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
三级甲等医院,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2020年9月5日,获得“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授牌。2020年10月9日,入选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名单。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957年7月至196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名
重庆医科大学综合医院、重庆医学院
附属医院、重庆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1957年由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1955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调整部分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设置和分布方案,决定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的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立新校或加强内地学校的建设,上海第一医学院内迁便是其中之一。1955年4月上海第一医学院根据卫生部关于迁院的指示后,成立了重庆医学院筹建委员会,5月22日定校址在
重庆市潘家坪地区。5月25日,经高教部党组、卫生部党组同意,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召开会议,市长
任白戈到会宣布
重庆医科大学建院委员会正式成立。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7月至1976年10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刚成立近十年的重庆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固有的机构建制被工人宣传队、解放军宣传队、革命委员会取代,实行已久的许多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广大医护人员冒着走“白专道路”、当“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风险,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
人道主义精神,在常年抽调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巡回医疗队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稳步发展时期
(1976年11月至1999年12月)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动乱。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开始在拨乱反正中逐步恢复正常。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医学科学的春天又一次来到了。
跨越式发展时期
(2000年1月至2007年)
迈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国家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对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医疗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医疗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医院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目标管理,更加重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医护质量、科研水平、教学工作等,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把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品牌效应的重要工作,加强对全院干部和职工的教育,使之增强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危机意识,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医院各项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
科室设置
麻醉科
麻醉科成立于1956年。在西南地区率先成立
麻醉学教研室。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
重庆医科大学麻醉学系。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一级临床医学学科博士点。历届主任:董绍贤、蒋夏、房秀生、陈敦敏、李秀英。
该科立足临床麻醉并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临床学科。是重庆及西南地区麻醉技术力量和麻醉学专业教学实力最雄厚的科室及系部之一。拥有全国第一个麻醉学教学实验室,一个重庆市级医学中心(重庆市第一个疼痛治疗中心)。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麻醉学科体系,即临床麻醉,急救与复苏,PACU,疼痛诊疗。
全科有教授3位、副教授9位。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7名。40岁以下师资均为博士和硕士。多人出国学习,有一名赴美国进行麻醉药理学的博士后研究。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始建于50年代,由谭惠风、石义生、余廷龄、陆家熹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从
上海市内迁
重庆市后建立,是
中国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诊治耳鼻咽喉疾病的特色专科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技术雄厚、设备一流、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耳鼻咽喉科中心。
该科对
喉癌、喉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
鼻咽癌早期诊断筛选的研究,并不断创新对晚期喉癌、喉咽癌、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开展喉癌、喉咽癌的各种手术治疗及发音重建手术,其中,“改良声门水平切除治疗双声带癌”获得重庆市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颅面联合径路治疗颅底肿瘤获得成功,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记忆合金支架预防和治疗全喉切除术后造口狭窄,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变应性疾病及鼻腔鼻窦疾病的研究是giant科特色之一,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注重与国外的学术交流。设有变态反应室,对
过敏性鼻炎及其它上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同时,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较早开展了经鼻窦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肾液鼻漏修补术等疑难手术。
该科有先进的听力检测室,并配备有专职听力检测人员三名,对
耳鸣、脑晕、
感音神经性聋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能进行各种助听器的验配,并与
加拿大合作,建立“听力康复及助听器验配中心”。同时,我科积极开展鼓室成形术、面神经减压术、内淋巴囊减压术等耳显微外科手术,并准备开展电子耳蜗置入,使耳聋患者回到神奇的有声世界。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7人,留学归国人员2人,其中,医学博士2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及硕士研究生4人,形成了强大的科技队伍和合理的人材梯队。
本院耳鼻咽喉是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医学硕士授予单位,并接受各级耳鼻咽喉科医师进修及研究生培训任务,承担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的“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工作
该科注重医疗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耳鼻咽喉疾病的基础研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科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该科注意设备更新,拥有一大批现代化的医术仪器。如今我科有Alis-3型多导睡眠监控仪,眼震电图及前庭功能检测仪,Hsm-Ⅲ脉冲YAG激光治疗机,OlympusAIE-10纤维喉镜及FF-99型光电子内窥镜显像仪AudiometerA2-26型中耳分析仪,Madsem-922型纯音测听仪,有多功能手术显微镜,STORZ鼻窦镜等大中型医疗设备,能满足我科临床所需。
学术探究
科教成果
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含二、三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 (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省(市)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7个,
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8个。有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3个,教研室22个,教学基地医院13个。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神经病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所各1所。
重庆医科大学卫生学校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各1所。医院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每年承担了3000余名不同学制医学生的教学任务,能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7年制、本科、专科等各种层次的医学人才。
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近5年来,获得了包括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各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在内的各级
科技成果奖近60项,在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22名。
设有
重庆市器官移植中心、重庆市神经外科诊治中心、重庆市糖尿病中心等重庆市医学中心23个,能开展各种大型高难度手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综合诊断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医院每年还开展新技术数十项,各学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
获得荣誉
医院先后荣获“
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华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爱婴医院”、
重庆市委市府“文明单位”、“重庆市明码标价示范单位”、重庆市首家“放心药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4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选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2020年9月5日,获得“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授牌。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2月,获评2020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最具示范案例。
2021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2年11月20日,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在上海发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第4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