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兰花蕉(O. insularis T.L.Wu),为
兰花蕉科(Lowiaceae)兰花蕉属(Orchidantha)的
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南兰花蕉为中国海南
特有种。生于海拔约100米的林下。适宜生长于湿润、完全荫蔽或半荫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喜
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海南兰花蕉高约45厘米。
根状茎平卧,根粗厚,圆柱状。叶片长椭圆形,顶端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急尖,近叶柄处稍下延,叶两面均无毛,具明显的方格状网脉;叶柄纤细,上部有槽,中部以下边缘扩大呈鞘状,膜质。花紫红色,单生,自根茎生出;
苞片紫色,长圆状
披针形;
花萼管纤细,裂片3枚,线状披针形;
唇瓣与花萼的裂片相似,顶端皱波状,有深紫色小斑点,基部不收缩成爪状;侧生的2枚花瓣褐黄色,顶部有紫色小斑点,先端有细芒。
蒴果圆球状,顶端喙尖长5毫米;种子半球状。花果期6月。
海南兰花蕉叶翠绿、终年不凋,花形奇异,可栽培于庭院假山旁或
乔木林下搭配点缀,也可盆栽供观赏。海南兰花蕉因生境退化等原因,导致其数量稀少;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侧生的2枚花瓣长2厘米,褐黄色,顶部具紫色小斑点,先端有长4毫米的芒;
雄蕊5枚,
花药室长9毫米;子房延长呈柄状的部分长4 厘米,粗1毫米,
花柱线形,长9毫米,
柱头3枚,其中1枚较长,长5毫米,余2枚稍短,先端有细锯齿,背面具“V” 形附属物。
蒴果圆球形,长1厘米,先端有长5毫米的喙尖,成熟时室背开裂为3瓣;种子半球形,宽约4毫米。花期:6月
海南兰花蕉(Orchidantha insularis T. L. Wu)是
芭蕉科兰花蕉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下。海南兰花蕉花单生,自
根状茎生出;
苞片紫色,长圆状
披针形,长约4厘米;
花萼线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7毫米;
唇瓣和花萼的裂片相似,长5.5厘米,宽约6毫米
特征
长19-23厘米,宽5.5-6.5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急尖,近叶柄处稍下延,横脉方格状;叶柄长14-25厘米,上部有槽,中部以下扩大呈鞘状。
根和茎
根茎平卧,根粗厚,圆柱状。
叶
叶基生,排成2列。叶片形状呈长椭圆形,长约190~230毫米,宽约55~65毫米,顶端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急尖,近叶柄处稍下延,叶两面均无毛,具明显的方格状网脉;叶柄纤细,长140~250毫米,上部有槽,中部以下边缘扩大呈鞘状,膜质。
花
花紫红色,单生,自
根状茎生出;
苞片呈长圆状
披针形,长约40毫米,宽约10毫米,顶端渐尖,生于花葶下部的较小;
花萼管纤细,长40毫米,直径1毫米,裂片3,线状披针形,长约60毫米,宽7毫米;
唇瓣与花萼的裂片相似,长约55毫米,宽约6毫米,顶端皱波状,有深紫色小斑点,基部不收缩成爪状;侧生的2枚花瓣长20毫米,褐黄色,顶部有紫色小斑点,先端有细芒,长约4毫米;
雄蕊5枚,
花药室长9毫米,宽0.5毫米;子房下位,延长呈柄状的部分长40毫米,径约1毫米,
花柱线形,长9毫米,
柱头有3枚,其中较长的1枚长5毫米,其余2枚稍短,顶端有微齿,背面呈“V”
字形凸起。
果实与种子
蒴果圆球状,直径10毫米,顶端具喙,喙尖长约5毫米,成熟时室背开裂成3瓣;种子半球状,宽约4毫米。
分布
海南兰花蕉为中国海南
特有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引种栽培。
海南兰花蕉生于海拔约100米的林下。适宜生长于湿润、完全荫蔽或半荫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喜
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习性
海南兰花蕉的花果期在6月。花在开放期间会散发出强烈的粪便气味。
繁殖
海南兰花蕉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栽培
海南
兰花蕉的生态习性同兰花蕉基本相似,其繁殖栽培方法可参考兰花蕉。可用植物组织培养等
生物技术进行种苗快速繁殖和栽培。
保护
保护等级
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被评估为濒危(EN)物种。
保护价值
海南兰花蕉为中国海南特有植物,数量稀少,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值得保护和开发。
致危因素
生境退化或丧失;直接采挖或砍伐。
保护措施
在现有分布区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
用途
海南兰花蕉植株
矮小症,叶翠绿、终年不凋,花形奇异,可栽培于庭院假山旁或
乔木林下搭配点缀,也可盆栽供观赏。
物种对比
海南兰花蕉和兰花蕉(Orchidanth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T. L. Wu)同为
兰花蕉科兰花蕉属,两者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海南兰花蕉萼片线状
披针形,较短,长约6厘米,宽7毫米;
唇瓣线状披针形,长5.5厘米,中部不收缩;子房顶端延长部分细长,长4厘米,径约1毫米。而
兰花蕉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可达9.5厘米,宽达1.5~2厘米;唇瓣线形,长9厘米,中部稍收缩;子房顶端延长部分粗短,长约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