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海底隧道
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是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全长6845米,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2024年3月3日17时,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沥青路面下面层首件段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于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2024年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6月30日15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2024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入选“过去50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个隧道工程”。
隧道介绍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8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8公里,包含沉管段约5公里,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其断面宽度达46至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技术难点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具有五大技术难点,分别是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挖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
“超宽”指隧道采用双向八车道技术标准,管节断面宽度46米,为世界首例,设计及施工难度大。
“变宽”指隧道为满足交通功能需求,设置615米的变宽段,由双向八车道加宽至双向十二车道,管节断面宽度由46米变宽至约70米,在隧道内多次分合流,目前国内缺乏规范标准,带来行车安全性问题突出。
“深埋”指沉管隧道埋置深度深,最深位置沉管底标高距水面接近40米,管节结构设计难度高。
“回淤量大”指洪季回淤强度平均接近2厘米/天,台风期最大回淤强度超过5厘米/天,沉管沉放及沉降控制难度大。
“挖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指西岛斜坡段位于超大挖沙坑内,区域地层扰动严重,稳定性很差,对基槽开挖成槽及基础处理造成较大困难。
建造历程
2017年10月16日,广东省交通集团证实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隧道、水工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专家审查,沉管隧道主体工程即将实现实质开工,深中通道作为国内首次采用钢壳沉管隧道结构的项目,将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2018年4月27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为后续32个管节钢壳大规模的制造提供工艺参数,确保钢壳沉管制造质量、精度和工效满足设计要求。
2019年6月26日,首节沉管隧道钢壳完成制造。12月10日,首节沉管完成浇筑,这是连接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首节沉管,为深中通道的海底安装工作开启了沉管建设的第一步。2020年6月,首节沉管E1管节完成沉放安装,实现“深海初吻”。2021年8月,东端首个管节E32完成沉放对接,开始东西并进。同时也是首次实现“一月两管”。3月,分别完成东端E26管节及西端E17管节对接,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同一窗口期沉放两个大型管节。2022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完成E25管节沉放对接,管节安装突破4000米。6月30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疏浚工程全部完成。
2023年6月11日,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实现了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深圳市中山市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2023年11月,深中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多项世界首创。其中,海底沉管隧道首创了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的新装置,研发了11项专用装备及系统,最终接头在深约20米的水下,就像一个“巨型抽屉”被推出,实现精准对接、滴水不漏。每节管节的两侧都装有止水带,就像保温杯盖上的橡胶圈。最终接头推出后,与E24管节止水带初步压合,要抽排E24管节与最终接头间的水体,使这里形成真空,让两端更紧密地吸在一起。
2024年3月3日17时,在伶仃洋水面下三十多米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内,隧道沥青路面下面层首件段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历时8年建设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同年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6月30日15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隧道介绍
技术难点
建造历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