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辛德勒
一位德国资本家、间谍和纳粹党党员
奥斯卡·辛德勒(德语: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出生于奥匈帝国(1918年以后:捷克)摩拉维亚省的工业小城兹维陶,是一位德国资本家、间谍和纳粹党党员。
1908年4月28日,奥斯卡·辛德勒出生并成长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兹维陶的一户苏台德地区德裔家庭。从技术学校毕业后,辛德勒先后做过多份工作,于1935年加入亲纳粹的苏台德德国党。次年,被德国军方的反间谍部门阿伯维尔吸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辛德勒跟随德国军方来到了波兰占领城市克拉科夫,准备借助战争大发一笔。他在当地开设了一家搪瓷工厂。最初,辛德勒雇佣犹太工人,是出于利益的驱使,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他开始不计代价地保护自己的工人。在整个战争期间,拯救超过1000名犹太人的生命。战后,辛德勒多段经商不顺,生活颇为潦倒,但接到犹太人的接济。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在希尔德斯海姆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6岁。
辛德勒曾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授予“国际义人”称号。1982年,作家托马斯·基尼利根据辛德勒战时真实经历写成的小说《辛德勒的名单》一书出版。1993年,根据该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影院上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8年4月28日,奥斯卡·辛德勒出生并成长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兹维陶的一户苏台德地区德裔家庭。从十六世纪初期,辛德勒家族的祖先就从维也纳迁入这座小城定居。奥斯卡的父亲汉斯·辛德勒(Hans Schindler)是一个农具厂的厂主,母亲弗兰蒂斯卡·辛德勒(Frantiska Luser,后改姓Schindler)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教徒。此外,奥斯卡还有一个小7岁的妹妹埃尔芙丽德( Elfriede),一家四口居住在工业区外的一栋花园别墅里。
初中毕业后,辛德勒进入苏台德地区的一所实科中学(技术学校)。1924年他因为伪造成绩被学校开除。不过最终他还是完成了学业。毕业以后,辛德勒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去了布尔诺学习商业贸易。在那里,他学习了机械、驾驶等技术,并顺利通过考试。在这之后的三年时间,辛德勒一直在为自己的父亲工作。
1927年的一个秋天,辛德勒随父亲去到一个名叫约瑟夫·佩尔茨(Josef Pelzl)的客户家中推销自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几次往返,他与约瑟夫的女儿艾米莉·佩尔茨(Emilie Pelzl)产生了感情,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尽管这段恋情受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但二人还是决定在一起,并于次年3月在家乡兹维陶举行了婚礼。辛德勒在认识艾米莉后不久,就没有再继续为父亲干活,他在布尔诺的摩拉维亚电气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经理的工作。婚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在离兹维陶大约55英里的地方经营着一家驾驶学校。但这份工作也没有持续很久,他就被捷克军队征召入伍,服了8个月的兵役。
从捷克军队离开后,辛德勒重新回到摩拉维亚电气公司上班。好景不长的是,这家企业在1931年的经济危机中破产。此后,辛德勒尝试去德国首都柏林寻找工作,但未能成功。从德国回来,他买下了一个养鸡场,随后进入布拉格的一家银行工作了6年,参与政府资产的出售。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在德国,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开始掌权。希特勒开始煽动苏台德地区德国人的民族感情,指出他们属于德国而不是捷克斯洛伐克。到1935年,许多苏台德德国人加入了亲纳粹的苏台德德国党。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辛德勒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这一政党。借由这层关系,他与德国军方的反间谍部门阿伯维尔(Abwehr)进行了首次接触,1936年正式加入其中。
在阿伯维尔,辛德勒被分配到总部位于弗罗茨瓦夫市(今波兰弗罗茨瓦夫市)的第八突击队工作,主要负责收集包括铁路信息、军队调动在内的重要情报。在捷克,辛德勒还吸收了一些间谍,为纳粹德国即将对该国实施的军事入侵计划做准备。不过,他的间谍身份很快暴露,1938年7月18日,辛德勒因间谍罪被捕入狱。面对警方审讯,辛德勒供称,自己之所以加入是因为缺钱,而此时他有酗酒和周期性的负债问题。同年10月,在慕尼黑协定达成以后,辛德勒作为政治犯得到特别释放。获释后的这年秋天,辛德勒得到提拔,成为阿伯维尔在捷波边境俄斯特拉发市(今俄斯特拉发)一个25人间谍行动小组的二把手,协助德国联邦国防军入侵波兰。11月,辛德勒申请加入纳粹党,并于次年2月获得批准。
二战期间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波兰发起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五天后,德国装甲师从两翼包抄,迅速占领了波兰克拉科夫。辛德勒夫妇紧随其后,准备借助战争大发一笔,改变拮据的经济状况。
彼时纳粹德国正在波兰推行“雅利安化政策”,所有犹太人的企业都被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德国人。1939年11月的一天,经同事介绍,辛德勒结识了犹太裔会计师伊扎克·斯特恩。在后者的建议下,辛德勒收购了一家曾经属于犹太人的破旧搪瓷工厂瑞克尔德(Rekord Ltd.)。他将工厂进行改造,重新命名为德国珐琅器公司(Deutsche Emalwarenfabrik Oskar Schindler),也称伊玛利亚(Emalia)。这期间,斯特恩帮助他与当地犹太商界建立了关系,筹措到大量的启动资金。
凭借与国防军的特殊关系,辛德勒获得了大量来自军方的订单。工厂规模迅速扩大。接手时伊玛利亚工厂仅有45名员工,而到了1944年鼎盛时期,伊玛利亚的员工数量超过了1700人,其中1000人是犹太员工。
1941年10月,纳粹加强了对克拉科夫地区犹太人的管控。到1942年中旬,大约有11000名克拉科夫犹太人被驱逐到了贝乌热茨灭绝营,并最终死在那里。起初,辛德勒雇佣犹太工人,是因为他们是成本较低的劳动力。但这一时期随着纳粹对犹太居住区暴行的增加,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愿意做出妥协来帮助他的犹太员工。在1942年6月的一次驱逐行动中,他就曾亲自出面干预,通过贿赂纳粹高级军官的方式,找回了14名已经被装进列车,即将被驱逐的工人。
1942年年末,辛德勒的工厂已经从原有的4000平米扩展至45000平米。在雇佣的800名工人中,有370名来自克拉科夫德国人建立的犹太人居住区。为了生存,这些工人的家人和朋友也纷纷进厂,犹太人在全体工人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为躲避纳粹的检查,辛德勒把一些年老的犹太人登记为成年人,孩子登记成成年人,把一些律师、医生登记成普通工人。此外,还把工厂生产的产品与战争必需品挂钩,以帮助这些人不会被轻易调用。
至1943年,波兰犹太人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2月,纳粹党卫军突击队领袖阿蒙·哥特出任普拉绍夫集中营的指挥官。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便是监督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的清理工作。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居住区被关闭。原先在这里生活的犹太人被转移至普拉绍夫城外的集中营中。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聚集在这里的犹太人大约有2.5万人,他们被陆续送往60公里以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随着犹太人的大量屠杀,一些集中营也被陆续被关闭。为保住普拉绍夫集中营,辛德勒说服了德军波兰战略物资总指挥,用这一集中营来生产重要的战略物资。从而普拉绍夫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可以暂时免于被害。
为了确保犹太工人的安全,辛德勒还尝试了很多手段。他请集中营的高官们一起喝酒吃饭,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辛德勒终于说服了阿蒙·哥特,允许他为他的犹太人建造营房和其他设施。甚至他还为从德国边境来的450名犹太工人提供了住处。战争导致市场供应水平下降,辛德勒用自己的钱从黑市上购买食物来增加他们的食物配额。除此之外,他还以不打扰生产为由,下令任何集中营的党卫军警卫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工厂院内。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完成登陆,纳粹德军情势急转直下。已经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德国法西斯加速了屠杀犹太人的进程。普拉绍夫集中营再次面临关闭。危急关头,辛德勒频繁会见军方及地方关键人物。利用包括行贿在内的手段,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因为经营不当亏了本,需要大量劳动力。最终,辛德勒被告知起草一份他想带去的工人名单。在斯特恩的帮助下,辛德勒列出了一份他认为对新工厂“至关重要”的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名单,允许将他们带到家乡布仑兹的工厂。10月中旬,这批工人正式被党卫军授权撤离。
尽管如此,辛德勒的担忧还没结束。1944年10月15日,一辆载有800名辛德勒名单男性员工的火车被送到了葛罗思-罗森集中营。并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左右才回来。而另一辆载有300名辛德勒名单女性员工的火车被送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随时有可能被处决。为了救出这些女工人,辛德勒安排自己的秘书希尔德·阿尔布雷奇特带着装满美酒、腌肉与钻石的箱子,前往奥斯维辛与集中营高官交涉。一连数周后,这些受尽折磨的女工才得以被送回布伦茨的辛德勒工厂。
作为一家生产炮弹的军工企业,布仑兹工厂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很低。为应付检查,辛德勒想办法从黑市购买了一车价值三万五千德国马克的“军火零件”,充数卖给军队。面对军方督查部门的检查,辛德勒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过失推给结构不良的工厂建筑与管理不当的德国主管。此后,辛德勒又从捷克制造商那里购买了几箱的弹壳,以布仑兹工厂生产的名义通过了严格的品管检查。通过拖延加贿赂的方式,辛德勒最终成功保全了布仑兹工厂的生存,一直到战争结束。
1945年5月7日,辛德勒和犹太工人聚在工厂,听到了广播中时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宣布德国投降的消息。出于担心自己纳粹党员和阿伯维尔成员的身份会被苏联清算,辛德勒夫妇决定离开。离别前,辛德勒面向全体工人做了一次简短的演讲。在演讲中,辛德勒提醒了工人们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还特地感谢了自己的会计师伊扎克·斯特恩等人。最后,他要求大家一起为战争中无数的遇难者默哀三分钟。在演讲中他还提到,自己将于5月12日凌晨5点离开布仑兹。
分别在即,斯特恩、班吉尔等人联合签写了一份声明,证明从1942年起,奥斯卡·辛德勒牺牲了自己的财富,尽其所能“拯救了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布仑兹的犹太人为辛德勒送上了一枚金戒指,上面刻有犹太古代法典《塔木德》的一句经典名言:救人一命,如救苍生。
战后生活
1945年秋天,辛德勒夫妇选择到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定居。但是雷根斯堡的这段生活并不如意。根据妻子艾米莉回忆,他们在这里很不受欢迎,苏台德地区人的身份使他们受到歧视。不仅走在路上会被人泼脏水,在商场购买稀有品时也会遭拒。战争期间,辛德勒几乎把他全部的财产都花在了贿赂纳粹军官和在黑市为他的工人购买物资上。由此到战争结束时,辛德勒一家陷入到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已经需要靠犹太组织的救济来维持生活。
1948年,辛德勒向美国犹太人联合会提出了一份对他的战时开支加以补偿的请求,据他的估计,这一费用超过105.6万美元,不过最终他只得到了1.5万美元的补偿。次年8月,辛德勒夫妇搬离德国,准备去阿根廷开启新的生活。二人后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畜牧场中安定下来,尝试养殖海狸鼠。不幸的是,牧场最终于1957年破产。
1958年,辛德勒只身回到德国。他居住在法兰克福的一间小公寓中,四处筹措资金,准备购买一个水泥厂。依靠联合分配委员会的资金,与一些战后发展成功的辛德勒犹太人所提供的“贷款”,水泥厂得以开张营业,不过于1961年再度破产。1962年5月,辛德勒收到了访问耶路撒冷王国的邀请。访问期间,他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授予“国际义人”的称号。同时,辛德勒也接到正式邀请,在通往亚德瓦歇姆博物馆的正义大道上亲手栽下了一株常青树。在这次访问后,辛德勒几乎每年都要与辛德勒犹太人举行聚会。
1966年,基于在战争时期的英勇作为,辛德勒被授予德国一级战功十字勋章。次年,获颁马丁·布伯和平奖。在包括伊扎克·斯特恩在内的特拉维夫委员会与西德政府的多次交涉下,从1968年7月开始,辛德勒每个月都会收到200马克的退休金。三个月后,靠着退休金度日的辛德勒从林堡主教手中接到了“圣赛尔维斯特教皇克利夫兰骑士队”荣誉封号。在辛德勒犹太人的帮助下,辛德勒还得到了一份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募款的工作。同时,他还制定了一个教育计划,促进德国与以色列两国儿童间的交流。
尽管这一时期,辛德勒已经出现健康问题,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嗜酒的习惯,这也加速了他心脏功能的恶化。1974年10月,辛德勒在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家中的公寓昏倒。10月9日,辛德勒因晚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在希尔德斯海姆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6岁。
人物关系
相关评价
“奥斯卡·辛德勒的卓越事迹只是源自于基本的正义感和人性,只不过我们长大后就极少再真诚地相信这些东西了。他是一个看到曙光而悔改的机会主义者,并从此开始反抗周围的虐待狂和卑鄙的罪犯。”——赫伯特·斯坦豪斯(作家)
“他(奥斯卡·辛德勒)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拯救了如此多犹太人的生命,但是他决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托马斯·基尼利(《辛德勒的名单》作者)
“英雄没有必要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更没必要以神的标准来奢望他人。而且‘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仅仅是一件遗物,它更是一种象征,是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中国青年报》评
人物争议
“辛德勒名单”是否真实
关于“辛德勒名单”的真实性存在争议。1982年,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基尼利通过采访记录、幸存者证言、历史资料写成了长篇纪实小说《辛德勒的名单》。基尼利本人坚持认为,那份涉及千人的“辛德勒名单”是辛德勒所为。
但在2004年,作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教育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大卫·克罗教授,在其著作《奥斯卡·辛德勒:不为人知的生活,战时活动和名单背后的真相》中,对辛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事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那份犹太人名单根本称不上是辛德勒的名单。因为当时辛德勒由于向纳粹集中营的指挥官行贿已经被捕,那份著名的名单是由当时安全警察部队中一个叛变的犹太人马塞尔·戈尔德贝格尔将9份独立的名单汇编在一起组合而成。辛德勒本人几乎与这份名单毫无关系。
轶事典故
爱好摩托车
少年时期的辛德勒酷爱摩托车,并且拥有两辆稀有昂贵的意大利产摩托。其中一辆250cc的古兹牌摩托还是专业运动员的比赛用车,辛德勒曾经骑着这辆摩托和专业运动员进行过比赛,在萨克逊边界的山峰的一次竞赛中,击败了当时欧洲赛车的一众高手,取得第三名的成绩。
沉湎女色
奥斯卡·辛德勒成年后沉迷女色,与多名女性保持关系。1933至1935年间,辛德勒与一位名叫奥莱丽亚 · 施莱格尔(Aurelie Schlegel)的女子育有两名私生子女,但从未尽过父亲的职责。因此在他的故乡兹维陶,奥斯卡又被人称为“骗子辛德勒”。
多次犯罪
根据警察局的档案显示,在1931年至1938年八年时间内,辛德勒共有六项犯罪记录,其中五项是因打架斗殴被处以罚金,最后一项他被指恶意威胁、诈骗和斗殴,被判入狱两个月。
后世纪念
辛德勒墓地
奥斯卡·辛德勒去世后,被安葬在耶路撒冷王国锡安山南坡的天主教公墓。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出生年月和十字架。碑文由希德两语共同写成。希伯来文写着“国际义人”,德语写着“无法忘记的拯救者,拯救了1200名受迫害的犹太人。”辛德勒因经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而被世人所熟知。来访游客会按照犹太习俗,在墓碑上摆放石头来向他表达敬意。
辛德勒工厂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辛德勒的伊玛利亚工厂被改造成一座现代博物馆,旨在展示纳粹占领期间克拉科夫的生活。博物馆位于该市维斯瓦河右岸扎布罗西耶工业区利波瓦街4号。
在博物馆的永久展览区中,有大约六分之一的展览内容是关于奥斯卡·辛德勒本人、他的工厂,以及他的犹太员工。辛德勒本人的办公室、办公用品被妥善保存下来,供游客瞻仰纪念。
相关作品
文学
电影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二战期间
战后生活
人物关系
相关评价
人物争议
“辛德勒名单”是否真实
轶事典故
爱好摩托车
沉湎女色
多次犯罪
后世纪念
辛德勒墓地
辛德勒工厂博物馆
相关作品
文学
电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