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Warfarin)又名丙香豆素,为香豆素类抗凝剂(coumarin anticoagulants)的主要代表。适应证为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等疾病。
华法林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抗凝药,抑制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以及蛋白S和蛋白C的活性。该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致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活性,发挥抗凝作用,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华法林在胃肠道吸收快速而完全,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经肝代谢,
肝细胞微粒体酶能使之
羟基化,成为无活性的化合物,经肾由尿排出。
华法林与任何抗凝药一样,出血是主要不良反应,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特别是
泌尿系统和
消化道;临床表现可有
瘀斑、紫癜、
牙龈出血、
鼻出血伤口出血经久不愈、
月经过多等。该药会造成胎儿发育不全(畸形)及死亡,因此在
妊娠早期3个月及妊娠后期3个月禁用该药。
华法林已纳入医保,为医保甲类;主要剂型有片剂、薄膜衣片和素片。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给药说明
一般用法
第1~3日,一日3~4mg(老年或
糖尿病患者半量),3日后可给子予维持剂量,一日2.5~5mg,调整剂量使INR达2~3。因该药起效缓慢,治病初3日内,由于血浆抗凝蛋白细胞被抑制可以存在短暂高凝状态,如需立即产生抗凝作用,可在开始时应用
肝素,待该药充分发挥抗凝效果后再停用肝素。
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开始两日,一日3~4.5mg,第3日根据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调整剂量或使用维持剂量。维持量一日2~8mg,每月测定PT 1~2次,INR要求达2~3,深静脉血栓或
肺栓塞复发者要求INR达3~4。
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应用该药抗凝减少TIA发作使INR达2~3但不降低与TIA相关的死亡率,故这类患者不宜采用该药作为长期治疗。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必须个体化。
左房室瓣病或心房颤动伴栓塞
采用小剂量该药抗凝,使INR为1.5~3。
儿科用法与用量
一次0.2~0.5mg/kg,以后一日维持剂量2~8mg。
制剂与规格
华法林钠片:1mg;2.5mg;3mg;5mg
薄膜衣片:1mg;2.5mg
素片:2.5mg
药理机制
该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抗凝药,抑制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以及蛋白S和蛋白C的活性。上述四种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氨基端谷氨酸需经羧基化酶作用,转为
γ-羧基谷氨酸,才有凝血活性,而华法林钠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故致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活性,发挥抗凝作用,降低凝血酶诱导的
血小板聚集反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无效,故起效较慢,通常需要2~7天发挥抗凝疗效。该药作为口服抗凝药在防治
深静脉血栓形成、房颤、
心脏瓣膜病及换瓣患者继发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和
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等领域都已广泛应用,有确切的疗效,但仍存在并发出血的风险。
注:华法林S异构体抑制
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VKOR),华法林S异构体主要通过
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代谢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后迅速与
血浆白蛋白高度结合,结合率为 98.11%~99.56%。服药后12~18小时起效,36~48小时达抗凝高峰,作用持续3~5日,t1/2β(消除半衰期)为44~60小时。经肝代谢,
肝细胞微粒体酶能使之羟基化,成为无活性的化合物,经肾由尿排出。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禁忌证
注意事项
药物过量
儿童使用该药过量易致各种出血。
药物相互作用
与该药合用能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
与该药合用能减弱抗凝作用的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
风险提示
美国FDA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为口服给药X。该药易通过
胎盘屏障而致畸胎及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妊娠早期接受该药,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即造成胎儿发育不全(畸形)及死亡。因此在妊娠早期3个月及妊娠后期3个月禁用该药。
2016年9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警戒快讯 2016年第8期(总第160期)》中提到:2016年4月13日,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信息,警示外用
咪康唑与华法林的严重相互作用风险,提醒咪康唑与华法林同时使用时,咪康唑(包括外用
凝胶剂型)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应密切监测抗凝效应,必要时减小华法林用量;
2018年2月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警戒快讯 2017年第11期(总第175期)》中提到:2017年9月26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警示信息,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禁用
非处方药咪康唑口腔凝胶。如确需给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处方
咪康唑口腔凝胶,应密切监测,遇到任何出血迹象应停止使用咪康唑口腔凝胶并立即就医。
历史
20世纪早期,美国农场主发现,牲畜在食用发酵的甜苜后会发生严重出血。
1939年,甜
紫苜蓿中导致出血的成分被确定为“双香豆素”。此后研究人员合成了几个
香豆素类的
衍生物,其中最有效的是华法林;最初华法林作为灭鼠药使用,很多字典中仍将“warfarin”翻译为“灭鼠灵”。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3-(α-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钠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9H15NaO4
分子量:330.31
熔点:大约161℃
沸点:515.2°C(760mmHg)
溶解度: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专利
华法林由LINK KARL PAUL(卡尔·林克)团队首先发现和研制,1942年4月11日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US19420438564),该专利归属于威斯康星州校友研究基金会(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WARF),于1944年4月4日公开。
孙等人发明了一种华法林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该专利归属于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5月31日公开。
参考资料
华法林钠.chemicalbook.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