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英文:Black panther)是黑色豹属哺乳动物的总称,通常指黑色的豹(Panthera pardus)及
美洲豹(Panthera onca)。黑豹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东非以及中南美地区。多栖息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雨林等湿度较高的环境中。黑豹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草食动物的数量,并传播粘在它们皮毛上的种子。黑豹在世界各地均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在2006年的电影《
启示》和2018年的电影《黑豹》中,均出现了黑豹的形象。
黑豹中的豹体重约为26-90
千克,体长约为1.5-3米;美洲豹体重约为36-158千克,体长约为1.5-2.6米。黑豹头小,下巴结实,后腿比前腿略长。其皮毛看起来是全黑的,但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皮毛上的斑点会较为明显。
黑豹数量约为豹和
美洲豹种群数量的10%。其中豹于201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濒危(VU)。美洲豹于2017年亦被列入该名录,受威胁等级为近危(NT)。黑豹中的豹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与分类
黑豹的英文名“panther”来源于希腊语pan-(意为所有)和ther(意为野兽)。
黑豹是黑色豹属哺乳动物的总称,通常指黑色的豹(Panthera pardus)和
美洲豹(Panther onca)。这些物种的黑毛变种可分别称为黑色豹(
黑色 leopard)和黑色美洲豹(black jaguar)。
非洲豹(P. p. pardus)、
猎豹(P. p. fusca)、
斯里兰卡豹(P. p. kotiya)、
印度支那豹(P. p. delacouri)、
爪哇豹(P. p. melas)有黑色个体发现。美洲豹各
亚种均有黑色个体发现。
形态特征
黑豹
雄性体型更大,豹的体重约为28-60
千克,体长约为1.5-3米。
美洲豹体重约为36-158千克,体长约为1.5-2.6米。
黑豹头小,下巴结实,后腿比前腿略长。黑豹的皮毛看起来是全黑的,因为它们的皮毛细节可能会被漫反射光遮住。但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皮毛上的斑点可能会显现出来。其身体上的斑点为玫瑰花状,其胸部、脚和脸上有斑点,尾巴上有环,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花纹。
黑豹中的豹躯体修长,四肢粗短有力,爪强锐。头圆,颈稍短,四肢强壮,前肢较后肢略宽大,前足5趾,后足4趾,趾上均具灰白色锐爪。趾间、趾掌垫间长有浓密的短毛。善于攀爬。其耳小而圆,上唇胡须较长,眉弓处有眼毛,在密集的植被中移动时可以保护眼睛。鼻端裸露呈肉色。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胡须。眼上有十余根眉须。眼虹膜呈黄色。强光照射下瞳孔缩为圆形。夜晚眼睛可有
磷光闪耀。舌表面长有许多角质化小刺,倒生。腹下有3对乳头。肛门皱褶部有一对
腺体孔。门齿横列,犬齿发达、锋锐,呈圆锥状,单侧门齿、犬齿,前臼齿及臼齿数量分别为3-1-3-1,口中牙齿共30枚。
美洲豹身体结构与豹类似,但更为强壮,头较宽且尾巴较短。
体色形成
猫科38种动物中共有13种有黑色个体记录。但黑色性状较为稳定遗传的仅有豹和美洲豹两种。两者的黑色个体数量约占总数的10%左右。
黑豹的毛色是由豹的隐性
等位基因突变和美洲豹的显性等位基因突变决定的。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刺激动物皮毛和皮肤中褐黑素和真黑素的产生。虽然同一窝幼崽之间的黑色素通常不同,但完全黑色的个体是较为少见的。
黑豹中豹的毛色,是因为刺豚鼠毛色基因(ASIP)隐性突变,从而抑制褐黑素产生而形成的。而黑豹中
美洲豹的毛色,是因为显性
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1R)上的15个碱基对发生显性突变,造成真黑素在原本浅色区域毛发上大量产生而形成的。美洲豹即无ASIP亦无MC1R的个体呈灰色或
红棕色,这些个体在自然环境中基本都被黑色个体取代了。在豹中,亦可见个体毛色变浅及花斑呈红棕色的现象,此种毛色不利于夜间捕猎,故此种个体较为罕见。而两种基因变异都发挥作用的话,黑豹毛皮的底色变深,黑色斑纹颜色变得更深。
黑色个体在干燥开阔地区散热和隐蔽均处于劣势,而在潮湿丛林地区的黑色个体有散热的优势,同时又不易被发现。因此黑色个体多发现于此类地区。
在克拉克地峡以南,黑色个体占绝大多数,仅有2只非黑色个体被记录。
地峡南北的湿度差异明显,以地峡为界北部低于50%南部高于50%。此外潮湿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也是黑色个体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黑豹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非以及中南美地区。其中豹分布于
印度、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埃塞俄比亚和
肯尼亚。
美洲豹分布于
墨西哥、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哥斯达黎加、巴西、
秘鲁等地。
栖息环境
黑豹多栖息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雨林等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在开阔干燥地区如草原、
荒漠及洪水泛滥地区基本没有发现。
生活习性
活动特点
黑豹聪明而敏捷,善于攀爬。其四肢矫健,动作灵活,跳跃力很强。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奔跑,跳跃距离超过6米,跳跃高度超过3米。其视觉和听觉颇为敏锐。
黑豹中的豹在平时没有固定的巢穴、休息时常常爬到较高的树上,选择在叉枝、横枝干上爬卧。有时也在草丛中或悬崖石洞中睡觉。善于游泳,但较少主动到水中游耍。
黑豹中的
美洲豹亦善于游泳,但在炎热时会主动入水降温。
节律行为
黑豹一般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中潜伏,黄昏时开始出来游窜,直到黎明时方休息。在每天的19时-21和3时-6时最为活跃,通常在9时-15时休息。有时会在阴天的时候捕猎,但在靠近人类的地区很少昼间活动。
黑豹中的美洲豹在明亮的月夜伪装性能更好,更有利于
捕食,在白天的森林中也较活跃。
领地行为
黑豹一般单独活动,有自己的领地。黑豹中的豹
雄性领地的核心范围约为12平方千米,活动范围约为35平方千米。
雌性的核心范围约为4平方千米,活动范围约为13平方千米。雄性的活动范围更大,其领地会与多个雌性领地重叠。在干旱的条件下,其活动范围往往更大。它们用吼叫、尿液、粪便和爪印来标记领地。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可以允许其他
食肉目共存。
黑豹中的
美洲豹亦为独居,其领地范围通常更大。雌性领地面积25-38平方千米,雄性领地面积约为雌性的2-3倍。雄性通常比雌性移动距离更远,在旱季比雨季移动距离更长。
雄性和雌性的平均每日移动距离为3.3千米和1.8千米。
交流行为
黑豹能发出吼声。黑豹中的豹通常较为沉默,雄性会用吼叫来宣告领地范围,听到的雄性会用吼叫回应,并会在离开时继续发声。
雌性在发情期会柔声呼唤潜在的配偶,雄性也会轻声回应。有些豹吃东西时会发出呼噜声。豹的吼声可传音至数千米以外。
黑豹中的
美洲豹亦主要通过吼叫来交流。吼叫的音量渐强,频率渐弱,一般吼叫7-12次。当地猎人会用空心葫芦来模仿发情期雌性的叫声,以诱杀
雄性。
觅食行为
黑豹非常凶猛,攻击性较强。通常在暗处监视猎物,然后发动突袭。其深色的皮毛令其难以被发现。多从地面发动攻击,也会从树上扑下。
在攻击前通常蹲伏在地,接近猎物3-10米后发动攻击。在猎物做出反应之前就能将其扑倒,突袭失败后通常不会再去追赶猎物。一旦得手就会迅速将其杀死,它们要么咬开猎物的脖子,要么咬穿其
颅骨,然后拖到安全的地方吃掉。有时它们捕杀了几头猎物后还会继续捕猎,吃不了的猎物会用树叶和泥土埋起来。亦会抢夺
猎豹和其他小型肉食动物的食物。
黑豹中的豹力量足以制服10倍于自身体重的猎物,但其猎物体重多在10-40
千克之间。主要
捕食中型有蹄类动物,也吃一些小型食肉动物以及
灵长目、啮齿类、鸟类、鱼类等。食物缺乏时会捕食
两栖动物及昆虫等。有时,还吃较甜的果实。居住在人类居住区附近的个体会捕食家禽家畜。
黑豹中的
美洲豹吃的猎物种类超过85种。主要捕猎体型较大的动物,例如羚羊、(Tapiridae)和鹿。它们也捕食
眼镜凯门鳄(
凯门鳄)、龟、蛇、豪猪(Erethzontidae)、
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鱼、大型鸟类等猎物。
生长繁殖
求偶与交配
黑豹中的豹
雄性和
雌性都有多个配偶,它们通过尿液中的信息素来感知彼此。交配前雌性会在雄性面前来回走动,与其擦肩而过,或用尾巴拍打雄性。然后雄性爬上雌性,同时咬住雌性的后颈进行交配。交配时间平均为3秒,两次之间间隔6分钟。一对繁殖伴侣每天可能会交配100次,持续数天,在此期间它们会分享食物。
其繁殖行为全年均有发生,但在五月的雨季达到高峰。在中国和
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主要在1-2月繁殖。雌性的发情期为7天,发情周期为46天。若未受孕,
雌性会在下一个周期发情继续寻找配偶。
黑豹中的
美洲豹发情周期通常为37天,发情期为6-17天。发情期雌性会出现躬身、打滚、吼声变化,增加排尿标记等表现,
雄性也会出现裂唇反应。雄性性激素水平一直较高,但在洪水退去后达到峰值。可全年繁殖,但12-3月是交配高峰。
怀孕与育幼
在一窝
黑豹幼崽中,经常会有黑色个体和普通个体同时存在。孕期约3个月,每胎产2-4只幼崽,初生时幼崽闭着眼,约2周后睁眼,哺乳期约为3个月,2岁后幼崽独立生活。
母兽在产仔前会寻找岩穴、乱石、倒木或草丛的凹处作窝,窝构造极简单,仅为一平缓的凹处,内铺设一点干草和自己身上的落毛。母兽在捕猎时,会将幼崽独自留巢中长达36小时。它们经常移动巢穴,防止幼崽成为狮子和其他捕食者的猎物。幼崽在2周时学会走路,在6-8周时就会离开巢穴活动,并开始吃固体食物。母兽会将约三分之一的食物分给幼崽。幼崽的存活率在41%-50%之间。
生长与寿命
黑豹中的豹同一窝的青年个体在独立生活的最初几年里都保持联系,它们可能会留在出生地附近生活,性成熟约2-2.5岁。
雌性通常每2年生育一次,在8.5岁左右停止繁殖。野生个体可以活到10-12岁,圈养个体可以活到22-23岁,已知最老的个体为27岁。
黑豹中的
美洲豹雌性1-2岁,
雄性2-3岁性成熟,在野外可以活11到12年。圈养美洲豹的寿命可以超过20年。
种间关系
黑豹中的美洲豹除了人类没有其他天敌。而黑豹中的豹可能会被狮(Panthera leo)、虎(Panthera tigris)、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和
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
捕食其幼崽,成年个体也可能会被其杀死。亦偶尔会遭到豺(Cuon alpinus)的攻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黑豹数量约为豹和
美洲豹种群数量的10%。豹种群总数无具体数字,但其数量呈下降趋势。美洲豹2017年约有64000只,其数量有所下降。
主要威胁
黑豹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
人类活动的干扰,种群规模缩小以及非法交易和猎杀。由于黑豹对于森林的依赖性更强,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比通常毛色的个体更为明显。尽管有法律保护,在牧场附近它们仍然一出现就会被射杀。它们也是非法偷猎的受害者,人们认为其具有神秘力量,热衷于收集其皮毛、爪子和牙齿。
保护级别
黑豹中的豹于201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濒危(VU)。
美洲豹于2017年亦被列入该名录,受威胁等级为近危(NT)。
黑豹中的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美洲豹被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视为濒危物种。
黑豹中的豹及美洲豹2023年均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
保护措施
黑豹中的豹在阿富汗2009年起受到法律保护。2010年,非洲国家开始为遭到豹袭击的牧民一定的经济补偿。2014年博兹瓦纳禁止狩猎豹,2015年博兹瓦纳和
纳米比亚开展了包括豹的野生动物摄影
旅游活动,2016年
南非暂停狩猎豹。2015年在
俄罗斯开展了豹的
种群恢复工作。
黑豹中的
美洲豹在其大部分活动范围内受到国家一级的全面保护,在
阿根廷、巴西、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法属圭亚那、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马共和国、
巴拉圭、
苏里南、美国和
委内瑞拉禁止狩猎,在
危地马拉和秘鲁也有狩猎限制。墨西哥、巴拿马、洪都拉斯和巴西已经制定了具体的物种保护计划。
主要价值
黑豹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控制草食动物的数量,并传播粘在它们皮毛上的种子。
部落文化中的酋长和战士用豹皮作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巫医则用豹皮来驱赶厄运。豹经常被捕获用于动物展示,也经常成为狩猎活动的目标。 豹皮可供制作皮衣及装饰品。豹骨可入药,其作用与虎骨类似。
尽管在大多数国家捕猎
美洲豹是非法的,但美洲豹的皮毛还是被出售以获取利润。美洲豹也是生态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游客可能会在旅程中看到它们。
危害影响
黑豹中的豹当自然猎物数量减少时,会捕杀牲畜。受伤或体弱多病的豹甚至会把人类当作猎物。
黑豹中的美洲豹会捕杀牛和其他牲畜,这会导致农场主对其进行报复性捕杀。偶尔,美洲豹也会跟踪人类,但主要是为了让人们离开它们的领地,美洲豹一般不会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伤害人类。
相关文化
黑豹在世界各国均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在2006年的电影《启示录》和2018年的电影《黑豹》中,均出现了黑豹的形象。二战中的德国主站坦克亦以“黑豹”命名。
中国著名
摇滚乐队“黑豹”发行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金曲,其中《
无地自容》一首更是在各年龄段听众中广为传唱。
在各国神话中,亦可见黑豹的身影。中国
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
曹植所作《升天行》中,有“玄豹游其下,翔戏其巅。”的诗句,其中的玄豹就是黑豹,是一种神兽。
参考资料
Panthera.newworldencyclopedia.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