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古城(古希腊语:Πέτρα,"岩石"),是
约旦著名古城遗址,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著名的古迹区之一,它位于约旦安曼南240千米处。
佩特拉地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世纪时极其繁荣,是纳巴泰人的王国首都,凭借香料和乳香生意致富。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的行省并继续繁荣。公元363年的一场大地震摧毁了佩特拉的大部分地区。公元463年,拜占庭时期的佩特拉地区修建了几座基督教堂。公元7世纪中叶,佩特拉已基本荒废。公元12世纪,
十字军在佩特拉地区修建了要塞,之后又被废弃。1812年,佩特拉被
瑞士旅行家重新发现并重见天日。佩特拉古城隐匿于
死海和阿卡巴海峡之间的山峡中,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古城的核心是哈兹纳赫殿堂,殿堂排布在岩壁上,城市房屋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墓室和住宅等各类景观。
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7日,佩特拉被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018年,佩特拉被国家地理列入2018年全球最佳旅游地。佩特拉古城的建筑由岩石雕刻,采用
埃及和亚述风格,以岩石的色彩闻名,
英国诗人
卑尔根将其描述为令人惊叹的“东方城市,独一无二的粉红之城”。
命名
纳巴泰人对佩特拉的称呼是Raqēmō,在碑文中有多种拼法,如rqmw或者rqm。尤西比乌斯的《古迹》认为Rekem指的也是佩特拉。佩特拉在
希伯来语里有“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圣经》中的“塞拉”一词。在传说圣经《
旧约圣经》中,这里是
摩西(古代希伯莱人的领袖)点石出水的地方。佩特拉古城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它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玫瑰古城”。19世纪的英国诗人J·W·柏根的一首诗描述了这座古城:“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也因此有“玫瑰红城市”之称。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
佩特拉地区发现有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遗址。公元前7000年,佩特拉周围地区就有人居住。
青铜时代
佩特拉在埃及战役记载和阿玛尔纳书信中被称为塞拉、佩尔或塞勒。
铁器时代的以东
铁器时代从公元前1200年持续到公元前600年,在此期间,佩特拉是被称为“以东人”的
族群所占领的主要南方前哨基地。佩特拉的山形为以东人提供了一个蓄水池。这使得佩特拉成为商人们的中转站,使其成为贸易的重要地区。以东人在纳巴顿人出现之前在佩特拉留下了印记。《
旧约圣经》提到犹大王亚玛谢击败了以东人,并最终将约10000名以东人从一座名为“西拉”的山顶上扔下来。虽然学者们对这一说法存在争议,但一座被称为“乌姆埃尔比亚拉”的山峰顶上保留着以东人的居住点,比较符合圣经记载中提到的“西拉”的地理位置,可以证明《
旧约圣经》中的记载。
佩特拉的出现
佩特拉是最古老的
阿拉伯文明(纳巴泰文明)的独特典范,佩特拉古城由纳巴泰
阿拉伯人在2000多年前从岩石中凿刻而成。公元前4世纪,
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佩特拉地区修建了超过600多个同类型洞穴式陵墓。佩特拉为公元前312年,纳巴特人在此定居时建立的厄多姆王国的首都。公元前2世纪初,纳巴特人解决了水源问题,开始发展繁荣起来,佩特拉也成为
埃及、
叙利亚、
希腊、罗马之间的贸易市场和中转站。公元1世纪初,生活在佩特拉的纳巴泰人修建了巨大的竞技场,以及方圆860平方米、深2.5米的露天泳池等宏伟建筑。公元前100年,纳巴泰人部落拥有了国王、巨大的财富和迅速扩张的首都,来自
阿曼的乳香,来自
印度的香料和来自叙利亚的布匹都涌入这座城市。
罗马时期
公元1世纪初,希腊历史学家
斯特拉波撰文指出,佩特拉的外国人“经常卷入诉讼”,但当地人生活的非常和谐。公元106年,
罗马军团攻陷了纳巴特王国,占领了佩特拉,沦为
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文化同纳巴特文化相互交融,修建了依山雕琢的
古罗马露天剧场。公元3世纪后,原本途经佩特拉的
贸易路线发生了改变,佩特拉的价值被大为削弱。公元363年,一场毁灭性地震几乎将佩特拉古城变为废墟,并使重要的水管理系统
瘫痪。
拜占庭时期
公元416年,佩特拉古城第二次遭遇了恐怖的地震。公元463年后,当地基督徒在大神庙的主街对面建造了一座大教堂,以其美丽而完整的动物马赛克图案而闻名。公元551年,佩特拉古城遭遇了第三次的地震。公元700年,在
拜占庭帝国统治结束时,佩特拉古城的重要性大幅度衰弱。
十字军和马穆鲁克人
公元11世纪,佩特拉被遗弃。公元12世纪,十字军来到了佩特拉的土地,一些居住在佩特拉地区最高峰杰巴勒哈伦山上的圣亚伦修道院的
基督教僧侣向耶路撒冷国王
鲍德温一世寻求帮助。鲍德温在佩特拉建立了
耶路撒冷王国的前哨基地——乌尔特茹尔丹区。1217年,基督教
朝圣者Theitmar提到了佩特拉的十字军堡垒。1225年,
阿拉伯地理学家Yaqut al-Hamawi列出佩特拉及其周边地区名为Al Wu'eira和Selah的两座十字军城堡。1276年,马穆鲁克的第四任苏丹拜巴尔斯在镇压卡拉克政治叛乱的途中经过佩特拉,他的编年史家提到了佩特拉的Al Aswit堡垒。公元14世纪之后,佩特拉就完全失去了西方世界的影响。
19世纪、20世纪和二十一世纪
1812年,曾经被遗忘了的佩特拉古城,被一名来自
瑞士的探险家发现后重见天日。1839年,大卫·罗伯兹在他的画作中描绘了佩特拉的宏伟景色。1907年,A.Musil在佩特拉发表了该地区早期的科学考察报告。1920年,RE Brünnow和A.von Domaszewski勘测了佩特拉地区并开展了测绘调查项目。1964年,当地的工人在清理峡谷入口处悬崖上的碎石时发现了几块刻有纳巴特文字的墓葬碑文。20世纪80年代,在纳巴泰洞穴中生活了至少一个世纪的
贝都因人迫为政府的压力移居到古城外的移居点,为前来佩特拉古城旅游观光的游客让步。20世纪90年代初,朱科夫斯基组建了佩特拉的研究团队,开展绘制遗址地图、修复倒塌的柱子和墙壁以及保护古代文化的文物的工作。1993年12月,在佩特拉有翼狮子神庙附近的一座被挖掘的教堂中发现了大量希腊文卷轴,其年代可追溯到拜占庭时期。1994年,
约旦和
以色列签订的和平条约使大众来到佩特拉古城旅游成为可能,外国人开始来到佩特拉。2009年,佩特拉发展和旅游地区管理局成立,管理着整个佩特拉地区。2014年,佩特拉古城安装了警报系统,当洪水超过一定水位时警报器就会响起。2018年11月,佩特拉古城遭遇洪水肆虐,古城暂时关闭。2023年3月14日,佩特拉古城因强降雨天气关闭,当地居住的居民和景区的游客被紧急疏散。2023年5月,“阿拉伯艺术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在佩特拉文化村表演,是“玫瑰之城之夜”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
位置
佩特拉古城位于首都安曼以南240千米,红海小镇
亚喀巴以北120千米处。佩特拉古城位于
红海和
死海之间,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屹立于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也是
埃及、
阿拉伯、
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
地形
佩特拉古城位于
约旦南部的一个小盆地中,该地区被群山环绕,北通
大马士革,南经
亚喀巴湾可到
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
波斯湾。
气候
佩特拉地区属于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季节反差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多雨。佩特拉1月平均气温为7-14℃,7月平均气温为26-33℃。佩特拉地区年降水量在380-630毫米之间。
方位布局
建筑特征
佩特拉古城许多建筑都是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外表看上去像是岩壁上开凿的巨大巢穴,依山崖而建。古城整体建筑采用埃及和亚述风格,图案细致典雅,整个建筑重点放在正面,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佩特拉古城著名的卡兹尼神殿主要采用古希腊的设计风格,同时融合了古埃及、古罗马的图像学和象征主义。佩特拉的剧院采用经典的古罗马风格建造,建筑结构结合了纳巴泰地区的特点,在悬崖底部雕刻而成的。
建筑布局
佩特拉古城有一条长约1.5千米的狭窄峡谷,通道两侧雕凿有洞窟、岩墓等。古城核心卡兹尼位于峡谷在尽头,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宏伟的哈兹纳宫。哈兹纳赫殿堂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的图案。哈兹纳宫室凿在陡岩上,正殿后壁龛肃立着圣母像,穿过哈兹纳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寺院、宫殿和住宅等城市房屋分布。
佩特拉古城南面半山腰是王室殿宇欧翁宫,殿宇后是历代国王的陵墓,欧翁宫的两侧是数量众多的石窟群。
佩特拉古城东北部的山岩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遗留着历代国王的陵墓。
佩特拉古城内的景点分布在一条斜线上,从巴布·阿尔·西克开始,连通大坝、西克峡谷、财政部、外墙街、古罗马露天剧场、皇宫陵墓、罗马式建筑、佩特拉教堂、柱廊街、伟大的寺庙、修道院等建筑。
巴布·阿尔·西克是通往希克峡谷的门户,是从岩石上雕刻出的方形纪念碑。
大坝位于希克峡谷的起点,作用是引导洪水保护佩特拉古城。
希克峡谷是进入佩特拉古城的主要入口,峡谷内装饰有纳巴泰雕塑,是一条细长蜿蜒的岩石缝隙。
卡兹尼宫殿,又称财政部,位于西克峡谷的尽头,内部装饰有石柱、门檐、人物雕像等,考古学家认为它的作用是寺庙或是存放文件之地,宫殿地下还有一座墓地。
外墙街是佩特拉古城南面悬崖上的纳巴泰坟墓,位于财政部旁边,这些坟墓代表了公元一世纪中叶的朝臣坟墓。
古罗马露天剧场位于祭祀高地脚下的山坡上,由三排座椅组成,可容纳4000名观众。
皇宫陵墓位于科林斯式陵墓以北,拥有四个墓室,因墓地形似宫殿而得名。
佩特拉教堂位于罗马式建筑北部,由长廊、教廷景观和庭院组成,教堂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大理石教堂家具。
柱廊街位于皇宫陵墓西北部,是公元前三世纪佩特拉古城的商业活动和交易活动的中心,街道上装饰着六根纳巴泰柱子。
伟大的寺庙位于柱廊街西北部,是佩特拉中部主要的考古场所和建筑组成之一,寺庙呈四柱式结构,具有坚固的外墙,是典型的纳巴泰建筑风格。
修道院位于柱廊街西北部,修道院大厅曾被用作
基督教教堂,后墙上刻有十字架,因此得名“修道院”。
重要景点
西克峡谷
西克峡谷是通往佩特拉古城的主要入口,是一条蜿蜒长达1.5千米的蛇道,最宽处不过7米,最窄处只能容纳一辆马车同行。西克峡谷的主要部分由天然岩层形成,其余部分由纳巴泰人雕刻而成。在西克峡谷的起点,可以看到城门的遗迹,峡谷内部各个方面都装饰有纳巴泰的神明雕塑。
哈兹纳赫殿堂
哈兹纳赫殿堂,意为“金库”,高约40米、宽约30米,是佩特拉古城的核心。哈兹纳赫殿堂整座建筑都在沙石壁上雕凿而成,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门檐和横梁雕有精细图案,殿门的上层雕有天使、圣母和战士三个石。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保留有原始壁画。传说哈兹纳赫殿堂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的芝麻开门原型也是这里。
本特宫
本特宫又名“女儿宫”,是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古庙建筑。在纳巴特后人——
贝都因人的传说中,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一位建筑师开山修渠,国王履行诺言将公主下嫁,并把本特宫赐给他们居住。
柱廊街
柱廊街是古代佩特拉的主要购物街之一,是一座位于穆萨干河和马塔哈干河交汇处的半圆形建筑。街道采用水平和垂直的方式铺砌,以方便车辆通行,街道从中间弯曲,以便排水,街道下方设有渠道网络。柱廊街在公元前106年罗马占领时期重建,是公元前三世纪城市的中心。柱廊街在整个拜占庭时期的四、五世纪一直被使用,直到六世纪。
修道院
修道院是佩特拉古城最大的纪念碑之一,它是按照哈兹纳赫殿堂的模型建造的,宽47m,高48.3m。修道院的建筑设计在哈兹纳赫殿堂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动,内部放置着带有雕塑的
壁龛。修道院靠后墙的位置被
祭坛占据,被当作宗教协会会议的场所。修道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初,大厅后墙上刻有十字架,因此得名“修道院”。
纳巴泰神庙
纳巴泰神庙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公元二世纪被罗马人重新使用。纳巴泰神庙矗立在一个高23m的大型铺砌寺庙内。它周围环绕着围墙,在国王阿雷塔斯四世(公元前9-公元40年)时期,在围墙上添加了座椅,北立面由四根
壁柱构成,通过一座用
大理石铆接的巨大楼梯进入。神庙上层可能用来存放档案和
圣物,侧室有阳台,可通过墙上的楼梯进入。
瓮墓(法院)
瓮墓(法院)的名字来源于山形墙上的罐子,可能建于公元70年左右。瓮墓两侧有柱廊,立面高处有3个
壁龛,里面有小型墓室,在公元446年被改造为拜占庭教堂。
古罗马露天剧场
古罗马露天剧场剧场看台呈扇形,整个剧场沿山而上,有数十层石柱阶梯,舞台上还残存着4根巨大的石柱,剧场可容纳6000人。
文化活动
文创设计
佩特拉当地出售旅游纪念品的
贝都因人在距离
阿拉伯人认为摩西用杖击打岩石、导致水喷涌的地方不远处兜售他们的商品。
拉尼娅阿卜杜拉王后公园是佩特拉代表的休闲场所,可以欣赏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一起欣赏日落的美景。
土耳其浴,又名火鸡浴,是佩特拉代表的休闲场所,在这里可以享受蒸汽和身体按摩。
佩特拉古城有许多当地特色的酒店,包括佩特拉瑞亨度假村、纳巴泰城堡瑞享酒店、哈亚特扎曼酒店及度假村、国王之路酒店、拉梅森酒店、埃及艳后酒店等文创酒店。
佩特拉古城有许多当地特色的餐厅,包括阿尔坎塔拉餐厅、佩特拉魔法餐厅、砂石餐厅、阿尔瓦迪餐厅、阿凡迪餐厅、红洞餐厅等文创餐厅。
社教活动
佩特拉厨房烹课在佩特拉古城正式开业,游客可以在厨师的看护下与当地妇女一起准备晚餐,学习包括汤、冷热配菜、沙拉以及主菜等所有典型的
约旦菜肴,领略黎凡特地区独特的美食风味。佩特拉烹饪课提供五期特殊的美食课程,可以使用拉克阿米尔妇女合作社生产的餐具,约旦河基金会手工制作的围裙和桌布等。
佩特拉之夜活动可以在烛光下欣赏岩石城市的一部分并探索古老的佩特拉城,整个佩特拉古城点燃了1500多支蜡烛,还有独特的夜间表演可供欣赏。
其他看点
纳巴泰人崇拜前
伊斯兰教时代的阿拉伯诸神,也崇拜一些被神化的国王。杜沙拉和阿尔-乌扎是佩特拉的两个主要神明,佩特拉古城还留有许多其他的神灵崇拜痕迹及神像,这些神像来自纳巴泰人的其他神灵,如阿拉特和玛纳特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3年,佩特拉古城通过电子探测发现了翼狮神庙。1974年,犹他大学的菲利普·哈蒙德博士开始指导美国佩特拉探险队对翼狮神庙的发掘工作。自1979年,约旦雅穆克大学的考古学家Zeidoun Al-Muheisen,一直在佩特拉进行发掘,专门研究纳巴泰时期,他表示没有发现任何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考古证据,最早的发现只能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和一世纪。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团队发现瓮墓 (佩特拉皇家陵墓之一)中可能存在太阳排列 ,为了理解纳巴泰建筑中定向使用的地球-太阳关系,引入GPS参与研究开发。
保护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佩特拉神庙的发掘和恢复工作一直由耶路撒冷的英国考古学院负责,目前恢复工作仍由约旦古物部进行。1964年,约旦政府按照纳巴坦人最初建造的方式对佩特拉大坝进行了翻修,大坝通过将洪水重新引导到隧道中来保护佩特拉。20世纪90年代,
阿肯色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初步研究
砂岩建筑的的恶化情况,包括旅游业对坟墓湿度的影响、灾难性洪水的重建、贝都因城市形态以及山谷游客的天气测绘等。20世纪90年代,为了预防危险的
山洪,
约旦的工程师们在以前的大坝旧址上,建造了现代大坝,完善了佩特拉当地的水利工程。2016-2019年,纳巴泰佩特拉壁画和雕塑的特征描述与保护"佩特拉绘画保护项目(PPCP)",由德国研究基金会赞助启动。
相关文化
电影
1989年,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约旦佩特拉拍摄了电影《印第安纳琼斯与最后的十字军东征》的最后一幕。
1998年,在好莱坞电影《夺宝奇兵》中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在佩特拉的一个洞穴中寻找圣杯,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这个地点。
《变形金刚:阵亡者的复仇》电影的取景地位于佩特拉的代尔修道院。
戏剧
剧作家约翰·亚伯勒的悲喜剧《佩特拉》获得2015年哈德逊工会剧院草莓独幕剧节最佳戏剧奖,入选《2014-2015年美国最佳短剧选集》。
文学
来自
新西兰的玛格丽特-范-格尔德玛尔森与佩特拉的贝都因人穆罕默德-阿卜杜拉结婚。她撰写了《嫁给贝都因人》一书。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中宝藏的所在地位于
约旦南部沙漠中的佩特拉古城,“芝麻开门”的原型也在这里。
电视剧
韩国电视剧《未生》的场景在约旦佩特拉古城取景。
佩特拉出现在《Misaeng》第20集。
2015年2月,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佩特拉:失落的石头之城》首播。
佩特拉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制作的《时间扫描仪》的一集中,该节目对六座古代建筑进行了激光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制成了三维模型。
重要事件
1958年,英国考古学院的PJ Parr和CM Bennett开始对市中心进行挖掘,由约旦文物部门、约旦大学、犹他大学和瑞士考古学家共同承担的佩特拉/杰拉什项目启动。
1963年,佩特拉古城遭遇巨大的
山洪,导致22名法国游客和一名当地导游丧生。
1985年,佩特拉被史密森尼杂志选为生前应该参观的28个地方之一。
1988年,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齐兹担任佩特拉考古公园馆长。
1989年,艾萨尔·阿克拉维协助建立了佩特拉国家信托基金,以确保对佩特拉古城的保护。
1993年,佩特拉教堂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140个烧焦的纸莎草卷,里面的记载扩展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在拜占庭时期的历史。
1993年,马来西亚国王访问佩特拉市,并表示“约旦的旅游业可以变成石油约旦”。
2005年,佩特拉的比杜尔人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8月,佩特拉成为
约旦的两个国家公园之一。
2018年,佩特拉洪水上涨至13英尺,卷走了十几人,迫使4000人撤离。
2018年4月,佩特拉发展和旅游地区管理局启动了“免费兽医日”,以解决佩特拉的动物虐待问题,维护佩特拉旅游环境。
2019年,佩特拉古城游客达到110万人次。
2019年4月18日,佩特拉博物馆在世界遗产日由阿卜杜拉二世亲王殿下正式揭幕。
2019年11月,美国加州的艾莉森·凯里成为2019年约旦佩特拉古城的第100万名游客,并获得了约旦永久通行证。
2020年12月,疫情爆发,佩特拉旅游业发展停滞,当地45家旅游酒店关闭,裁员1600人。
2021年7月,随着
约旦疫情逐渐稳定,约旦解封措施进入第二阶段,佩特拉古城重新开放。
2022年12月,约旦政府宣布佩特拉古城因暴雨积水关闭,景区内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
2023年,佩特拉古城第一季度吸引了约32.4万名游客,访客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参考资料
Petra.bibleinterp.arizona.edu.2023-08-02
Maps.visitpetra.jo.2023-08-05
Church.visitpetra.jo.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