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马
以阿拉伯地区育成而得名的马品种
阿拉伯马(英文名: Arabian horse )为热血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品种,以阿拉伯地区育成而得名,属于乘用型品种。其体格中等,一般体重385-500千克,肩高140-153厘米。体型清秀,体质干燥结实。毛色主要为毛、青毛、栗毛,黑毛较少,偶有沙毛、白毛。在头和四肢下部有白章。皮肤为黑色,被毛细腻柔滑,鬃毛和尾毛较为饱满。其头部较轻,前额宽广,向鼻端逐渐变窄,多呈凹头。其颈长而富有曲线,髻甲高而厚实。肩较长而斜,胸廓深长,肋拱圆。背腰短,尻长而近于水平,尾础高,后躯肌肉发达。蹄中等大,蹄质坚实。四肢细长,肌腱发育良好。
阿拉伯马的适应性较好,耐力强,寿命长,繁殖率高,遗传力强。中国用阿拉伯马改良蒙古马西南马,效果良好。
阿拉伯马的育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创始、育种、从皇室到民间保种、由西亚产地流入世界、由地方马种到现代马种,经1300多年,阿拉伯马对改良其他马种的效果显著,也是流入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之一。阿拉伯马主要用于乘用,也可作为放牧及狩猎用马和伴侣动物。在英国纯血马形成中的三大奠基种公马中有两匹就是阿拉伯马。其血统传袭大多依从母系,这与其他品种不同。
驯养历史
马种育成
阿拉伯马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阿拉伯马起源于数千年前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绿洲中,即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另一种说法是阿拉伯马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即现代的也门,这里是三条大河的交汇处,也是天然的牧场和居民区。总而言之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600年。较为著名的饲养阿拉伯马的部落是贝都因(Bedouin)部落。最著名的种马场位于沙特阿拉伯的纳吉德地区,但现在许多优良的阿拉伯马都在其他地方繁殖。
阿拉伯马的育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创始、育种、从皇室到民间保种、由产地流入世界、由地方马种到现代马种,经1300多年,阿拉伯马对改良其他马种的效果显著,也是流人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纯血马形成中的三大奠基种公马中有两匹就是阿拉伯马。
中国于1934年和1937年两次自伊拉克引进阿拉伯马公马17匹、母马19匹、幼驹若干匹,饲养在江苏省句容种马牧场,后迁往湖南常德,又转至贵州省清镇种马牧场。1994年和1995年又由日本友人从美国引入18匹阿拉伯马养在北京种畜公司良种场,后转入天津中牧马场。20世纪90年代阿拉伯马引入甘肃山丹军马场、内蒙古红山军马场。2000年后,从美国、欧洲陆续引入数百匹阿拉伯马种马,饲养于北京、上海、东北、山东等地,并输往中国国内多个地区。
血统影响
阿拉伯马的血统影响了许多著名马种,如伊比利亚半岛安达卢西亚马等品种。公元8世纪至16世纪的穆斯林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马,19世纪伊莎贝尔女王又再次引入了阿拉伯马用于改良当地马种。
英国阿拉伯马成为了纯血马的祖先。在俄罗斯,阿拉伯马的血统促进了奥尔洛夫快步马的产生。在法国,阿拉伯马促成了波彻马的产生。在美洲,阿拉伯马成为了良种马的祖先之一。19世纪,阿拉伯马种马场在整个欧洲建立起来,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优良马种。
中国先后于1934-1937年、1994-1995年及2000年多次引入阿拉伯马,与当地马进行杂交,用于改良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北京、上海市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本地马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形态特征
阿拉伯马体格中等,一般体重385-500千克,体高140-153厘米。体型清秀,体质干燥结实。毛色主要为骝毛、青毛、栗毛,黑毛较少,偶有沙毛、白毛。在头和四肢下部有白章。皮肤为黑色,被毛细腻柔滑,鬃毛和尾毛较为饱满。
头轻而干燥,相对较小。前额宽广,向鼻端逐渐变窄,多呈凹头,眼部较大,形状圆,多为深色。耳短直立,雄性耳朵通常更小。耳尖向内弯曲,两耳距离宽。鼻孔大,活动时伸展良好。颌凹宽。其颈长而曲线优美,髻甲高而厚实。肩较长而斜,胸廓深长,肋拱圆。背腰短,腰椎数只有5枚,比其他品种的马少1枚。尾椎为16-17枚,比其他品种少1-2枚。系长斜、富弹性。尻长而近于水平,尾础高,后躯肌肉发达。尾笔直。蹄中等大,蹄质坚实。四肢细长,肌腱发育良好,关节强大,肢势端正,管骨短平。
品系类型
历史上,阿拉伯马有5个品系:凯海兰( Kachlan )、撒格拉威( Seglawi )、阿拜央( Abeyan )、哈姆丹尼( Hamdani )和哈德拜( Hadban )。自古至今的长期混合,已使这些品系的特点很不明显。阿拉伯马的血统传袭大多依从母系,这与其他品种不同。
凯海兰品系的阿拉伯马体型较为高大,头部较为短宽,毛色一般为灰色和栗色。撒格拉威品系的阿拉伯马体型较为纤小,头颈较为细长,速度较快,各种毛色均有。阿拜央品系的阿拉伯马体型和撒格拉威品系较为类似,其背部较长,毛色主要为有条纹的灰色。哈姆丹尼品系的阿拉伯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体型高大,头部平直,毛色多为灰色和海豹色。哈德拜品系的阿拉伯马体型与哈姆丹尼品系类似,但肩高略低,其性格较为温顺,毛色多为棕色和海豹色,基本没有白色斑纹。
英国旅行家威尔福特·布朗特(Wilfred Blunt)和他的夫人安·布朗特(Anne Blunt )进口到英国的纯种阿拉伯马被称为“克拉布阿拉伯马”,以她的农场克拉布公园命名。在美国,阿拉伯马的血统与饲养它们的个人或农场联系在一起。其他较为著名的阿拉伯马血统还包括俄罗斯埃及、波兰和西班牙等。
习性特点
阿拉伯马为热血马,即高度培育、血统纯正的轻型马。其精力充沛活跃、性情好。以美丽、聪明、勇气和耐力著称。阿拉伯马与人类有较强的交流能力,不怕人,也不容易被突然的噪音所惊吓。阿拉伯马的温驯最初是调教的结果,这种品质也遗传给了后代。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它们的优势得到了强化。
适应环境
阿拉伯马长期和阿拉伯地区的游牧民族贝都因(Bedawi)部落族人一起生活,适应了沙漠中的严酷环境,在与主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阿拉伯马进化出了巨大的肺活量和优秀的耐力。对于有限的食物和水也能充分利用,具有较好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能适应较严酷的环境。
在饲养阿拉伯马时,一匹马至少需要4000平方米的草场。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区域,但每次马匹应只进入一个区域,并确保草场上没有有毒的杂草。草场应平坦整洁有围栏,避免马匹进入有尖锐物体及地面障碍的威险区域。还应配有供马匹休息的建筑物或庇护地,可以使其躲避风、雨雪和太阳。马厩应较为宽敞,可为马匹配备稻草和木屑以便其俯卧。
饲养用途
阿拉伯马曾经主要是一种战争工具。贝都因人擅长突袭,阿拉伯母马则是用于突袭最好的坐骑。随着火器的发明,重甲克利夫兰骑士队被淘汰。在16世纪,引入欧洲的轻型阿拉伯马成为主要的骑兵坐骑。
阿拉伯马因其速度,耐力,美丽,智慧和温柔而受到重视。大多数现代轻型马品种中都有阿拉伯马的血统。作为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阿拉伯有较为严格的血统登记制度。应尽可能地保持和其血统的纯洁性。
阿拉伯马的温和的性情、高智商和耐力使其在当今流行的各种马术运动中表现出色。无论是赛马还是奥运马术比赛,均有大量阿拉伯马参加。作为一种耐力马,阿拉伯马无可匹敌。耐力赛的最高奖项几乎总是被它们垄断。阿拉伯马赛车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另一项运动。阿拉伯马也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伴侣动物。作为工作用乘用马,如狩猎及放牧使用也有较好的效果。其是世界耐力赛主力马种。在2010年国际马术联合会( FEI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耐力赛上,一匹11岁阿拉伯青毛马,用5小时45分44秒跑完了160千米。阿拉伯马的平地速度赛纪录为每小时54.7千米。
饲养照料
饲喂
阿拉伯马每天需要的饲料量约为其体重的1%-1.5%,但剧烈活动和特殊时期的马匹需要调整饲料量。其主要的饲料是牧草和干草,附以燕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其它营养添加剂。应保证马匹有干净足量的饮用水。成年马匹每天需要饮用适量的水。参加比赛的马匹则需要增加较多的精饲料。
护理
日常护理时,需要为阿拉伯马及时更换马厩中被粪便和尿液污染的垫料。在运动后应及时为马匹进行清理,并做好保暖工作。应为其定期梳理毛发,检测其健康状况。定时为马匹驱虫、检查牙齿以及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马的蹄甲一般每两个月修理一次,奔跑较多的马应该适当增加对蹄甲的检查。马蹄铁应该根据马匹蹄甲的情况进行调整 并对损坏的部分及时修理,以免对马匹造成伤害。
锻炼
阿拉伯马每天都需要运动。但运动需要适量,在运动后20分钟内,马匹脉搏应降到每分钟64次以下,每跑1千米马匹应至少休息1分钟。5岁以上的马才可以参加较长距离及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
繁育
阿拉伯马适应性较好,寿命长,繁殖率高,遗传力强。母马全年均可交配,发情期平均持续5.5-7.5天,发情间隔平均为18-21天。交配成功率为80%以上。母马发情时生殖器充血肿胀,分泌物明显增加。行为表现为明显不安,经常嘶叫,扬起尾部,主动寻找公马爬跨。平均100匹母马可产驹86匹,妊娠期为340天。母马首次交配时间约为3岁。平均寿命为18年左右,每匹母马平均可产驹约9匹。其寿命可达31岁。
常见疾病
链球菌是阿拉伯马常见的传染病,病马头颈肿胀,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严重的可窒息。幼驹患病率高于成年马,可用抗生素治疗。主要防治方法是保证马匹清洁的饮用水。
阿拉伯马饲喂较多饲料及运动不足时易发生肠阻塞,应对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治疗,疏通消化道。避免发生急性胃扩张肠坏死等严重后果。阿拉伯马常见的疾病还有腹泻、口腔问题、呼吸道疾病和蹄叶炎等。
产业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阿拉伯马受到追捧。1982-1986年,在阿拉伯马协会(AHA)注册的马匹数量超过10万匹,比之前65年注册的总数加起来还要多。市场的热度也引来了资本的投入,巅峰时期的一匹阿拉伯种马价格超过300万美元。但是很快市场泡沫破裂,马匹价格也一落千丈,导致饲主大量弃养。很多马匹被饿死或被送进了屠宰场。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阿拉伯马的价格大多低于5000美元。
21世纪以来,在欧洲、中东以及世界各地,均饲有大量的阿拉伯马。阿拉伯马的饲养量在美国依旧为全球最多,在美国每年均会举行700余场阿拉伯马的各种比赛及表演活动。在展示、竞技、伴侣和工作用途中,都有阿拉伯马的参与。
相关文化
公元前16世纪以后,阿拉伯马出现在印章、石柱和各种纪念碑上。埃及的象形文字对其有记载,旧约圣经中也有关于阿拉伯马的描述。其中有“你不用翅膀就能飞翔,不用剑就能征服。”的句子。大约在公元前900年,所罗门赞美了法老战车上阿拉伯马的美丽。
大约公元600年,随着穆罕默德的崛起和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地区经历了文化的变革。阿拉伯帝国战士们骑着阿拉伯马横扫沙漠,用剑传播他们先知的话语。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阿拉伯马在传说中是先知穆罕默德最为听话的五匹母马的后代,在经过沙漠中的长途跋涉后,只有这五匹母马立即响应了主人的召唤,没有去喝水就返回了主人身边。它们也被称为“Al Khamsa”。
另一个关于阿拉伯马的传说更具神话色彩:先知亚伯拉罕之子以实玛利休息的时候,天使加百列将风元素驯服,送给了他,这些风元素变成了阿拉伯马。
阿拉伯马早已经成为中东沙漠地区的游牧居民贝都因人生存的必需品。部落的首领能把部落里每个马匹家族的历史和贝都因人家族的历史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马的神话和浪漫故事随着勇气、耐力和财富的故事而增长,与这些沙漠民族的文化交织在一起。
参考资料
阿拉伯马.《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7-09
野马.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4
Arabian.International Museum of the Horse.2023-07-09
Arabian Horses.arabianhorses.2023-07-09
Arabian horse.britannica.2023-07-09
Welcome to Arabian Horses.archive.2023-07-30
Basic Needs (of Equal Importance).arabianhorses.2023-07-09
..2023-07-09
..2023-07-09
..2023-07-09
..2023-07-09
..2023-07-09
Legends.archive.2023-07-30
目录
概述
驯养历史
马种育成
血统影响
形态特征
品系类型
习性特点
适应环境
饲养用途
饲养照料
饲喂
护理
锻炼
繁育
常见疾病
产业发展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