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晚期的御龙图案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又名《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中期晚段帛画,绢本,设色,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5月在湖南长沙弹子库一号楚墓中出土,现藏于湖南博物院,是中原地区在2002年1月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顶级国宝文物之一。
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在对南长沙弹子库一号楚墓进行发掘和清理后,在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发现《人物御龙帛画》。该帛画绘制的内容主要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留须男子在驾驭一条弓身成舟的巨龙。画面上除鸟首转向右侧外,人、龙和鱼都左,伞盖杆亦向左倾斜,与飘向右方的衣锦、缰绳、飘带构成了动感极强的画面。《人物御龙帛画》的长条形制是对灵魂升天过程的构想,学界一般将其视为楚国招魂巫术中所使用的“魂幡”。该帛画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辅以平涂的手法,用线条描绘形状,写实性强,偶用金白粉彩,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一件运用重彩作画的作品。
《人物御龙图》见证了战国中期绘画中的不同风格及不同手法,同1949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人物御龙帛画》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民族风格的确定有积极意义。它的出土对研究中原地区古代丧葬制度的嬗变、仪式,对研究楚国人的习俗和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名称
关于《人物御龙帛画》的定名,在学界并未引起过大的争论。依据其图像内容,“人物御龙”成为了学界普遍接受的命名。与此同时,学界也断断续续引用其它名词,如“御龙帛画”、“人物驭龙”、“御龙人物”或“人物龙舟”。
出土过程
1942年9月,在长沙市城东南子弹库(现湖南林业勘查设计院内)的楚墓中因盗掘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增书》。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又对这座编号为73长子M1的墓葬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和清理。除全面弄清了墓的形制、棺椁情况外,博物馆还收获了一些重要文物。该墓为带一条斜坡墓道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棺椁共三层,一椁二棺。当时,考古专家根据墓穴中一块厚厚的木椁板确定,这是一位贵族的墓穴,理应有贵重的随葬品,然而开棺之后,却只找到一些木俑漆器。最后,在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专家发现了一张帛画,即《人物御龙帛画》。
文物特征
画作内容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于长沙弹子库一号楚墓出土,绢本,设色,呈长方形,长37.5厘米,高28厘米。帛画上端横边有细竹条,长30厘米,近中部系有一条棕色丝绳,用于悬挂。画幅左边和下边为虚边,整个画幅因年久而呈棕色,但质地仍然保存较好。
《人物御龙帛画》绘制的内容主要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留须男子在驾驭一条弓身成舟的巨龙。该男子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其面部的线条精微而细腻,须眉毕现,神情宛然,身着旗袍流畅舒展,飘逸。帛画上的巨龙龙头高昂向左,龙尾翘卷向右,上端站立一鹤(凤),引颈向右。龙身左下侧,有一向左游动的鱼。男子头顶上方有华盖,上面的三条飘带随风排动,与人物和龙颈处的飘带排动方向一致。
创作特点
《人物御龙帛画》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辅以平涂的手法,用线条描绘形状,笔致圆转流畅,形象刻画生动。帛画中的人物写实性强,画中的鸟和鱼大小比例也较为匀称,描绘细致,接近于实物形象。《人物御龙帛画》的描绘方式与已发现的其他战国帛画相似,人物比例准确,采用了中原地区传统的线条造型手段。同时,画中的人物被用流畅的线条勾勒了出来,辅以平涂与渲染的色彩,技巧已趋成熟。而其他物件则只用白描绘出,线条也颇为流畅生动。这种详略不同的手法,后来被保持发展成了中国画的特色之一。而就构思而言,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巨龙以及鱼、鹤各得其所,整个画面既不显得过于虚空,也不显得过于充实,布排恰到好处。帛画的主体人物居于画的正中,不偏不倚,而作为飞升天国工具的巨龙则巧妙地围绕人物落笔,显示了画者独到的匠心。这幅帛画很好地展现了战国中期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水平。
相关研究
功用
《人物御龙帛画》的长条形制是对灵魂升天过程的构想,是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盖天说、昆仑神话与楚地巫风四重思想信仰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关于《人物御龙帛画》的功用,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学界一般认为其与战国时期人们的灵魂信仰和死者灵魂的去向有关,将其视为当时招魂巫术中所使用的“魂幡”。此外还有“乘龙升天形象”说、“引魂之舟”说、“招魂和引魂之具”说、“招魂安魂”说、“引魂升天”说、“魂像”说、“招水死之魂”说,以及“河伯出游”说等。部分学者,如黄宏信先生,认为这幅帛画是导引不死生物升天的引魂幡,画中人物是墓主人,龙则是导引墓主人升天的工具;部分学者,如刘晓路先生,认为这幅帛画是招引游魂复魄的招魂幡;部分学者,如王建勇先生,便提出这幅帛画应当是楚地先民在丧葬礼仪中特别制作的一幅用于代表死者形象的魂像图,是丧葬巫仪活动的一部分。
主题
《人物御龙帛画》出土后,学术界对帛画上的图像及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多数学者学者都认为,画上的男子形象就是墓主人或墓主之灵魂,帛画的主题思想,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引魂升天。也有部分学者,如庞光华先生,便认为这幅帛画中是河伯乘龙舟出游图,帛画中的人物是《九歌》中的河伯;还有部分学者,如宋竹箫,则认为这幅帛画描绘的是湘君乘龙车的形象,帛画中人物是《九歌》中的湘君。
文物价值
《人物御龙帛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出现了平涂和渲染并用的技法,还偶用金白粉彩,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一件运用重彩作画的作品。这表明工笔重彩画法早在两千年便初具雏形,并为之后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基础。《人物御龙帛画》被称为中原地区早期肖像画的杰出代表。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民族风格的确定有积极意义。从文化学意义说,《人物御龙帛画》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嬗变、仪式,对研究楚国人的习俗和意识,对了解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艺术水平,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人物御龙图》与1949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
展出活动
《人物御龙帛画》是中国在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自1973年在湖南长沙出土后,该帛画便收藏于湖南博物院。2005年10月26日至29日,为配合“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馆藏楚文物展”,展出了《人物御龙帛画》。
文艺影视
自2018年元旦首播、由中央宣传部指导,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出品的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十集《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中讲述了《人物御龙帛画》
参考资料
人物御龙帛画.湖南博物院.2023-09-06
人物龙凤帛画.湖南省博物院.2023-09-05
目录
概述
文物名称
出土过程
文物特征
画作内容
创作特点
相关研究
功用
主题
文物价值
展出活动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