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是广东唯一省级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是中国版数最多的日报。其主要在
广州市和
深圳市两大中心城市发行,但同时全面覆盖
汕头市、
东莞市、
佛山市、
珠海市、
中山市、惠州、
江门市等地区,并在香港、澳门公开发行。国内刊号为CN44-0175。
《南方都市报》从1995年开始试刊,1997年起正式以日报亮相。此后其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靠着“独特另类”的经营模式,渐渐摆脱了困境的发展阶段,并于1999年,广告收入达到了9000万,实现收支平衡;第二阶段,以主流概念为引导的转型阶段,不断进行改版扩版,于2005年形成“2+5”战略(2为
广州市、
深圳市,5为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但在该阶段也陷入了一系列的“受贿”“贪污”“行贿”案件中;第三阶段,向“南都报系”发展的扩张阶段,先后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官方
新浪微博,并于2014年上线南都APP;第四阶段,进行数字化改革、融媒体发展的数智化阶段,于2018年成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0年,成立南都技术委员会和南都产品技术中心,学习强国号和N视频也陆续上线。
《南方都市报》有着自己的采编特色,在内容方面,凸现人文关怀,倡导主流言论;在形式方面,创新产品形态,丰富表达形式;在功能方面,搭建社会治理平台,注重新闻社会功能。同时其内容软硬搭配、分类合理、丰富多样、亦庄亦谐。《南方都市报》还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现在的《南方都市报》主要分为5叠,A叠要闻,分国内和国际、广州、
深圳市、珠三角;B叠文娱报道,C叠财经,D叠杂志,E叠特刊不是每天都出版,只在特定事件发刊。
《南方都市报》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原创报道、新媒体、视频影像、智库数据、视觉设计、线下活动及技术服务。《南方都市报》目前拥有1份报纸、1家网站、2个手机客户端、2种期刊以及近百个社交媒体公众号,形成了“报网端微刊”立体传播体系。
在《南方都市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表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报道,如《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ABA是个惊天大骗局?》等等。同时其对社会及报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其持续地发掘新闻背后的真相,积极引导社会方向,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其首创的
时评专版,独具特色的采编及经营模式对报业在时评、采编及经营方面的改革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据2021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南方都市报》品牌价值为515.39亿元,在榜单中位列第154位。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南方都市报》发行量约为87.5万份。
发展历史
《南方都市报》从1995年开始试刊,1997年起正式以日报亮相,南都的发展历程既见证了都市报在广州乃至全国的兴起和繁荣,也代表着都市报向“主流大报”转型的某种策略。
起步阶段(1995-1997)
1995年3月30日,《南方都市报》以周刊的形式正式试刊,其定位为“《
南方日报》主办的城市综合类日报,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在城市宣传的重要补充,是《南方日报》联系城市读者的重要桥梁。”《南方都市报》在起步阶段的特点是:完全的市场化以及实施采编分离制度。
1995年3月起,程益中担任《南方都市报》副主编,开始主导内容采编,他写下了一万多字名为《南方都市报基本法》的行动计划,探讨如何才能让《南方都市报》超越其他所有报纸。 此后,程益中一系列的办报思想及办报实践也对《南方都市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在此阶段,《南方都市报》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市场反响,经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发展阶段(1997-1999)
1997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正式创刊,由周报改为日报,每天出版16个版。在发展阶段的《南方都市报》靠着“独特另类”的经营模式,渐渐摆脱了困境,扭亏为盈。
在该阶段,程益中作为《南方都市报》 的副主编,带领着采编团队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其一系列重要的报道直接拉动了《南方都市报》的经济效应。程益中曾言:“问自己想要看什么,然后就会让记者去写”,在这样的理念下,《南方都市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例如它在头版刊登国际要闻,在英国的戴安娜王妃去世时,拿出了一半的版面报道一个英国前王妃的死讯,打破了以往报纸国际新闻内容较为简略的局面,并因此收获了大量的读者;开创每日消费资讯板块——周一汽车,周四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提供每日消费资讯版块的报纸;1998年世界杯决赛期间,连续43天,每天做8个版的世界杯报道等等。 这些创新及尝试也让《南方都市报》逐渐摆脱了困境。
概括而言,该阶段的《南方都市报》有着以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题材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社会新闻、暗访新闻等容易产生社会轰动效应及百姓真正感兴趣的新闻。其次实在新闻专题上,更倾向于策划报道,通过一系列的策划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使得报纸发行量大量提升。最后是在版面的编排上,喜欢用大图片、大标题和模板化的设计来吸引读者。
总体而言,在该时期《南方都市报》整体风格和内容定位都十分与众不同,有着一鸣惊人的效果。同时,也正是这种以“另类”或者说是小报的姿态去进入市场、打开市场的方法,为其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使其发行量及广告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 在发行量上,1997年初创刊时,其发行量仅为四五千份,同年12月实际印量己达7万份,1999年底突破61万份,2000年日均发行再次突破80万份;在经营上,1997-1998年,报纸年平均亏损800万元左右,到了1999年,广告收入达到900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转型阶段(2000-2005)
从2000年开始,“主流”成为了《南方都市报》的关键词。做新主流媒体和绝大部分主流广告客户的主选媒体,成为其的新目标。在这一阶段,程益中升任为总编辑,与总经理
喻华峰一起带领庞大而年轻的南都团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南方都市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向主流大报转型。其向主流转型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到2002年,《南方都市报》酝酿提出向“主流”转型的目标,在改版扩版、创新专题策划方面都有着较大突破。
在改变扩版方面,2000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经过三次扩充版面,版面数已达到48版,零售价也从五毛涨到了一元,成为了当时中国大陆售价最高的综合性日报。同时首创分叠发行模式,按照阅读习惯将报纸分为A、B、C、D四叠,其中第一叠为A版新闻、第二叠为B版经济信息,第三叠为C版娱乐新闻,第四叠为D版生活杂志 。
在创新专题策划方面,《南方都市报》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的特刊和专题,如《刺激2000·欧洲杯特刊》《完全崔健摇滚中国》等。同时在这一阶段,《南方都市报》也创新地提出了“新主流媒体”的概念,并且打出来其广告语“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第二阶段是2003年到2005年,《南方都市报》积极实践主流改造。2003年是《南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关键年,提出了“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在这一阶段,其向“主流”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报道风格上,其由注重煽情、娱乐转向注重深层解读和客观理性,变得更加理性。
其二,是在内容选择方面,加大报道时政新闻的力度,推出了《广州小变大盘点》《惊变广州》等成功的时政新闻。
其三,在
时评实践方面,开始了系统化的时评实践。2002年3月改版时时评版正式诞生。2004年3月,现任负责人李文凯主持时评版工作,重新调整了版面结构,确立了“社论”和“个论”两大版块,并增设不定期的宏论版。
其四,是深度报道方面,《南方都市报》提出要做好深度、重点和对话,其主要以调查性报道为主,挖掘
新闻幕后的事件背景和真相。其中,最典型的便是2003年4月25日发表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一文。
其五,便是特刊、专刊方面,在《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实践中,编辑部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特刊、专刊的操作经验。
这段时期《南方都市报》优秀报道频出,在为民众带来真相及不一样的报纸内容的同时,也推进了报业的不断反省及改革。例如,程益中曾提出:“尊重新闻规律,探求新闻真相,讲究新闻方法,这是我们的办报理念。”于是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期间,《南方都市报》便积极进行报道,在头版发表《专家辟谣恐慌完全不必要》和 《省政府请市民放心》两篇报道,为平息群众的恐慌心理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发表
时评《肺炎事件给应对危机带来的三点思考》 ,引出对
非典疫情的反思话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到了2005年,《南方都市报》已经完成了在
广州市、
深圳市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布局,形成“2+5”战略(2为广州、深圳,5为
东莞市、
佛山市、
珠海市、
中山市、惠州)。
但是在改革的同时,《南方都市报》在这一阶段也陷入了一系列的“受贿”“贪污”“行贿”案件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2003年到2004年期间,《南方都市报》总经理
喻华峰涉嫌贪污和行贿被捕、《南方都市报》前总编程益中涉嫌“
贪污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被
刑事拘留、上级主管单位《
南方日报》调研员李民英也因受贿罪被逮捕。2004年6月15日,
广州市中级法院对《南方都市报》系列案件进行了终审判决,喻华峰被判犯贪污罪、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李民英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程益中则以“不予起诉”释放。
扩张时期(2006-2014)
从2006年起,《南方都市报》逐步开始从一张报纸向集报纸、网站、杂志为一体的“南都报系”扩张。
2009年,《南方都市报》提出了向“全媒体”转型的方案。2009年1月,《南方都市报》推出新的版面,以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关注公众瞩目事件而设立的“时局”版面亮相。在2009年8月,《南方都市报》又将原来的导读“速览”版面延展为“主页版”,实现了南都全媒体的连接窗,将都市报与网络、社区互动平台、手机等连接。
2012年8月,《南方都市报》再次开始了改版。在版面设计上,每版左右页边距增宽、上下页边距变小,整体看来更加的简洁。版面分栏变为三、四栏,栏目之间的边距留白变大,使读者阅读更加明了。C叠版面出现封面,可以更方便读者的阅读,版面设计杂志化凸显,C叠经济版面出现了经济信息的评论。同时《南方都市报》也可以更加注重评论,杂志化趋势逐渐明显。
2013年,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便提出了“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的战略。《南都都市报》在战略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融合转型,先后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并于2014年上线南都APP。
在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巴黎发布了“2010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中《南方都市报》以发行量140.0万份排名世界第30位、中国第7位、
广东省第3位。
数智化阶段(2014-至今)
从2014年至今,“融媒体发展”“数字化改革”等词汇便成为了《南方都市报》的关键词。
2014年,《南方都市报》进行改版,开始建设南都的数字平台,主打快速、高效、互动的轻阅读新闻文本,并提出进军新型主流媒体,追求新闻产品的多样、新闻传播的多维和新闻品牌的多元转型。
2015年,《南方都市报》宣布改版,表示要“精准定位‘精英,精致,精品’,更多独家新闻和独特版,提供高品质阅读”。改版致力于独家策划、扎实调研、建设性舆论监督、深度剖析视角、细腻叙事文本,在内容创新上重塑《南方都市报》传播力。在此基础上,《南方都市报》又提出实现从“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到“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的转变,找到了“智”与“媒”深度融合路径,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16年,南都创办20年之际,提出“换一种方式”,包括转换内容生产方式、转换话语表达方式、转换商业运营模式、转换价值投资方式,南都围绕“四个方式”战略加快转型融合发展。
2017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进一步明确提出“立足报业谋融合、扎根传媒促转型”,提出了“内容智库化、传播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的战略,以建设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为发展目标。同年4月,南都正式成立采编指挥中心,全面启用自主研发的采编指挥平台,打造24小时全媒体编辑部,实现了四大创新,做到了“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次分发、及时分析”。同时,南都教育联盟正式启动,这是南方报业率先在全国探索“媒体+教育”服务新模式。
2018年,《南方都市报》在“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基础上提出“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的目标愿景。2018年2月8日,南都
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其发展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具公信力、连接力、研究力、服务力的一流媒体智库。
2019年4月10日,《南方都市报》宣布“南都内容生产迭代升级再启”,再次拉开改版序幕,表示将打造“深度融合的媒体阅读端口”“传递价值的决策参考读物”,提供深度硬核调查、公司治理观察、数据评测榜单等优质原创内容,凸显报纸的高站位、决策参考、精品阅读。
2020年,3月4日,南都技术委员会和南都产品技术中心正式成立。技术委员会下设产品技术中心,作为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系统架构的执行机构。4月7日,南都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因应智媒转型需要,完成新一轮架构优化。在党委会下设编辑委员会、大数据研究院、技术委员会、运营委员会、行政委员会五驾马车,实现五轮驱动。在编委会下设六大中心: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北京新闻中心、深圳新闻中心、珠三角新闻中心、编务中心。7月30日,“《南方都市报》”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9月23日,南都旗下的流视频平台——N视频正式上线。
现状
采编特色
从2015年起,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用户的需求,《南方都市报》对采编方针及流程都进行了调整。构建采编指挥平台,实现大编辑部制度、全日制编辑制,实现新闻产品在《南方都市报》报系全时空的立体发布。
凸现人文关怀,倡导主流言论
“追踪新闻热点,强化舆论监督”,是《南方都市报》的宗旨和定位,《南方都市报》注重内容选择,内容选择上贴近百姓生活,注重新闻价值。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南方都市报》以深度调查、增量热点为代表的优质原创内容占到总内容的83.8%,频频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转发。如2020年初的西昌森林大火,七八月间的南方特大洪灾,南都记者赶赴现场,独家直播《江西永修县三角联圩溃堤》被央视直播直接使用,播放量达1200万+。
创新产品形态,丰富表达形式
《南方都市报》新形态产品丰富,运用新兴的5G、AR、VR、3D建模等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增强新闻产品的可读性。例如《南方都市报》在
深圳市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时所推出的“深爱40 我圳好看”直播,便运用到了三维全景拍摄、AR、VR、3D建模等技术,将深圳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生动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在2020年,推出视频近1.4万条,总播放量近20亿;推出音频近2万条,总收听量3.4亿;推出直播近1500场,总播放量4亿+;推出包括条漫、魔画、小程序、H5在内的创意产品上千条、微海报3000多张。
搭建社会治理平台,注重新闻社会功能
《南方都市报》不仅注重新闻产品的传播功能,也注重新闻产品的社会功能,不断推进智媒转型,参与社会治理、搭建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深度介入行业治理。2020年,《南方都市报》发布报告和榜单380多份,应用类产品150余款,举办线下活动90多场,形成了产品服务矩阵。例如,2020年发布的《
广州市城市治理榜》,其设置了街坊点赞榜、城市新活力榜、高质量发展榜、营商环境榜、数字政府服务力榜等12份榜单。为政府治理工作树立参照标杆,促进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内容
《南方都市报》的内容软硬搭配、分类合理、丰富多样、亦庄亦谐。
《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现在的《南方都市报》主要分为5叠,A叠要闻,分国内和国际、广州、
深圳市、珠三角(包括东莞、
佛山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门市、惠州等城市),以突发性的社会综合新闻为主题,B叠文娱报道,C叠财经,D叠杂志,E叠特刊不是每天都出版,只在特定事件发刊。
典型报道
潲水油事件
《南方都市报》在1998年“315”消费者日期间。于3月16日开始,推出了系列新闻报道——《地下作坊水提炼花生油-本报记者粤湘千里追油记》。南方都市报创办人之一任天阳和时任南方都市报首位调查暗访记者的邓世祥一同执行前方调查暗访,卧底广州猎德城中村的“炼油大军”,揭开了民间盛行已久且极为隐蔽的在地沟里搜集潲水提炼食用油的制假贩假现象。
该篇报道成为南方都市报关注国计民生、食品安全的精典之作,并且获1998年度广东省好新闻奖
三等奖、1998年度全国省级晚报新闻
一等奖。
ABA公司的系列调查和报道
2001年,《南方都市报》得到情报,情报称当时位于深圳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ABA”涉嫌诈骗。于是《南方都市报》记者便潜入
罗湖区的
深圳国贸大厦进行了卧底调查,并将收集到的一手材料做出了“三战ABA”的系列报道:《ABA是个惊天大骗局?》《ABA骗到何时?》《ABA变身再骗》、《再战巨骗ABA》等稿件,揭露了
深圳市“ABA”公司涉嫌诈骗1亿元真相,最终使该公司被定性为诈骗公司立案查处。
收容问题系列调查和报道——湖北女孩深圳蒙难事件及孙志刚事件
2001年,《南方都市报》就曾报道19岁湖北少女刘荷在
宝安区收容遣送站被收容期间,被人冒领并惨遭凌辱一事,并连续跟踪采访报道整个和冒领事相关的人和事,普通人和政府官司员,从各个方面击破问题的症结,从事实上全面指出收容站管理存在严重漏洞。该篇报道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深圳自当年开始暂住证从原来收费300元,猛减至15元。
2003年4月25日,《南都都市报》再次跟踪报道来
广州市某公司的湖北青年
孙志刚因缺少暂住证而被送往收容站,后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事件,并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一文。这篇报道以准确、平实的叙述方式,引发社会各界对孙志刚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激发了对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强烈批评与声讨。随后,通过学者发文响应及上书人大等种种努力,最终成功促成了收容制度的废止,成为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社会事件,也是《南方都市报》公正、客观、有力的新闻报道的生动体现。
互联网黑灰产业链调查
2016年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以5个整版刊发了互联网黑灰产业链调查报告。一篇《恐怖!南都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11项记录》全文5300多字,主要讲述《南方都市报》暗访黑灰产业链服务商,揭露个人信息是如何被交易和贩卖;一篇《谁在泄露我们的信息?南都敦促打击网络黑产》将近6300字,记者实测网络黑灰产业链非法软件,曝光其特性,向多地警方、平台、相关部门举报后,无一处理。
2016年12月13日,《南方都市报》刊发9个版追踪报道,涉及封面、评论、重点和经济等板块。在收获极大关注的同时,报道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南方都市报》报道,公安部于2016年12月12日晚回应称,将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南方都市报》对互联网黑灰产业持续关注,2018年其推出《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及2018网络安全生态峰会系列报道,通过文字报道、社论、直播等多种形式,深度剖析黑灰产的新形势、治理新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总阅读量超千万,得到了多家央媒转载。
“2020方向盘!秒懂言读全国两会”数据系列产品
2020年两会期间,《南方都市报》推出“2020方向盘!秒懂言读全国两会”数据系列产品,运用技术为新闻产品赋能,创新两会
数据可视化表达形式,优化用户交互体验,实现
一站式阅览政经数据,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独树一帜的特色数据产品。
“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系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都市报》共推出疫情防控报道4.3万多篇,总阅读量74亿+。其中“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行动,,以“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创新表达,实现了内容产品的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多元化传播,全网阅读量达1.1亿+。
运营模式
《南方都市报》的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广告和销售收入来维持报纸的正常运营。《南方都市报》作为传统的报纸媒体,通过广告收入来获取主要收入,同时也会通过销售报纸和订阅支持等方式来获得一部分收入。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南方都市报》也开始逐步转型,《南方都市报》全力打造南都品牌,积极推进区域扩张,并通过合作办报的形式将触角伸向区域之外;顺应数字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南都全媒体”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南方都市报》不断推出有创新性的
数字产品和服务,如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技术服务、视觉设计等。
目前,《南方都市报》的产品及服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原创报道
提供真相的深度调查、展示市场化主流媒体政治经济观察的高度和深度的高端访谈、以解决民众生活难题为目的的民生帮办新闻、立足媒体第三方公信力的检测评价类报道等等。
新媒体
提供以创意宣推、创意条漫、原生广告为核心的创意传播服务;提供线上课程、圈层运营、线下福利社群为核心的用户运营服务。例如以开设以职前教育、职场培训、行业揭秘等为主题的微信付费课程——小南课堂系列线上课程;以“读书为乐,以书会友”为初衷创办的南都读书俱乐部等等。
视频影像
《南方都市报》目前拥有一支70人的成熟专业团队,可稳定输出新闻视频、创意视频、动画视频、VR视频、纪录片、人物视频、宣传片、专题片、广告片等产品,已形成N事件、小N监控室、青年+、广角、路人甲、原声视频等短视频内容矩阵。
智库数据
2018年2月8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南方都市报》”以数据为核心资源,让数据充分发挥量化、测评、服务和监督作用,让城市治理可量化、可比较、可感知。通过数据的收、分析及可视化呈现,打造了一系列的主题宣传、工作解读、群体画像、榜单评价、名义调查、深度研报、鉴定评测等产品。
视觉设计
为项目活动、成果展示、H5、海报、UI、条漫、长卷、VI、画册书籍报道、动画、卡通IP、文创产品等提供视觉设计服务。
线下活动
提供各类高端论坛、项目活动、品牌宣传、行业峰会、公益盛典、城市宣传、空间运营等项目全案。例如“2019年第三届中国农村养老
高峰论坛”“南都金融安全盾点赞榜”“金砖奖/暨金融行业年度评鉴”“南都健康大讲堂”等等。
技术服务
提供融媒体建设服务、决策支持服务、建站开发服务等解决方案,搭建智库工作平台、民意调查平台、社群运营平台、机器写作平台,实现对采编、经营的技术赋能全覆盖。
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
组织结构
目前《南方都市报》的组织架构定型于2015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与发布组织架构。《南方都市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
总经理负责制。《南方都市报》党委会下设编辑委员会、运营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二级单位包括奥一网、深圳大件事新媒体公司、南都智媒中心、南都读书俱乐部、南都(娱乐)周刊。
参考资料:
人员构成
参考资料:
知名人物
参考资料:
重大事件及争议
2001年深圳封杀《南方都市报》
2001年5月6日,《南方都市报》被深圳报刊发行局封杀。作为当年几乎是所有的深圳报刊亭零售量第一的《南方都市报》冲击到了深圳当地报业的发展,于是2001年5月6日深圳市报刊发行局便发布通知,所有报刊必须经该公司统一配送,未与该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的报刊不得在报刊亭销售,希望以此寻求市场垄断。
内地与香港的多家报纸都以大篇幅详尽报道了此事件,新闻界、学术界、法律界知名人士纷纷公开就此事发表评论,指责深圳某些行政部门和报纸的行为。《南方都市报》也连续两天发表专题报道《深圳有人封杀本报》《禁令不取消我们绝不罢休》表示愤怒及不满。
后《南方都市报》经与深圳报刊发行局和其它发行单位充分对话,互商互谅,《南方都市报》深圳发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从6月16日起,《南方都市报》全面恢复在深圳所有报刊亭和报刊零售点正常上摊。
2015年南昌替考组织的卧底调查事件
2015年6月7日下午,
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接到有人组织替考的举报。《南方都市报》获得消息后,便派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并且与一名该组织的高考“枪手”组织成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并被发展为改成员的“下线”,参加高考替考。
这次报道在业界引发了一定的争议,相关学者认为,南都的记者作为卧底潜入
犯罪组织固然是为了引起公众对查清高考舞弊的注意,增强对于制止和打击舞弊行为的威慑力,但这也无疑向正在实施犯罪的替考组织发出信号,有可能使犯罪组织及时采取种种反侦查手段,增大警方下一步侦查的难度。
2015年记者王星违规事件
2015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15家媒体刊发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处情况,其中便有《南方都市报》的名字。2014年12月,王星在《南方都市报》担任记者期间,在未采访当事人家属、单位和医院的情况下,根据河南当地有传闻,编写了《河南平顶山女官员3个月前自杀官方至今未通报》一文,在微信公众号 “深℃”发布。该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虚假新闻的传播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记者王星也被《南方都市报》劝退,并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在无年内再次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荣誉和奖励
参考资料:
影响和评价
影响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南方都市报》从一张“小报”壮大成长为中国都市类报纸的领军者、传统新闻信息生产机构向数据智库机构转型的领跑者、中国报业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据2021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南方都市报》品牌价值为515.39亿元,在榜单中位列第154位。
对社会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在新闻报道上持续地发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对于社会事件的深度挖掘和报道,让公众认识到并关注到了一些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丑恶现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例如《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便是其对真相不断探索的典型。
《南方都市报》积极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弘扬正能量,多次推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创新性的新闻产品和创意项目。例如,《南方都市报》推出了“深爱40 我圳好看”40小时大直播活动、疫情期间“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行动都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效果。
《南方都市报》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大力推动智库媒体建设,通过数据分析、案例调研、第三方测评等创新方式,搭建协同共治平台,促进治理效能提升,走出一条既符合国家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又具有南都特色的智库媒体发展之路,研究成果大多精准抵达决策层和相关行业群体,构建起了聚合政府、媒体、专家、市民共同参与的共建平台。
对报业的影响
在
时评方面,《南方都市报》首创的时评专版带动了国内报业时评界的革新,让新世纪新闻评论向着小型化、开放化、新闻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南方都市报时评曾设有“另类观点”和“观点交锋”两个栏目,让一些具有冲突色彩的观点形成交锋,以保证受众能尽可能地听到多元的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在采编方面,《南方都市报》的版式编排特色为报业的版面改革提供了典例,也推进了都市类报纸的版面改革。《南方都市报》有着极其鲜明的版式编排特色,例如封面杂志化、编排模式化等等,而这些特色也为报业的版面改革提供了典例。例如,《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为都市类报纸改版提供了新方向。
在经营方面,《南方都市报》的经营模式为其他都市类报纸的转型及市场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以广告经营确定读者经营,再以读者经营决定内容经营,靠发行经营将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实现了生产、销售与市场的充分对接,使其在在六、七年时间内成长为百万大报。
评价
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张志安认为:“《南方都市报》生产惯习合了‘新闻专业主义’(以深度报道为主)、‘市场导向新闻学’(以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为代表)、‘文人论政传统’(以
时评为代表)的多元特征,具有分裂感和矛盾性,但拥有公共意识和独立立场的诉求和指向也非常明显。”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建雄及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刘劲松认为:“《南方都市报》在对社会民生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做到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使其针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讨论,推动事件朝着积极的方面转化。”
《南方都市报》前主编
庄慎之评价到:“《南方都市报》与时代演进的吻合,《南方都市报》,她的成功,她的价值,也绝不能脱离这个时代而成就。”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郭全中认为:“创刊于1997年的《南方都市报》,创办伊始就把创新创业作为根植于内心的基因,其基于
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的数据智库转型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其他市场化报纸提供了较多的经验借鉴。”
其他媒体形式
《南方都市报》目前拥有1份报纸、1家网站、2个手机客户端、2种期刊以及近百个社交媒体公众号,形成了“报网端微刊”立体传播体系。
奥一网
奥一网隶属于广东南都全媒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方都市报》的官方网站,广东省十大新闻网站之一。
是奥一网的前身是深圳市万用信息网有限公司在1996年12月创办的"深圳热线"(www.szonline.net),其是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网站之一;2005年,"深圳热线"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2006年3月16日深圳热线正式升级为奥一网;2010年11月奥一正式成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
奥一网英文域名中的"oeeee"为英文复合单词"omniscience-eye"的缩写,"omniscience"在英文中是"无所不知的;上帝的;神的"的意思,"omniscience-eye"意即"天眼;看见了一切"。而"奥一"是"oeeee"的音译,也体现了奥一网坚持“看见一切”的价值理念。同时,奥一网LOGO为一个蓝色眼球中有着一扇正在开启的门,犹如一道光线射进来,这样的LOGO设计寓意人脑与电脑的对接,网络与现实的对接,已知与未知的对接。
奥一网致力于建设以新闻互动为核心的城市门户,他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线上与线下同时运作,
印刷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奥一网重点打造“奥一新闻”“感光度”“南都数字报”“奥一论坛”“网络问政”“奥一报料”“奥一手机版”等王牌产品,全新推出“南都定制”等新产品,提供
广东省地区百姓所需要的生活服务信息。目前,奥一网包括了“政经观察”“接诉即办”“基层治理”“商业治理”“一见”“一评”等栏目。
南都APP
南都APP是《南方都市报》的官方APP,于2014年11月正式发布。南都APP既有深度报道,也有短视频,同时也可以看到由智库打造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全新榜单、测评、报告。南都APP在上线时便提出“更快更灵活”的发展口号,主打“轻阅读的新闻文本”,经过多年的断发展,南都APP已经形成快速简洁、灵活多样、表现力强等叙事特点,具有强烈的南都特色。
目前南都APP设有直播、数据、时事、人物等22个新闻版块。其优质栏目包括“南都鉴定”,助消费者防坑防骗,保障消费者权益;“记者帮”,可进行线上爆料,让记者帮助调查及报道相关事件;“黑灰产调查”,关注网络黑灰产动向,促进业界规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关注湾区的产业发展政策及趋势;“南都直播”,第一时间的现场实录,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南都有数”,用数据阐释新闻,让指数发挥量化、测评、服务、监督的力量等等。
N视频
N视频平台由《南方都市报》负责研发运营,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上线,其产品口号为“N种方式,打开世界”。
N视频旨在引领视频表达的华南范式,打造中国一流视频平台。N视频定位为“视频版的
广东省发布”,其以短视频为载体,及时发布权威新闻,传递智库声音,实现优质原创多屏传播。N视频以年轻人为目标受众,将通过视频传递广东正能量,讲好广东故事。
N视频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信息获取窗口、舆论平台,同时其还连接市场资源,为活动提供多种接口。截至2021年9月,N视频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500万,月活用户超28万。
南都周刊(湾财社)
《南都周刊》由《南方都市报》出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于2006年3月1日正式创刊。《南都周刊》是中国唯一一份一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杂志,刊物的内容定位是”呈现深度、提供新知、发掘趣味“。
《南都周刊》(湾财社)是大湾区区域财经头部IP,专注于洞察湾区财经热点,观察市场财富风向。其以经济为切入口,兼顾国内国际,突出大湾区视角,致力于打造区内最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国内主流泛财经媒体,并构建具有广泛影响和动员能力的连通港澳的重要舆论阵地。《南都周刊》纸质版每周五出版,截至2022年,其微信及
新浪微博粉丝均破九百万。2021年,《南都周刊》的期刊数字影响力进入国内前十强,海外排名第四,为读者精准提供湾区经济动态。
南都娱乐
《南都娱乐》是由《南方都市报》出版,于2006年创刊的一份新闻类娱乐杂志,总体定位为“中国娱乐第一刊”,其品牌口号为“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南都娱乐》以时尚潮流荟萃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主要发行地,用深入的独家报道、趣味的文字及图片,挖掘娱乐真相,解放娱乐思想。《南都娱乐》内容契合城市中坚求新求趣、求知、求智的心理需求,主要分为“资讯板块”“封面报道”“新闻板块”“人物板块”“观点报刊”“作品板块”“时尚板块”等等。《南都娱乐》是具有娱乐精神的原创新闻周刊,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娱乐新闻周刊之一。
《南都娱乐》在2009年获得由传媒杂志社评选的“2009年中国期刊创新年度品牌”;2010年获得由
品牌中国、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选的“2010年最受中国女性欢迎的杂志品牌”;2011年获得由
中国期刊协会数字期刊分会与VIVA无限新媒体评选的“最受用户欢迎的手机杂志”奖。
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有着近百个社交媒体公众号,其中有着较高活跃度及影响力的有“南都官方公众号”“
广州市有咩事”等等。
南都官方公众号
南都官方公众号是《南方都市报》旗下的官方公众号,截至2022年,其微信粉丝总数已达220万+,年总阅读量达8亿+,长期在在全国报纸类公众号排名靠前地方媒体常第一。在2019年里,南都公众号便一共推送了5603条消息,365天不断更新。其主要选题为社会新闻,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娱乐新闻较多,而科技教育文化类新闻则相对较少。
《南方都市报》依靠旗下南都娱乐等21个子微信公众号,形成公号矩阵,为官方号提供大量新闻资源,保证其每天十余条的发稿量。
广州有咩事
广州有咩事是《南方都市报》下属的广州地区微信公众号,其主要关注本地新闻兼顾国内外大事件,口号为”
广州市发生咩事,手指一动就知”。截至2022年,其已经拥有近40万粉丝,日均阅读量10w+。
微博
截至2022年,南都官方微博粉丝总数高达1900万+,年总阅读量30亿+。《南方都市报》微博注重整合旗下子栏目的微博资源,构建微博矩阵,打造整个报系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