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波,本名徐鸿宾,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的第四任夫人。1945年徐雯波与张大千在成都郊区的郫县太和场相识,随后两人结婚,婚后产下一女,但不幸夭折,次年又生下一子,名为心健。张大千去世后,徐雯波前往
美国居住,2010年在美国环荜庵去世。
1941年,为躲避日军的空袭,张大千经
四川大学教授、钟家女婿
林思进的介绍,携家人搬到成都郫县太和场(今
郫都区团结镇)蔡家碾的钟家大院居住。彼时,徐鸿宾因家境艰难在亲戚钟家做女仆,因干活勤快、聪明利落,徐鸿宾与钟家人相处融洽,而同时因其清秀瘦削的外表和可怜的家世引起了张大千的怜惜。1945年,张大千在昭觉寺创作,因思念小女,张大千的二太太
黄凝素让徐鸿宾帮忙带小女儿前去看望他,一来二去,徐鸿宾与张大千便在一起了。日后两人感情渐浓,在
日本投降后,张大千为了让徐鸿宾增长见识,接触新事物,带她到北京、
上海市等地一游。然而在论及婚嫁时,因两人之间巨大的年龄和身份差距,他们之间的关系遭到了双方家人的强烈反对,不久徐鸿宾怀孕,张大千的三太太
杨宛君曾就此事当面质问二人,黄凝素还为此与张大千离了婚。
20世纪40年代末,张大千正式将徐鸿宾纳为第四房,更名为徐雯波,于成都桂王桥西街贲园府举行婚礼,但因时局混乱,婚事未敢张扬。1947年,张大千在成都金牛坝建造了名为“税牛庵”的小院,成为两人的婚房。婚后,徐雯波生下一女,名为心碧,但在解放前期因急性脑炎夭折,后又在1949年4月19日生下一子,名为心健。1949年12月,张大千先生同徐雯波从
新津机场出发,离开了中国大陆。
之后,徐雯波跟随张大千进军西方艺坛,出访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巴黎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时,张大千决定携手徐雯波一同参加展览会,展会上,徐雯波被称为“穿饰不失现代感的东方古典美人”,深受巴黎艺坛赞美。画展结束后,张大千一时高兴,将展览中的30幅画作一并送给了徐雯波私藏。随后,张大千又携徐雯波拜访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在徐雯波的加持下,毕加索罕见地整装出迎,热情款待,张大千后来笑称“毕加索对我很热忱,多少沾我太太的光。”
张大千女儿张心庆在《父亲与我的母亲们》中称徐雯波(本名徐鸿宾)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但在成都霍乱期间先后去世,徐雯波之后便跟着
姨母们过活,她是大姐
张心瑞的好友,但后来有记载称徐雯波是张心瑞的同学。研究者
李永翘认为“同学”有为尊者讳之意,徐雯波实际上是张家小保姆。另外还有资料记载,徐雯波实际上是太和场钟家大院房东钟雨秋姨姐的侄女,因生活艰难被推荐至张大千处学习文化,兼当雇工。
在张大千的后半生,徐雯波是张大千四位夫人中唯一有幸能和丈夫厮守终身、白头偕老的人。由内地到香港、再到印度大吉岭、巴西“八德园”、
加利福尼亚州“可以居”“环荜庵”,最后定居台北外双溪“
张大千纪念馆”。年轻的徐雯波在面对张大千频繁的迁居、一大家子的家务事时,干练称职毫不抱怨;在面对远方夫君的思念时,热情示爱;面对先生另结新欢时,胸襟宽大;面对西方艺坛时又得体大方。(陈筱君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