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茶藨子
茶藨子科茶藨子属植物
东北茶藨(biāo)子(学名: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Kom.),又名满洲茶藨子、山麻子、东北醋李等,为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茶藨子属(Ribes)落叶灌木。东北茶藨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韩国中原地区等国,在中国的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等省区均有分布。常生长在300~1800米的山坡或山谷针、阔叶混交林下或杂木林内,伴生于山杨榛子银莲花等植物中。
东北茶藨子1~3米高。小枝灰色或褐灰色,嫩枝褐色;具数枚棕褐色鳞片,外面微被短柔毛。叶宽大,5~10厘米长,宽几与长相似,基部心形。开花时径3~5毫米;总状花序初直立后下垂,具花多达40~50朵;花萼浅绿色或带黄色,外面无毛或近无毛;花瓣近匙形,浅黄绿色。果实球形,径7~9毫米,红色,无毛。种子多数,较大,呈圆形。花期为4~6月,果期为7~8月。
东北茶藨子果实味道酸甜、多汁,可加工成果汁、果酒等,是制作饮品的原材料,还可从中提取天然食用色素;据《中华本草》第四册记载,其具有解表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或解毒等;叶子中含有单宁,为较好的烤胶原料;种子含油率在16~25%,可以用于榨油。东北茶藨子树形、叶形优美奇特,花朵鲜艳美丽,常用于城乡美化、小区造林等。
形态特征
东北茶藨子属于落叶灌木,1~3米高。
小枝灰色或褐灰色,皮纵向或长条状剥落,嫩枝褐色,具短柔毛或近无毛,无刺;芽卵呈长圆形或圆形,4~7毫米长,1.5~3毫米宽,先端稍钝或急尖,具数枚棕褐色鳞片,外面微被短柔毛。
叶宽大,5~10厘米长,宽几与长相似,基部心形,幼时两面被灰白色平贴短柔毛,下面甚密,成长时逐渐脱落,老时毛甚稀疏,常掌状3裂,稀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稍长,边缘具不整齐粗锐锯齿或重锯齿;叶柄4~7厘米长,被短柔毛。
花两性,开花时径3~5毫米;总状花序7~16厘米长,稀达20厘米,初直立后下垂,具花多达40~50朵;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短柔毛;花梗1~3毫米左右长;苞片小,卵圆形,几与花梗等长,无毛或微具短柔毛,早落;花萼浅绿色或带黄色,外面无毛或近无毛;萼筒盆形,1~1.5 (2) 毫米长,2~4毫米宽;萼片倒卵状舌形或近舌形,2~3毫米长,1~2毫米宽,先端圆钝,边缘无睫毛,反折;花瓣近匙形,1~1.5毫米左右长,宽稍短于长,先端圆钝或截形,浅黄绿色,下面有5个分离的突出体;雄蕊稍长于萼片,花药近圆形,红色;子房无毛;花柱稍短或几与雄蕊等长,先端2裂,有时分裂几达中部。
果实及种子
果实球形,径7~9毫米,红色,无毛,味酸可食。种子多数,较大,呈圆形。
分布
东北茶藨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韩国中原地区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包括有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等省区。常生长在300~1800米的山坡或山谷针、阔叶混交林下或杂木林内,伴生于山杨榛子银莲花等植物中。
生长习性
东北茶藨子属于温带植物,喜欢阳光、湿润的生长环境,具有耐寒、稍耐阴、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是不耐热。其常种植于土层深厚、肥沃潮湿、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以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壤土、轻黏壤土最为适宜。其不适宜种植在常有大风、暴雨的环境下,否则坐果率较低。花期为4~6月,果期为7~8月。其开花时间与光照、海拔密切相关,光照条件越好、海拔越低的开花越早,在同一居群内,不同个体的开花时间相差很大。
繁殖方式
东北茶藨子为异花授粉植物,其花属于两性花,雌雄蕊异熟,主要借风力进行传播繁殖;在花开期间,也会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访花,由此也帮助东北茶藨子传播花粉。传粉作用完成之后,柱头上会有花粉粒萌发成花粉管,并通过花粉管把精子送入胚囊内部与卵细胞结合,即受精卵完成。从传粉到受精的时长短,一般以小时或天计算,此间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受精。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
东北茶藨子在播种前,需要先对种子进行混沙变温层积处理,即先用38℃的清水浸泡一天,再与河沙混合,放在25~30℃的环境下持续45天,然后放到15~20℃的环境下层积,保持土壤湿润。在4月~5月上旬进行播种,把种子混合多菌灵撒播在床面上,而后覆土压实。
扦插
在7月初的阴天或早晨,剪下已基本停止生长的半木质化东北茶藨子的枝条,用塑料薄膜包好。再把枝条剪成插条,首端保持平口,尾端斜口,每个插条保留有部分叶片。选择以多沙为主的插基质,用高锰酸钾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插条先用生根调节剂速蘸,而后垂直插入扦插基质,用手按实,扦插密度最为合适的是穗片相接但不重叠,所有插条插完后及时进行喷雾。在10月时,把扦插苗置于地窖中埋沙保存,第二年的5月初进行苗床移植,挖好移植沟,将扦插苗栽植到沟里,覆土按实。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东北茶藨子在播种之后需要及时除草,在生长发育期间,树盘管理结合除草同时进行,翻耕树盘2~3次,保证在树盘土壤里没有杂草且保持土质疏松,在12月期间除草3~4次。
肥水管理
在东北茶藨子播种之后通常每天浇水1次,需要做好水量的管理,在生长发育期间,磷、钾、氨等属于其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化肥合理搭配农家肥,在秋天即9~10月时施撒基肥,以施腐熟农家肥为主,而后及时浇透水。
植株管理
在东北茶藨子生长期间可以适当搭遮阴网遮阴,还要避开风口。在每年的春天树液未萌动之前修剪侧枝,注意剪口下留外,能够促进它生长出新枝,花芽量有余时,可把较弱小枝疏去,衰老枝给以更新。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褐斑病、白粉病、果实穿孔病等为东北茶藨子的主要病害。在褐斑病发病时可采用代森锌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白粉病发病时可以选择喷洒真菌细菌毙、透杀泡腾片、免疫促长胶囊混合药剂;而果实穿孔病则施用多菌灵、百菌清、非常神等药剂,用以防治病害。
虫害
东北茶藨子的主要虫害有蚜虫、鼹鼠等,其中蚜虫最为严重。对于蚜虫,可以先预防,种植时选择具有抗性的东北茶藨子种子,还要加强种植地的通风透湿,遇上蚜虫危害时,可以喷洒氧化乐果乳剂、烟草氢氧化钙等药剂或可使用二磷、氯戊菊酯乳油等药剂进行灌根;对于鼹鼠可通过将葱白切成小段与溴敌隆杀鼠醚溶液充分混合之后放入鼠道,或者是人工捕杀进行防治。
采收及采后处理
八月份下旬,当东北茶藨子果实处于红紫色的状态便可以采摘,选择无病害且健硕的植株采摘果实,而后放入盆中,充分搓破浆果,再通过清水清洗漂去果肉、果皮等得到饱满的种子,放在报纸上置于阳光下晒2~3天,在种子的含水率为5~6%便封存置于0~3℃的冰箱里。
用途
食用营养
东北茶藨子果实味道酸甜、多汁、鲜美,还富含维生素铁盐有机酸等,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等,是制作饮品的原材料。其还含有较高含量的天然食用色素,加工为果汁等饮品时可免加色素,还可从中提取天然食用色素。它的种子含油率在16~25%,可以用于榨油。
园林绿化
东北茶藨子属于落叶灌木,树形、叶形优美奇特,枝条较为发达,且耐修剪;果实形状特别、颜色鲜艳;其花鲜艳、美丽、香气四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属于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常用于城乡美化、小区造林等。
医学药用
东北茶藨子的果实,又名红姑娘水果,可作中药材入药,据《中华本草》第四册记载,其味辛,性温,具有解表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或解毒等。
工业原料
东北茶藨子的叶子中含有单宁,为较好的烤胶原料。
主要变种
光叶东北茶藨子
光叶东北茶藨子(学名:Ribes mandshuricum var. subglabrum Kom.)为东北茶藨子的一个变种,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朝鲜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等省份。常生长在海拔800~19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谷等。光叶东北茶藨子与东北茶藨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叶片幼时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沿叶脉稍有柔毛,仅在脉腋间毛较密;花序较短,3~8厘米长;萼片狭小,1~2毫米长。
内蒙茶藨子
内蒙茶藨子(学名:Ribes mandshuricum var. villosum Kom.)为东北茶藨子的变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常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山沟或坡地等。内蒙茶藨子与东北茶藨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叶片上面被长柔毛,下面密被绒毛状毛;花萼和子房具长柔毛;果实幼时具长柔毛,老时逐渐脱落。
延伸文化
东北茶藨子因其果实成熟时果皮呈现黄绿色,光亮透明,明显看见有几条纵行维管束,与灯笼很像,故别名灯笼果。
参考资料
东北茶藨子.植物智.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7
光叶东北茶藨子.植物智.2023-08-27
光叶东北茶藨子.sp2000.2023-08-27
内蒙茶藨子.植物智.2023-08-27
内蒙茶藨子.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8-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果实及种子
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
扦插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
植株管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虫害
采收及采后处理
用途
食用营养
园林绿化
医学药用
工业原料
主要变种
光叶东北茶藨子
内蒙茶藨子
延伸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