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1971年12月25日—),北京人,毕业于
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中国内地女作家、编剧。导演
孟京辉的搭档、学妹、妻子。
1987年,廖一梅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次年与日后的丈夫孟京辉相识。1992年,廖一梅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毕业,之后在出版社工作。1994年,她为
王朔写的两个剧本都因为投资等问题没能完成拍摄,这一段经历为廖一梅提供了方向,从那以后她成为了一名专职的编剧。1999年,廖一梅创作出她的第一部
话剧作品《
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开始已经演出近三千场,是中国出演场次最多的话剧,还被译成了不同的译本,并被称为先锋戏剧领军之作收入了《先锋戏剧档案》中。2005年3月,由她编剧的
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在
香港艺术节首演,此后在
新加坡、北京、
上海市、
深圳市等地巡演,成为
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2010年,廖一梅创作了与《恋爱的犀牛》《琥珀》合称“悲观主义三部曲”的话剧《柔软》。这部戏是“三部曲”中最为异类的一个,也是其写作的时间最长,花费的精力最多一出戏。演出后,受到许多文艺青年和戏剧爱好者的喜爱。
廖一梅在影视剧编剧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由其编写的《一曲柔情》在美国国际妇女电影节中获得“故事片大奖”;由她编写,
孟京辉总执导的《像鸡毛一样飞》荣获
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及第10届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等奖项。2005年,廖一梅凭借《生死劫》获得了翠贝卡国际电影节、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奖项。2014年,受
姜文邀请,与姜文合作创作了影片《一步之遥》,她也成为姜文导演生涯中参与创作的第一位女编剧。
廖一梅出生于1971年12月25日,上高中时,廖一梅的数学很差,高考数学只考了28分,而写作是她唯一能够完全的技能,所以她选择进入戏剧院当编剧。1992年,廖一梅从
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顺利毕业,毕业后的她在一家出版社里工作了两年。
1994年,廖一梅从出版社辞职后开始做电影编剧,当时第一个出钱找她写剧本的人是她的好友
王朔,但是她为王朔写的两个剧本都因为投资等问题没能完成拍摄,不过这一段经历也为廖一梅提供了方向,从那以后她成为了一名专职的编剧。
1999年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日子后,廖一梅创作出了《
恋爱的犀牛》,这是她的第一部
话剧作品。从1999年出演到现在共上演了9个版本,两千五百多场演出,是目前为止
中原地区出演场次最多的话剧,共走访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还被译成了不同的译本,它被称为先锋戏剧领军之作收入了《先锋戏剧档案》中。
2010年由
郝蕾、
詹瑞文绝佳阵容主演的《柔软》在保利剧院完成首演。廖一梅以自己的朋友
樊其辉为原型创作了“碧波达”这个角色,相较于前两部戏剧而言,《柔软》更具有深刻性,这是她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部戏。
廖一梅和
孟京辉不仅是夫妻,更是伙伴,是朋友,他们用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由《
恋爱的犀牛》《琥珀》和《柔软》组成的“悲观主义三部曲”,它们不仅见证了廖一梅与孟京辉11年来不同阶段的心境,而且还实现了戏剧引领文化的三级跳。
2002年由廖一梅编写的《一曲柔情》在美国国际妇女电影节中获得了“故事片大奖”;同年8月由她编写,孟京辉总执导的《
像鸡毛一样飞》荣获
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和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并于次年获得了第10届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
2005年,廖一梅不仅参与了个人首部儿童剧《
隔山有眼》的创作,而且她还与
李少红导演合作完成了《幸福从邪恶中穿行》和《生死劫》两部作品,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其中《生死劫》先后斩获了翠贝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大奖、
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蒂伯龙国际电影节“2006年金片盘最佳故事片奖”和第16届
亚洲及拉美地区
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四大奖项。
在写完《生死劫》后,廖一梅没有再接触影视,直到2011年廖一梅才重新开始。在《
刀出鞘》电视剧中担任编剧。再到2014年,她和
姜文导演合作创作了《
一步之遥》,她是姜文的导演生涯中参与创作的第一位女编剧,其实早在《
让子弹飞》之前姜文导演就曾邀请过她,不过都被拒绝了。在拍摄这部电影期间,她还因为剧组的待遇太好长胖了不少。2017年她与
李少红导演达成第二次合作,绝对隐私系列之一《冯齐的忏悔》上映。
在做电影编剧之余,廖一梅还出版了不少书籍。她先后出版了小说《
悲观主义的花朵》、剧本集《柔软》、
随笔语录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等等。廖一梅出版书本来是想着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都印在书里就能少说话,但是没想到出书后大家还是会继续询问,于是在2011年5月她参加了由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雕刻时光”系列讲坛再次为大家解答。
1988年的冬天,正在读大二的廖一梅第一次见到了
孟京辉,那个时候孟京辉已经毕业了。孟京辉在追求廖一梅时,曾用吹口哨的方式约廖一梅出门。此后的几年里两人一直保持联系,廖一梅还在1998年前往
日本探望孟京辉。在长时间的相处下来,两人感情升温,终于在1998年12月两人冒着北京的大风前往登记地办理结婚,办理结束后便前往
欧洲度蜜月了。
在这个坚持会被嘲讽,痛苦会被人嘲笑的时代里,廖一梅让我们在剧场里摆脱孤单,赤裸裸地面对都市生存背后的伤痛与思考。廖一梅的作品中流淌出的,有愤怒,有力量,但这一切都以超脱于现实的寓言方式表现出来。(《
北京娱乐信报》评)
廖一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才女、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廖一梅一直以张扬的个性吸引大众关注。(《
华商报》评)
廖一梅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盛产金句的剧作家。廖一梅的文字,看似尖刻桀骜不驯,却字字珠玑,充满温柔的诗意和激情。廖一梅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不屑世俗之见,却总是认真地告诉你年轻时的胡闹弥足珍贵。廖一梅的写作,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只想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廖一梅的镜头,看似随意,却视角独特,记录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真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重温的感动,用现实生活的例子勾画了哲理人生。(《
羊城晚报》评)
廖一梅创作的《
恋爱的犀牛》中的台词戳中了无数青年人的内心,她用无数美到让人落泪的台词,在每一颗年轻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扬州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