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1954年10月29日出生于
内蒙古自治区九原区,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杨飞云从四五岁时开始画画,17岁离开村庄来到成为
包头市铁路局的一名工人,业余时间将美术作品投稿到《
工人日报》而引发关注,并凭借美术特长成为了呼和浩特铁路局的美术干事。1978年杨飞云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来到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1984年在油画大师
靳尚谊的推荐下回到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任教,陆续创作《小演员》《北方姑娘》等作品并斩获奖项。1989年杨飞云先后到
美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考察、学习、参展。同年,他的油画作品《唤起记忆的歌》获“第七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1991年杨飞云回国后继续任教,并于同年创作了《那时我们正年轻》。2012年杨飞云的作品《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成交,创其作品拍卖最高价格。
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发起人之一,杨飞云出版个人油画专著20余部,主编《寻源问道》等系列展览相关画册10余部。2011年,杨飞云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杨飞云1954年生于距离
包头市市区约20多公里的郊区,他的祖上是山西忻州人,通过
走西口来到了内蒙古包头。杨飞云的父亲是一名教授美术和音乐的乡村教师,爱好是美术,小时候杨飞云经常站在父亲旁边看其画画。杨飞云从四五岁时就开始画画,课余时间大都与绘画相伴,此外他还会跟随当地的民间艺人走街串巷,在各种图案中体味着民间艺术的美感。
17岁那年,杨飞云走出了小村庄,来到包头市成为铁路局的一名工人。杨飞云在吃饭、休息的夹缝中,常常拿出纸笔十分投入地描摹着眼前的一切。他画了许多表现铁路工人劳动的素描作品,并投稿到呼和浩特铁路局的《
工人日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杨飞云在工作之余创作的素描作品在《工人日报》发表引发关注,这也使得杨飞云在生活与工作的圈子中逐渐有了名气。这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的理论知识,设法借来各种书籍和画册,接触到一些油画大师的作品,并开始了油画的学习和创作。1974年,杨飞云创作了油画处女作《送往迎来》,作品描绘了铁路女信号员举着信号灯,在夜色中为列车指引道路的情景,这幅作品被选送到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作为宣传画在全国出版发行。杨飞云也凭借绘画专长被调到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美术干事,专业从事铁路系统的美术创作。
进京发展
1978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全国招收8名新生,杨飞云来到北京备考,并最终被
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大学期间,他是班上最大的学生,因此杨飞云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早上他和同学们都要5点多起床,先画一幅写生,再去吃早饭。上完一天课之后,晚上还要到街上画夜景。周末的时候或者互相做模特,或者到公园等地去写生、画速写。
1982年,大学毕业后的杨飞云进入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两年后,在油画大师
靳尚谊的推荐下,杨飞云回到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在中央美院任职期间,杨飞云一半研究一半教学,1985年,他创作的油画作品《小演员》在中国美术馆“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中获铜牌奖。1987年,杨飞云以妻子芃为模特画了一幅肖像,命名为《北方姑娘》。画作采用金字塔式构图,一袭红头巾配以清纯的眼神,展示了北方女孩的大气与甜美,这幅作品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一炮走红。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杨飞云于1989年先后到
美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考察、学习、参展。同年,他的油画作品《唤起记忆的歌》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此外著作《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画册也于1989年出版;杨飞云在这一年还赴美国纽约和
芝加哥,以及
新加坡参展。
90年代
1991年杨飞云回国后继续任教,从美国回来后,杨飞云于同年创作了《那时我们正年轻》,该作品是杨飞云唯一的一幅有他本人自画像的作品。1992年,杨飞云的作品先后参加了
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等。1994年,他的作品《静静的时光》被
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 1995年,杨飞云的作品《思古》《灰色的背影》参加了在瑞典
哥德堡市美术馆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展”;《大植物》《孤独少女》《红靠椅》《影》等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力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双年展”。1997年,由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的《杨飞云素描画集》发行,此外他的作品《荷花屏风》《孤独少女》等作品被台湾山美术馆收藏。
1998年,杨飞云应
列宾美术学院邀请赴
俄罗斯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参观;同年《方式》《同行》等6幅作品参加“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2000年后
2004年,杨飞云的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中油画《秋海棠》获
优秀奖;同年参加“第三届全国油画展”,油画《纯洁》获优秀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方油画开始慢慢冷却,取而代之的是
多媒体艺术,在这个背景之下,2005年杨飞云和
陈逸飞、
艾轩、
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
5·12汶川地震后,杨飞云等26位写实画派艺术家连续奋战14个昼夜集体创作的大型油画《热血五月·2008》,这件作品在2008年
中国嘉德“赈灾义拍”上以全场最高价3350万元拍出,中国嘉德将所得款项捐赠给汶川地震灾区,用于震后重建工作。
2009年杨飞云参与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并创作作品《宋庆龄》,在接到该任务时,杨飞云表示很荣幸也很激动,他最初的选题名是《国之瑰宝宋庆龄》,后来改成《宋庆龄》。这幅作品,杨飞云使用了古典的表现手法,采用平稳的、深入的、稳健的方式。
2010年杨飞云策划并参与“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面对原典——三代油画家临摹作品展”;2012年,杨飞云的作品接连参加了“2011年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展”、“心灵与诚实”学术交流展、以及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厅进行的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等。2015年,杨云飞的作品又接连参加了第五届“
大家之路”中国画油画展、2015中国写实画派十一年展等。
2016年,杨飞云完成创作了两米大的巨作《万世师表——孔子》,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已过花甲之年的杨飞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重读《
论语》以及影视作品之后,又去曲阜孔府、
孔子庙实地考察。经过连续十几稿的写生,确立出
孔子这位中国文化精神代表人物的气韵、形象。2018年秋天,杨飞云到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参与了“中国美术家草原四季采风写生活动”,创作了《胡杨赞》《额济纳女子》《蒙古族女子》3幅画作。这3幅作品此后在中国美术馆的“草原四季 亮丽北疆”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
2020年,杨飞云创作了布面油画《万壑松风》,描绘了晚年的
齐白石,留着长须,戴着眼镜,手扶犁杖,身穿长袍,戴着棉帽,神情平静安然,又似乎眉头有些紧蹙,略显忧虑。背景是宋代画家李唐的名作《
万壑松风图》。2011年,杨飞云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小演员》
该作品创作于1985年,是杨飞云以妻子佟芃芃为模特创作,描绘了佟芃芃身穿黑市芭蕾裙,坐在背景昏暗的角落里,双手叠放、腰姿笔挺的形象。
《北方姑娘》
该作品创作于1987年,尺寸:80.00X70.00cm,是杨飞云以妻子芃芃为模特画的一幅肖像。画作采用金字塔式构图,一袭红头巾配以清纯的眼神,展示了北方女孩的大气与甜美。
《那年我们正年轻》
该作品创作于1991年,是杨飞云从
美国回来后创作的,作品尺寸:125.00X115.00cm。某天当杨飞云在画画时偶然看到妻子在镜前梳妆打扮,此情景触动了他,于是创作了这幅作品。该作品是杨飞云的代表作,也是唯一一幅有画家本人自画像的作品。
《静物前的姑娘》
该作品创作于1986年,尺寸:100×80cm,是杨飞云在新婚燕尔之夜,以妻子为模特创作。
《万壑松风》
该作品创作于2020年,尺寸:146×114cm,描绘了晚年的
齐白石,留着长须,戴着眼镜,手扶犁杖,身穿
旗袍的画面。背景是宋代画家
唐朝的名作《
万壑松风图》。
著作作品
注:按出版时间收集了杨飞云部分著作
创作特点
绘画风格
杨飞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古典主义油画家之一,其作品运用了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语言来描绘中华特有的人物形象,不仅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且创作出的人物形象质朴含蓄。杨飞云的作品清丽、静谧、安宁,以其纯净的古典主义而享誉画坛。在杨飞云看来,古典艺术不是一种风格和样式,而是带有永恒价值在里面,他比较看重的是这一点,而不是必须反映当代的气息和人。古典艺术在当代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有着永恒性的情感、审美和生命力。
杨飞云的绘画风格一直很诚实,其作品表达的都是他所看到的、欣赏的和理解的事物。此外,在杨飞云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画面形式美感的构成,也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传递和表达。他在致力于油画语言表达的同时,也有着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研究。在西方古典写实绘画与中国古代写真绘画的比较中,杨飞云通过作品寻觅着东西方艺术之间的某种契合点。
创作主题
在杨飞云的油画世界中,女性几乎是一个“永恒”的创作题材和主题,刻画和表现东方女性的美是他努力追寻的方向,大量作品中的女性都展现出温婉、淡雅、纯洁的神情。杨飞云表示,在自己的女性题材创作中,一部分是象征性的、具有广大内涵的典型性、理想色彩的创作;另外一部分是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作品,在普通生活中捕捉一些有美感的对象,展现在更加亲切的平常环境和人物中的美。
此外,他的作品也有对现实乡村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观察,他画了很多鲜活的农民形象,杨飞云表示,在这些农村老人的身上,看到了善良和正直,还有那种尊严和尊贵感以及农耕时代的长者风范。
创作理念
杨飞云十分注重写生,坚持从物象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刻画与表现的统一,造型与意境的统一。杨飞云认为,写生是一个油画家必须经常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
杨飞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他看来,艺术要坚持人民性,他与他们在情感上紧密相连,在这些质朴的农民身上,真正保留着中国文化里面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杨飞云及其创立的
中国油画院,学术基点定位于尊崇永恒、弘扬经典,以承载和发展真、善、美为价值核心的大道艺术为己任,以审美作为艺术追求的永恒核心。他认为,油画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只有在掌握绘画本质规律的前提下,才有表现的水平;只有建立高标准的价值取向,才有发展的可能。
绘画技法
近 30 年来杨飞云一直坚持古典绘画风格,在他的作品中都运用了古典主义绘画技巧,他的人物油画作品也是通过古典技法完成的。杨飞云的作品不仅结合了自己的绘画习惯,还结合了所吸收的古典绘画技法,并且寻找到感染自己内心的力量。
杨飞云认为,油画的品质在于用形体、光线、结构、色彩等要素来表达所画物体的造型和色彩,并形成了极具个性的表现手法。这种通过深入塑造所画物体的造型和对轮廓线清晰的描绘,使他的油画作品具有浓烈的文艺复兴精神,大大提高了油画的品质。
相关展览
人物关系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2011年,杨飞云作为杰出艺术家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
作品奖项
人物评价
廖雯(美术评论家):杨飞云是中国当代新古典风的重要代表画家。他以较为纯正细致的古典油画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他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的美。他对古典绘画的热衷不仅是那种细腻,谨严的模式,而更是古典大师们那种于艺术为崇高神圣事业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他的素描才十分稳定而不断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范迪安(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杨飞云在画坛早已有名,谈到当代中国油画时,少不了提及他的名字。他堪称当代油画队伍中的一员大将,他的艺术见解和艺术技巧在中国油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油画界他的精湛技艺获得了同行的赞赏,也吸引了许多晚学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油画语言上,他的熟练程度和把握能力令人钦佩。
王宏建(美术理论家、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杨飞云的油画具有西方古典绘画样式的一切要素。如严谨的造型、精细的笔法、匀净的线条、典雅的色彩等等。由于他在绘画语言上的不断追求与多年探索其技艺愈来愈近乎纯熟,其作品的形式也愈来越近乎完美。
佟芃芃(杨飞云妻子):我家先生杨飞云真的太爱画画了,在认识他的逾40年的时间里,我很难数出他有几天没画画。画画在我们家是第一要事,其他一切都要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