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pineal body)又称脑上腺,位于
上丘脑缰连合后上方的椭圆形小体,外观红褐色,形似松果,属神经
内分泌系统。腺实质主要由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构成。松果体主要由
脉络丛后动脉供血,静脉引流至脑内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交感神经的颈上
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于松果体。
松果体可分泌多种激素,主要有褪黑素、
精氨酸缩宫素,以及抗促性腺激素等,广泛参与生物节律的形成及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功能的调节。松果体区的相关疾病主要有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囊肿、松果体钙化、松果体发育不
全等。
1898年,有科学证据表明松果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同年,
德国儿科医生奥托·霍伊布纳发现,一个松果体处长出肿瘤的男童会提早
性成熟。1918年,
瑞典解剖学家尼尔斯·霍姆格伦发现,
青蛙和
佛氏虎鲨的松果体中,有一些细胞长得很像视网膜中对颜色敏感的感光细胞,因此松果体的作用可能类似“第三只眼”。
形态结构
形态特征
松果体(pineal body)位于
上丘脑缰连合后上方的椭圆形小体,外观红褐色,形似松果。松果体长5~8mm,宽3~5mm,重120~200mg。
结构与组成
松果体的原基是
间脑顶部的凸起,形成一个薄壁的憩室。胚第7周时形成松果体囊,松果体囊的前后壁逐渐增厚,形成前叶和后叶,以后两叶合并,松果体囊腔最终消失,形成松果体隐窝,与第三脑室相通。松果体呈卵圆形,直径5~10mm,表面包有
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伴随血管伸入实质,将实质分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叶,小叶内主要由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细胞
松果体细胞数量多,聚集成团索状,细胞间有较丰富的
毛细血管。银染法显示细胞有许多细长而分支的突起,突起末端膨大成球状,终止于血管周隙或室管膜附近。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有较多
细胞器和圆形分泌颗粒,细胞合成的褪黑素储存在分泌颗粒内。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属纤维型呈形胶质细胞,数量较少,约占实质细胞总数的5%。神经胶质细胞位于松果体细胞之间,胞体较小,核小着色深。
无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来自颈上交感神经节,其终末与松果体
细胞形成突触。成年人的松果体内常为脑砂,为不规则的同心圆结构,由松果体细胞的分泌物钙化而成,意义不明。
位置与毗邻
松果体位于
间脑脑前丘和
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位于第三脑室顶,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在儿童期极为发达,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常因
钙盐沉积,形成
钙质小体称为脑砂,为一重要X线脑内定位标志。
血管与神经
血管
松果体主要由
脉络丛后动脉供血,静脉引流至脑内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动脉和静脉延伸到松果体门,并连接腺体中央核心小叶间隔中的
毛细血管。松果体处无
血脑屏障。
神经
交感神经的颈上
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于松果体。松果体内的神经纤维主要为无髓神经纤维,也有少量的有髓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交感颈上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另外还有来自
下丘脑等脑区的中枢神经纤维以及副交感神经纤维。这些纤维控制着松果体
细胞的分泌活动。
生理功能
低等动物的松果体可感受光刺激,哺乳动物的松果体有内分泌功能。松果体可分泌多种激素,主要有褪黑素、
精氨酸缩宫素,以及抗促性腺激素等,广泛参与生物节律的形成及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功能的调节。松果体的激素分泌活动表现出明显的
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松果体活动的昼夜节律表现为白天几乎不分泌褪黑色,而夜间分泌显著增加。松果体功能的节律性主要是由于褪黑素的关键合成酶-N-
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具有自主性昼夜节律。此外,哺乳动物松果体
细胞节律性活动还受到光照周期的影响。
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
基质细胞分泌的主要激素,
化学结构为N-乙-5-
甲氧基色胺,由
色氨酸经过羟化、脱羧、酰化和
甲基化生成。褪黑素分泌具有明显的节律变化,白天分泌量少,黑夜分泌增加,凌晨2点达到高峰。褪黑素除了与生殖、内分泌及生物节律形成相关,还可能参与衰老、神经、免疫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对
生殖系统的影响:褪黑素可抑制
下丘脑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进而抑制
垂体LH(
促黄体生成素)、FSH(促
卵泡生长激素)的合成及释放,从而抑制性腺的活动。
对
甲状腺和
肾上腺的影响:切除大鼠松果体后,甲状腺和肾上腺明显增大,甲状腺摄碘作用增强,
血浆皮质酮和
醛固酮的含量增高,因此说明松果体激素具有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调整生物节律: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律控制的关键部位,而视交叉上核神经细胞上有褪黑素受体的存在。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日节律,如体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等。褪黑素可直接作用于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上的褪黑素受体,调节生物节律。另外,生理剂量的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其他作用:褪黑素有抗
惊厥作用,可降低惊厥的持续时间及提高发作阈值。此外,褪黑素与阿片肽在镇痛和抗惊厥作用中还存在协同作用。抑郁、焦虑和一些精神病发作时,外周血褪黑素浓度会降低,给予褪黑素可减轻症状。另外,褪黑素还可清除
自由基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8-精缩宫素
8-精缩宫素是9肽激素,因肽链第8位是
精氨酸残基而得名。它可抑制
下丘脑GnRH的分泌,进而抑制
垂体LH、FSH的合成及释放,从而抑制
生殖系统的活动,特别是抑制动物排卵活动等。
相关疾病
松果体区肿瘤
临床上将发生于松果体部位的肿瘤统称为松果体区肿瘤。
组织学诊断确定后,再冠以组织学名称,例如松果体区
星形细胞瘤。根据肿瘤起源及
神经系统WHO(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松果体区肿瘤可分为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实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其他类型肿瘤4种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学分化可有很大不同,其范围可以从良性到极度恶性,有时在同一肿瘤内同时含有良性和恶性成分,或者有两种以上不同的
细胞来源,如
神经胶质细胞和松果体细胞兼有,此类肿瘤称为混合性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无性细胞瘤包括纯生殖细胞瘤、
畸胎瘤、
绒毛膜癌、卵黄囊肿瘤、胚胎性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松果体细胞肿瘤
松果体细胞瘤:发生于构成松果体腺的松果体细胞的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大多发生于25-35岁,年龄段无性别差异。松果体细胞瘤成人较儿童多见,生长缓慢。肿瘤的发展过程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颅内压增高、邻近结构受压征象、内分泌紊乱。
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生于松果体区神经外胚叶髓上皮的肿瘤。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多见,男女性别比例基本
相等。临床起病较快,短则1个月。常浸润邻近结构,并都可循
脑脊液向远处播散,但很少有
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临床症状同
松果体细胞瘤。
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胶质肿瘤包括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其他类型肿瘤
包括邻近组织的肿瘤(
脑膜瘤、血管
网状细胞肉瘤、第三脑室后部与胼体肿瘤)和松果体区转移癌(如来自胃肠道的腺癌)。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速度、大小及生长方向有关。
1.
脑积水与颅内压增高 瘤体增大压迫
中脑导水管,使第三脑室及四叠体变形,造成脑积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视盘水肿、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记忆力减退等。
2.眼部病症 表现为眼球向上运动的麻痹,是由于皮质顶盖束中止于上
丘脑,前内侧部受压,则出现两眼不能上视、动
眼神经小
神经元核等受损,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
尿崩症 由于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尿崩症、视力损害和腺垂体功能减退是第三脑室底部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三联征”表现。某些松果体生殖细胞瘤可以中枢性尿崩症的形式起病。
4.性早熟和青春期延迟 由于松果体瘤破坏了正常松果体从而使松果体对促性腺激素的抑制解除,可引起性早熟,伴有性早熟的肿瘤并非松果体主
细胞形成的肿瘤,而以
畸胎瘤居多,松果体主细胞瘤则引起青春期发育延迟。
5.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症状 当肿瘤侵犯第三脑室底部时,除
尿崩症外,还可出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当肿瘤累及下丘脑时可出现嗜睡、多食、肥胖或厌食、
消瘦等症状,也可出现烦渴、多饮或少饮,导致
高钠血症。
6.马尾和神经根痛
颅内生殖细胞瘤10%可转移至
脊髓,脊髓及马尾神经疼痛表明肿瘤已转移至脊髓、蛛网膜下隙。
7.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积水或肿瘤挤压
小脑可产生步态不稳。
异位松果体瘤
指位于松果体正常部位以外的松果体组织
细胞肿瘤,肿瘤可异位于第三脑室附近、
下丘脑、漏斗部等部位,而松果体本身正常。主要症状有
尿崩症、视力障碍、下丘脑-腺垂体功能异常等。病理类型多属不典型
畸胎瘤,恶性程度高,可经
脑脊液播散至脑室壁、蛛网膜下隙、颅底等处。其诊断、治疗可参考松果体区肿瘤进行。
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典型的CT表现特征为,松果体区见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略高于脑液性,囊壁可见,厚1~2mm,边缘可见点状钙化。松果体囊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因松果体实质发生坏死所致的继发性囊变。也有可能由于第三脑室顶部闭合障碍留下的小囊肿,也有可能与原本应分化 的神经胶质
细胞的原始细胞残留演变有关。松果体囊肿很常见,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进行头部CT扫描或MRI检查偶然发现的。松果体囊肿在普通人群中通过磁共振的检出率为1%~5%;有些尸检的结果,发现松果体囊肿的概率更高,达到了25%~40%。如果体检发现松果体囊肿是正常现象,而且囊肿也是良性病灶。一般来讲,松果体囊肿多发生在青少年,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下降,女性患病的比例比男性高。
松果体钙化
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出现的
钙质沉着症,脑砂由钙、镁的
碳酸根和
磷酸盐组成,其有机成分为
吲哚化合物含量很高的蛋白
多肽配位化合物。松果体钙化由幼儿期开始,其大小、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青春期可在
颅骨X线片上表现为钙斑,成年后松果体钙的总含量恒定,不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认为松果体钙化出现过早(如<6.5岁)或直径\u003e1cm者应视为异常。以往认为松果体钙化并不影响其功能,但松果体钙化程度增加或提前可能提示褪黑素生成减少,从而导致24h
睡觉觉醒周期素乱,使患者在白天感到倦怠。但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松果体发育不全
临床上少见,多伴有性早熟与
垂体损害。Maurizi等认为继发于宫内
营养不良的松果体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
婴儿猝死综合征、成年后
心肌缺血和
脑梗死的病因。由于患者缺乏褪黑素的抗氧化活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历史
1898年,有科学证据表明松果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同年,
德国儿科医生奥托·霍伊布纳发现,一个松果体处长出肿瘤的男童会提早
性成熟。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瑞典解剖学家尼尔斯·霍姆格伦发现,
青蛙和
佛氏虎鲨的松果体中,有一些细胞长得很像视网膜中对颜色敏感的感光细胞,因此松果体的作用可能类似“第三只眼”。1958年,
美国医生亚伦·勒纳及同事从母牛的松果体中提取出褪黑素。2001年,美国医生里克·斯特拉斯曼猜测,松果体会分泌少量的
N,N-二甲基色胺(一种致幻剂),因此可能会产生“沉思、精神异常和
濒死体验,随着人们死去,生命力也会从松果俸处离开人体,释放出这种致幻剂分子。
社会与文化
身心交互场所
法国哲学家
勒内·笛卡尔在他的第一本著作《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和最后一本书《
论灵魂的激情》中讨论了松果体,并认为人的肉体与灵魂在松果体相遇,并得到和谐的统一。笛卡尔选择松果体作为身心交互的场所,是因为他认为人的器官大都是成双、对称的,脑部的其他器官也都是成双的。但在同一瞬间,人却只有一种稳定的、简单的想法,是什么使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两幅图画、耳朵所听到的两种声音,合成了一体。笛卡尔认为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脑中唯一不成双成对的松果体,正是它将这些感觉和谐地汇聚在一起。
松果眼
松果眼形象是二十一世纪
法国思想家
乔治·巴代伊想象出来东西。人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松果体的部位,它与人的视觉器官在外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巴塔耶以此为基础,想象一个人在头颅的顶端长有第三只眼,用来在
太阳放射出最大光芒时观看它。制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写魔幻小说,而是为了突破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有了它,眼睛和意识就可以观看不能够被看到、或者说不能够被了解的东西,比如太阳或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