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高原鳅
已灭绝的高原鳅属的一种鱼类
茶卡高原鳅(学名:Triplophysa cakaensis),别名胡子鱼,是高原鳅属的一种鱼类。茶卡高原鳅是中国青海省的特有鱼类,于2016年被学术界确定其已灭绝。
茶卡高原鳅在历史上仅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种群仅被发现于流入茶卡盐湖的一条小型河流中。茶卡高原鳅是一种底栖鱼类,多栖息在小河凹的浅水区淡水环境中,以小型鱼类为食。体长约为6.8厘米。鱼体延长,前段略粗圆,后段稍侧扁,体表光滑无鳞。背鳍前后均有褐色横斑。
20世纪末,茶卡高原鳅栖居的水域彻底干涸,其生境完全丧失。2015年,茶卡高原鳅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等级为绝灭(EX)。
物种命名
1988年,中国学者曹文宣、朱松泉最早命名了茶卡高原鳅,他们在当年刊发的《动物分类学报》中描述了一种产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茶卡镇的鱼类。该物种被二人命名为Triplophysa cakaensis,种加词“cakaensis”即表示模式动物的原产地。1989年,朱松泉又在茶卡镇当地发现该种鱼类来自一条流入茶卡盐湖的小河,这一发现被刊载于当年出版的《中国条鳅志》。
形态特征
茶卡高原鳅体长约为6.8厘米,鱼体延长,前段略粗圆,后段稍侧扁。体背部和体侧为黄褐色,背部鱼鳍前方有4~6块褐色横斑、后方有3~4块褐色横斑。体表光滑、无鳞,侧线于胸鳍上方终止。头部呈锥形、稍扁平,眼部居于头中部;口下位,上唇外缘有短的乳头状突起、呈流苏状,下唇薄而后移,唇部表面或是光滑或是有较浅的褶皱;下颌边缘锐利;须3对,外吻须伸达鼻孔下方,颌须伸达眼部中心或眼部后缘下方。
其第一鳃弓的内鳃耙数为13~16个。背鳍外缘或是呈平截状,或是外凸呈弧形,鳍上有1~3行较不明显的黑色斑点,具4根鳍棘、7~8根鳍条;胸鳍长度约为胸、腹鳍基部距离的五分之三到二分之一,具1根鳍棘、9~10根鳍条;腹鳍具1根鳍棘、6~7根鳍条;臀鳍具3根鳍棘、5根鳍条;尾鳍后缘微微凹陷,鳍上也有1~3行不明显的黑点。
分布栖息
茶卡高原鳅为中国青海省的特有鱼类。历史上,其仅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直到该物种灭绝前,其种群只在一条流入茶卡盐湖的不知名小型河流中被发现。其是一种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多栖息在小河凹的浅水区。
生活习性
历史上,学术界对茶卡高原鳅习性特点的研究甚少,仅清楚其主要以栖息水域中的小型鱼类为食。1992年,研究人员武云飞和吴翠珍在学术书籍《青藏高原鱼类》中指出,该物种的生态情况“待调查”。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世纪末,茶卡高原鳅栖居的水域彻底干涸,其生境完全丧失。2016年,中原地区学者曹良等人证实了这一情况,他们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对中国境内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茶卡高原鳅在内的3种鱼类被确定灭绝。
保护级别
2006年以后,中国青海省公布了《青海省重点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明确茶卡高原鳅为该名录的保护对象之一。
2015年,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等级为绝灭(EX)。
参考资料
..2023-06-21
Triplophysa cakaensis Cao & Zhu, 1988.The Catalogue of Life.2023-05-30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30
渔业生物灭绝.中国大百科.2023-05-30
脊椎动物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2023-05-30
目录
概述
物种命名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生活习性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