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故居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的名人故居
周立波故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住宅,自他从1908年出生到1924年以及1955年到1965年回乡都居住在这里。故居位于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其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共计28间房屋,为合院形制。目前,故居保持着周家老屋原貌,复原了上世纪50年代周立波回乡创作《山乡巨变》时的生活场景。
故居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小青瓦屋顶,土筑围墙,是“三间两搭厢”的格局,房屋不是用泥砖砌成,而是竹木结构。除了整栋房屋的框架、正门的墙壁是纯木构制外,其他房间的墙壁,则采用竹片编织为墙心,两面糊泥,然后再刷生石灰,这是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所具有的特征。馆内分设周立波生平业绩陈列和周立波故居复原陈列两个展区,馆藏文物214件。
周立波故居先后于1997年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为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获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称号。
历史沿革
公元1788年,即清乾隆五十三年,迁益周氏第13代周世祈乾隆从涧山村搬到清溪村,周立波故居开始建造。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在这里出生,一直到他16岁考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才从这里离开。在1924年到1955年这段时间,周立波先后到上海市延安市还有东北地区,投身于写作以及革命斗争中。
1954年,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于是周立波1955年至1965年携全家回乡,扎根故乡,先后担任乡互助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乡党委第一副书记。周立波回乡创作期间,经常自备茶烟酒菜,在故居邀请邻居乡民聊天扯家常获取创作素材,召集青年小伙畅谈文学创作。在这里他与农民群众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山乡巨变》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主线,描写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
1966年周立波遭到迫害,身体每况愈下,1973年10月才回北京治病。1977年平反,1978年8月,周立波在北京去世。
1997年,益阳市政府将周立波故居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5日,中共益阳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了“周立波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并对故居进行了修缮,设立了故居复原陈列和周立波生平业迹陈列,周立波故居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2008年9月15日,故居开始对外开放,故居开放以来,年均接待参观游客逾40万人次,周立波的巨大成就与精神,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往参观。故居所在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地理环境
周立波的故居,座落在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市区仅8公里,交通便利。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树山,常年青翠碧绿,环境优美清新。故居东面50米处土阜上是立波小街。街道两旁建筑系仿清民居,木架砖混结构,上下两层,小青瓦双坡屋顶嵌粉墙,与故居基本协调。故居西面50米处是土阜山林,山上楠竹林、油茶油桐等经济树木密布。故居西南面100米处有仿清木架砖混结构民居一栋,分两层,青瓦双坡屋顶嵌粉墙,坐西南朝东北,其外貌与故居基本协调。
建筑布局
周立波故居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面宽41.87米,进深29.84米。故居一共有28间房屋,包括东厢房四间,东偏房五间;西厢房七间,后厢房三间,过厅一间,西偏房四间。共计28间房屋,为合院形制,内设周立波生平业绩陈列和复原陈列。
故居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筑的围墙,崖山式小青瓦屋顶。与北方的四合院不同,周立波故居是一座具有益阳山乡特色的典型农舍,平面形制为“三间两搭厢”之三合院,因地制宜,两厢非对称布局。
厢房与偏房之间,有狭长的天井相隔,并且房屋不是用泥砖砌成,而是竹木结构。除了整栋房屋的框架、正门的墙壁是纯木构制外,其他房间的墙壁,则采用竹片编织为墙心,两面糊泥,然后再刷生石灰,谓之“编竹夹泥”制作工艺。故居是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粉墙,相邻庭院,错落有致,属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农舍风貌。
空间排布
厅堂和正房
故居的门楣上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手书“周立波故居”匾额,穿过门楣就是厅堂,厅堂是正向阳之屋,中间摆放神主位,有边门通后室,厅堂宽4.20米,进深7.50米,脊梁底高6.0米。东西正房位于厅堂的两侧,宽3.90米,进深9.90米,净高2.80米,天花板以上为阁楼。西正房为周立波父母居室,宁波市雕花床,双门大其中柜,还保留着摇篮、坐篮及日用家具,周立波在这间房中出生成长。
东厢房
东厢房一共有四间,南三间为十架五柱穿斗式木架结构,面宽4.00米,进深5.15米,脊梁底高4.90米,且都是木格花窗。其中有两间为企口木地板,有木天花板,净高2.90米,剩下的一间为双开木门,三合土地面,没有天花板。北一间为单坡青瓦屋顶,面宽4.75米,进深9.90米,屋面顶高6.00米,窗子是木条窗。
西厢房
西厢房一共七间,南三间的构架、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以及屋顶均与东厢房相同,面宽4.20米,进深6.93米,脊梁底高5.30米。只有第一间为拼木板墙,双开木门。北四间为“田”字形布局。靠西正房两间为正房屋面延伸,面宽4.08米,两间进深9.90米,天花板净高2.90米。西两间为单坡小青瓦屋顶。北一间临西正房,为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板,有采光斗以及双扇雕花木门,经过餐厅便可以到西正房,北边和周立波卧室和后院相连接,这间房也是周立波会客厅,在他回乡创作期间,周立波经常自备香烟、酒菜邀请乡民扯家常提起创作素材,召集青年小伙谈文学创作。
北后厢房
北后厢房一共有三间,第一间房子面宽3.50米,进深7.34米,净高2.50米,其余两间面宽3.50米,进深5.34米,净高2.50米。三间房子的墙均是由竹子构成,双面饰白,企口木地板,拼有木天花板,窗子是木格花窗。第一间是周立波卧室,六扇玻璃窗,还有有雕花木床,书桌、木靠椅,双门大柜等日用普通家具,周立波1955年至1965年在此完成了反映农村题材的《山乡巨变》等长、短篇著作。紧挨着的第二间为客房,一些好友,比如上海市作家茹志鹃、蒋燕,那时还在河北省的作家康濯,先后来看他,都住过这间房。
东西偏房
东西各有五间,为十架五柱穿斗式木架结构,地上用青砖铺垫,嵌竹编墙,双面饰白,窗子也是木条窗,有一扇木门相通。其中东偏房,宽1.40米。东偏房面宽3.60米,进深4.80米,脊梁底高4.90米;西偏房面宽3.60米,进深5.34米,脊梁底高4.90米。
西院杂屋
这些杂屋用来圈养猪牛、存放农具以及一些磨房碓屋等,
虽然建筑现在已经不存在,但是农具器物都还在,饮水用的水井也还存在。
室外地坪
室外地坪低于檐廊台座约0.4米,砂土地面。采用天井集水、明沟排水系统,全用三合土夯筑而成。
故居展览
周立波故居设有故居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陈列。展现了周立波一生为革命、为工农兵写作的事迹与精神风范。
其中,故居复原陈列是主要展览20世纪50年代,周立波在家乡益阳市创作《山乡巨变》时的生活场景,并且展现当年的生活和生产的工具,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再现了周立波从刻苦求学的农家子弟,到成为人民文学家的历程。表现出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农村发生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功。
周立波的生平陈列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对周立波的生平进行介绍和展览,展示的形式包括镜框、展柜和电教放映,反映周立波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艰苦历程及他一生创作的所有作品,以文字、照片、书信、手稿、书籍、影像等实物为主要内容。而且为了让周立波故居变得“触手可及”,并出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数字化展厅则突破传统的展示模式,周立波故居也推出有声书屋中,部署《山乡巨变》《暴风骤雨》等约20部周立波文学作品的有声读物,以及数字电子扫描版制作。同时在周立波生平陈列馆最后一间展室《新时代清溪》内新增LED视屏播放器,播放现在清溪实貌与景区美景,并设置一个视频打卡点,形成新媒体自发传播效应。
相关文化
人物
周立波是益阳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战士、学者和作家,著作出版长篇和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报告文学等500余万字,先后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为我国文学、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928年,周立波与老乡周扬到了上海市,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战地记者,鲁迅美术学院教师,《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副主编,《中原日报》副社长,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翻译,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沈阳鲁艺研究室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周立波遭受林彪、江青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8年3月,获得平反。1979年9月25日凌晨3时59分,因病逝世,享年71岁。周立波先生是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
书籍作品
1955年到1965年,周立波回到益阳市老家,居住故居这段时间,他创作出《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两部作品。其中《山河巨变》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主线,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体现了周立波对中国新农村的展望,寄寓着周立波对新农村新生活的理想。原本周立波将《山河巨变》这本书名定为《茶子花开的时候》,1957年,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路过益阳市,特地去看望了周立波。周立波向周小舟汇报了自己创作反映农业合作化长篇小说的情况,周小舟思考了一下,认为书名定为《山乡巨变》更贴切。周立波认为书名改得好,高兴地接受了老朋友的这一建议。
电影
2023年6月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清溪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潇影第二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周立波》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周立波故居举行开机仪式。电影主要围绕周立波先生坚守人民立场,紧扣时代脉搏,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反映当时农村伟大变革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进行拍摄和制作。
重要事件
199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文物工作人员在维修中挖出一块泥砖,上刻有“乾隆五三”(公元1788年),由此确定故居已有235年历史。
2008年3月,周立波故居纪念馆成立,同年9月对外正式开放。
2010年,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授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开发与保护
1962年,周立波想回清溪村老家,因房子年久失修,当地政府准备修缮。他知道后,立即写信给陈清亮,嘱咐房子不要大修只需小修,只要勉强住得人就行;并且寄回去300元负责修缮的费用支出。
2016年11月湖南省文物局通过关于周立波故居保护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2017年9月顺利通过了文物、文化、宣传、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专家评审验收,10月,故居历时1年半的周立波故居提质改造工程正式完成。
2023年,正值周立波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为对自然朽损严重的故居本体进行全面修缮,并尽可能保存文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注重原址、原物、原貌,让久经风雨的故居重现当年风貌,唤醒历史记忆,延续红色文化,益阳市政府决定对周立波故居纪念馆开展保护性修缮工作。
参考资料
周立波故居.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08-21
周立波故居(湖南篇).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2023-08-21
寒假学习:参观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长沙高新技术职业学校.2023-08-21
周立波故居.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08-21
经典作家专刊——周立波.中国作家网.2023-08-26
文新院学工办赴益阳周立波故居考察调研.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08-21
周立波故居.湖南文明网.2023-08-21
走进周立波故居.邵阳新闻在线.2023-08-23
周立波故居:数字化展厅触手可及.益阳市人民政府.2023-09-25
周立波.中国作家网.2023-08-26
周立波.中国作家网.2023-08-21
周立波的风雨人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8-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建筑布局
空间排布
厅堂和正房
东厢房
西厢房
北后厢房
东西偏房
西院杂屋
室外地坪
故居展览
相关文化
人物
书籍作品
电影
重要事件
开发与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