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流行音乐史
广东流行音乐史
伍福生创作的《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它重点突出了广东首创并影响了中国流行乐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内容简介
伍福生创作的《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它重点突出了广东省首创并影响了中国流行乐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顺了整体发展脉络,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壮大。
书序
南方的风
——《广东流行音乐史》序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
只有广东。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处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南北夹攻”之中的广东流行音乐界。
2013年追溯起来都如考古般地困难。感谢本书作者——著名文化记者伍福生先生为我们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这一段历史。
南方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却挟着南中国海的气韵,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飓风。三十年,广东省流行音乐界以一己之力,在起承转合的周期中艰难地完成了一次美丽的蜕变。三十而立的广东流行乐坛,面对着全球性的唱片危机和数字音乐大潮的冲击,他们的下一步又会给中国流行乐坛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
总论/ 伍福生
敢为人先
《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一部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壮大。
广东流行音乐,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是一个极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品牌。
改革开放30年,也是广东省流行音乐发展的30年。这30年来,广东为中国流行音乐提供了许多新的思维和新的实践,是其他省市所无法比拟的。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广东流行音乐扮演着一个发动机和桥头堡的角色。许多新鲜的音乐念头都是在广东流行乐坛产生的,这些新鲜的念头影响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进程,引导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不仅是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广东的流行乐坛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航母”的发动机,它充分体现了广东这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音乐文化精神,这是天时、这是地利、这更是人和。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进行的。作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省,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同样走在各省份的前列,广东由于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流行音乐创作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广东音乐人摸索出了一条个性化、现代化、民族化歌曲创作之路,并使广州成为与北京并列的南北两大通俗歌曲创作基地。
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中国近代更是诞生过冼星海、马思聪等伟大的音乐家。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市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曾经诞生了一批在国内外极具影响的音乐大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性、平民色彩,成就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作为这个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广东音乐人的作品无不充满了这块热土的象征和时代记忆,他们的音乐作品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向全国,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宝库。
广东省流行乐坛创下的多个第一,使广东成为中国流行乐坛与北京市相并列的南北两大创作、制作基地之一,为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5月1日,广东出现了中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揭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
紧接着,广东流行音乐所创造的“中国第一”,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中国第一家现代音乐茶座、中国第一家影音公司、中国第一次评选十大歌星和十大金曲、中国第一个音乐排行榜、中国第一个流行音乐组织、中国第一个歌手签约制度,全都是广州首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广东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受新事物很快,音乐的创作、制作、推广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的电视媒体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有优势的,影响力比较大,节目新颖有趣,颇受全国观众喜爱,这无形之手把广东歌手推向了全国。
广东流行音乐开始发展时,北方的音乐还处于零的阶段,广东在中国流行音乐中首先觉醒,占领了一个制高点,占领了改革开放的先机。
广东是一个平民文化程度甚高的地方,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平民文化颇为适合在广东这片热土上生长和发展。广东省对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西北风”流行是从广东音乐人创作的《信天游》刮起的,环境保护年的时候,广东流行乐坛有《山沟沟》和《一个真实的故事》,接下来有《弯弯的月亮》,电视剧主题曲方面有《我不想说》,20世纪90年代,有《小芳》、《爱情鸟》、《牵挂你的人是我》、《真的好想你》、《涛声依旧》等,另外还有《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高原红》,新媒体部分有《月亮之上》、《一万个理由》和《秋天不回来》等,这批歌曲都是属于全国领先地位的。
广东省流行音乐,功勋卓著。30年来,广东流行乐坛涌现出的一大批卓越的广东音乐人和广东歌手,“岭南乐派”轻灵、清新、婉转、动听、平民化、易于传唱、流行味足的风格,大受市场欢迎,《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真的好想你》、《信天游》、《我不想说》、《真实的故事》、《小芳》、《大哥你好吗》、《我的爱对你说》、《晚秋》、《九月九的酒》、《爱情鸟》、《大花轿》、《你在他乡还好吗》、《又见彩虹》和《高原红》等一首首词曲俱佳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华人圈,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记忆之中。
伴着广东省流行音乐的成长壮大,广东传媒一直以主体的姿态关注广东流行乐坛,为其摇旗呐喊,主动承担起繁荣广东流行音乐的责任。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栏目,大力推介广东流行音乐。《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南方日报》、《粤港信息日报》、《广州青年报》、《舞台与银幕》、《新舞台》、《信息时报》、《声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都为广东流行乐坛作出了自己独有的重大贡献。
1990年,广东省流行创作学会成立,标志着广东流行音乐人已经团结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文化力量;2002年,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的重新注册成立,则标志着广东流行乐坛进入了一个全面整合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只有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广州白天鹅公司等数家唱片公司。到21世纪,广东已有超过200家的唱片公司;以往,广东的流行音乐创作、制作人不超过数十人,到21世纪,至少有数百人在创作、制作流行音乐。事实证明,广东省流行乐坛像一条滚滚的音乐长河,后浪推前浪,在曲折迂回的音乐产业创意文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始终没有停步。
到了21世纪,全国的经济水平直线上升,人们不再“仰视”广东。这个时候,经济催化音乐发展的使命就完成了,广东流行音乐也完成其领军的使命。不少广东音乐人和广东歌手都到了北京市发展,而大批新人也相继出现。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在新世纪,广东流行音乐依然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广东在唱片的加工、制作、发行方面依然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唱片加工、制作、发行都在广东。
21世纪以来,广东省流行音乐依然在许多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广东流行乐坛率先完成音乐文化的载体革命,再度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潮流。回首2004年至2005年大热的网络歌曲,绝大多数走红的网络歌手和网络歌曲都是来自广东制造和推广的:广东飞乐唱片公司的《老鼠爱大米》、《猪之歌》,大圣先之唱片公司的《别说我的眼泪无所谓》,以及委婉悠扬的《丁香花》也是从广东飘向全国。广东音乐人再次抓住时机,推出了《一万个理由》、《月亮之上》、《你到底爱谁》、《不要再来伤害我》、《那一夜》、《秋天不回来》、《求佛》、《回心转意》、《狼爱上羊》、《QQ爱》等热门歌曲,以“市场触觉敏锐”著称的广东流行乐坛,又一次站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潮头。
广东流行乐坛一直在为中国的流行音乐事业不断地提供新的作品、新的歌手、新的运营模式、新的制作技术、新的音乐产业创意文化观念、新的人才和实践经验。当初,是因为特殊的政策和地理优势成就了广东省经济,造就了广东流行音乐,那么,广东流行音乐由此蓄积的深厚底蕴以及广东音乐人及传媒人的开拓创新精神。
敢为人先,正是广东流行音乐一直把握着中国流行音乐领航地位的原因所在。
昨天如此, 今天如此,明天如此。
后记 / 伍福生
目录
总序
总论
第一章 首开先河(1977-1985)
概述
第一节 广州市成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祥地和桥头堡
第二节 全国第一家现代音乐茶座在广州诞生
第三节 全国第一家现代影音公司成立
第四节 本土作者活跃,广东省原创萌芽
第五节 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大赛在广州举行
第二章 风起岭南(1986—1990)
概述
第一节 广东流行音乐向内地及海外辐射
第二节 广东音像业蓬勃发展进入高峰期
第三节 西北风从广东刮起蔓延全国
第四节 《为我们骄傲》等原创作品成为主流
第五节 广东校园歌曲创作评选活动方兴未艾
第六节“新空气”成为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创作组合
第七节 全国最早的MTV出自广州市
第八节 全国首次流行音乐作品研讨会
第九节 广东省歌手相继获奖并举行全国首个歌手个人演唱会
第十节 广东创作歌曲大赛成为全国第一个流行歌曲排行榜
第十一节 《音乐冲击波》全力推介原创粤语歌曲
第十二节 广东音乐人成立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会
第三章 跨越巅峰(1991-1995)
概述
第一节 广东省通俗歌曲研究会展示广东原创实力
第二节“岭南甜歌”诞生,《风含情水含笑》破百万大关
第三节 《外来妹》热播带动“金童玉女”崛起
第四节 广东音乐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互动积累抗衡资本
第五节 《涛声依旧》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迅速风靡全国
第六节 李春波的《小芳》与《一封家书》现象
第七节 中唱广州市公司歌手推介会拉开粤军北伐的序幕
第八节 广州各大唱片公司掀起签约浪潮
第九节 广东省歌手在南北歌坛擂台战中赢得观众
第十节 广州举办全国第一个由党政部门组织的流行音乐研讨会
第十一节“’94岭南歌坛巡礼”——广东原创大展示
第十二节 卡拉OK热潮带动广东原创作品的流行
第十三节 广东音乐人及歌手演唱会开启新里程
第四节 广东摇滚新势力推出《南方大摇滚
第五节 广东歌手与广东作品风靡全国
第十六节 电台气势如虹,广州广播电视台支付第一笔播出办税
第十七节“杭州市公约”签订,歌手解约成风
第十八节 薛芳芳《阿姐鼓》MTV走向世界
第四章 山高水长(1996-1999)
概述
第一节 广州市推出全国第一部流行音乐纪录片
第二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第三节“中国力量”掀起中国演唱组合新风暴
第四节 广东音乐人在各地举行作品演唱会
第五节 流行音乐与交响乐在广州第一次握手
第六节“新音乐大奖”变阵,“岭南新歌榜”合并
第七节 民营制作公司和工作室异军突起
第五章 又见彩虹(19000-2008)
概述
第一节 20世纪广东省流行经典金曲演唱会开新世纪之声
第二节 广州首建南方第一个纯音乐网站“中华好歌网”
第三节 容中尔甲签约广东,乐坛老将重出江湖
第四节 《又见彩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歌重建广东音乐人自信
第五节 《流淌的歌声》获金唱片奖带动新编怀旧歌曲热潮
第六节 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成立并举行百名歌星演唱会
第七节 广东电视台推出陈小奇创作20周年特别节目
第八节 广东推出“流行音乐学会奖”及“星海音乐奖”
第九节 宋雪莱张敬轩渐成广东省流行乐坛主力
第十节 广东流行音乐激情牵手旅游文化
第十一节 发烧唱片成为广东唱片业一大亮点
第十二节 广东音乐人提出“”南方乐派概念
第十三节 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带领乐坛奋勇前行
第四节 广东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盘加工及唱片发行基地
第十六节 广州市相继举行网络音乐高峰论坛和座谈会
第十七节“新媒体”时代广东民营唱片制作业奇峰突起
第十八节 广东歌手相继与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签订发行合约
第十九节 《唱好广州》“寻找失落的广州文化”
第二十节 广东省首部音乐剧《星》走向全国
第二十一节 广东流行音乐30周年系列活动越唱越强
第二十二节 广东流行音乐作品音乐会及演唱会异常活跃
第二十三节 广东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
后记
编后记
中国第一部当代流行音乐史《广东流行音乐史》
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第一套流行音乐丛书“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近日在广州购书中心隆重举行首仪式发。伍福生历时五年、数易其稿写成的《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当代流行音乐史,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这30年,也正是广东省流行音乐从萌芽到发展壮大以至走向全国的30年。广东流行音乐,不但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新文化的一个缩影。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世纪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丛书的出版人和选题策划是陈锐军,责任编辑是王凯波。丛书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的重中之重项目。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为丛书撰写了总序。
伍福生历时五年、数易其稿写成的《广东流行音乐史》,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伍福生是著名文化记者。流行音乐传播者、研究者。在广州市、北京出版有文化、娱乐等专著10多种。获得过中国流行音乐十年成就奖、广东省流行音乐三十年传媒成就奖。成功案例包括有:国际巨星朱哲琴早期系列报道、二十集专题电视片《音乐人》系列推介执行策划、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系列推介执行策划、香香猪之歌》及《香飘飘》系列推介执行策划。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陈小奇特意为《广东流行音乐史》撰写序《南方的风》。陈小奇指出:“《广东流行音乐史》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当代流行音乐史。虽然它只是一部广东的地方流行音乐史,但放眼全国,除了广东,还有哪个地方能够完整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当代流行乐坛三十年来发展的全过程?又有哪个地方能够像广东省流行乐坛一样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优秀音乐人和优秀作品并三十年持续不断地以新的思维和新的实践为流行音乐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呢?只有广东。”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处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北京 南北夹攻 之中的广东流行音乐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本地党政部门和传媒界、文化界的支持下,率先揭开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帷幕,创造了无数个影响全国的第一,使广东当之无愧地成为和北京并列的南北两大创作、制作和生产基地之一。”陈小奇指出,“三十年的探索,
陈小奇表示:“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稍有疏忽,很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都会被湮没,即便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追溯起来都如考古般地困难。感谢本书作者──著名文化记者伍福生先生为我们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这一段历史。或许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其中仍可能会有一些疏漏,但无论如何,本书填补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空白,为广大流行音乐爱好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史料,仅此而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果能让读者们从广东省流行音乐界三十年的轨迹中得到某种启示并对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些微的影响的话,那就更是功德无量了。”
《广东流行音乐史》的作者伍福生表示:“其实,据我所知,在此之前早已有人几回想写这样的书稿了。早在1994年至1995年间,便有一位编辑、记者想写广东流行音乐的书籍,但一直没有成事。当时,我就想:这书籍由我来写,那该有多好啊!但如果这个时候写史,顶多是一本 少年史。后来,我才知道,在2000年举行 20世纪经典 之前,主办方也有出版广东省流行音乐书籍的设想,但同样也没有成事。但如果这个时候写史,顶多是一部 青年史。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春风吹来满眼春,在这样一个好日子里出版《广东流行音乐史》,则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广东流行乐坛刚过而立之年,此时推出,则可称之为 繁荣史。毕竟,此前有30年的厚重历史作为坚强后盾,《广东流行音乐史》才不致于单薄,加上有到2013年近5年来涌现的优异成绩,更增添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厚重感。”
伍福生还表示:“这本《广东流行音乐史》出现了不少 全国第一、全国首创的字眼。是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市,人们一直都是敢为天下先。我总认为,广东省流行乐坛一直都是中国流行音乐的 首善之区,广东音乐人、广东歌手、广东传媒人30年来都在默默耕耘,创造了无数个 第一。《广东流行音乐史》重点突出了广东首创并影响了中国流行乐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顺了整体发展脉络。这就是对 生于深圳、成于广州、长于北京 的 妙论 的最好回答。广东流行音乐史,不是谁人可以抹杀得了,也不是谁可以篡改得了!”
编辑推荐
30年的探索,30年的跋涉,广东音乐人迈出的每一步,都烙刻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印记,他们的每一项举措,都书写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和传奇。为了这一段抹杀不去的进程,为了这一段艰辛而闪亮的记忆,就有了这一本历时五年、数易其稿的《广东流行音乐史》。
作者简介
伍福生,著名文化记者,流行音乐传播者、研究者,曾出版文化、娱乐、美食、管理等专著20多种。他是中国轻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第二届学会奖评委;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获中国流行音乐10年成就奖、广东流行音乐30年传媒成就奖。成功案例:国际巨星朱哲琴早期系列报道,20集专题电视片《音乐人》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香香猪之歌》及《香飘飘》全国系列宣传推介执行策划。
我心依旧
5年。1800多个日子。我痛并快乐着。
这一切,全因为一段抹杀、篡改不了的集体回忆。
这一切,全因为《广东流行音乐史》的艰难跋涉。
八载心愿,五年寒窗,一朝付梓。
如今,梦竟成真,我如释重负,同时也感慨万千。
20世纪90年代初,我由一位业余作者成为专业的编辑、记者,采写了大量文化、娱乐、音乐方面的稿件。进入新世纪,由于工作环境的转换,我虽然用不着像以往那样过着冲锋陷阵的采写生活,但依然与文字打着交道。闲来我便加入了著书立说的行列,几年间,也出版过一些无关痛痒的书籍。在这两三年间,我把我这些年有关流行音乐的稿件整理了一番,打算弄些《广东流行乐坛风云录》或《广东音乐人》或《广东歌手写实》之类的集子,虽然在与一些出版社的接触中有点儿眉目,但仍不很成熟。
2003年10月15日,于我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日子。
这一天,也是我铁定要为《广东流行音乐史》著书立说的日子。
前一天——10月14日,是广州解放纪念日,也是一位影视界友人的生日,友人少不免“晚饭卡拉OK直落”。第二天下午,我们相约在广州天河大厦的咖啡厅继续茶聚,听其大计。其间,我忽闻得几个颇为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的负责人陈小奇陈洁明李广平李小兵在开小会,相讨大计。
这几位仁兄颇为关心我的近况,李广平先生还谈到在购书中心看到我写的几本书籍。他们同时谈及学会急需编辑出版有关广东流行音乐方面的书籍,因为一直没有对广东流行音乐进行系统的总结。于是,我自告奋勇,请缨撰写《广东流行音乐史》,而李广平先生则负责《广东省流行音乐作品300首》之类的书籍。当下,我们五人便相议了一下《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大概内容,并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划分。
当时,学会方面的要求是20天拿出初稿,但由于这事实是前无古人的事情,毫无现成可言,难度初现,结果,我在半个月后才列出书稿的提纲,当时,大伙儿对这个提纲没有提出异议。于是,我便开始采访、收集及整理资料,投入写作。
2004年1月初,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学会的负责人谈到了《广东流行音乐史》及《广东省流行音乐作品300首》的写作问题,这事也就这样公诸于众。
起初,我以为这本史稿三五个月就能“搞惦”,无耐广东流行音乐史的研究一直是空白,可以利用的资料实在是凤毛麟角。采访,跑图书馆查资料,由于资料贫乏,加上公务及私务缠身,史稿的写作都只能是打打停停。
我请缨写作《广东流行音乐史》,缘于我与流行音乐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结,但这着实是一桩苦差事。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时,我总会想起了与流行音乐有关我的前尘往事。
因为流行音乐,我成了各地电台主持人口中的“羊城名记”、成了各地同行眼中的“一线记者”、成了各地歌手心中的“大腕”。
因为流行音乐,我有几回几乎成为“被告”……
这些年间,我与不少广东歌手成了好朋友。我还是业余作者的时候,便成为追踪采访了日后成为国际巨星的朱哲琴的第一人。我先后在《羊城晚报》、《南风》文艺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周报》和《舞台与银幕》追踪报道了朱哲琴的成长历程。有一次,我所在的单位搞联欢活动,便把把朱哲琴拉来义演,结果,由于音响及伴奏带出了问题,竟让她在演唱《微笑在广州》时出了洋相,最后以清唱完场。此事令我一直内疚了许多年。
我与不少广东歌手建立了友谊,他们每有猛料,总会第一时间和我通风报信,不少“独家报道”都是这样得来的。好几回,报纸出街的时候,就有记者打来电话:“为什么这事就你知道?”
我与不少广东音乐人成了好朋友。那时候,我与一些音乐人和歌手有了较多的接触,从中获得一手材料。而我那“颠倒黑白”的“夜猫子”生活,也是那时候开始的。我忘不了当年到上海市采访东方风云榜年度颁奖的时候,由于我是从杭州参加“杭州市公约”辗转自费到上海采访,主办单位没有安排住宿,于是,广东音乐人李海鹰好说歹说把他的床让给我睡,而他却坚持打地铺睡在硬地板上。此事让我一直感动了许多年。
我与不少广东的记者成了好朋友。我忘不了当年我和纽海津、陈丹苗、龚丹枫四人“同居”的情景。当时,我们集体自费到杭州参加“杭州公约”会议后,辗转到上海采访“东方风云榜”年度颁奖,在绍兴市,为了省钱,我们四人同居一室,席地而睡。此事让我们多年后仍不能忘怀。
我忘不了有几回我几乎成为被告的情景。当年,我是最早写广东歌手毛宁周艳泓林依轮高林生等人跳槽的。某一天,某唱片公司老总打来电话,劈头一句就说:“伍福生,我要告你!你为什么要写我们的几个歌手跳槽?”又有一天,另一家影音公司的老总把我们的两位女编辑找去臭骂了一通,什么难听的骂句都用上了,原因是我接连写了他们公司的几位歌手跳槽。后来,我才知道此事,我为两位女儿家因我而成为受辱的替罪羔羊而难过了好一段日子。
我忘不了当年因为接连推介“西域刀郎”而被偏激的反对者在网络上把我骂得“狗血淋头”悲愤落泪的情景。这时候,我本应和同事到美丽的越南澜沧江-湄公河去旅游,但我却推却旅游,全力推介“西域刀郎”。结果,招来谩骂……
我也忘不了当年因为接连推介《老鼠爱大米》而被偏激的反对者在网络上把我与杨臣刚骂作“蛇鼠一窝”的情景。“老鼠爱大米”在正式出道仅仅3个月,就代表广东歌手十年之后重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于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
以上种种,确确实实是五年如一日自甘寂寞完成《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动力。
我心里明白,广东流行音乐史代表着几代广东省音乐人、广东歌手及广东传媒人的共同努力。而完成一部《广东流行音乐史》,相信也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2005年1月初,我仅用了8个半天的时便写出了专著《杨臣刚\u003c老鼠爱大米\u003e纪实》,交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广州市日报》随后作了连载。写这类书稿,倒是不费吹灰之力。相比之下,《杨臣刚\u003c老鼠爱大米\u003e纪实》就像是美式快餐,而《广东流行音乐史》则是地地道道的满汉全席,来不得半点马虎。
5月下旬,我终于交出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初稿,但当中的结构都是以纪事为主,书中有不少章节,都是我当年采访报道的第一手材料。可能是由于并不太严谨的原因,未获通过,可以说是推倒重来。于是,陈小奇陈洁明李广平李小兵几位仁兄又合议制定了一份可操作性较强的提纲,明确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方向,这样,写作难度进一步加强,陈洁明先生打趣地说:“这当中的每一条题目,就像每一篇论文。”
此时,离9月在广州市举行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大伙儿希望我能赶一赶。而在此之前,也有广州的高等音乐学府希望能把《广东流行音乐史》作为社会音乐系的教材,但结果,我接连错过了两次出版的机会。
此后两年间,大伙儿一直都以为我放弃不写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回复的信息是:“永不放弃!”
如是者,两年又过去了,2007年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在广州购书中心遇上了陈洁明先生,他向我谈起了广东流行乐坛三十周年庆典的活动安排情况,并希望我再利用五一黄金周的时间再赶一赶,结果,到6月16日活动举行的那天中午,我仅仅是赶出了第一章的初稿而已。
随后,我的小传收录在朱明先生所写的《广东流行音乐百人传略》里。到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时候,我收到广东流行音乐协会副秘书长林伟强的催交照片的信息,我明显感到,出版的时机快到来了。
于是,我也加快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进度,结果,我又没日没夜地赶了近一个月,终于赶在2012年10月24日(深圳市颁奖活动举行的当天)熬了一个通宵后,完成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整个初稿。时我才虚惊一场!我又险些掉队了,好在还赶得及“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丛书这一广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中之重的图片出版计划。
就在这天,我发觉了有关流行音乐“生于深圳、成于广州、长于北京”的“妙论”,于是,我在发稿的时候,也把这段“妙论”转发出去,于是引起了一片哗然。
我收到的反馈是:“还历史真相,申天地正气!”
2012年11月8日,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及社长助理王凯波带领陈小奇先生、陈志红博士及我到番禺茂德公草堂讨论《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草堂对话》时,我们决定把“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的出版内容作为《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压轴内容,这样一部广东流行音乐史,便有力地显示出广东流行乐坛由始至终都在争当中国流行音乐“首善之区”的大气魄。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几乎是在“痛苦”中度过。到2013年近5年前,因为写《广东省流行音乐史》我几乎成了“苦行僧”;5年间,我几乎成了“考古学家”;5年后,我几乎又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刽子手”,亲手把自己到2013年近5年来的心血一刀一刀地砍掉。史稿原来的字数接近50万字,但因为篇幅所限,我必须把篇幅压缩。在此期间,我本应有机会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一番,但时间紧,任务重,我又一次放弃了旅游,把自己“闭关”了一个星期。
12月9日上午,丛书的编委陈小奇陈洁明、刘志文,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社长助理王凯波,以及我,在新世纪出版社举行审定会,对《广东流行音乐史》进行了“五堂会审”,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家对着投影屏幕逐字逐句地进行审议、校正、删节。集体记忆,当然是集体审定了。结果,完成最后一个章节的时候,已是12月10日凌晨,大伙儿连续整整奋战了一天一夜。
这,就是《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史记”。
尽管《广东流行音乐史》并非什么鸿篇巨制,但也实实在在是我的心血之作。各位看官或许会问:就你这等文字,也范得着耗上5年时间?你是否在磨洋工来着?
是的,我是在“磨洋工”!这些史稿,是我一点一滴“磨”出来的。如果三五月能成事,可能《广东流行音乐史》就轮不到我等小辈去穷5年时间完成这苦差事了。我知道,前辈金兆钧先生当年写《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还整整用了10年时间。
这5年时间里,我知道天上不会给我掉下一个大馅饼,我唯有老老实实地跑图书馆、查合订本,采访、整理、修改、补充,特别是要找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三部分的资料,就像是大海捞针,那都是我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还必须去伪存真。加上,这些年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要寻找历史资料,实在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广东省流行音乐史》,我也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多少个通宵达旦,也数不清自己迎来了多少回“东方露出鱼肚白”。
其实,“这书籍由我来写,那该有多好啊!”但如果这个时候写史,顶多是一本“少年史”。后来,我才知道,在2000年举行“20世纪经典”之前,顶多是一部“青年史”。加上到2013年有近5年来涌现的优异成绩,更增添了广东流行音乐史的厚重感。
各位看官或许会发现,这本《广东流行音乐史》出现了不少“全国第一”、“全国首创”的字眼。广东流行乐坛一直都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首善之区”,广东省音乐人、广东歌手、广东传媒人30年来都在默默耕耘,创造了无数个“第一”。这就是对“生于深圳市、成于广州、长于北京”的“妙论”的最好回答。广东流行音乐史,不是谁人可以抹杀得了,也不是谁可以篡改得了!
如果谁想贪天下之功,没问题,哪就先请问一问敢为天下先的广东流行音乐人、广东歌手和广东传媒人吧!因为他们不仅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而且还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我总认为,广东流行乐坛早已就是中国流行乐坛的“首善之区”。首善者,有两重意思,一是首都,二是最好的地方。我用“搜狗输入法”键入“SSZQ”几个首写拼音,便会出现“首善之区”的字眼,巧的是,在“首善之区”之前,排在首位的文字却是“史上最强”!
好一个“首善之区”、“史上最强”,对广东流行音乐而言,这是多么贴切的字眼。
原来,自问我的史稿还是比较详细的,可谓面面俱到,但从篇幅所限的角度出发,我不得不忍痛删去了近一半的内容,而且,原来准备好的近两万字的“大事记”同样只能忍痛割爱了,但我相信,这些“剩余价值”相信会有其新出处的,这里也就权当卖个关子吧!
好在,《广东流行音乐史》由我的孤军奋战,变作了集体出击,各位看官如果仍意犹未尽,大可通过“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风云30年丛书的其他书籍,找到更精彩的内容。这套有理论、有史稿、有传略、有作品的洋洋近百万字的丛书,才是完整的广东流行音乐的成果。
丛书的首发式定在2008年12月28日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呵呵!多好意头的日子!这不正预示着广东流行乐坛“发现、发展、发奋”之意么?祈求广东音乐人、广东歌手、广东传媒人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南方星空中划出彩虹。
衷心感谢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及社长助理王凯波为丛书出版作出的贡献!
衷心感谢为丛书出版提供珍贵材料及珍贵照片的各位仁兄!(在成书过程中,我参考了不少散见于各处的原料材料,略美之处,一并致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
谨以《广东流行音乐史》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谨以《广东流行音乐史》献给为广东流行音乐呕心沥血的人!
热爱音乐的人们,总是把风雨留给自己;热爱音乐的人们,总有海阔天空的情怀。当我完成《广东流行音乐史》的重任之时,我想到了“二十世纪广东流行经典金曲演唱会”系列活动中的这么一句美文:
春秋变幻,无怨无悔写辉煌。
光明长存,岁月留声最动情。
参考资料
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cn.2019-07-2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书序
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我心依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