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记者。作家。流行音乐传播者、研究者、见证者,参与者。
百科名片
在
广州市、北京出版有《
广东流行音乐史》等文化、娱乐、美食、管理等专著10多种。中国轻音乐学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第二届学会奖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协会理事。广东流行音乐协会理事。广东音乐文学协会副秘书长。获中国流行音乐十年成就奖、
广东省流行音乐三十年传媒成就奖。成功案例:国际巨星
朱哲琴早期系列报道、二十集专题电视片《音乐人》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
杨臣刚《
老鼠爱大米》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
香香《
猪之歌》及《
香飘飘》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专著《
广东流行音乐史》获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第七届广州文艺奖文艺理论类
二等奖。
成就及荣誉
采访朱哲琴的第一人
伍福生是从一名业余作者开始起步的,他是由
花城出版社与《广州文艺》杂志社合办的《南风》文艺报的特约记者。
1988年新年伊始,广州市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微笑在广州”活动,
朱哲琴演唱了《微笑在广州》。这首歌是广东音乐人
李海鹰和
陈洁明创作的。伍福生最先采访了朱哲琴,这次采写的朱哲琴专访,先后在《
羊城晚报》和《南风》文艺报上发表。他对
广东省歌手的追踪式采访报道,也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此后几年间,伍福生还陆续在《广州日报》、《
广东电视周刊》和《
舞台与银幕》对朱哲琴进行了跟踪报道,从她的《微笑的广州》一直写到《黄孩子》和《
阿姐鼓》,采写了她的妹妹朱晓琴,采写了她亦师亦友的制作人
何训田。
采写大量广东流行音乐独家报道
1991年,伍福生在数百应试中脱颖而出,以前五名的成绩考上了《
广州青年报》,但权衡再三,他还是没有当上他梦寐以求的记者。
1993年年初,
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第一份娱乐报纸《舞台与银幕》扩版,向社会招聘编辑记者,结果数百名应聘者没有一人符合条件。伍福生的第一篇娱乐稿《徐小凤艰辛的每一步》正是在《
舞台与银幕》发表的。报社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让伍福生办妥了相关的手续,他选择了7月1日作为自己新的开始,圆了自己的记者梦。
伍福生到《舞台与银幕》的第一次正式采访,就是
张莹和王韫签约“银碟”的发布会。此后,他对广东流行音乐的报道,便一发不可收拾了。自此,伍福生成了公认的
石秀。
伍福生既当编辑,又当记者,半年后,当上采访部主任,成了报社的唯一一名专职记者,电影、电视、音乐、话剧、
粤剧,应有尽有。但伍福生却有意把侧重点放在了
广东省流行音乐上。伍福生成了一名资深记者,他先后写出了不少在广东流行乐坛引起较大反响的独家报道。有关歌手假唱及自费歌手等现象,都是由他率先而有关“歌手假唱”和“自费歌手”现象,也是伍福生在全国中率先披露的,而且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他撰写的《广东歌坛风起云涌,传播媒介推波助澜》被
广州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次广州流行音乐研讨会”选为大会的参考材料。
《
舞台与银幕》有不少独家报道及头版头条,都是广东音乐人和广东歌手主动向伍福生报料的。
杨钰莹演唱的《
晚霞中的红蜻蜓》引发官司,其制作人
陈珞和
许建强第一时间找到了伍福生。伍福生率先报道的
毛宁、
高林生、
林依轮解约跳槽的事件,在
广东省流行乐坛引起较大的反响伍福生。洋洋洒洒数千字的《\u003c我的爱对你说\u003e“免检”过罗湖》一文,对这首
叶蒨文首唱、
李海鹰作曲、
陈洁明作词的《我的爱对你说》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州市方面拍摄展现内地、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音乐人风采的电视系列专题片《音乐人》时,作为制作人的广东音乐人李海鹰,邀请伍福生担任《音乐人》一片的宣传策划人。于是,伍福生风风火火地制定了宣传推广计划,在全国上百家报刊上广发消息及评论,颇具规模。踏入新世纪,伍福生承办了
朱德荣投资的
崔健田震广州演唱会,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的宣传策划。
10多年来,伍福生采写推介及连续追踪的
广东省歌手数以百计,这当中有
王子鸣、
周敏萱,也有军营三人组和国力量。其中,对潘晓峰、杨臣刚、香香、张振宇和邵雨涵的连续追踪报道,则长达两三年之久。
伍福生这个流行音乐不遗余力的推介者与传播者,最大的回报就是获得了“中国流行音乐十年成就奖”,以及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年传媒成就奖。
为《老鼠爱大米》走红推波助澜
伍福生参与了2004年让内地流行乐坛为之震撼的
潘晓峰《西域刀郎·寻找玛依拉》、
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和
香香《
猪之歌》的三大事件的策划、宣传、推广行动,并为“网络歌手”、“
网络音乐”乃至“数字音乐”及“新媒体音乐”推波助澜。
进入新世纪的网络时代,瞬息万变,伍福生已经意识到流行音乐的全国推介,已经不能单靠信封加邮票,以及特快加专递的传统方式的,而必须更好地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
伍福生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来近20万字的研究专著《西域刀郎·都怪你》,并于 2004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首印会,门户网站
搜狐进行了现场视频直播。
与此同时,伍福生展开了对
杨臣刚创作并首唱的《
老鼠爱大米》进行全面的宣传推介。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推介,《老鼠爱大米》红遍大江南北,也引起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导演组的极度关注,12月初,正式出道仅一个月的杨臣刚,便被中央电视台定为上春节联欢晚会演唱《老鼠爱大米》的人选。
2005年初,伍福生仅用了8个半天的时间,便写出了报告文学集《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由伍福生全程跟踪、剖析、报道、见证杨臣刚及其创作的《老鼠爱大米》火爆现象,以及背后鲜为人知故事的“福星文化娱乐书库”之《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在《老鼠爱大米》官司在北京
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之际由
广州出版社正式推出,向全国发行,印数高达2万册。
《
老鼠爱大米》这首本来是普普通通的歌曲,能够百口相传,引发了2004年
网络音乐流行能量的全面爆发,引发了2005年网络音乐的全面革命。《老鼠爱大米》专辑获得了由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学会奖”的“最佳企划”
提名奖。
伍福生有关
香香《
猪之歌》的宣传推介,同样也引起较大的反响,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香香很快就站上了一线歌手的位置。
个人作品
伍福生在
广州市、北京出版有《
广东流行音乐史》、《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和《黎明物语》等文化、娱乐、美食、管理等专著10多种。
《广东流行音乐史》
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第一套流行音乐丛书“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2008年12月28日在
广州购书中心举行首仪式发。伍福生历时五年、数易其稿写成的《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当代流行音乐史,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
广东省流行音乐,不但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成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新文化的一个缩影。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世纪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丛书的出版人和选题策划是陈锐军,责任编辑是王凯波。丛书被中共
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的重中之重项目。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为丛书撰写了总序。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春风吹来满眼春,有30年的厚重历史作为坚强后盾,《
广东流行音乐史》才不致于单薄,加上有近5年来涌现的优异成绩,更增添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厚重感。 《广东流行音乐史》出现了不少全国第一、全国首创的字眼。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
改革开放前沿地的
广州市,人们一直都是敢为天下先。
广东省流行乐坛一直都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首善之区,广东音乐人、广东歌手、广东传媒人30年来都在默默耕耘,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广东流行音乐史》重点突出了广东首创并影响了中国流行乐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顺了整体发展脉络。
专著《
广东流行音乐史》获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第七届广州文艺奖文艺理论类
二等奖;获广东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广东音乐文学奖最佳音乐文学编著奖。
陈小奇为其写序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陈小奇主席在题为《南方的风——\u003c广东流行音乐史\u003e序》中评介说:“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虽然它只是一部
广东省的地方流行音乐史,但放眼全国,除了广东,还有哪个地方能够完整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当代流行乐坛三十年来发展的全过程?又有哪个地方能够像广东流行乐坛一样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优秀音乐人和优秀作品并三十年持续不断地以新的思维和新的实践为流行音乐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呢?只有广东。 ”
陈小奇评介说,三十年的探索,三十年的跋涉,广东音乐人迈出的每一步,都烙刻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印记,他们的每一项举措,都书写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和传奇。为了这一段抹杀不去的进程,为了这一段艰辛而闪亮的记忆,就有了这一本历时五年、数易其稿的《广东流行音乐史》。
陈小奇评介说:“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稍有疏忽,很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都会被湮没,即便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追溯起来都如考古般地困难。感谢本书作者——著名文化记者伍福生先生为我们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这一段历史。或许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其中仍可能会有一些疏漏,但无论如何,本书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为广大流行音乐爱好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史料,仅此而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果能让读者们从
广东省流行音乐界三十年的轨迹中得到某种启示并对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些微的影响的话,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