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漆人是
西汉的
漆器,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2012年出土于
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现藏于
成都博物馆。
经穴漆人高14厘米、头宽2.6厘米、肩宽4.2厘米。裸身,双臂下垂,掌心向前,双脚一字站立。面部五官清晰,整个人像涂有黑漆,刻有象征
经络的红白线条,以及象征
穴位的圆点。不同部位还刻有心、肺、肾、盆等小字。
经穴漆人与一同出土的天回医简形成完整的体系,为探究中国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难得的物证。该人像上的经穴和现代
中医学基本一致,反映了
中国古代医学的卓越成就,还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另外,该经穴漆人也反映出了
西汉漆器工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基本情况
经穴漆人高14厘米、头宽2.6厘米、肩宽4.2厘米。裸身,站立姿势,双手自然垂直伸展,手指并拢,
手掌面向前方。双脚一字站立,形态匀称。头部特点鲜明,光头,清晰呈现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通体涂有黑漆,身体上刻有错综复杂的红白线条,其中红色经脉线22条、白色经脉线30条,各自呈左右对称分布;另有4条白色经脉线环绕胸腹,1条白色经脉线纵向居胸腹正中,用以呈现人体的
经络系统,并刻以圆点标识
穴位。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小字。
该人像上的经穴和现代
中医学基本一致。比绵阳边堆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络漆人像更为精致、完整。据专家研究推测,这尊“经穴髹漆人像”可能是古代用于演示中医经脉教学的模型。
漆器工艺
成都市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成都漆艺最具代表性的技法就是“三雕一刻”。三雕一刻指的就是
砖雕填彩、雕漆隐花、雕银
丝光和
拉刀针刻。雕银丝光是加入金属箔片的光泽,雕花填彩是加入矿物质颜料的色彩,雕漆隐花是用
金银箔与
清漆呈现含蓄美,拉刀针刻则是变换工具呈现更纤细的
纹样。
生漆彩绘成都漆工艺的一种独特技术,该工艺制作的器物表面图案精美,色泽光亮还不易脱落,防潮防腐,持久耐用。经穴漆人历经千年出土时身上的红白经脉线条依然清晰可见,五官肢体完整,代表
穴位的圆点位置准确,与现代相比基本一致。
出土发掘
经穴漆人所出土的地点——成都市
天回镇,位于主城区北面的浅山丘地带,此处曾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遗迹羊子土山台,以及大量
战国、
秦汉墓葬,同时也是唐宋时期以后的规则墓葬集中区,有
后蜀国王
孟知祥墓、明蜀
藩王墓等。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
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当地俗称“老官山”)的一处
西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4座西汉时期墓葬。此次发掘的
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为2012年7月
成都地铁3号线施工时发现,确认为汉代墓葬。这4个墓葬为竖穴土坑
木椁墓,大小相近,方向近南北向,依照墓葬挖掘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别是M1、
M2、M3和
M4。其中M1号墓无底箱,有墓道,平面呈“凸”
字形。其余三座墓有底箱,无墓道,平面呈长方形。这四座墓葬中共出土620余件遗物,其中包括陶器130余件、
漆器240余件、木器140余件、铜器(包括钱币)100件,还有一些铁器、竹编器、草编器等物品。
M3墓坑上部遭破坏,现存开口长6.4、宽4.26、深2.7米,平面呈“凸”字形。樟室中部及南北两侧分别放置挡板,将底部分为四个箱底,高约0.45米,上有盖板。底箱由北向南依次为北一底箱、北二底箱、南一底箱和南二底箱。南部两个底箱曾被盗掘挖开,而北部底箱因放置于其上的两具棺不好移动而保存相对完好,其中经穴漆人出土于北二底箱。另外,M3号墓还出土了陶、 漆、 木、 铜、 铁、 草、 竹各类器物140余件。根据出土文物及墓葬形制推测,该墓葬年代在
刘启、
刘彻时期。M3墓葬出土了医学相关的文物,这表明墓主可能与相应职业的管理者有关。
文物价值
经穴漆人历经数千年,出土后红白两色描绘的
经络线条和穴点仍然清晰可见,五官肢体刻画准确,比绵阳边堆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络髹漆人像更为精致、完整。经穴漆人反映了成都在
西汉繁荣的漆器工艺与高超的
漆艺技巧,是成都被称作古代“
中原地区漆艺之都”的有力证据。
与经穴漆人一同出土的还有一批汉代医简,根据内容分析这些医简很可能是失传已久的扁鹊学派经典。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追随扁鹊医学理论的弟子形成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汉代名医
淳于意、
华佗,都属于这个学派。
东汉时期扁鹊总结的《外经》、《
黄帝内经》完全失传,“扁鹊学派”从此成为传说。历代医学家均认为,扁鹊是中医针灸的推崇者和发扬者,因此也被尊称为“针灸祖师”。专家推测经穴漆人是古代用来演示中医经脉教学的模型,该人像上标注的经穴位置和现代
中医学基本一致。这一发现证明了古代医学家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深刻理解了人体的经穴系统,这些知识对于现代中医学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这个人像模型不仅反映了
中国古代医学的卓越成就,还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
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出土的古代经脉医书相对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中华医学经脉与针灸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馆藏信息
2012年出土后,经穴漆人被考古学家誉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
成都博物馆。
文物评价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钻探发掘三部主任谢涛评价:“这尊经穴髹漆人像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这个漆人身上的经脉循行路线,与同时出土的医学竹简中的经脉内容出自一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些经脉特征,比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简上的经络图还要丰富。”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
柳长华评价:“经穴髹漆人像是揭秘古代中医经脉理论的一把‘钥匙’。该人像身上刻绘的经脉线共有57条,其中红色经脉线22条、白色经脉线30条,各自呈左右对称分布;另有4条白色经脉线环绕胸腹,1条白色经脉线纵向居胸腹正中。以前我们看《
黄帝内经》等古代中医经典著作时,由于缺乏模型演示,一些关于经脉理论的地方看不懂,现在,通过经穴髹漆人像和一起出土的医学竹简,揭示出2000多年前
中原地区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脉医学理论体系,让很多以前我们看不懂的经脉医学名词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