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龙,
青铜 dragon,战国时期
秦国或
秦朝青铜器文物。1994年8月由
西安市公安局八处移交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青铜龙出土时间、地点、发现者不详,1993年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发现被分解为八块的青铜,经修复人员拼对、粘接,复原为长240厘米,宽100厘米,高40厘米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成型。
对于青铜龙的用途,专家们认为是祭祀礼器,大型乐器的底座,陵墓主人的殉葬物,是墓主升天的坐骑,是大型建筑的筑础,钟钜的一部分等。
文物来历
1993年冬天,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
西安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辆赃车,在其后备厢内发现八块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重92.5公斤。1994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将青铜龙残件移交
陕西历史博物馆。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为
陕西省赴
摩纳哥举办的《中国-秦始皇的世纪》文物精华展作准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对青铜龙残块进行反复研究、仔细拼对,成功修复、复原青铜龙。
文物外观
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角内卷而上翘,属曲盘伏,背部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经过仔细拼对,1号、2号残件经粘接为龙头;4号、5号残件粘接后为一个整体,它们与3号残件龙体呈穿插关系,构成盘屈缠绕的双龙。龙体高15~20厘米,残长135厘米,全长当在200厘米以上。四肢已残,中空有隔。8号残件为龙尾,是4条龙尾交缠,呈中空锥体,底径32厘米、口径19厘米、高28厘米。经修复人员拼对、粘接,复原为长240厘米,宽100厘米,高40厘米的青铜龙。四条伏地盘绕交错在一起的龙所组成的大型青铜龙,残件不及原物的四分之一。
文物材质
铸造工艺
秦代大型青铜龙是当时铸造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青铜龙铸造工艺的大致为:制模→翻制泥范→刮制
型芯→范、芯自然干燥→高温焙烧→修整→范、芯的组装→糊泥→浇注青铜熔液→出范、芯→清理、加工、修整、打磨成品→焊接。
青铜龙的八块残件表面存留有范线,每块残件两头(或一头)有明显和不明显的铸焊痕迹,残件内部中空有隔并残留有大量范土,可推断青铜龙在铸造时采用的是分铸法。
从残件上3个点(龙身2处、焊痕1处)取得样品进行成份分析,结果如下:
龙身A点:Cu 70.48% Sn 10.11% Pb 17.98%
龙身B点:Cu 71.25% Sn 9.76% Pb 17.35%
焊痕C点:Cu 71% Sn 10.84% Pb 15.75%
文物隶属朝代
关于铸造时代有两种说法:
西周晚期文物
青铜龙龙体上装饰的鳞纹,即旧称重环纹,盛行于
西周中晚期。而秦龙形象主要脱胎于。秦空心砖上常见鲵鱼龙形象是椭圆状龙头,八须,四足,有背鳍。青铜龙面部似牛或虎,没有鱼类痕迹。
战国秦时文物
青铜龙是西周奠龙向后世定型龙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其身上的纹饰战国时仍在流行。秦龙虽主要为一种鲵鱼龙,但也有脱胎于动物形象的龙种,青铜龙与1949年咸阳出土的阴刻龙纹砖上龙形象十分接近。
青铜龙龙头较小,纹饰上的龙纹和龙身有鳞片、龙的嘴唇鼻子的特征等符合春秋战国气时代的特点。从形制上看,青铜龙属于战国时期秦国或
秦朝的文物。青铜龙在铸造工艺上与秦始皇陵园出土的铜车马如出一辙,体现了秦代精湛的冶炼铸造技术。青铜龙以青铜为焊料的焊接法,在夏、商、周青铜器中尚未发现,在春秋中期以后才得到较普遍的应用。
文物用途
根据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此体形巨大的青铜龙,非常人所用,为王室重器、国之重器。对于青铜龙的用途,专家们有不同的说法:
祭祀的礼器
青铜龙属于祭祀礼器,有十条龙,两条缠绕为一组,代表四个方向。或者至少有八条龙或者九条,复原后应与
中山王墓出土的鸟柱
青铜盆上的龙体相类似。
大型乐器的底座
春秋战国时期,大型乐器加基座的模式比较普遍。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气势的传统。秦
秦灭六国之战之后,这种传统达到极致。《礼记集解》卷三十一的《明堂位第十四》《考工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辅黄图》等典籍中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收天下兵器“聚之
咸阳市,铸以为钟”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青铜龙的铸造工艺体现出是
秦朝巅峰时期的作品。根据其伏地盘绕的形态、体量及柱础状的尾部,青铜龙是收天下兵器“销以为钟”的秦代乐器架座。残破严重很可能和
项羽进咸阳火烧秦宫室有关。
殉葬物
青铜龙是陵墓主人的殉葬物,是墓主升天的坐骑。中国古代有
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1987年,河南阳仰韶文化时期一先民墓内边发现用蚌壳砌成的龙形象,亦寓意人乘龙升天。青铜龙铸造工艺精湛,气势庞大,应是秦皇家陵园的殉葬物。
其他
另有专家认为青铜龙是大型建筑的筑础;可能是钟钜的一部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