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陈焕春在华中农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他在1984年赴
德国留学,并于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2月至1989年1月,他在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动物传染病研讨班学习,完成学习后回到中国继续在
华中农业大学任教和搞科研工作。他于1995年至2002年期间担任华中农业大学
畜牧兽医学院院长。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2006年,他担任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该公司是陈焕春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于2001年带领团队指导创办的。2023年6月,他担任
湖北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
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专家委员会主任。
陈焕春从事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中国动物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原分子生物学、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等多个奖项。
1953年3月20日,陈焕春出生于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常把他关在土房的楼上,不到时间不准下楼。1972年,19岁的陈焕春被推荐到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4年后,留校任教的陈焕春到天门县实习,发现那里流行一种耕牛腹泻病,许多耕牛死亡,农民无牛耕地,出现人拉犁的悲壮场面。陈焕春见此之后,坚定了要做好家畜传染病的研究工作。
1984年,陈焕春被教育部公派到德国
慕尼黑大学兽医学院医学微生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所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动物传染病学家Mayr教授。入学之初,他被导师告知不能读学位,因为
德国不承认他的中国学历。陈焕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了解和部分掌握了实验室的各项技术。导师见此便主动提出资助他去学
德语,3个月后,陈焕春成为慕尼黑大学的正式学生,开始攻读
兽医学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导师告诉陈焕春牛
冠状病毒感染危害严重,但国际上无人能建立简便、快速的ELISA方法。他想起1976年看到的“人犁地”的惨状,接受了这一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反复摸索后,他建立了牛冠状病毒抗原的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 (ELISA)方法,被
欧洲国家许多实验室作为常规诊断方法采用。1988年2月,陈焕春在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动物传染病研讨班学习。
1989年,陈焕春回国任教在
华中农业大学间研究室开始了对猪伪狂犬疫苗的研究。1990年冬天,他分析发现了危害
湖北省养猪业的一个罪魁祸首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他的研究成果有效缓解了
江汉平原地区
仔猪大量死亡的状况。
1998年前后,陈焕春率先确诊并系统总结出
猪伪狂犬病的五大临床特征,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国家标准,研制了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和鉴别诊断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此病在我国的爆发与流行。2001年,他进行伪
狂犬病毒鄂A株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与综合防制研究。同年,陈焕春带领团队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名为
科前生物,并于2020年9月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2021年, 陈焕春获得
湖北省杰出人才奖。他于2022年分别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和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6月,他担任湖北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
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专家委员会主任。
他(陈焕春)秉持"动物健康,人才安全”的理念,坚守动物传染病防控研究40余载。他为
猪伪狂犬病耗费十年研发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被誉为养殖户的"守护神”。(中国科学家年会评)
陈焕春院士从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少打针、少用药、环境友好、绿色健康养殖”的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养殖的新理念。这些理念和技术方案对提高养殖业效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评)
走近陈焕春,人们获得的是一场灵魂和信念的洗礼。在他充满挫折、磨难、奋斗和荣誉的人生档案里,震撼人们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他对信念的选择与坚守;走进陈焕春,人们催生的是百姓情怀与使命担当。支撑他不懈攀登科学高峰的,正是他那份对农民疾苦的悲悯之心,对社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荆楚网评)
正是陈焕春院士等老一辈牧医学人始终坚持“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为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建设无私贡献青春和心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事业发展才能取得辉煌成绩,希望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年青教师以
熊远著院士、陈焕春院士等老一辈学人为榜样,传承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精神,克难奋进、敢于拼搏,推动个人成长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院事业发展都再上新台阶。(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
刘兴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