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
明朝中期名将,回族将领
马芳(1518年-1581年),字德馨,别号兰溪,蔚县(今河北蔚县)人,明朝中期名将。
马芳出身蔚州(今张家口市蔚县)农户,十岁时即被鞑蒙古骑兵虏掠为奴。寄身蒙古期间,马芳曾于猛虎爪下救下蒙古俺答汗的性命,受其赏识成为侍卫。嘉靖十六年(1537年),马芳跟随俺答汗狩猎期间,盗马逃回明朝大同市,后效力于大同总兵周尚文麾下。此后,马芳因了解蒙古状况,兼之作战勇猛、练兵有方,多次立下战功,成为明朝边将,先后领兵驻守建昌(今迁安市东北)、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等地防犯蒙古军入侵。曾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马莲堡会战中以少胜多,又于隆庆四年(1570年)重创俺答汗主力,协助明朝同蒙古达成“隆庆和议”。万历元年(1573年),马芳因行贿被免职,两年后被起用,并于万历六年(1578年)任宣府总兵官,防范俺答汗再度入侵。万历七年(1579年),马芳因病请辞,两年后在家乡蔚州镇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明世宗朱厚熜曾赞其“勇不过马芳”。明代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认为其“累立功至极品,盖嘉靖末一名将也”,却因蒙古议和失去利用价值被夺职,很是可叹。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史劄记》里认为马芳之所以勇猛善征,是因为懂得“蓄健儿”,拥有一个家兵队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正德十二年(1518年)五月十五日,马芳在边镇宣府附近的蔚县(今河北张家口蔚县)的一家农户出生。嘉靖七年(1528年),因不堪继母虐待,时年十岁的马芳欲去李王堡(今宁夏原州区境)投靠其从兄,途中恰遇到鞑靼骑兵南侵,被掳掠为奴,并于此后为蒙古土默特万户领主俺答汗放养马匹。
在蒙古期间,年幼的马芳习得了“腾跃控御”的御马之术,并以“曲木为弓”练习得精湛的骑射武艺。其青年时期,在一次随侍俺答汗狩猎期间,有猛虎突袭俺答汗,马芳弯弓射箭一举击毙猛虎,救出了俺答汗。俺答汗对其心生赏识,除了赏赐他良弓善马外,还命他陪侍左右。
嘉靖十六年(1537年),马芳跟随俺答汗到明朝大同市边境狩猎时,趁夜盗马逃往明朝大同军营。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在审讯马芳过程中,对其作为很是赏识,当即将其任命为队长。
崭露头角
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蒙古实施“绝贡政策”,在北方防线实施严格的经济封锁,而蒙古则需要通过边贸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双方也随之频繁发生军事冲突。马芳在蒙古生活多年,对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较为了解,多次重创蒙古来犯之敌立下战功,本应因功被封官,他却顾念父亲生活贫困,将多数军功换做赏银。
因多次求贡不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汗怒而率军进犯大同,大同总兵仇鸾心生畏惧,重赂俺答汗求其移攻他处,俺答汗随即从古北口进攻北京城。因京城守力不足,明世宗征调各路援军,马芳也随阳和卫(今阳高县)官军一起入京为援。在时任宰相的严嵩的暗示下,兵部尚书丁汝夔实施坚壁不战的政策,任由俺答汗在北京城外焚掠八日。此战过后,明世宗怒而整饬军务,而马芳由于在俺答汗大军劫掠京郊的新店儿村时,身先士卒、阵斩俺答汗之部将立下战功,被授职为阳和卫总旗官。
嘉靖三十一年( 1552 年)二月,马芳在威远堡( 今山西省右玉县)突破蒙古骑兵的设伏点,后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胜,并凭此功升任阳和卫试百户。同年四月,马芳又在泥河大破敌军,因功升迁至阳和卫指挥事,成为一名参将。
掌军练兵
有了掌军之权后,马芳向朝廷建议择优征募军士以提高士兵素质;招募当地拳师以及蒙古降兵为教官加紧训练将士;革除军中将官虐待士卒的陋习;实施“军战连坐法”,规定战时若遇到畏敌不前者,后队可斩前队,若将领畏敌不前,士兵也可斩将领。以此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此外,他从麾下的士兵里挑出数十名精壮之人组成“家兵”。
因带兵有方,马芳在此后两年内屡立战功,并于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六月,被升任宣府西路游击将军。次年,马芳被破格升迁为正二品都督佥事,调任大同东路参将。在马芳的请求下,兵部同意其带其蓄养的家丁兵士一同前往大同市赴任。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马芳在镇山墩作战时失利,兵部考虑到他是因战受挫与结营自保者不同,仅罚没其三个月的俸禄。不久后,马芳就又因战功被加俸二级,且直接从参将破例接连升任为右都督、左都督,还得赐了蟒袍。
驻边拒敌
分守建昌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马芳又因战功升任镇副总兵,分守建昌(今迁安市东北地区)。马芳到任不久,就在其“家兵”协助下,杀退蒙古土蛮部来犯大军,并因勇猛被蒙古俘虏称作“马太师”。
土蛮部撤军不久,俺答汗又率军来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因时任蓟辽总督的王杼指挥无方,明军大败。遵化市玉田县(均在今唐山市境内)等重镇相继沦陷俺答汗之手,虽马芳曾在金山寺重创蒙古骑兵,但由于明军整体大败,马芳受牵连被贬为都督佥事。
移守宣府
嘉靖四十年(1561年),马芳被令移守宣府,再次与俺答汗正面对抗。同年八月,俺答汗率军直逼山西省,沿途明军接连溃败,马芳不等蒙古军队南下至宣府,便连夜奔赴五百余里至山西,趁夜色发起强攻,猝不及防间俺答汗军大败,回退二十里与马芳相持。此后,马芳乘胜追击,接连七战告捷,以大功被封任左都督,升为宣府的总兵官。
马芳升任宣府总兵后,决定主动出击,对俺答汗势力进行打击。他常命亲兵装作难民,混入蒙古军中刺探情报,在俺答汗军进犯明朝边境时,他便令“家兵”组成数支三十至四十人的“小分队”潜入蒙古后方抢夺马匹、焚烧草场,与主力部队对蒙古军进行前后夹击。此外,他还多次组织主力部队对边境蒙古部落发动袭击。
受其影响,延绥总兵赵苛、大同总兵姜应熊等边将也屡次主动出击蒙古,蒙古部落忌惮明军突袭,不敢入以往那般肆意抢掠明朝边镇,加上连年遭遇雪灾实力受损,蒙古部落与明朝的战斗中陷入颓势。只是,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马芳被蒙古军攻破重镇隆庆,遭朝廷严斥后被夺去左都督职务,但念及其以往战功,马芳被令“戴罪立功”。
马莲堡会战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俺答汗为扭转颓势,以其长子辛爱为将,发兵十余万人攻打明朝边境重镇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镇)。马芳奉令率宣府军在正面迎击蒙古军主力。
双方在马莲堡遭遇,但彼时援军未至,马芳所率守军兵力单薄,其部将均认为此时敌众我寡不能迎敌,马芳却认为应该在此时予以痛击,方能扼住敌军气焰,于是升旗备战。蒙古军慑于马芳此前威名,仅派小股骑兵连续试探,马芳反令部下大张旗鼓,摆出数万精兵坐镇的假象,致使蒙古军不敢近前,只用硬弩和土铳在远处攻击。年久失修的马莲堡城墙在蒙古军的不断攻击下突然塌,马芳阻止其部下抢修城墙,还故意大开城门,不再还击蒙古军,蒙古军不明就里,决定撤离,却被马芳抓住时机进行反击,从而大败蒙古军,赢得了马莲堡之战的胜利。
追袭俺答汗
马莲堡之战五个月后,明世宗离世,朱载坖朱载(即隆庆帝)登基即位,此前被令“戴罪立功”的马芳也被复职。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至四月,俺答汗接连对蓟镇、宣府、大同市固原市诸重镇发动了七次侵扰,却频频受挫。俺答汗遂又命辛爱于隆庆二年(1568年)十一月率五万骑兵佯攻蔚州镇,想诱出马芳后,乘虚攻击、抢掠宣府,却被马芳识破,并追击溃逃的蒙古军二百里,大破其主力。
俺答汗大败后又立刻集结重兵发动进攻,却再一次被马芳击败。无奈之下,俺答汗向宣府附近的大同发动进攻。因总督陈其学判断失误,俺答汗绕开紫荆攻入怀仁、山阴等地区。情急之下,陈其学命时任宣府总兵的马芳与大同总兵赵苛换防阻敌。然而,明军换防后,俺答汗转而强攻宣府管辖的威远地区,待到马芳慌忙率军驰援时,蒙古军已撤出了明朝边境。
为改变被动局面,马芳决定主动出击予以打击。隆庆四年(1570年),马芳探知俺答汗将主力屯于威宁海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商都),严令全军弃掉重,急行军抵达威宁海子外围,突袭俺答汗大营。此战蒙古军伤亡惨重,从而确保了大同市的暂时安宁。
协赞和议
隆庆四年(1570年)九月,因俺答汗强娶其孙把汉纳吉的未婚妻乌纳楚,把汉纳吉一怒之下至大同投奔明朝。俺答汗随即率领十万骑兵南下逼迫明朝交出孙儿把汉纳吉。俺答汗之子辛爱则欲趁两国交战时谋权,土默特内部分化。时任大同总兵王崇古建议明朝趁机招抚俺答汗,并得到了主政大臣高拱张居正的支持。
同年十月,马芳对俺答汗大军进行了军事打击,在其落败后,决定和明朝进行会谈,双方达成协议后,明朝随即送回被册封为指挥使的把汉纳吉,在边境重开边贸,俺答汗也保证再不犯边。隆庆和议达成后,大同总兵王崇古在奏折里认为“和议之成,芳实有功也”。此后,马芳升任大同市总兵,受命于每年五月,护送王崇古接见蒙古各部首领。
晚年挂印
朱翊钧即位后,原内阁首辅高拱失势被逐,高拱亲信王崇古因被御史陈堂弹劾“弛防徇敌”不得不引咎辞职。与王崇古关系较近的马芳因惧怕检阅视察,行贿阅视侍郎吴百朋等,结果却被吴百朋告发,于万历元年(1573年)被革职务,令其“归家闲住”。
万历三年( 1575 年) 九月,明廷重新启用马芳,令其为前军都督府佥书管事。万历六年(1578年),俺答汗突然向明朝索要封赏,并威胁要兵戎相见。同年九月,年过六十的马芳被令挂印充任宣府总兵官。
解甲离世
万历七年(1579年),马芳因病请辞,两年后,马芳在家乡蔚州镇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马芳去世后,蔚州马氏一直为明廷所倚重。其子马栋、马林,其孙马炯、马爌、马、马燃、马均在朝廷为将。而其子马林,其孙马燃、马熠、马爌、马飙皆为国战死。
人物成就
指挥有方
据《明史》记载马芳为帅十余年,大小百余战,多次获胜,尤善以少胜多。其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俺答汗大军在京郊劫掠时,时任明军低阶军官的马芳,能身先士卒,击退掳掠军队,迫使他们不得不改道。
马芳在宣府为总兵时,曾亲自督军与军民共同筑窑烧砖,将残破的宣府城墙修一新,以抵御蒙古军队。嘉靖三十一年( 1552 年)二月,马芳在威远堡战役中,识破蒙古骑军设伏的计谋,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成功跳出敌人包围圈并赢得胜利。在接连取胜、蒙古军战败逃遁后,马芳能保持清醒继续备战,并最终防范住掉头来袭的蒙古军。
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在马莲堡万全右卫保卫战中,马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故意放缓攻势,不去修复城门,用疑兵之计致使蒙古军队不敢随意来袭,在他们决定撤军时又出其不意地进行全面进击,大败敌军。
变防为攻
马芳移守宣府期间,闻知俺答汗南下入侵沿路劫掠,不待其进入宣府境内,率兵奔袭五百余里,大败蒙古军。此后,他主动搜集蒙古军情报,在他们进犯明朝边境时,组军到蒙古后方抢夺马匹等,还多次组织主力部队主动对边境蒙古部族发起进攻。
受其影响,当时的边境守将延绥总兵赵苛、大同市总兵姜应熊等也将对蒙古军的作战策略由防御变为进攻,从而有效遏制了蒙古军对明朝边境的入侵,并在对明作战时逐渐陷入颓势。
隆庆帝即位后,俺答汗连年对明朝边境接连发起的侵扰战争,马芳为一举解决隐患,于隆庆四年(1570年)急行军,抵达威宁海子外围,突袭俺答汗大营,重创蒙古军,从而确保了大同的暂时安宁。
练兵强军
马芳为提高士兵整体素质,向朝廷建议征募军士时要择优录用,招募教官甚至亲自演示军事动作以督促、训练将士,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
为变易军中陋习,马芳不允许将官虐待士卒,对无故责罚士卒的将官予以重罚。马芳还在军中实施“军战连坐法”,规定战时若遇到畏敌不前者,后队可斩前队,若将领畏敌不前,士兵也可斩将领。这样一来,将士一改以往颓势,遇战多奋勇杀敌。
此外,他还从麾下的士兵里挑出数十名精壮之人组成“家兵”,这些“马家军”多英勇能战,在马芳指挥的诸多战役中表现良好,为明朝边境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评价
明世宗朱厚熜曾赞其“勇不过马芳”。曾与马芳共拒俺答汗的大宣总督陈其学认为他“才勇可当一面”。明边将、马芳的上司王崇古评价:“胡骑来去虽快,却难逃马桂馨耳目。”明朝内阁大臣杨博认为时任总兵官的马芳,“骁勇不减于(梁)震”又能“戮力报国”。  
明代项笃寿在《今献备遗》中认为马芳以骁勇降敌“策身三朝”。明大臣张惟贤认为马芳因为在蒙古部落居住过,为人“勇敢善战,练习夷情,尤善抚家丁”,在对敌作战时“斩馘最多,一时边塞倚之”,可谓名将。  
明代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认为其“累立功至极品,盖嘉靖末一名将也”,却因蒙古议和失去利用价值被夺职,很是可叹。  明代沈德符认为马芳心系边防,临死都以“不及恢复松山为恨”。
清代史学家查继佐在《罪惟录》里认为,马芳很有胆气,犹如朱瞻基朝的将领山云。清代名臣张廷玉在《明史》里评价其勇猛善征“为一时将帅冠”。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劄记》里认为马芳之所以勇猛善征,是因为懂得“蓄健儿”,拥有一个家兵队伍。
祖籍争议
关于马芳祖籍的历史记载有两种说法,据《明史·马芳》载,马芳为蔚州人,《罪惟录》则称其“陕西灵川所人”,《都督兰溪马公墓志铭》以及《马将军家传》也记载其为陕西灵州所人。然《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中,陕西省并无灵川所。
《明代蔚州将门马氏补阙》一文中,认为马芳与《都督兰溪马公墓志铭》的作者郝杰有姻亲之谊,较为熟识,所载其位陕西灵川所人较为可信。而在明代卫所制度下,军籍是一种具有军事性质的户籍。军人得以在卫所中生存繁衍,并世代为军。马芳约在嘉靖三十二年至嘉靖三十四年间注籍蔚州卫,后由都司升任都督时卫籍发生变化。并以此认为,蔚州马氏先祖之军籍或祖籍为宁夏卫灵州所,并世代为军。马芳的军籍则处于不断转迁之中,先后注籍灵州所、阳和卫及蔚州卫,马芳后人则皆为蔚州卫籍。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拒绝冒功
相传接任仇鸾成为宣大总督的杨顺因惧敌不敢迎战,且常令部下屠戮逃难的百姓,将他们斩首剃发后冒充蒙古兵冒充边功,马芳对此很是反感,曾严令属下“敢有随之杀良冒功者立斩”。因他清廉不冒功,仇鸾任宣大总督时,曾夺他奇袭俺答汗之功,杨顺在时,曾牵连他因“坐连战败”而罚俸。但后来担任宣大总督的名将王崇古将马芳“引以为知交”。
为兵行贿
相传马芳每镇守一地,除练兵防御外,还会搜集当地珍奇土特产,向管理武库的相关人员行贿,为此,其选将练兵、整饬军备时,都能获得精兵良械。
不计人过
据《明史》载,马芳的副将田世威和参将刘宝曾因为战败论罪,按律应处斩,马芳放弃赏赐为二人赎罪。但田世威官复原职后,对马芳很不礼遇,马芳却不与他计较。
墓葬信息
马芳死后与妻子师氏合葬于今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大饮马泉村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被盗掘,1980年收集到马芳墓出土随葬品玉带饰九块,并其墓志铭以及其夫人的墓志铭移至蔚县博物馆保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戏剧形象
京剧豫剧、湘剧、滇剧、秦腔等剧目中都有《马芳困城》的剧目,又名《斩杨波》《御林郡》(见《香莲帕鼓词》),川剧里有《鱼鳞阵》。它们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说的是朱载坖时,勇士马芳落草为寇,被捕后游街时,因英武被杨波收为收为义子,被荐举为大同总兵。朱翊钧即位后,杨波被人诬陷入狱,马芳围皇城,将杨波救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崭露头角
掌军练兵
驻边拒敌
分守建昌
移守宣府
马莲堡会战
追袭俺答汗
协赞和议
晚年挂印
解甲离世
人物成就
指挥有方
变防为攻
练兵强军
历史评价
祖籍争议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拒绝冒功
为兵行贿
不计人过
墓葬信息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戏剧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