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榜乡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下辖乡
摆榜乡位于贵州省惠水县南部,距惠水县城45公里,东邻平塘大塘镇,南与太阳乡接壤,西与斗底乡接界,北靠宁旺乡和平塘县掌布乡。“摆榜”系苗族“必棒”的译音,其意为高山平原,属于高位缓丘平台地形,坡顶台地被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是其地貌的重要特点。全乡除蛮河村属于喀斯特地形外,石板、甲坝、盘井、高寨、冗拱等5个村均属构造高台地,海拔1400—1500米。
乡镇概况
摆榜乡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惠水县北部,距惠水县城45公里,东邻平塘县大塘镇,南与太阳乡接壤,西与斗底乡接界,北靠宁旺乡和平塘县的掌布乡
气候条件
摆榜地形、气候奇特、常年多雾,天气变化无常是其显著的自然特点,一年中有雾的天气要占一半左右。这里地势平坦宽阔,稻田连片,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平均气温13.6℃。另外,上摆片区还有面积近万亩的大草原。凉爽的气候资源,高山平台独有的大草原风光,为开发避暑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资源
在摆榜的地域中,一高一低,一上一下,镶嵌着两面明晃晃的巨大镜湖,为高寒边远的苗乡生色增辉,这就是上摆片区的甲架水库和下摆片区的虎狼水库。两座水库南北对峙,互为犄角,错落协调,遥相呼应,巍然倚天,蔚为壮观。在这片7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9%,其中又以苗族居多,占总人口的85.1%,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乡。苗族同胞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苗歌、苗族芦笙舞、传统节日七月半“跳月”传统技艺等民俗民风是摆榜苗族聚居地特有风情。摆榜苗族统一在除夕结婚的礼俗,在苗族中,甚至全国56个民族中极为罕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具有较强开发价值的民族婚俗。苗家妇女的挑花绣更是特有的民族刺绣,充分发掘这一特有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和技艺,对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
过去的摆榜,有一种说法流传的很广,被称为“贵州省的小西藏”。在这里,关于贵州贫困的说法“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在摆榜得到充分体现。自然条件不好,交通、信息闭塞,生产方式落后,使摆榜成为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乡之一,住的是茅草房,家里一贫如洗,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近几年来,在省委“三个基本”扶贫新思路的指引下,摆榜乡上下团结一心,坚持围绕解决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增收门路,提高群众的基本素质的“三个基本”和新思路、新理念、新目标、新格局、新举措“五新”的总体要求,有力地推进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乡村。
现在,摆榜经济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粮食种植由单一品种向多种高良品种转变,种值结构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元化种植转变,增收方式由单一种植增收向多种经营增收转变。在抓好水稻种植保稳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反季节蔬菜、水果等经验作物的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增产,农民增收。
2005年,摆榜乡“三个基本”结硕果,扶贫旧貌换新颜,喜事频传:
一是村通道路率100%,村通广播电视率100%,村通手机率100%,农户通电率达到99%以上,完成956户茅草房改造,农户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超额完成了指标数。
二是教育文化事业突飞猛进。建成四所完小、中学教学楼正在兴建中,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2%以上,村村有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不断完善乡卫生院建设,村村有综合服务室,建成乡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
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比2003年的9.88‰下降3.48个千分点左右。
四是全乡基本农田已达到5100亩,人均0.47亩,接近人均0.5亩左右的指示数(截止12月底可超过0.5亩,达到0.56亩)。
五是建成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
六是预计全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650万元,比上年增453.4万元,增20.6%,比2000年增1550万元,增长140.9%,年均递增28.18%,粮食产量4950吨,比上年增369吨,增长8%,比2000年增2519吨,年均递增20.7%,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5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比上年增268元,增长28.7%,比2000年增796元,年均递增32.6%,远远超出年均递增6%的指标数。全乡极贫人口下降到1049人,提前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五大目标"。
摆榜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农村党建,突出两个抓手,突出摆榜党建特色,打造摆榜党建品牌。
一是以“党建带工建”为总抓手,在全乡各村建立村级工会组织,大力实施“六帮六有”进农村促致富活动:帮助留守老人,达到老有所养;帮助留守儿童,达到学有所教;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达到权有所维;帮助困难家庭,达到弱有所助;帮助劳力缺乏家庭,达到地有所耕;帮助留守农户,达到居有所乐。着实发挥工会组织在农村的职能作用。结合乡情实际,在示范点石村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二是以继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继续创新工作机制为手段,抓住“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市场建设、发展旅游产业”三个关键,巩固和扩展扶贫开发成果,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之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促增收。以优质水稻“滇杂31”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主导,继续推广种植黔玉3号、登海3号等优良玉米品种及脱毒马铃薯,大力发展牧草种植,把优质大米进行精加工,包装后推向市场,全面推进全乡农业产业化调整,着力培养农民群众新的增收门路。
关键之二:扩大和完善市场,促开放。甲坝市场是摆榜乡、宁旺乡、斗底乡平塘县大塘镇掌布乡5乡镇群众赶集和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要市场,现有的三个市场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大部分摊点设在公路上,经常出现交通堵塞。乡党委、政府正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拟建2000平方米的客车站和3000平方米的新农贸市场。新市场建成后,对活跃地方经济、扩大人流和物流、促进地方开放开发有极大推动作用,进而使农民群众购物有场所,出售农产品有市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收。
关键之三:打造特色旅游,促发展。地处高山平台的摆榜年平均气温13.4℃,气候凉爽。有万亩高山草原、金盆漏底瀑布群;民族风情魅力独特,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耍嘎街生”(情人节)、二月的跑马坡(赛马节)、六、七月间跳中秋节以及除夕夜结婚、丧葬杀牛祭祀、斗牛等民族风俗,别具一格,保留着质朴的原生态特色,具有良好旅游资源。摆榜作为发改和气象部门实施的风力发电建设项目6个测试点之一,该项目在摆榜落户后也将为摆榜发展旅游业增添一道壮丽独特的景观。
当地特产
摆榜鸡肉丸子
摆榜鸡肉丸子是摆榜最具特色美食之一,原料精选当地鲜活土鸡,鸡肉剔好后,用刀手工剁碎,以保证鸡肉的原汁原味。把剁成肉末后的鸡肉与蛋清,小香葱等一起拌匀,装入大碗,食用时,把装碗的鸡肉丸子自行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丸子,放入用以土鸡骨等原料配以佐料熬制的清汤,边煮边吃,每一颗丸子煮3-5分钟后,即可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鸡肉丸子大宴。
摆榜鸡肉丸子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度,色鲜泽润、颗粒均匀,外观漂亮诱人,口感鲜嫩,低脂肪、不油腻,营养丰富,是您到摆榜不容错过的的美食之一。
摆榜泡糟酒
糟酒是摆榜苗族自酿的美酒,苗语称为“酒嘎”。泡糟酒口感醇正,味美甘甜,既能舒筋活血,又能养颜益寿,有“苗家茅台酒”的美称。
泡糟酒的酿造工艺独特而考究。每年农历七月,寨上的妇女在无雨无雷的清晨相约出发来到深山里,采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九种草药,天黑时带回家。到家后,将草药洗净,全部放入苗家特有的碓窝中冲碓成粉磨,再与红面及往年留下来的母药混合,揉成小饼,放在火笼边炕上一个星期,等到满屋飘香时把酒药上生长出来的白色菌毛拍掉,直到酒药干透,便可用来酿酒了。农历九月九前后,是酿酒的最佳时节,这时候酿出来的酒不变酸、酒劲猛。酿酒时,取上等的摆榜特产白糯米或黑糯米一升,用清水淘好浸泡一天,把水滤干放入干净的木子中用大火蒸熟,然后倒入干净的木盆中,用温开水拌散,把酒药磕成面撒在糯米上搅透拌匀,接着装入木甑子中保持温度在20℃左右。两天后,将发酵出的米酒及酒糟一并装入洗净的土坛子中,密封发酵。经过发三泡四共七天后,一坛醇香的泡糟酒就酿制而成。若想酒质更好,酒劲更猛,可放入地下窖藏起来,三年五年后,打开酒坛,酒糟全化成清亮的美酒。用白糯米酿成的泡糟酒约显黄绿色,用黑糯米酿成的泡糟酒则显栗色。这时,用筷子挑起酒水可见几缕金丝,饮用起来更显甘甜醇香。
摆榜黑糯米
黑糯米又名“黑珍珠”,摆榜人民历来就有种植黑糯米的习惯,全乡常年种植面积均在700亩以上,尤其是上摆片区的盘井、高寨、冗拱三个村,黑糯米种植大户多,种植面积占全乡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
摆榜独特的自然气候造就了优质的黑糯米,米粒呈深紫色,粒大饱满、颗颗清香,营养丰富。且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能补血益气、补脑健肾、收宫健身。中医入药。有内服滋补,外用接骨生肌之效,中医研究所验证,对于多汗症、贫血、神经衰弱有一顶疗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气候条件
地理资源
经济发展
当地特产
摆榜鸡肉丸子
摆榜泡糟酒
摆榜黑糯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