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地震
明朝嘉靖年间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
华县地震是指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午夜(1556年2月2日午夜)发生的一场强烈的地震。地震强度达到8¼级,极震区烈度为XI度,影响范围约为28万平方公里。
地震影响范围广大,将受影响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极震区遭受严重破坏,如渭南市华州区、朝邑、三原县等地,几乎所有建筑都被毁坏;重破坏区包括咸阳市西安市永济市等39个县城,房屋大部分遭损毁;轻度破坏区有部分房屋受损。据史料分析,估计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但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华县大地震发生时,恶劣的冬季气候导致火灾频发,城市建筑倒塌,河堤被破坏,引发洪水。瘟疫也随之爆发,导致更多人死亡。
华县地震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事件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关注。尽管已经过去了400多年,但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仍然令人深感震惊和惋惜。
地震概况
1556年2月2日午夜(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深夜),华县地震发生,影响了汾渭谷地区。这次地震的震级相当于8¼级,强度非常强烈,引发了烈度为XI度的极震区,涵盖了广达2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影响扩及了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甘肃省等数个省份。该地震甚至波及了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
尽管华县地震已经过去了400多年,但还是被认为是世界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之一。
地震影响
影响范围
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广达28万平方公里,其影响区域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是'极震区'、'重破坏区'和'轻度破坏区'。极震区包括渭南市华州区、朝邑、三原县等地;重破坏区'涵盖了咸阳市西安市永济市等39个县城。其余部分为轻度破坏区。
人员伤亡
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有83万人。尽管《嘉靖实录》和《明史》等史料有相关记载,但和地方历史文献记载存在差异,虽然具体的死亡人数有争议,但是华县地震确实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事件之一。
经济损失
根据历史记载,华县地震时山川移动,道路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房屋、官府等建筑纷纷倒塌。渭南地区房屋、田舍、寺庙、塔楼等都倒塌,城墙受损严重,城门甚至被地面埋没,民众中有一半死亡。华阴市地区房屋全部倒塌,人畜被压死数量不可估计。潼关县地区城市建筑受损,民众中有七成死亡。朝邑地区房屋、田舍纷纷塌陷,死亡人数数以万计。大荔县地区城市、官府、民房、学校、寺庙等建筑倒塌,民众中有六成死亡。临潼区地区城池损坏,民房和田舍塌陷,民众中有四成死亡。蓝田地区衙门、街道上的房屋都倒塌,压死了许多人。西安市地区大部分房屋倒塌毁坏,尚存的墙壁不多,楼宇全部倒塌,民众中有三成死亡。咸阳市民房、田舍一半以上塌陷,东乡地区数百人被压死,丰渭流域的河水溢出,大地出现裂缝,地下泉水也涌出。兴平地区府衙、县狱全部倒塌,孔子庙也未幸免。周至县地区原本的农田变成了洪水,死亡人数不可计数。整个极震区呈现出新月形分布,包括华州区渭南市华阴市等地,长度达到110公里。
火灾
华县地震时正值严寒的冬季,人们大多使用火来取暖,因此引发了许多火灾。据赵浚的古文集卷八记载,地震发生时,华县的房屋倒塌后还有火灾发生,许多屋顶覆盖的灶台引发了火灾。赵浚还提到,韩尚书因为火灾而受伤,火烧伤了他的身体。另外,《碧霞元君圣母宫记碑》也记载了华县地震与火灾的情况
水灾
由于地震直接破坏了河堤、拦河坝等,导致洪水溢出,形成了水灾。大地震还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导致山坡上的土石崩塌,甚至造成山体滑入水中,引发了漫顶溃决,也就是水流从山上冲下来,形成水灾。
据记载,华县大地震时,地面发生了裂缝,泉水涌出,汾河的河堤崩塌,导致水流泛滥,甚至黄河的水也溢出到了城区,淹没了农田。关于山体滑坡堵塞河流方面,在明朝的历史记载中,提到了地震后山体滑坡导致渭河下游的堵塞,这可能是因为地震引发的山崩造成了堵塞,导致河水涨水,河道变得不畅通。
瘟疫
大地震之后,整个地方变成了废墟,尸体散布在田野,水源也被污染,往往爆发瘟疫。在华县大地震时,尽管是冬季,仍然发生了瘟疫。根据《赵浚古文集》卷八的记载,当时朝廷命令户部提供了数万银子,让右侍郎邹公守愚前往陕西愚山祭祀山川,以平息灾祸。瘟疫迅速蔓延,邹公最终在长安去世,民众中死于瘟疫和饥饿的人占了四五成。史料表明,尽管华县地震发生在冬天,但瘟疫仍然成为了造成死亡的原因。甚至连被朝廷派遣的高级官员右侍郎邹守愚也因瘟疫在长安去世。
历史记载
《明实录》
根据地方上报的奏章,记载在《明实录》嘉靖卷中: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一个叫王寅的日期,发生了同时地震,地震声音像雷鸣一样,甚至鸡犬也因此吠叫。陕西省渭南市华州、朝邑、三原县等地,以及山西省蒲州等地,受到了特别严重的影响。有的地方地面出现裂缝,泉水涌出,甚至出现了鱼类等动物。有的城市的城墙、房屋陷入地下,或者平地上突然出现山丘。有的地方一天里连续震动多次,河流如河渭泛滥。同时,华岳秦岭还发出了声音。地震后,河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泛滥,导致许多人死亡。据报告,有83万人因此丧生,其中包括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南京光禄寺马理、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等人。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人也丧生,人数不可计数
《华州志》
在嘉靖年间的乙卯年冬天,山陕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给我国的华夏大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山川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道路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原本高起的地方如今成了山丘,原本低洼的地方则形成了深谷,突然涌现出的地方变成了泉水,突然间裂开的地方形成了涧流。人们的房屋、官署、庙宇、城池,一瞬间倒塌毁损。死于这次地震变故的人数无法计数,还有一些幸存者,却因为疾病而无法恢复生机。地方遭受严重破坏,盗贼猖,情况异常严重。(《华州志》卷四)
本县位于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地震的强烈程度和带来的灾害异常严重。明代的一些历史记录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这次地震的宝贵真实描述:在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人们感觉到地面在旋转运动,由此导致头晕,天空变得昏暗阴沉。到了午夜时分,月亮逐渐失去光辉,地面突然上下颠倒,皇家苑园内的树木仿佛纷纷倒地。突然间,从西南方传来声如万辆车行突然惊起,又像雷声从地下传出,民众惊慌失措,无论站立或躺卧的人都失去了平衡,围墙和房屋无声地倒塌。接着,又突然看见西南天空裂开,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随后又合拢,地面上到处出现裂缝,有些裂缝很大,从其中涌出水和火,形成奇特难以形容的景象。有些人掉入水洞后又被救出,也有些人掉入水洞之下,地面重新合拢,日后有人挖掘一丈余深度时发现了他们。原本高起的地方位置发生了转移,地势的高低全部改变。此后统计估计,因压伤而受伤的人数达到数万人之多。历史上的战乱、火灾、灾害,都没有像这次地震这般惨重。官府得知后,分发资金来救济受灾群众。地震当晚,星星如雨般陨落。(《华州志》卷十)
《地震记》
在嘉靖年间的乙卯季冬,正值十二月十二日的午夜,渭河平原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是近古以来传世的书籍中从未有过的异常事件。地震轻微的情况下,房屋墙壁等也只是逐渐倾斜,而震动强烈的情况下,房屋会在瞬间倒塌毁坏。比如渭南城的城门陷入地下,华州的城墙全部倒塌。遭受灾害的人中,有一些地位尊贵的人也遭受到了影响,比如华州的祭酒王维桢。其他士大夫和居民,家族遭受压迫而死亡的人也有很多,数量众多,甚至不可能用名字姓氏来一一记录。受到灾难影响的人数众多,在此次变故之后的二十年内,同州、华州、蒲州、渭州这些地方,年幼的孩子成长起来,壮年时组建家庭,大多数实际上都是秦国居民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后代。(明代秦可大:《地震记》)
《东衙坡玉皇阁记》
乙卯年发生了渭河平原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民房全部倒塌,毫无幸免,受伤的人数高达几千万之多。白天地面像雷一样震动,一天之内震动发生了数次。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仰望天空,痛苦地呼喊,却无法找到任何应对之法。过了一年,地震仍然没有停息。(明代张光孝:《东衙坡玉皇阁记》)
死亡人数争议
华县地震因为造成了极其多的死亡人数,在全球的震灾中居首位,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关注和担忧。很多人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些人认为死亡人数可能是42万,而也有人认为实际的数字可能超过70万。
关于华县地震,除了在《嘉靖实录》和《明史》中有总体的记载外,还有其他一些诗歌、文章、碑文,以及地方志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在秦可大的《地记》中写道:受灾范围广泛,蒲州大约有十分之七的人口死亡,华县有十分之六的人口死亡,渭南有十分之五的人口死亡,临潼有十分之四的人口死亡,省城(指西安)有十分之三的人口死亡。其他的州县情况因为地理位置、损失程度不同,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在赵浚的古文集中提到:从平凉到渭南之间,人们死亡很多,小一些的县城可能有一千人死亡,而大一些的县城可能有数千人死亡;从渭南往东至陕城,再北至甘泉和蒲解,几乎每个城市都遭受了毁灭,人口损失达到了数万之多。
根据之前的史料分析,关于华县地震的影响,有65个州县的地方志书记载了伤亡情况,其中有11个县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一万人。考虑到当时陕西省的人口总数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认为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了83万人,但这个数字引起了质疑。另外,这次地震强度为8¼级,烈度为XI度,发生在半夜,影响范围广泛。史料记载中提到,死亡人数偏高的原因可能还包括地震前的水灾、旱灾,以及由于饥荒而外迁逃亡的人数,这些都被归因于这次地震灾害。综合上述分析,考虑到不同因素,华县大地震的实际死亡人数可能不会超过45万人。即便如此,这次地震依然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震灾事件。
历史遗迹
县城东地裂缝
县城的东部地区,出现了地面裂缝。这些裂缝位于县城东侧的少华中学东部,沿着南北方向分布于冲沟的壁上。这些裂缝的宽度在0.2至0.8米之间,走向主要有东西、北东和南北等几个方向。此外,在少华中学的地下达到9米的深度处,也曾发现一些裂缝,这些裂缝的走向主要有北东和东西,宽度在5至10厘米之间。根据考察结果,这些地裂缝应当是发生在1556年的地震事件所造成的。
张桥地震活动断层
张桥地震活动断层位于柳枝镇张桥村的西南部,位于一个小沟之中。这个断层的断距(即两个断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9米,使得地表在此地形成了一个高度为4至8米的陡坎。在距离这个断层东方约300米的地方,还可以观察到一个断层上盘的裂缝带,裂缝的宽度在2至15厘米之间,深度达到5米以上。基于裂缝与断层的接近,可以判断这个裂缝带与断层的活动存在关联。上述地质现象被认为是与这次大地震事件有关的产物。
老爷宫西沟、潭峪口地震断层
老爷宫西沟与潭峪口地震断层在不同的两个位置。老爷宫西沟在少华乡的肖场村老爷宫地区,可以观察到一个较为宽阔的断裂破碎带,分布在洪积扇地貌上,断面呈光滑状态,断距达到0.5米以上。而在同乡的潭峪口地区的潭峪口地震断层,断层组在地貌上形成了阶梯状的陡坡,最大陡坡高度超过3米,主断面具有清晰的特点。地震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断层都是一次快速破裂过程的结果,很有可能是1556年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形变遗迹。
小雁塔
小雁塔原本在华县地震之前有15层,地震之后塔顶两层被震毁,直到现在只有现存13层。
乾陵石像
著名的唐代皇帝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华县地震发生时,其地面上的两周王陵几乎完全遭受了破坏。乾陵内有61座石像,这些石像代表了61位曾臣服于唐朝的外国君主。在这次地震中,这些石像的头部几乎全部被震落,使它们变成了失去头部的石像。目前只有36个石像的身份得以确认,而剩下的25个石像的身份至今仍然未被确切了解。
构峪——石堤峪基岩崩裂
构峪——石堤峪基岩崩裂出现了基岩崩裂现象。这一地区位于柳枝镇的构峪和杏林镇的石堤峪之间,距离华山山前断层带约1.5至3公里的山区内。在这片山区中,保留了许多地震破坏的痕迹,总体分布呈现北东东向,全长达15公里。主要的破坏类型包括山体崩塌和基岩崩裂。在这个区域,从峪口延伸至山区内2至3公里的地方,可以见到许多大小不一的崩塌体,石块和碎片散布在山坡上,其中较大的崩塌体有太平峪的五里关、石堤峪的七里楼以及构峪的三里泉等地。基岩崩裂主要发生在五里关、七里楼等地,形成的裂缝长度最长可达200米,可见深度在50至80米之间,这些裂缝从沟底直通至山坡或山顶。在冰崖沟的两侧、五龙山的东南坡脚,还存在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弯曲裂缝,密集排列,当地俗称之为“鸡爪坡”。经过地震学者的研究,上述崩裂现象被归类为1556年大地震震中区附近的地表形变遗迹。
参考资料
陕西境内重大地震事件.陕西地震信息网.2023-06-10
陕西省华县大地震.360个人图书馆.2023-06-11
华县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3
目录
概述
地震概况
地震影响
影响范围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火灾
水灾
瘟疫
历史记载
《明实录》
《华州志》
《地震记》
《东衙坡玉皇阁记》
死亡人数争议
历史遗迹
县城东地裂缝
张桥地震活动断层
老爷宫西沟、潭峪口地震断层
小雁塔
乾陵石像
构峪——石堤峪基岩崩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