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战斗机,全称为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俄文:МиГ-25 ,英文:MiG-25 ,北约代号“狐蝠”),是
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末为
苏联空军研制的一型高空高速(超音速)截击/
侦察机,该型战机全长22.30米,翼展13.95米,机高5.7米,最大起飞重量37500
千克,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架飞行速度超过3
马赫的战斗机。
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苏联领空受到
美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以及其他类型
战略轰炸机的威胁,米高扬设计局受命开发一款能够与之对抗的战斗机,以保证苏联国土领空的安全。该型战机从50年代末期开始设计,到1964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69年开始交付给
苏联国土防空军试用,到1984年该型战机停产时,其总共生产了约1200架。米格-25战斗机也是前苏联第一款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型式的战机,在研制的过程中,米高扬的设计师们选用了一种全新的
不锈钢材料,使得该战机突破了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热障”问题。该机采用R-15B-300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86.24千牛,加力推力109.76千牛。该机共有4个武器挂架,可挂4枚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的
空空导弹,它能在远距离上发现、截获飞行速度为2.5
马赫的各种空中目标,并且能实施全向攻击。
米格-25战斗机除了在
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之外,还曾出口到阿尔及利亚、
伊拉克、
利比亚和
叙利亚等国家。参与过
中东战争、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1976年9月
苏联空军的
维克多·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才让这架战机真正出现在西方国家面前,这次叛逃时间导致该机的大量绝密资料泄露,大批米格-25战机不得不返厂改装。同样通过这次叛逃事件,也让外界认识到了这款战机的秘密,它的确是一款独特的专用高空高速截击侦察机,但是在载弹情况下飞行速度基本上稳定在2.8马赫的“红线。不过,这款战机在没有被西方解剖之前,仍然是一款让西方世界感到头疼的战机。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陷入了长时间的
美苏冷战状态。在这期间,双方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军事武器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角逐。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苏联出现了一种要
导弹不要飞机的思想浪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就是“导弹派”的支持者,将过多的资源向导弹研发领域倾斜,使苏联航空飞机的研发受到严重影响。在米格-25战斗机出现之前,苏联是领空时常受到来自
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的威胁。同时,美国还在开发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由于苏联当时装备的最先进的战斗机,远不能和美国的这些飞机对抗,为此,苏联的国土防空领域急需要一款可以和这些美国
侦察机比肩的新型战斗机。
研制历程
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
米高扬设计局开始开发和制造高空高速战斗机,旨在对抗当时
美国军队正在发展中的超音速轰炸机和高空高速侦察机,早期方案包括E-150和E-152等。到1961年时,苏共中央决定全面开发一款新的高空高速
截击机,方案代号最终确定为E-155。
苏联军方为这种新型截击机提出的技术指标很高,它的飞行速度要达到2.83-3.2
恩斯特·马赫之间,具有更远的射程、更强大的武器和雷达设备,能够摧毁B-58“哈斯特勒”和B-70“瓦尔基里”超
音速轰炸机等目标,同时也需要具备拦截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A-12和
长钉-SR反坦克导弹71A高空高速侦察机的能力。
1961年3月起,
米高扬设计局开始全面投入新战机的研制,同时E-155战机方案也发展成了三个版本:E-155P截击机、E-155R高空侦察机和E-155N巡航导弹载机(后来被放弃)。
由于新战机研制是一个国家工程,因此除了米高扬设计局外,拉缅斯科耶设计局,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所(GosNIIAS),格罗莫夫飞行研究所,库尔斯克工业自动化设计局,联盟号设计局,喀山和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光学和机械厂,
萨马拉的Ekran工厂,等十个组织也都参与了E-155的研制工作。冶金工业的研究机构和专业实验室创造了高强度不锈钢耐热钢,新型钛和铝合金,创造了装配,铸造,冲压和焊接设备,研究了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行为,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是否存在开裂趋势,基础和辅助结构材料的相互作用,焊接区域的结晶规律等。航空业正在制造其历史上最快的飞机。
该型战机在研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问题,
米高扬设计局的设计师们估算出米格-25的速度如果达到3
马赫时,其机首表面温度与气流摩擦起热,温度将达到300
摄氏度。而之前研制的飞机所采用的材料
熔点只有400-500摄氏度,这种铝合金并不能承受飞机在3马赫时所释放的热量。而同期
美国所使用的材料是钛合金,这种材料虽然可以承受相应的高温,但是对
苏联来说并不适用,主要原因在于钛合金成本太高而且加工难度太大。因此,苏联方面只好采用主体
不锈钢,关键部位钛合金的材料方案。而这种不锈钢则是基不锈钢,也正是在这种材料的辅助下,使得米格-25战斗机成功突破了“热障”问题,使其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3.2
马赫。
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
米高扬设计局最初选择的是科列索夫和柳尔卡设计局有前途的
发动机。选择了已经在E-150和E-152上进行测试和测试的A.A. Mikulin的R15B-300
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是一款为无人驾驶飞机开发的发动机。在发动机之后,米格-25的航电系统及其中的部分电子设备也是单独进行设计的,如苏联飞行研究所(LII)和全联盟无线电电子与自动化研究所(VNIIRA)联合为米格-25开发了单一的飞行和导航系统“飞行”。
米格-25原型机E-155的设计于1961年初步完成,同时还考虑到了多种备用方案,包括选用RD36-35
发动机和后掠可变翼方案,以及成员组人数。1962年,
苏联方面开始制造第一架原型机E-155R,此后一年的时间里,E-155R-1组装完成,准备进行首飞。
试飞历程
E-155R(侦察型)
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机,E-155R-1(侦察型号)在泽尼特机械制造厂完成组装,机身编号“1155”,1964年4月,在完成全部的准备工作后,由试飞员A.V. 费多托夫驾驶着这架原型机升空,并取得了成功。只不过当飞机接近“音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强烈震荡,因此飞行员在试飞过程中,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动作,即在震荡发生时,飞行员操纵飞机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就缓解了这种震荡。在第一次试飞的过程中,费多托夫就驾驶着这架原型机创造了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记录。
1965年,E-155R又先后建造出两架试验机,编号分别是E-155R-2、E-155R-3,其中,为了解决E-155R-1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末端油箱振动问题,从第二架原型机开始,就取消了机翼上的末端油箱,E-155R-2一共进行了约200次的飞行,主要的性能和机型特征已经可以达到空军的要求。因此,在此后进行的第三架试验机E-155R-3(机身编号“3155”)的试飞中完全配备的了标准设备,除了取消尖端油箱以放置防颤载荷,其机翼角度也更改为 +2“,并重新排列天线,同时在机身下方加挂了一个容量为5300升的油箱。
此后的国家测试阶段由阿赫图宾斯克的空军国家科学研究所执行,负责试飞的飞行员是p-k A.S. 贝热维茨(p-k A.S. Bezhevets),测试人员主要对空气
边界层和压实波对所获得的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循环热荷载对照片舱口玻璃强度的影响、热通量对摄影设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实际试验。E-155R的国家测试于1969年完成,空军情报部长西林
少将签署了相应的法案,正式为该系列飞机命名为米格-25R。
E-155P(截击型)
1964年,E-155P系列的第一架原型机组装完成,并由试飞员P.M.奥斯塔彭科在9月完成首飞,在总体设计上,这架原型机和米格-25的侦察型没有太大差别,但是该机遥测系统的天线位于机首下方,两个机翼下方安装了
导弹挂架,并加装了K-40导弹模型。1965年,E-155P-2进行测试,遥测系统的天线被移动到机身中央部分下方。由于军方要求的提高,该系列的飞机的测试周期更长,前后生产了9架原型试验机。
1966年,E-155P-3(第一架配备Smerch-A雷达的飞机)和E-155P-4在高尔基飞机
工厂建造。1967年,E-155P-5开始试飞,此后又生产出了编号为E-155P-6(从这台机器开始,使用面积增加的龙骨和差速稳定器,这使得提高最大飞行速度并消除“鳍”),E-155P-7,-8和-9的原型试验机。批量生产的标准是第一架装备齐全的E-155P-6飞机。以及第一个系列(分别为0501号,0503号和0504号),参加了E-155
截击机的联合国家测试。
1968年,
苏联军方认为E-155P已经可以开始初步批量生产,但仍然在推进后续的测试。在此期间,E-155P在阿赫图宾斯克进行了161次试飞,在
茹科夫斯基进行了51次试飞。此外,还进行了116次飞行以测试系统和发射
导弹。该项国家试验在1970年4月结束,即使在测试过程中,该机出现了几次重大的事故,甚至还导致了前苏联防空航空兵指挥官 A.L. 卡多姆采夫将军在 E-11P-15上坠毁。也没有影响该机的最后定型生产,由
苏联军方出具的测试报告认为“E-155P综合体在高空和中空作战控制、抗噪性、机载雷达范围、导弹发射范围、现代飞行和导航设备饱和方面具有优势,可确保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并且可以显着降低允许的最低天气。”1971年,E-155P以
米格战斗机25P的名字正式投入生产。
生产历程
米格-25系列从研发到生产、服役再到最后退役一共生产了约1200余架,到1982年,高尔基飞机制造厂将最后一架米格-25战机交付之后,该机正式停止生产,在这期间,总共生产了1190架米格-25战斗机。其中900多架是米格-25P和米格-25PD
截击机。
基本设计
飞机结构
气动布局
米格-25气动外形布局与米高扬设计局此前研制的战机又较大的区别,在米高扬设计局和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共同研究下,该型战机首次使用了中等后掠上单翼、矩形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战斗机布局。从外观上看,多为直线线条,机身整洁简单。
结构特点
米格-25战斗机机身结构细长,本体采用了铝合金和镍基合金制两种材料。其中机翼前部为铝合金,机翼主体为镍基不锈钢材料,在制造中采用了全焊接结构的复杂钢结构件。机翼结构为展弦比3.5、相对厚度为4%、后掠角为42度的悬臂式上单翼,具有4%的反角。
米格25战斗机机身总共有57个框架,机身主要由前舱、进气口、燃油舱、后机身和唯一框架1与框架2之间的尾部加压舱等部分组成。设备的机舱隔间是密封隔热的,机身的中央部分是一个全焊接的不锈钢单元,在机翼的下翼梁上和横梁之间是燃油舱。油箱舱是机身的主要和负载最大的部分,机身的前部和后部、进气口和机翼都与它相连。它被机翼壁架分隔开为六个油箱。机身尾部由钢制成,是机身龙骨、龙骨下脊、稳定梁、制动襟翼液压缸和RP控制摇臂连接点的载体。飞机起落架是由三个带有杠杆式减震器的起落架共同组成。
座舱设计
米格-25系列战斗机的驾驶舱,驾驶舱舱是由能够耐高温的有机玻璃制成。厚度为20毫米,折叠部分为12毫米。座舱内部是飞机的仪表盘和操纵杆,仪表板是翡翠色的,控制杆位于飞行员驾驶位正前方,在侧面板的左侧有发动机控制杆。该飞机配备了弹射座椅KM-1M,可为飞行员提供在任何高度以至少130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紧急逃生。
动力系统
发动机
米格-25的战斗机搭载两台R15B-300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单台R15B-300发动机加力推力超过10吨。该型发动机由米库林/图曼斯基设计局按米格-25的设计要求进行改进,这款发动机以当时为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研制的低增压实验性涡喷发动机15K为基础,重新设计了燃烧室;涡轮前温度提高了50
摄氏度;消除了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振动;采用了三种工作状态的可调喷口。改型发动机实际上只保留了原来的机匣,编号为R15-300。
后来投入生产的编号为R15B-300,该型
发动机长6424毫米,最大直径1512毫米,工作模式下的入口直径996毫米。是采用5级压气机和1级涡轮的加力涡喷发动机,增压比为7,最大推力86.24千牛,加力推力109.76千牛。发动机原采用液压机械推力调节系统,但E-150/-152试飞发现,在飞机急剧爬升时该系统表现出明显
惯性,在由小油门(150公斤/小时)迅速增加到大油门(15000公斤/小时)时不能保证充分供油。于是通过1963~1964年在
图-16轰炸机LL
发动机试飞台上试飞之后,改用了RRD-15B综合多功能电调系统,它能自动监测6个参数,十分可靠。飞机燃油系统中的主要执行机构也由液压助力器改为电磁阀。
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由六个机身油箱和四个机翼油箱组成,其中侦察型能够携带的燃油为15245千克,截击型为14570千克, 架装在机身下方的外挂油箱还可携带4370千克的燃油。
武器系统
武器挂架
米格-25战斗机的武器主要配备给
截击机系列——米格-25P,其机翼下方安装有4个悬挂装置,可以携带2枚最大速度为5
马赫、且具有半主动雷达的R-40R中程
空空导弹,以及带有红外(热)制导的R-40T导弹。此后的米格-25PD和米格-25PDS还可携带R-60、R-60M短程导弹。
R-40 导弹
R-40空对空导弹(俄文:Ракета класса «воздух-воздух» Р-40),又称K-40中程导弹,这是一款专门为了米格-25截击机研发的武器。旨在摧毁高空高速和低空飞行的飞机以及巡航导弹等目标。1962年,
苏联导弹开发机构OKB-4(M.R. 比斯诺瓦特)开始设计R-40导弹,其中该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头由NII-589制造,热雷达头由TsKB-3制造,自动驾驶仪由OKB-571制造,组合无线电光保险丝(KROV)由NII-2制造,
固体酒精发动机由KB-81号工厂制造。1964年,因为承包商的变更(雷达导引头的开发转移到NII-131,自动驾驶仪-到118号工厂),使得
导弹的研发工作被推迟。1968年8月-1970年2月,该型导弹在弗拉基米罗夫卡的空军GKI训练场开展国家试验,并于1972年正式被
国土防空军采用,开始在基辅的
阿尔乔姆工厂生产。该导弹采用
鸭翼布局,主材料为钛合金,配备了两种类型的雷达,即半主动雷达和热雷达,采用PRD-134
固体酒精火箭发动机。
R-60导弹
R-60导弹(俄文:Ракета Р-60)是
苏联于1968年开发的用于近距离格斗的
短程弹道导弹,由前苏联导弹开发商OKB-4 M.R. 比斯诺瓦塔(现为NPO莫尔尼亚)负责设计。1969年开始生产第一批27个试验性导弹,1971年开始进行武器的国家测试,测试试验主要由
米格-21战斗机和
米格-23战斗机完成,1973年12月,该型导弹投入使用。R-60短程导弹长2095毫米(R-60M为2138毫米),翼展390毫米,发射重量44.5千克(R-60M为44千克),弹头重量3千克(R-60M为3.5千克),飞行速度2.5-3马赫(3000-3500千米每小时),最大射程7千米(改进型R-60M为10公里)。
航电系统
“Smerch-A”雷达(俄文:РЛС «Смерч-А»),是带有抛物面天线和Smerch-AV计算装置的航空探测雷达,该雷达由F.F. 沃尔科夫负责开发,最开始是提供给图-128使用。目标探测范围为16-100平方千米,自动模式下的最大跟踪范围50公里,水平面视角+/-50度,视角为垂直平面6度并且能够探测低空目标。
米格-25战斗机配备了一个导航综合系统“Flight-1I”,这个系统包括RSBN-BS短程导航无线电系统,SVS-PN-5空中信号系统,SKV-2N-2垂直航向和SAU-155P自动控制系统。该飞机还配备了RV-4或RV-UM无线电计算机,ARC-10无线电罗盘,MRP-56P标记接收器和SO-63B转发器。
米格-25依靠VHF无线电台R-832M或R-802V(RSIU-5)以及HF无线电台R-864或R-847RM进行通讯,
截击机上安装了特殊的辐射预警站SPO-10“Sirena-ZM”或SPO-15“桦木”。以及SRO-2M状态识别系统的应答器和SRZO-15系统的飞机应答器-询问器。
性能数据
改进型号
米格-25PD/PDS
米格-25PD的诞生,与发生在1976年的远东基地空军上尉
维克多·别连科驾机叛逃
日本有关,因为这次叛逃,使得
苏联的米格-25P截击机秘密被泄露,苏联军方因此要求对所有的米格-25系列战机进行改进。主要改进的方向是飞机的航电系统和动力系统,新的探测系统(蓝宝石-25)是在Sappre-25(RP-25)
无线电探测器的基础上改进的的,该探测器和AVM-25
计算机由Yu.P. 基尔皮切夫设计局开发。目标探测距离100千米,自动跟踪范围为75千米,能够跟踪通道上多达6个目标。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新改进的战机进行了多次测试,1979年,苏联方面通过了米格-25PD飞机飞行测试。
米格-25PD外观上与米格-25P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加长了机头雷达,该型战机飞重量3492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36720千克,米格-25PD战机采用了新升级的R-15BD-300
发动机,航程增加到1000小时,飞机可以在6分钟左右达到了19000米的高度,其实际上限为20200米。1978年到1984年,生产商总共向客户交付了104架米格-25PD。1979年之后,
苏联国土防空军的大部分米格-25P都进行的大规模的改造升级,改装后的型号被命名为米格-25PDS。
米格-25PU
米格-25PU战斗机(俄文:МиГ-25ПУ)是米格-25战斗机的双座训练型号,这是在其
截击机型号上开发出来的。1965年7月开始设计,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1971年7日,由飞行员A.V.费多托夫进行了首次飞行。该飞机具有两套控制系统,机组人员2人,对机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教官的驾驶舱置于其中。同时,雷达被拆除,将控制面板保留在学员驾驶舱内。带有发射器的挂架留在机翼下方,机舱的设备是根据拦截器的类型制造的,由于前座舱取代了雷达,飞机上安装了用于模拟雷达操作的设备,以及R-40T-BL-46导弹的模拟训练弹。
米格-25RB
米格-25R是米格-25战机的高空侦察型号,是专为高空的光学、电子和雷达侦察而设计的一款侦察机型。而米格-25RB侦察轰炸机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型,1972年,米格-25RB进入空军服役,该型战机可以携带FOTAB-100-80、FAB-500M-62等炸弹,最大载弹量5000
千克,机翼下方有四个挂载点,可以携带10枚FAB-500M-62炸弹。为了保证轰炸精度,米格-25RB采用了Peleng-D或Peleng-DR导航轰炸系统,其中包括高精度惯性导航设备(Anis-8产品)、多普勒爆破仪DISS-3(在后来的变体DISS-7上)和一台TsVM-10-155计算机。为了提高炸弹投掷在飞机最后一种变体上的准确性,安装了改进的Peleng-DM系统。
此外,苏联还在米格-25RB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型战机。其一,米格-25RBV,单座全高度作战侦察机,是一种
轰炸机,具有更高效的通用电子侦察系统“SRS-9”而不是“SRS-4A/B”;其二,米格-25RBN,夜间摄像侦察机,配备NAFA-75航空摄像机、Virage设备和机翼下方的FOTAB-100-140
照明弹;其三,米格-25RBS,带有侧视雷达“Saber”;其四,米格-25RBT(“产品02T”),电子侦察机型号,安装了更可靠、更轻便的通用电子情报系统“Pitch”,保留了有限的打击能力;其五,米格-25RBSh,替换了更高效的“拉姆罗德”雷达系统。
米格-25BM
米格-25BM,是米格-25的防空突破型号,可以挂载4枚X-58导弹,它还可以携带带有低功率核弹头的导弹。该型战机搭载有四个子波段的无源雷达头和Sych-M目标探测器。这款战机的主要功能是从平流层牵制敌人,以辅助其他战机的行动。米格-25MB总共生产了不到40架,
苏联解体后,它们在
白俄罗斯的巴拉诺维奇空军基地被销毁(1993年)。
米格-25M
米格-25M,是米格-25系列的实验版本,采用了新型的R15BF2-300
发动机,推力为132389.77牛,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米格-25MP(E-155MP),是一种改进的截击机,配备了新的D-30F6发动机、Zaslon雷达和新的
航空武器系统,只是该型号并没有批量生产,而这也是米格-31的原型。
米格战斗机25MR,属于气象侦察机,主要用于气象观测。
米格-31
米格-31截击机是
苏联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由米格-25截击机发展而来的双座全天候重型超音速截击机,北约代号为“捕狐犬”,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306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14600公斤,高空(18300米)最大飞行速度2.83
马赫,低空飞行速度1.63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6200公斤,实用升限24000米,最大续航时间3.6小时,一次空中加油6-7小时。主要改进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
俄罗斯空军主力战机之一。其中米格-31BM截击机重达46吨,雷达最远探测距离为320千米,配备R-37
空空导弹,射程近300千米,最新型号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打击其中8个目标。此外,2019年,俄国防部就计划为所有米格-31BM截击机配备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协助该机在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建立侦察区域。俄媒称,配备该系统后,米格-31BM截击机不仅可以独自攻击目标,还能引导其他战机或地面防空系统对空中目标实施打击,同时,也被指定将搭载俄新一代“匕首”高超声速
导弹。Kh-47M2“匕首”超音速导弹,是由陆基导弹发展而来的一款空载武器。采用
固体酒精火箭助推为动力,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0
马赫,作战半径2000千米。
服役情况
亮相与装备
亮相阅兵式
1967年在莫斯科的阅兵式上,苏联方面首次向外界展示这种高空高速的新型战斗机,苏联方面宣布展示的飞机能够达到 3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这之前,
美国等西方国家都不知道这款飞机的存在,米格-25的出现,令西方国家十分震惊,并间接的推动了美国
F-14战斗机和
F-15战斗机的研制进程。
服役苏军
1972年12月13日,米格-25P正式投入苏联军队服役,1973年军事测试完成。在服役过程中,根据军方的反应,对飞机和
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许多更改。特别是机翼被赋予了横向V等于-5°的负角,并引入了差分偏转的稳定器。从米格-25P进入苏联防空部队服役之后,美国的SR-71A
侦察机的活动频率就大为减少。但是,1976年的别连科架机叛逃事件,却让这架战机乃至
苏联空军的陷入到极其危险的境地,不得不对其进行大规模升级,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苏联空军的其他部队。此外,米格-25 参与了包括阿富汗、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车臣战争在内的多场战争。
别连科叛逃
1976年9月6日,前苏联空军上尉维克多·伊万诺维奇·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战斗机从前苏联丘古耶夫卡机场起飞,于执行任务途中驾机叛逃
日本。战机在日本函馆民用机场降落,随后美日方面的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对这架米格-25战斗机进行拆解,几天后被卸下机翼的米格-25由一架运输机在十几架战机护航下,运至
东京近郊的
空军基地,随后被大卸八块,200多名美国飞机制造、武器装备、电子、冶金和
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对米格-25战斗机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也是在这之后,西方国家明白了米格-25战斗机只是一架独特的高空高速专用
截击机,而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是一架“全能战机”。
透过这架叛逃的米格-25战斗机,西方认识到
苏联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但西方国家同时又对这驾战机使用的钢结构感到惊奇。而此后开始西方对苏联航空技术的那种恐慌情绪有所缓和,并确立了信心,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西方战斗机在服役时间和整体性能上开始超越苏联战斗机。但在苏联方面,叛逃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雷达、无线电、敌我识别等绝密情报的外泄,所有米格-25被迫回厂改换系统,其他作战飞机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美苏对抗成为历史,别连科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俄罗斯政府承诺,不会再追究他的叛逃行为。据说,退休后的他成功转型为一名商人,正是他亲手戳穿了东西方共同制造的冷战神话。
出口与实战
埃及
米格-25R在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夕被派往埃及,这4架米格-25RB由
埃及空军驾驶,主要用作对
以色列军事基地的侦察。以色列方面派出F-4“鬼怪”战斗机进行拦截,却跟不上米格-25RB的速度,即使他发射了一枚响尾蛇”
空空导弹也被米格-25RB摆脱。在战争期间,以色列还使用了MIM-25“鹰”防空系统也没有击落米格-25RB。
利比亚
利比亚是米格-25的最大进口国,大约购买了80架该型号的战机,米格-25于1977年抵达利比亚。首次使用时跟踪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船只,且在利比亚与
乍得的冲突期间使用该飞机,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在乍得
的黎波里战役(甚至在战役之后)期间,这些
侦察机为(利比亚)高级指挥部侦察到了法国特遣队和侯赛因·哈布雷部队的情报。
印度
1981年,
印度空军正式装备米格-25战机的侦察机型号米格-25R,印度空军从前苏联先后进口了 10架该型机,其中8架是米格-25R单座侦察型,两架是米格-25U 双座训练型。该型侦察机主要部署在巴雷利空军基地第102中队,以适时接受命令对
巴基斯坦进行空中侦察。1997年5月,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5战机闯入巴基斯坦进行侦察,却在返回途中被
巴基斯坦空军发现,巴空军立刻出动F-16A战机进行拦截,却被米格-25战斗机快速摆脱。世界报,2005年的报道显示,随着间谍卫星技术的发展,米格-25战机在
印度空军的地位逐渐下降,面临着退役,2006年,该型战机退出印度空军序列。
伊拉克
1992年12月,伊空军一架MiG-25飞机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被美
F-16战斗机使用AIM-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击落。但后来伊军在长期的对抗中总结了经验并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战术,曾有米格-25战斗机在被
美国军队发现并发射AIM-120中距
空空导弹(此前该导弹在实战中从无失手)攻击的情况下居然能够以高速转弯迅速脱离,使美国人大跌眼镜。2002年12月23日,伊军出动的米格-25成功击落了美军一架“捕食者”
无人侦察机。2003年2月27日,一架伊军米格-25“狐蝠”战斗机更越境深入
沙特阿拉伯领空大约30公里左右。不过,当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发现自己被高空迎面飞来的美军
F-15战斗机战斗机雷达“锁定”后,立刻调头返航。米格-25成为伊空军挑战禁飞区的有力兵器。
阿尔及利亚
1981年,米格-25开始在阿尔及利亚空军服役,1982年,米格-25遭遇了闯入其领空的
摩洛哥和
美国飞机。阿尔及利亚的米格-25RB也进入摩洛哥领空,并飞越其全境以展示米格-25的强大,摩洛哥战机此后停止了飞越阿尔及利亚领空的行为。阿尔及利亚空军是最后一个使用米格-25战机的空军,其前后拥有1架米格-25PDS和3架米格-25RBV。2022年7月5日,米格-25战机参与阿尔及利亚独立60周年阅兵式,此后,该国也启动了战机退役程序。米格-25 在阿尔及利亚空军服役了 40 多年,成为该品牌的最后一架飞机。
陆续退役
1991年,
苏联解体后,米格-25系列战机被原加盟共和国瓜分。截至2012年还有超过超过20米格-25RB在
俄罗斯空军服役,该飞机将一直使用到2020年,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对所有米格-25RB进行现代化改造,米格-25P已被更新的
米格-31战斗机取代。
乌克兰空军收到79架各种型号的米格-25,已经退役;
白俄罗斯恐惧收到50架各种型号的米格-25,已经退役;哈萨克斯坦收到16架米格-25战机,已经退役;亚美尼亚,数目不详,也已经退役;
阿塞拜疆,收到48架米格-25PD,被米格-29M1取代;
格鲁吉亚,退役;
土库曼斯坦,退役;
保加利亚,3架米格-25RBT和1架米格-25RU于1982年交付,1991年退役;
印度,1991年从苏联购买10架米格-25,2006年退役;伊拉克拥有7架米格-25PU、9架米格-25R和19架米格-25PD/PDS。阿尔及利亚,拥有4架米格-25系列战机,2022年独立日阅兵后陆续退役。
总体评价
米格-25战机是前苏联强大工业体系和暴力美学的结晶,也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首次采用双垂尾两侧进气布局的高空高速侦察截击机。1969年米格-25装备部队后,西方普遍认为,尚没有任何一款截击战斗机可与米格-25匹敌。米格-25系列的
原型机及其改进型在随后12年里创下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另一种未量产的后期发展型YE166M,则先后创下六项世界纪录。
米格-25在速度方面相较于同时期的
美国等西方国家装备的同类型战机来说,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这款战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机身所采用的材料和巨大的耗油量,并不能长久的支持米格-25做高
超音速飞机很多时候米格-25的飞行员都被指示,要将飞行速度控制在2.8倍音速;其雷达系统仍在使用老旧的真空管而非
晶体管,总体水平落后西方数年,很难与同时期的西方飞机相比较。不过,正是在这款战机的基础上,后来的苏联开发出了更好的
米格-31战斗机。
美国“航空极客俱乐部”达里奥·莱昂内曾经就F-15战机为什么不如米格-25飞得快做出过解释,他说米格-25战机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实现高空高速拦截,但这种对速度的极致追求,注定这架战机的战斗使用空间很小,并不能与美国同时期的
F-15战斗机的综合性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