JDR等期刊撰写综述11篇。
王松灵教授擅长唾液腺疑难疾病的诊治,是中国口腔医学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也是国家口腔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先后任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创会主任委员、中华
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任国际口腔期刊 Oral Dis和 J Oral Rehabil 副主编。曾任首届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大会学术主席(40个国家1.4万人),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及NIH、卡罗林斯卡大学等做专题报告56次。
主编学术专著及统编教材7部,牵头制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及实践教育标准,为促进口腔教育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累计已培养研究生96人,其中全国优博1名、北京市优博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1人。
张振庭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口腔医学会医院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常委、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常务理事。
兼任《北京口腔医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学术刊物编委。作为研究生导师已指导博士毕业生16名,硕士毕业生38名,其中2名博士获首都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奖励。多次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
首都医科大学吴阶平优秀教师奖。参与编写卫生部本科生教材4本、研究生教材1本,参加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5、6、7版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教委课题1项,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课题1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项,在中国、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20篇被SCI收录,包括《Biomaterials》(影响因子8.557)、《Nanoscale》(影响因子7.394)、《Nanomedicine》(影响因子5.413)、《Dent Mater》(影响因子3.769)等业内知名期刊。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擅长固定、可摘、全口义齿。
侯本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教研室主任,是中国著名的牙体
牙髓病学专家。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担任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命审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多项职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项目,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从事牙体修复学、牙髓生物学研究。
擅长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极力推广和普及手术
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刘怡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
口腔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Oral Disease等杂志编委。
发表Nat Med、Cell Stem Cell、Cell Res、Stem Cells等SCI论文33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北京卫生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
一等奖各1项。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16年度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人物。
南加州大学牙学院颅颌分子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后。2016年度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6年度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人物。
擅长牙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显微牙周治疗。
郑颖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曾到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颅颌面再生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为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生物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华
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委员会委员,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重点关注牙髓生物学以保存牙髓,延长牙齿寿命。主持三项国家级课题,主要围绕牙本质再生,牙髓保存及牙髓再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口腔类著名杂志JDR发表论著3篇,其中1篇,发表后5年引用次数为96次,另外1篇,获2012年JDR,杂志全年最高阅读量前10名。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牙髓病学》。
擅长活髓保存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
鉴别诊断和治疗、显微根管治疗、显微根尖手术。
资质认定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研究所概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科室一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牙体牙髓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口腔正畸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口腔修复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6-26
口腔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6-26
北京口腔医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6-26
孙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刘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
郑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