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茎石(
学名:
石斛属 flexicaule Z. H. Tsi),是
兰科(Orchidaceae) 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
河南省、湖北、
湖南省、
四川省等地,多生于海拔1.2~2千米的山谷岩石裂缝上。
茎呈圆柱形,稍回折状弯曲,不分枝,具数节,节间干后淡棕黄色。叶近似革质,在茎上部呈二列互生,长圆
披针形。
花序已落叶老茎上部开放,花苞片呈浅白色,卵状三角形,
花梗和子房黄绿黄色带淡紫色,椭圆形;
唇瓣淡黄色,端尖边缘淡紫色,中部以下边缘紫色,宽卵形,基部楔形,唇盘具黄色马鞍状胼体;
蒴果,果荚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黄褐色;单粒种子
纺锤状,具极细小种胚,无
胚乳,种皮透明状。花期5月,果期10~11月。
2021年,
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其列为国家Ⅰ级野生保护植物。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EN)。2013年,《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将其定为Ⅱ级野生保护植物。
名称来源
曲茎石斛是1986年在中国
河南省南部
伏牛山发现
石斛属的新种,因茎节短、弯曲、粗壮而得名。
形态特征
茎
茎呈圆柱形,稍回折状弯曲,不分枝,有数节,节间干后淡棕黄色。
叶
叶近似革质,在茎上部呈二列互生,长圆状
披针形,先端钝并且稍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
花
花序从已落叶老茎上部开放,花序柄基部具膜质鞘;花苞片浅白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
花梗和子房黄绿色带淡紫色;花开展,中萼片背面黄绿色,上端稍带淡紫色,长圆形,先端钝;侧萼片背面黄绿色,上端边缘稍带淡紫色,斜卵状披针形,先端钝;
萼囊黄绿色,圆锥形,末端近圆形;
唇瓣淡黄色,先端边缘淡紫色,中部以下边缘紫色,宽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密布短绒毛,唇盘中部前具紫色
扇形斑块,其后有一个胼胝体黄色的马鞍形胼胝体;蕊柱黄绿色,蕊柱足中部具2个圆形紫色斑块并且疏生上部紫色而下部黄绿色的叉状毛,末端紫色、与唇瓣结合而形成强烈增厚的关节;蕊柱齿呈三角形,基部外侧紫色;药帽呈近
菱形,乳白色,基部前缘具不整齐的细齿,顶端深裂,裂片呈尖齿状。
果实及种子
蒴果,果荚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黄褐色,内含大量种子。种子极小,呈粉末状,单粒种子
纺锤状,两头微尖,中间粗,具极细小种胚,无
胚乳,种皮透明状。
物种分布
曲茎石斛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南、湖北、
湖南省、
四川省等地。
生长习性
曲茎石斛多群聚生长在海拔1.2~2千米的山谷陡石壁上,喜暖温、通风良好且短日照并且斜射的阴坡半或者阴坡的环境;土壤偏微酸性,
相对湿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曲茎石斛具有密集的不定须根,其根牢固地附着于石壁沙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营养,倘若在间隙泥土或附生物湿相对湿度过高,则茎节会腐烂死亡;暴露在空中的不定根,可以从空中的水雾气中吸取水分,自身可进行
光合作用,在冬季稍耐干旱,在夏秋季节不耐长期干旱缺水,茎叶会枯萎;经常和
叶脉、壳状地衣和苔癣植物等植物混生;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选取完整的曲茎石斛
蒴果,冲洗消毒灭菌后,去除果实内种子,将种子放置在萌发
培养基内,吸水变色萌发露出种胚之后逐渐形成原球茎,其顶端
细胞分裂突起,基部出现
假根,顶端持续生长分化成幼苗幼叶,根部逐渐伸长。
栽培技术
仿野生栽培
栽植前先做常规消毒处理,以遮光网做捆绑材料,捆绑时浇湿树皮敷上一层薄的营养土,将曲茎
石斛根部贴在营养土上,在另一侧垫上石斛专用树皮,再用遮光网固定,以此来模拟野生栽培环境。
组织培养
将无菌苗在培养基中培养,继代三次之后待其表面角质层形成,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帮助适应外界环境。炼苗四到六天存活率较高,并且将炼苗后的植株苗作去除顶芽的处理。再将生长状况良好的组培苗接种到加入了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无菌
培养基中,在恒温光照通风
培养箱内进行继代培养,继代50天的繁殖情况较好,加入适量的
活性炭有助于
吸附生长抑制性物质,防止植株受毒害而褐变。
分蘖繁殖
选择细白根较多的健壮新鲜植株,去除枯枝长须根,制作分蘖母株,再将其栽入土壤内,待其生长;第一年只浇水,第二年再开始施肥并保持水分充足。
基质选择
选用
兰科专用的
松树皮、
火山石二者等比例混合的
混合物作为移栽基质,此类型适用于室内盆栽;选择表皮角质层粗糙的
香樟木原木作为被附载体,移栽前对其进行消毒
杀虫脒处理,将幼苗根部紧贴固定在带有营养土的
树干上,此类型适用于原木移栽。栽培基质要有保水透气不易腐烂且酸碱度适宜的特点。
定植及管理
定植宜选在三月底到五月初或者九月中旬到十月下旬,该时间段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适合曲茎石斛存活生长.栽培温度适宜在23-25℃,浇灌方式为水雾喷洒。
病虫害防治
虫害
主要的虫害为
白蚁,防治方法为定期喷洒适量
多菌灵防白蚁的农药。
病害
移栽时固定捆绑处易染
霉菌腐烂,防治方法为定期喷洒适宜浓度的多菌灵。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曲茎石斛列入其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2013年,《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将曲茎石斛列入,保护级别为Ⅱ级。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将曲径石斛列为保护级别为Ⅰ级的国家野生保护植物。
物种现状
曲茎石斛为
中原地区特有植物,分布于
河南省伏牛山区的
西峡县、
内乡县、
南召县、崇县地区,植株稀少。
濒危原因
曲茎石斛的生境特殊,主要生长于山谷峭壁上,分布区窄,生长缓慢,长期人为地过度采挖导致的
生物量骤减,生存环境资源破坏极其严重。
保护措施
中国河南省
南阳市淅川县和西峡县的林业局为保护利用曲径石斛,调查其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这些片区进行了保护,对曲茎石斛的生物特性研究进行该物种模拟生境栽培实验,研究出在野外种植曲茎石斛的人工栽培技术。
物种对比
形态上与细茎石斛(
学名:
石斛属 moniliforme (L.) Sw.)相似,曲茎石斛的茎回折,其花苞片不具斑点,
唇瓣无裂宽卵形, 近
菱形药帽顶裂 ;细茎石斛茎直立或斜立,唇瓣卵状
披针形,药帽近半球形。
同时也与铁皮石解(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形态接近 ,曲茎石斛
花序基部具鞘,唇瓣无裂宽卵形,前部具紫色
扇形斑块,后部具黄色马鞍状拼抵体;
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
相关研究
孙廷等人利用软件DNAMAN6.0 分析后发现
石斛(
石斛属 nobile Lindl)在 220 bp 处为鸟嘌呤G,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在 178、201 bp 处分别为
胞嘧啶C和G,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在4 bp 处为
胸腺嘧啶T,说明该方法可以将曲茎石斛及其近缘种进行很好的区分,并且曲茎石斛含有较多的
多糖也间接说明其作为“味甜”石斛应用的科学性。
参考资料
曲径石斛.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