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镇,隶属于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地处华州区中部,东接
莲花寺镇,南与金堆镇接壤,西与
瓜坡镇为邻,北连华州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3.7千米,总面积10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杏林镇下辖5个社区、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杏林镇户籍人口25270人。2011年,杏林镇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工业总产值4417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9万元。
历史沿革
民国时为华县桓公乡。
1956年4月,改为杏林乡。
1984年,改设为杏林镇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辖新城、复肥2个居民委员会,康坪、天岩、灰池、车湾、李坡、城南、龙山、磨村、杏林、梓里、三溪、李庄、梁西、老观台14个行政村;下设37个居民小组、7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杏林镇下辖5个社区、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杏林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杏林镇地处
渭河平原东部,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南部为
秦岭山地,北部大部分位于山前洪积扇。最高位于点五龙山,海拔1376米;最低点位于三溪村,海拔338米。
气候特征
杏林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4℃。无霜期年平均283天。年平均降水量583.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杏林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
渭河水系,主要河流为石堤峪河、太平峪河,其中石堤河经磨村、北沙、王里渡汇入渭河,境内流长3千米。
自然灾害
杏林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
霜冻、雷击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辖区总人口2635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21人,城镇化率42.95%。总人口中,男性13236人,占50.22%;女性13120人,占49.78%;14岁以下3531人,占13.40%;15—64岁20336人,占77.16%;65岁以上2489人,占9.44%。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6300人,占99.8%。2011年,杏林镇人口出生率6.36‰,人口死亡率3.16‰,人口自然增长率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2人。
截至2018年,杏林镇户籍人口25270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财政总收入100.93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契税100.15万元,耕地占用税0.7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485元,比上年增长9.2%。
2018年,杏林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上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杏林镇农业总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粮食作物以小麦、
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杏林镇粮食生产8166吨,其中小麦2380吨,玉米578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薯类和干杂果,2011年,杏林镇蔬菜种植面积0.84万亩,建成以三溪、李庄、梓里、梁西、老观台为主体的大中棚蔬菜产业园区,产量5364吨,主要品种有
阳芋、
莴苣、
芹菜、辣椒等;干杂果主要集中在山区,种植面积0.4万余亩。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杏林镇生猪饲养量2万头,年末存栏5000头;家禽饲养量26万羽,年末存栏12.7万只。2011年,杏林镇生产肉类1641吨;畜牧业总产值292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2%。
第二产业
工业以化工、制造业为主。2011年,杏林镇工业总产值4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78%。2011年,杏林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0.3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有商业网点290个,从业人员1438人。2011年,杏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9万元;大型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458万元以上。2011年,杏林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3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3万元。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有邮政局1个,乡村通邮率98%;征订报纸0.8万份、期刊0.5万册,业务收入295万元。电信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0.7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95万元。
交通
杏林镇境内有
陇海铁路、
西潼高速公路、
310国道3条干线东西横穿。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2米;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8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业余创作人员50多人。2011年,杏林镇有线电视用户8774户,入户率90%。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76人;小学4所,在校生1226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0人,专任教师7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高中1所,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9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病床280张。专业卫生人员239名。2011年,杏林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文化
陕西华州杏林镇是
关中地区一个美丽的农业乡镇,境内因千亩
红杏而得名。然而,世人只知道这千亩红杏成就了杏林镇的美名,却不知这千亩红杏背后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传说
上古时代,古郑(今
华州)地界上经常遭遇
渭河泛滥,人民流离失所,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天帝见流民苦于洪魔,就派天神周居下到凡间查看灾情,天帝对周居说:“你下到凡间以后,不仅要体恤灾民,还要查明洪灾竟是谁在作祟。查明之后,向我禀报,咱们作打算!”周居喊了一声“诺!”就下到凡间去体察民情去了。话说周居化作一个挂着药葫芦的老者,在今天杏林镇这个地方搭了一个草庐,一边给灾民看病发粮,控制灾后
瘟疫,解决灾民困顿的生活,一边暗中查找洪灾的罪魁祸首。因为周居医术精湛,治愈了很多贫病交加的灾民,不仅不收诊疗费,还给灾民们很多粮食。民人感到奇怪:这个老者从来没见过,不仅医术好,还有一颗仁慈心。
没见他带多少粮食,一间草庐里面能装下千万担粮食?于是就想知道这个老者的来历。有一天晚上,有几个好事的村民就偷偷观察周居。只见周居在自己居住的草庐里,拿出一个竹筒,地下放着几个箩筐,从竹筒往箩筐里面倒粮,一时半刻,几个箩筐里就都装满了粮食。
这几个村民看到这个情景大吃一惊,立即跪下拜谢,都称遇到天神了。一时间,当地的很多灾民都来看病领粮,而周居来者不拒,一律应承。村民们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周居还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开凿水渠,把
渭河水引入
黄河中。但是在第二年,古郑仍然发生了洪灾。周居经过调查已经发现了渭河频频发水的原因。
原来,渭河里的五条鲤鱼修炼成龙精,化作赤橙红黄白五种颜色,只要渭河上出现五色
彩虹,必然要发生洪灾。“原来是这五条龙精在作怪!”周居上天之后,就把实情向天帝上报了。天帝为了惩处五条龙,让
山神从九州背来五座山,把五条龙牢牢地压在山底下,于是就有了这座五龙山。
五条龙被天帝惩治了,压在山下不能兴风作浪,但是它们却并不死心,在山底下不断挣扎,企图摆脱束缚,重新回到人间为害古郑大地。天帝就派桃仙下界镇住五龙,谁知道桃仙和
杏仙长得太像,连天帝都没能分清楚,天帝指着杏仙的仙体,却叫着桃仙的名字下了天旨,天命不可违,加上天帝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却也没有纠正,于是杏仙就将错就错,下到凡间镇压五龙。杏仙投胎到了五龙山下一家贫苦的人家,出生的时候满园杏花盛开,取名杏花。村里有个和杏花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名叫李郎,两个人青梅竹马,渐渐产生爱意。杏仙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十八岁之后就要脱离躯体而重新成仙。
因为五龙在这十八年里被山压得服服帖帖,加上杏花每日诵读天帝传授的咒语,这五条龙再也不敢作祟了。可是李郎对杏花的爱却情深意重,杏花也感到无法割舍,只是天命不可违,于是就狠下心来对利郎说:“李郎,你要是真心爱我,就选一个我最喜欢的东西,我要天天看着。将来我走了,我一看见这东西,就会想起你的。”李郎知道跟杏花的姻缘彻底到了尽头了,于是就把这五龙山南坡和山下数千亩地里,全部种上了杏树,一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杏花,场面蔚为壮观。
杏仙在天界看到这千亩杏园,忍不住流下热泪。李郎天天守在一个山坡上,看着这千亩杏林,思念着杏花,孤独终老。后来李郎守着的这个山坡就叫作李坡,现在杏林镇还有一个叫作李坡的村庄。这千亩杏园,也就成了杏林镇的镇名来源。又过了若干年,到了
晋朝时期,如今赤水地方出了三害,当地有口诀称“
华州地界有三害,
蛟龙、猛虎和周怪,只要除了周家害,其他两个不算坏!”什么意思呢?赤水河原来不叫赤水河,叫通渭渠,这个通渭渠出了一条蛟龙为害乡里,南山上有一只猛虎也为害甚重,只有村里的二流子周处,害人最厉害,只要除了周处,其他两个都不算大的祸害了。
后来就有人怂
周处去南山杀虎,下
通渭县屠龙,希望让三害自相残杀。周处听从了这个人的怂恿,就真的去
秦岭杀虎、下到通渭渠屠蛟龙去了。周处走后,村里人燃放鞭炮庆祝,因为村里人认为周处绝对不能活着回来。谁知道,周处竟然真的杀了猛虎和
蛟龙,还把龙头和虎头别在裤腰带上。
他看到村民们为自己的死而庆祝,感到非常自责:原来自己在村里就是这样的坏人啊。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教训,周处虚心改正,一心向善,成为
晋朝的一员虎将,保境安民,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因为通渭渠在
周处屠龙的时候被龙血染红了河水,这条河就成了“
赤水河”。而周处就是当年镇压五龙的天神周居下凡。因为有蛟龙为害,所以又来到五龙山下除害的,而他为了能一口气而杀掉蛟龙,故意把自己的性格变得暴戾无比。这就是杏林镇和五龙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