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人物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将中国旧社会的农村生活作为铺垫,描述农民命运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之一。她是一个善良、辛勤、安分和顽强的劳动妇女。其相貌特点是面色青黄,手脚壮大,模样周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历经了两次嫁人,两次变成寡妇的祥林嫂,是中原地区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卫老婆子两次介绍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最终祥林嫂却成为街头乞丐,在鲁镇最隆重的贾迎春祝福中死去。鲁迅写出的祥林嫂处于被剥削、受压迫的社会地位。但是她对于自己悲惨的底层命运丝毫不知,甘之若饴地被封建社会的“神权”和“夫权”奴役。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开始出现以祥林嫂为主的相关作品,如越剧及越剧故事片《祥林嫂》、电影《祝福》和评剧《祥林嫂》等等。作者通过描写祥林嫂被封建守法礼教残忍剥削、迫害的际遇,揭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显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形象设定
身份
祥林嫂,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典型的悲惨人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万千受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集中代表。作为封建迷信礼教迷惑下的牺牲品,祥林嫂的社会身份除了是祥林的遗孀外,也是深山中的农民贺老六的遗孀、四岁就去世的阿毛的母亲。在鲁镇,她是以劳动工具的身份出现的,是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性格
勤劳、忠厚、善良、质朴:干起活来的祥林嫂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异常脆弱:在祥林嫂被四婶阻止祭祖后的第二天,眼睛不但凹陷下去,就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使她异常的脆弱。
受封建礼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独立意识淡薄: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员,在默化潜移中受到了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影响,她深信一女二嫁是犯罪行为,希望通过捐门槛为自己赎罪
寄希望于空想:希望能够同家人于阴间相聚。
外貌
初到鲁镇
初入鲁四叔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目白查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频却还是红的。”在四婶的眼中,“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时的祥林嫂年纪轻、精力旺盛。
二次回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沃,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和从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是这时精神已经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的祥林嫂,干活并没有以前那么利索。
死前的祥林嫂
“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挂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此时的祥林嫂在“我”眼中,劳动能力丧失,面若素,精神颓靡。
主要经历
初到鲁镇
祥林嫂原来是卫家山的农民祥林的妻子。当祥林去世后,为了躲避被转卖给他人,祥林嫂逃出了婆家,来到了鲁镇,成为鲁四老爷家中的女工。不论食物如何,干活从不停下,“实在是比勤快的男人还快。到年底,打尘、洗地、杀鸡、宰,彻夜的祝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对于她,这像是“暂时做稳了奴隶”。但是好景不常在,没过多久跟踪而来的婆家人联合卫老婆子将祥林嫂抓走,被“拖进白蓬船”、“绑了躺在船板上”。祥林嫂以八十千大钱的价钱被卖给了深山中的农户贺老六做媳妇。幸运的是贺老六“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在此之后祥林嫂有了孩子。
再到鲁镇
但世事难料,贺老六不久就“断送在伤寒上”。失去第二任丈夫又给了她精神上一个沉重的打击。“幸亏有个儿子”,阿毛这唯一的亲生骨肉是她生命里仅剩的一丝阳光。却雪上加霜,在“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阿毛竟然“给狼衔去了”。祥林嫂仅剩的阳光被不公的命运夺去了。“儿子死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在失去孩子后的祥林嫂再次来鲁家帮工时,对她充满鄙视的鲁四老爷将她看作“败坏风俗”的“谬种”,绝对不允许祥林嫂沾手祝福之类的事。“镇上的人也仍叫她祥林嫂,但韵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但祥林嫂完全不去理会这些事,她心中充满着一位伟大而仁慈母亲的巨大悲伤。她仅仅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惨事。刚开始,人们还颇有点同情,但不久,“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她的悲伤在这个冷漠的世界“早已成为渣滓”。处于痛苦的祥林嫂在此时,听到迷信的鲁家帮工柳妈对她说一女事二夫会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对她讲阴间的惩罚,这又使祥林嫂感到极深的恐惧。为了赎去自己的罪孽,她竟将累积多年在鲁家得到的工钱拿到土地庙去捐了门槛,希望能够恢复“人”的地位。
凄惨死去
冬至日,祭祖的时候,祥林嫂第二次遭到四婶的断喝:“你放着罢,样林嫂!”这样的打击使她的内心世界彻底崩塌。在此之后,她的记忆力不比从前。祥林嫂最终被鲁四老爷家赶走,成为了街头乞丐。样林嫂沦为乞丐后,常常连饭也要不到,带着对生的苦痛和对死的惧怕,在鲁镇贾迎春的祝福声中,最终凄惨地死去。
关系设定
婆婆
祥林嫂第一次婚姻的婆婆。一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女人,视祥林嫂为自家“财产”。为了给小儿子的婚事换取彩礼钱,她以婆婆的身份私下替祥林嫂做了决定,在儿子祥林去世半年后便要将儿媳嫁去山里。在祥林嫂于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带人将她抓了回去,把她“卖”给了山里的贺老六。在此后仍不忘将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所得的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也一并拿走,将她的余下价值榨取尽。
阿毛
祥林嫂与贺老六的儿子。在四岁那年的春天,阿毛在门槛上剥豆,因被狼衔去而死。
贺老六
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是深山里的农户,祥林嫂被前婆婆逼迫而改嫁给他,他因为伤寒而死。
鲁四老爷
祥林嫂的雇主。鲁镇人们心目中的“鲁四老爷”,“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封建时代乡绅。鲁四老爷使用文化和制度权力,将祥林嫂参与祭祀的资格掠夺。祥林嫂做人的权利被他深度否认,其对祥林嫂的态度从始至终是鄙视。
四婶
鲁四老爷家的太太。四婶两次“收留”祥林嫂在她家做工。“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在四婶看到祥林嫂手脚不如以前利索,并且死了两任丈夫后,坚决不让她参与摆放祝福祭品,这让祥林嫂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此后将祥林嫂赶走。
卫老婆子
在第一任婚姻中的祥林嫂是卫老婆子娘家的邻居。卫老婆子两次推荐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当祥林嫂要被婆婆家捆绑回去卖到山里时,卫老婆子帮忙把祥林嫂拉上了船。其代表了旧社会农村中好事的、无是非观念的人。
柳妈
与祥林嫂同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吃素,不杀生的柳妈是善女人。但却拿祥林嫂二次嫁人并且撞香案角的事情当笑话说。并嘲笑祥林嫂事二夫不划算,不如一头撞死算了。用事了二夫,死后会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的话恐吓祥林嫂。游说祥林嫂捐门槛,花光了在鲁家累积的工钱,也没有得到救赎,他人仍然看不起她。祥林嫂从而没有女主人鲁四太太允许拿祭祀用品的资格。
“我”
祥林嫂雇主鲁四老爷的侄子。小说中的“我”是出过门、识过字、见过世面的“大人物”。祥林嫂见到“我”之后,那没神彩的眼睛放光了,极其神秘地想在“我”这里确认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或许在祥林嫂的眼睛里,博学多才的“我”说话更有权威性。但是,“我”的一句“也许有罢"让祥林嫂充满希望的内心之火彻底熄灭,害怕自己一女事二夫会下地狱。
形象分析
典型的农村妇女
祥林嫂命途多,没有从亲生父母那里得到应该有的关心和关爱,所以不幸地成为童养媳。祥林嫂并没有幸运地遇到一个仁慈、关爱她的婆婆。在婆家她是被压制、被使唤和不被重视的,可以说来自长辈的疼爱祥林嫂就没有感受过。她安分地守着自己的生活,在婆婆家不辞劳苦,打理婆家人的生活,干着同男人一样的粗活,以打柴为生。但她无怨无悔,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一切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辛勤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她身上得到体现。
绝望的母亲
在祥林嫂失去丈夫贺老六之后,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儿子又被狼吃了。阿毛遭到狼衔走吃掉当天的所有细节,包括五脏六腑被狼吃空,阿毛手上还紧紧攥着小篮那悲惨的一幕,深深地埋藏在了祥林嫂的脑海。她反复地向人们倾诉这段悲伤的往事,仿佛要来此抒发内心的痛苦,寻找他人的体谅和安慰。但她一提起阿毛,就伤痛欲绝。她就这样进入了一种不断的痛苦中不得解脱。这时候的祥林嫂,可以说因为时常念叨死去的儿子从而变成俗话说的“失心疯”了。
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悲剧女性
祥林嫂受封建“夫权”思想的影响太过于深远。在她第一任丈夫死后,便坚定了“从一而终”的决心。因为逃避婆婆逼她二嫁,她竟然只身逃出婆家。而“神权”压迫祥林嫂至深,则通过“捐门槛”同这件事前后的变迁来体现。因为嫁过两个男人的祥林嫂,违反了封建传统的习俗,违背了“一女不嫁二夫”的道德伦理,所以人们把她视为"败坏风俗”的肮脏女人,祭祀这种敬奉祖宗的事不让她沾手。
人物背景
祥林嫂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鲁迅塑造祥林嫂,是因为他弃医从文以后回到祖国,看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日益贫困,封建礼教等精神的枷锁仍压住他们的内心。鲁迅想要揭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所以被地主阶级剥削、被封建文化迫害的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就这样产生了。
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被鲁迅讲述出来,表现出他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文化寻思。他为了让人们看到祥林嫂是怎么样渐渐走向死亡的,向人们展示了最现实的悲剧。为了激励人们思考封建文化的腐朽之处,体验对人性扭曲与泯灭的封建文化,认识到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于是鲁迅利用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剧来揭示整个中国旧社会的悲剧。
为了唤醒迷茫的中国群众,鲁迅以笔为利刃写出作品,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建设新中国斗争中去。但改变封建文化、打破封建礼教仅凭鲁迅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但他仍旧不断坚持,来找到真正的中国出路。
人物评价
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唐荣昆:“鲁迅在写祥林嫂被残害至死的悲剧命运的同时,同时也写出了她不断苦熬与挣扎的‘活力’,即强烈的活的希望和活的韧劲。”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老作家何家槐(1911-1969):“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祥林嫂这一个下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来剖析旧中国的农村社会。”
鲁迅研究家林志浩(1928-1995):“祥林嫂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称呼她是用她第一个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一直跟到她死,虽然后来另外嫁了人,还是一样那样称呼她。这就是封建礼教的所谓‘从一而终’。鲁迅通过‘祥林嫂’这样一个名字,揭露了‘从一而终’的荒谬绝伦。”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敬中:“有的同志认为:祥林嫂完全屈从于命运的摆布,性格是软弱的。我觉得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从外表上看,祥林嫂确实不是那种以暴烈行动,和恶势力进行面对面冲突的‘斗争型’人物。她苦难深重而又愚昧落后。但她并不懦弱,而是十分倔强和有主见。她那顽强的生的意志,对于命运的无言的抗争,以及勤俭能干、刻苦耐劳的精神,都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她与残酷的命运进行搏斗的时候,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运城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解英兰:“祥林嫂的一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尽了折磨;不仅生前哀哀无告,还怀着恐惧走向死亡——死亡在她的心目中,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大的恐怖的开始。这是鲁迅深刻的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性格。作品正是以这种深刻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人心。”
相关作品
目录
概述
形象设定
身份
性格
外貌
初到鲁镇
二次回到鲁镇
死前的祥林嫂
主要经历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凄惨死去
关系设定
婆婆
阿毛
贺老六
鲁四老爷
四婶
卫老婆子
柳妈
“我”
形象分析
典型的农村妇女
绝望的母亲
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悲剧女性
人物背景
人物评价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