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1925年5月29日-2008年1月4日),出生于
广东省东莞市,前中国象棋运动员,中国首批象棋特级大师,中国首位象棋国家级教练员。
杨官璘自幼学棋,6岁学会下象棋,10岁时被称为“乡下棋王”。1956年,象棋被列入体育竞技项目,杨官璘于同年收获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赛冠军,成为中国象棋史首位全国冠军。杨官璘生涯共计10次登上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领奖台,其中冠军4次(1956、1957、1959、1962)、亚军3次(1965、1974、1978)、季军3次(1958、1960、1975),并帮助
广东省象棋队4次收获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赛冠军(1977、1980、1981、1982)及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象棋团体赛冠军。杨官璘在1980年被国家体委评为中国首位象棋国家教练员。1982年,杨官璘成为中国首批象棋特级大师。1985年,杨官璘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
波特兰开拓者队称号。1988年,杨官璘宣布退役,同年收获体育工作贡献奖章。
教练生涯,杨官璘于1959年起开始担任广东象棋队教练兼棋队负责人。执教期间曾以队员兼教练的身份4次收获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赛冠军及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运动会象棋团体赛冠军。1989年,杨官璘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年杰出教练员。
任职方面,杨官璘曾于1956年至1966年期间任广州棋社主席和《象棋》月刊主编,1962年任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1978年至1982年,杨官璘曾任第一、二届
亚洲象棋联合会副会长,此外杨官璘还是
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和广东省第一、二、四、五届政协委员。2008年1月4日,杨官璘因病辞世,享年83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5年,杨官璘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市
凤岗镇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父亲的体弱多病和抗战期间的兵荒马乱使得杨官璘小学五年级便辍学了。辍学后的杨官璘一边帮母亲种田,一边做裁缝,同时还贩卖布匹,赚钱维持生计。杨官璘的爷爷精通棋艺,他所在的凤岗镇棋风盛行,在环境的影响下,杨官璘六岁便学会了下象棋,十岁时在乡下已无敌手,被称为“乡下棋王”。
在象棋未被列入体育竞技项目前,杨官璘经常会寻找机会向当时的象棋名手请教,在同梁子健、梁应、卢辉等人的对弈和苦读象棋古谱的过程中,杨官璘的象棋水平持续进步。1949年秋天,杨官璘来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
曾益谦介绍加入了香港中国象棋研究会成为会员,并在一次会员大赛上夺得冠军,结束了在香港棋手名不见经传的历史。返回内地后,杨官璘又在
广州市、
上海市等地获得了顶尖象棋棋手的认可,曾被誉为新七省棋王的
董文渊在被杨官璘攻擂成功后感叹道:“看来杨官璘称雄棋坛的时代已经到来。”
运动生涯
首位全国冠军得主
1956年,象棋被列入体育竞技项目,同年12月,中国象棋史上的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进行。杨官璘在初赛和复赛中均获得小组第一,同上海
何顺安、武汉
李义庭、
杭州市刘忆慈、
哈尔滨市王嘉良、北京
侯玉山一同进入决赛阶段,决赛中杨官璘以3胜1和1负的成绩积7分,成为中国象棋历史上的首位全国冠军。
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结束后,杨官璘于1957年2月邀请全国亚军王嘉良和北京名手侯玉山到
广州市作棋赛表演,杨官璘和
陈松顺组成的广州队最终27-21战胜对手。表演结束后,杨官璘又接受了首届全国象棋赛第三名刘忆慈和第四名李义庭的组队挑战,最终广州队再度以28-20的总比分获胜。同年全国象棋锦标赛,杨官璘在决赛阶段的16局比赛中未尝一败,最终以23分的成绩蝉联榜首,卫冕成功。
1958年,杨官璘参加了多场由地区组织的三地棋手赛,先后在广州、
上海市、
常熟市棋手赛和广州、武汉、
沈阳市棋手赛中夺得冠军。随后又在
广州市甲级象棋联赛中再度夺冠。同年全国象棋锦标赛,杨官璘最终总积分排在
何顺安于
李义庭后,位列第三名,没能达成三连冠。
1959年,杨官璘先后在广州市运动会和
广东省运动会象棋比赛中成功夺冠,并顺利获得同年首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参赛资格。首届全运会象棋项目比赛(暨第四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于同年9月进行,顺利晋级决赛的杨官璘以5胜2和的成绩收获冠军,在象棋被列入体育竞技项目后,杨官璘在4次全国大赛中收获3次全国冠军。
滑铁卢后重夺冠军
1960年10月,杨官璘在全国象棋锦标赛上兼项个人赛和团体赛,团体赛中,当时已是广东棋队负责人和象棋队教练的杨官璘白天需要在赛场上争取胜利,晚上则要和队友拆棋,去布置针对性的战术,最终杨官璘同
蔡福如、陈柏祥组成的队伍收获亚军。团队赛结束后,杨官璘又投入个人赛的角逐,个人赛上杨官璘和年仅15岁的
上海市小将
胡荣华同场竞技,在正面对抗中,杨官璘在长达3个小时80多回合的战后不敌对手。虽然杨官璘在循环赛末段连战连捷,但仍以胜负关系劣势,排在胡荣华和何顺后,只能屈居第三名。由于
经济形势恶化,全国象棋锦标赛被迫停办,杨官璘也暂时转型,成为《象棋》月刊的专职主编。
1962年底,全国象棋锦标赛伴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恢复比赛,杨官璘在该届比赛中凭借个人中、残局深厚的功底赢回冠军,个人第四次收获全国冠军。随后的几届锦标赛中,杨官璘在1964年收获第五名,1965年收获亚军,1966年获得第四名。
访问越南受民众赞扬
1966年,杨官璘和
胡荣华、
蔡福如组成的中国象棋代表队前往
海防市,同越南国内象棋选手进行切磋,比赛过程中,杨官璘的高超棋艺和临危不惧的出色表现深受越南象棋界和民众的赞扬,越南象棋队的领导还曾专门召开了一场名为“中越棋艺座谈会”,邀请杨官璘介绍中国开展象棋运动的情况。
访越归来后,象棋运动受到“文革”影响,由杨官璘一手创办的《象棋》月刊也被迫暂时停闭。1967年,杨官璘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被下放到九佛农场干校进行劳动改造。杨官璘在干校生活了五年的时间,从干校出来后,杨官璘立刻写信给国家体委,建议恢复象棋项目,此举得到了象棋从业者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宝刀未老接连夺冠
1974年,全国象棋锦标赛恢复举办,杨官璘最终排在
胡荣华后,屈居亚军。1975年,杨官璘在首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棋类比赛决赛中先后负于胡荣华和蒋志梁,最终排名第三。1976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又在不可抗力因素下被迫取消。在经历了多次大赛没能获得冠军的遗憾后,杨官璘在1977年年初同胡荣华代表中国象棋出战在
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中、菲、马、港象棋比赛”,并以7胜3和的不败战绩获得冠军,海外媒体称杨官璘是“中国象棋艺术的
路德维希·贝多芬”。同年全国象棋锦标赛,杨官璘又帮助广东队收获团体赛冠军,但由于在个人赛分组循环内没能取得小组第一,杨官璘首次在该赛事中无缘六强。1978年,杨官璘在全国象棋锦标赛上因胜负关系劣势排名
胡荣华后,再度收获亚军。
1980年至1982年,杨官璘在全国象棋锦标赛上帮助广东队收获三连冠。在1982年的首次象棋项目等级评定中,杨官璘以四次全国冠军和对广东象棋队的贡献被评为首批中国象棋特级大师。1987年第六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62岁的杨官璘参加第六届全运会象棋团体赛,坐镇一台的杨官璘最终同
吕钦等人代表广东队拿到了团体赛的冠军,全运会结束后,杨官璘又在同年举办的
新加坡“健力杯”国际象棋赛上收获冠军。接连收获两项冠军后,杨官璘在1988年正式结束职业生涯。同年,杨官璘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工作贡献奖章。
退役后生涯
1999年8月,已经74岁的杨官璘在由
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红牛杯”象棋
元老赛上披挂上场,在快棋赛制的比赛中,杨官璘以不败战绩夺得冠军。次年第二届“翔龙杯”象棋南北元老对抗赛,杨官璘再度战胜
王嘉良,成功夺冠。获得两届“元老杯”象棋冠军后,退居二线的杨官璘仍旧坚持参加表演赛、对抗赛等赛事,并展现了不错的竞技状态。
2003年10月,杨官璘回到阔别47年的故乡
东莞市风岗镇,当时正值风岗镇准备以杨官璘的名义举办“
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得知此事后,杨官璘欣然接受,并没有提出任何关于利益方面的述求。作为中国首个以象棋大师为名字命名的全国大赛,首届“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
凤岗镇顺利进行。
2007年11月,杨官璘生平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参加风岗镇园龙山和凤岗历史博物馆的揭幕仪式,随后杨官璘因病重于同年12月住进了
广州市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4日下午18时30分,杨官璘因患结肠癌晚期医治无效不幸辞世,享年83岁。2008年1月12日上午,杨官璘先生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第28号大礼堂(白云厅)举行,杨官璘先生生前的几位优秀弟子
吕钦、
许银川、
庄玉庭、刘星、
陈丽淳均前往出席。
教练生涯
1959年起,杨官璘开始担任广东象棋队教练兼棋队负责人,多年来杨官璘培养了吕钦、
黄子君、黄玉莹、许银川等男女优秀棋手,多次收获全国冠军及世界冠军。1980年,国家体委鉴于杨官璘从事20多年象棋教练工作的卓越成绩,经严格考核,杨官璘被评定为中国首位中国象棋国家级教练员。
1983年,58岁的杨官璘退出同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赛,目的让
吕钦、
邓颂宏等年轻选手有更多的比赛机会。1985年第五届“
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大赛,杨官璘又将参赛名额让给
吕钦,让吕钦有更好的锻炼机会。虽然杨官璘在1985年便以达到退休年龄,但组织上仍继续返聘他为教练。1989年,杨官璘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年杰出教练员。从1988年到2007年病危前,杨官璘一直坚持每周有两个上午回
二沙岛广东象棋队去辅导队员,并不收取任何报酬。
行业经历
1956年至1966年期间,杨官璘任广州棋社主席和《象棋》月刊主编。1962年,杨官璘代任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1978年至1982年,杨官璘任第一、二届亚洲象棋联合会副会长。此外杨官璘还是
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广东省第一、二、四、五届政协委员。
获得荣誉
赛事荣誉
团队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非赛事荣誉
参考资料:
生涯数据
人物评价
吕钦(广东象棋特级大师):“作为大师(杨官璘)的弟子,我和他相交了30多年,见证了他对象棋事业终身不懈的追求。论勤奋程度,在我认识的棋手中无人能出其右。”
胡荣华(
上海市象棋特级大师):“老杨(杨官璘)德高望重,是一位很耿直的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世纪80年代,有一位有点名望的作者写了一本《广州棋坛六十年》,先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家周刊连载,其中有一段史实引起争议。后来该书在国内出版时,包括当时的
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等领导请老杨和我题词,我和其他几位棋手碍于情面和压力都题了,唯独老杨坚决不肯。他认为这本书既然引发争议,说明没有实事求是,有失实的地方,不能题词。”
刘殿中(
河北省象棋特级大师):“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便是杨官璘,尤其佩服他的为人和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一生甘于平淡,不随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则。”
柳大华(湖北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是棋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著述和出版了很多象棋书籍,使广大棋迷受益匪浅。’
许银川(
广东省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大师德艺双馨,一生执着追求,是棋手界的楷模,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时拆棋,他都一样认真,我从未见过有如此认真的棋手。”
场外生活
个人作品
趣闻
爱拉小提琴
从20世纪50年代起,杨官璘的爱好便是拉小提琴,虽然达不到专业水准,但是足够满足自娱自乐的需求。在数届广东省体委的晚会、联欢会上,杨官璘的小提琴表演成为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节目,虽然时常会走音的小提琴和他边拉边用客家话唱的《
社会主义好》或《
柳毅传书》总会让台下的观众笑翻了天,但杨官璘依旧毫不在乎,自拉自唱。
1979年,杨官璘在澳门第一届亚洲杯象棋赛颁奖典礼上代表
中国国家象棋队上场演奏了一首曲子,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问道:“你在体委拉得不怎么样,在澳门的那次却拉得非常成功,怎么回事?”杨官璘笑道:“我在体院拉的是百来块钱一把的
小提琴,而在澳门拉的是一把非常名贵的专业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乒乓球高手
杨官璘的乒乓球技术高超,曾获得过“一级运动员”资格,除了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杨官璘难逢敌手,并曾在
广州市业余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杨官璘在反手抽杀、正手削球等技术均有所建树,可谓能攻善守。
相关事件
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
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始办于2003年,是中国第一个以象棋大师名字命名的全国性大赛。2023年9月,比赛时隔五年再度举办,第九届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
广东省东莞市
凤岗镇进行。
纪念广场及铜像
为纪念杨官璘,东莞市凤岗镇人民政府投资建造了“杨官璘象棋广场”及“杨官璘铜像”,于2008年1月正式启用,该广场在当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式象棋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