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华,女,1978年出生于湖南
湘阴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1998年6月毕业于
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彭新华16岁参加高考后选择了物理专业,在中国完成博士学业后,留学德国。2003年8月,彭新华作为洪堡学者在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一直致力于核磁共振体系量子计算及
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2008年4月,彭新华被中科院“
百人计划”引进,聘为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截至2023年,共发表SCI论文90余篇。
2009年,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5年,彭新华获得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获得第四批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7月17日,获得第五届“
科学探索奖”。
彭新华出生于
湘阴县,地处
洞庭湖滨,从小理科成绩比较好,中学时物理是她非常爱好的课程。16岁参加高考后选择了物理专业,在中国完成博士学业后,彭新华留学德国,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科研。
2003年8月,彭新华作为洪堡学者在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同年获得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致力于核磁共振体系量子计算及
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2008年4月彭新华被中科院“
百人计划”引进,同时聘为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彭新华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研究了《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于2017年1月,从事研究《固态核磁共振对动态多体物理的量子模拟》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18年8月7日,彭新华教授回
湖南师范大学讲学,带来了题为“Information scrambling, out-of-
时间order corre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的学术讲座。2019年,入选第四批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0年1月,彭新华负责《基于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的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研制》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23年6月24日,彭新华做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坛,带来《自旋量子精密测量及其前沿科学应用》的专题讲座。7月17日,第五届“
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校友、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脱颖而出,成为该奖项数学物理学领域首位女性获奖人。
彭新华主要从事基于磁共振的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在量子算法、量子模拟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重要课题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对推动学科领域发展有实质性贡献的研究成果。截至2023年,共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Nat. Phys.、Sci. Adv.、Phys. Rev. X 、Phys. Rev. Lett. 共计20篇。
2018年8月7日上午,
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彭新华教授回母院讲学,带来了题为“Information scrambling, out-of-
时间order corre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的学术讲座。讲座由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匡乐满主持。彭新华教授主要介绍了非时序关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分享了在液态核磁共振系统、囚禁离子系统和固态系统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023年6月24日上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彭新华教授莅临我校指导研究
团队建设工作,做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坛,带来《自旋量子精密测量及其前沿科学应用》的专题讲座。彭新华介绍当前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和量子精密测量的前沿动态。随着
量子力学的建立而催生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带来了
核能、半导体、
激光、核磁共振、
超导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大技术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