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六世(英语:George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英语:AlbertFrederickArthurGeorge),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
英国及其自治领国王、末代印度皇帝、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为
乔治五世次子,幼年患有口吃,青年从军历练,参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Bowes-Lyon)成婚,婚姻幸福美满。1936年12月11日,其兄爱德华八世决定退位与
华里丝·辛普森成婚,为处理宪政危机,乔治六世不得已继承王位,王号乔治,称乔治六世。二战时期,乔治六世发表广播讲话,表示与英国人民共克时艰,创立
乔治十字勋章和乔治勋章以表彰公民。慰问马耳他岛军民,视察军队,成为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在其统治期间,
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乔治六世成为首任英联邦元首。乔治六世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1952年2月6日,最终因冠状动脉血栓去世。1952年2月15日,安葬于英国英格兰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皇家墓室。 乔治六世长女伊丽莎白即位,称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乔治六世在位期间多次海外巡访,进行广播演讲,开展公开活动,访问战区和
军事基地,颁发
勋章和奖项,关注社会事务和慈善事业。乔治六世在政府事务中扮演了象征性的角色。 乔治六世在1939年9月3日发表的“与民同在演讲”(King'sSpeech)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后来成为电影《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的灵感来源。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赞扬乔治六世在困难时期的坚毅和领导能力,认为他是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12月14日,乔治六世出生于英国英格兰
诺福克郡桑德林汉姆府约克别墅。父亲是
乔治五世,当时为约克公爵,也是后来的乔治五世。母亲是维多利亚·玛丽·奥古斯塔·路易斯·奥尔加·保琳·克劳丁·阿格尼斯,后来的玛丽王后。乔治六世是二人的次子。
乔治六世出生时正值曾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出生那天正好是
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逝世三十四周年忌日,在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准许下,他受洗时被命名为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FrederickArthurGeorge)。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出生时即被称为约克的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HighnessPrinceAlbertofYork),为王位第四顺位继承人。
作为王室后裔,阿尔伯特却缺少父母的陪伴,在他的童年时期对他的情感发展造成了影响。在五岁之前,阿尔伯特习惯用左手书写,并且能够流利地讲话。然而,1900年,在阿尔伯特五岁生日时,父亲
乔治五世要求他改正左撇子的习惯,强迫他用右手写字。这个突然的改变给阿尔伯特带来了困扰,从此他开始患上口吃。口吃问题使得阿尔伯特成为周围人的嘲笑对象,他遭受到模仿和耻笑,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内向和不愿与人交流的倾向。阿尔伯特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变得困难,使他形成了缺乏自信和胆怯的性格特点。
此外,阿尔伯特还患有
慢性胃病和
膝外翻。为了治疗膝外翻,他需要每天佩戴重而紧密的夹板。这些夹板给他带来了痛苦和不适。由于腿部的缺陷和口吃的困扰,他在童年时期成为同伴们的笑柄。身体和心理上的病痛相互作用,使他更加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
军旅生涯
1909年,14岁的阿尔伯特作为海军学员加入了奥斯本皇家海军学院。1911年,阿尔伯特升入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继续接受教育,这些海军学院的学习期间,阿尔伯特在各种不同的海域中逐渐成长。1913年,阿尔伯特在坎伯兰号训练船上接受训练,该船在西印度群岛和
加拿大东海岸海域行驶。同年9月15日,阿尔伯特成为科林伍德号海军军官候补生。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尔伯特胃病一再复发,他参加战斗的希望破灭。1916年,阿尔伯特回到了英舰“科林伍德号”上,充当
少尉。阿尔伯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海战——
日德兰海战。1917年11月,阿尔伯特旧病复发,离开前线,未能亲眼见证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1918年2月,阿尔伯特被任命为克兰韦尔皇家海军航空服务培训学校的男孩主管。1918年4月,
英国皇家空军成立,阿尔伯特从
英国皇家海军被调至皇家空军。随后,他前往英国皇家空军位于圣莱昂纳德的军校,完成了为期两周的飞行训练,并指挥着一个中队。1918年10月23日,阿尔伯特飞越
英吉利海峡前往
法国的奥迪尼,希望在战争仍在进行时在欧洲大陆服役。在战争最后几周,阿尔伯特在法国南锡的英国皇家空军总部的独立空军部队工作。1918年11月,
英国独立空军部队解散后,阿尔伯特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参谋在欧洲大陆待了两个月,直到被调回英国。1919年7月31日,阿尔伯特正式获得
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资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尔伯特被送到剑桥的三一学院,攻读了一年的历史、
经济学和公民学,历史学家R.V.劳伦斯担任他的官方导师。1920年,阿尔伯特被受封约克公爵,开始代表国王处理一些公务。1921年,为了使贵族与平民增加接触,他设立每年一次的“约克公爵野营活动”。阿尔伯特通过担任工业福利协会的主席,得到很多关于工厂情况的第一手材料,被称为“工业公爵”。
幸福婚姻
1923年,阿尔伯特与斯特拉思莫尔伯爵的女儿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小姐结婚。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举止大方,通情达理,尊重丈夫。此外,她还为王室带来了崇尚音乐和艺术的趣味。这桩婚姻令英国王室感到十分满意。
乔治五世派阿尔伯特夫妇出国进行许多亲善访问,重要的有1924年去东非和苏丹,1927年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阿尔伯特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婚姻幸福且低调,1926年生下伊丽莎白公主,1930年生下玛格丽特公主。婚姻幸福、公务顺利使得阿尔伯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1931年,乔治五世在温莎赐与公爵夫妇一幢王家住宅,作为他们的乡村别墅。只要时间允许,他们就投身于园艺活动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这种井然有序的恬静生活却被1936年爱德华八世的退位事件猝不及防地打断了。
继承王位
阿尔伯特的哥哥爱德华喜欢社交活动,与名流社交,与
乔治五世希望皇室成员保持庄重和正统形象的观念不符。此外,爱德华的婚姻和离婚问题也引起了他父亲的担忧。因此,乔治五世希望阿尔伯特夫妇能够继承王位,认为他们更加适合担任国家元首的角色。
1936年1月20日,乔治五世去世,
爱德华八世继承了王位。爱德华即位几个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求婚,而辛普森是离异女性,遭到国内一片反对之声。爱德华八世意识到,如果他坚持和辛普森结婚,首相
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违背了君主作为政治中立的宪政原则,引发英国宪政危机。最终,爱德华八世选择了退位,放弃了王位,以便与辛普森继续他们的关系。爱德华八世退位后,阿尔伯特继承了王位。尽管阿尔伯特对成为国王感到不情愿,但为了解决由于
爱德华八世的逊位所造成的立宪危机,但阿尔伯特接受了这一责任。
1937年5月12日,阿尔伯特在
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温莎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取名为乔治六世,强调他与父亲统治的连续性,希望能重建公众对王室的信心。乔治六世登基后立即授予已退位的哥哥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头衔。两日后,乔治六世将嘉德勋位授予了他的妻子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为庆祝乔治六世的加冕,
英国在
斯皮特黑德海峡举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阅舰式。除了英联邦的一百四十五艘军舰外,还邀请了十八个外国海军参加,这也是
大炮巨舰时代各国海军的最后一次聚会。
统治早期
1937年,乔治六世登基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情况。在国内,经济长期不景气,失业人口骤增至,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罢工运动接连不断。与此同时,
爱尔兰的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在1937年获得独立。国际上,特别是在欧洲,德意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疯狂进行侵略活动。希特勒自1933年9月登上权力的高峰后,就肆无忌惮地推行扩军备战的侵略政策。
乔治六世统治早期,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1938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签署《慕尼黑协定》,实行绥靖政策,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参与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回到英国,受到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根据宪法,国王有义务支持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对于刚回国的张伯伦表达了极大地热情,邀请张伯伦与王室一同出现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这种君主与政治家的公开联系是不寻常的,因为按照传统,在白金汉宫阳台上露面只限于皇室成员。尽管当时张伯伦对希特勒的政策在英国民众中广受欢迎,但在下议院中仍有一些人反对张伯伦的政策。
1939年5月,乔治六世和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开始了他们的北美之行。他们首先访问了
加拿大,这是
英国君主首次访问该国。他们在加拿大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庆祝。这次访问对于加强英国与加拿大之间的纽带非常重要,同时也向北美其他国家传递了一个信号,即英国希望与他们保持紧密合作。随后,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前往
美国,并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会面。他们参观了
纽约世博会,并受到了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还接受了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前往他在纽约海德公园的私人庄园。这次会晤加深了乔治六世和罗斯福总统之间的友谊,并巩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加入二战
1939年9月,
英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向
纳粹德国宣战。1939年9月3日下午6时,乔治六世发表广播讲话,对未来的困难时期表达了担忧,并敦促人民坚定立场。
德军对伦敦进行了轰炸,乔治六世和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仍决定留在伦敦。他们在整个战争期间晚上乘车回
温莎古堡过夜,其他时间则留在
白金汉宫。
随着战事的推进,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1940年4月,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落入德国人手中,西线情况也不容乐观。同年5月底,
英国远征军被德军逼入绝境,标志着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破产。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乔治六世迫于压力,推举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LordHalifax)出任新首相,希望哈里法克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向希特勒献媚,做出最后努力。然而,哈里法克斯拒绝了国王的请求。万般无奈之下,乔治六世只好召见
温斯顿·丘吉尔,请他临危受命,接任首相。乔治六世并不喜欢丘吉尔,除了与丘吉尔性格不合之外,还有丘吉尔始终效忠的是
爱德华八世。
荣耀象征
丘吉尔接任首相后,乔治六世一直默默等待时机,树立起自己的形象。1940年9月10日,
德国战略轰炸机飞抵伦敦上空,往白金汉宫投下一枚炸弹,但未造成任何伤亡,而英国宣传部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使得国王夫妇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民族英雄。王室一家虽亲历空袭,却泰然自若,在四十多家媒体记者面前,乔治六世和王后表现出了坚决与
法西斯主义德国战斗到底的决心。乔治六世直言他们不会被吓倒,所有的工作仍将继续展开,他们将于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国王夫妇分头前往舒地茨(Shoreditch)、贝茨纳格林(BethnalGreen)和伯伊(Bow)等几个重灾区慰问灾情,以配合政府的宣传攻势。乔治六世创立了
乔治十字勋章和乔治勋章,以表彰公民的英勇行为。乔治六世每周都盛装出席在
白金汉宫举行的授勋仪式,亲自给荣立军功的将士颁发荣誉勋章,让每个授勋者都感到无比的荣耀。乔治六世坚持在白金汉宫里的一间狭小的临时指挥部中办公,安排出访活动,接见外交使团,发表个人演说,接受电台采访,经常与
温斯顿·丘吉尔商讨国家大事。在不懈努力下,英国人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42年11月3日,
英国陆军元帅
伯纳德·蒙哥马利(Montgomery)率领盟军在非洲阿拉曼(Alamain)战役中打败了德国隆美尔(Roemmel)的精锐部队,战争局势开始出现逆转,完全出乎英国预料。1943年,英国攻占了
欧洲战略要塞
马耳他岛(Malta)。
阿拉曼战役胜利后,乔治六世不顾军方的反对,毅然决然前往马耳他岛慰问。乔治六世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马耳他岛军民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识。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十天后,乔治六世在诺曼底海滩检阅了他的军队。同年晚些时候,他还视察了
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英军部队。
世界
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进一步推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胜利的步伐。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宣告
无条件投降,
英国胜利,称为“欧洲胜利日”(VictoryEuropeDay)。伦敦人声鼎沸,居民纷纷涌向街头,穿过
格林公园(GreenPark),聚集到
白金汉宫。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民族英雄
温斯顿·丘吉尔居中,乔治六世和王后居于两侧,接受群众的礼赞。整个下午,乔治六世一家和丘吉尔先后出场了八次,国歌反复奏响,人群中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
地位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进一步衰落,经济频临破产的边缘,综合国力严重下降,国际地位明显受挫,超级大国的地位被崛起的
美国和
苏联所取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全球蓬勃兴起,殖民地区纷纷独立,
大英帝国也逐渐解体,演变为英联邦。1947年,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
巴基斯坦两个独立自治领,乔治六世虽然仍是印度和
巴基斯坦名义上的皇帝,但已不再拥有统治权。1948年6月,乔治六世放弃了"印度皇帝"的头衔。1949年,
爱尔兰正式宣布成为共和国并退出英联邦。1950年,
印度成为共和国,但仍是英联邦的成员,乔治六世不再是印度的国王,开始使用新的英联邦元首的头衔。
晚年病逝
与此同时,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也迅速恶化。乔治六世身患动脉硬化引起右腿剧烈疼痛,被迫放弃了前往
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的计划。1949年3月,乔治六世进行了腰部交感神经切除手术。1951年,乔治六世因过度吸烟和劳累确诊
肺癌,深受病痛折磨。其长女伊丽莎白公主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开始对
加拿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1951年9月23日,乔治六世进行了左肺切除手术,但不幸的是
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右肺。乔治六世身体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每况日下。
1951年11月14日,乔治六世身体似乎大为好转,参加了查尔斯王子的三周岁生日会。同年12月,乔治六世甚至还事先录好了圣诞广播演讲,随后又动身去了位于英格兰诺福克郡的桑德灵厄姆宫,与家人共度圣诞。
1952年1月,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王子准备代替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月31日这天,乔治六世不顾身体状况和家人反对,依然决定前往伦敦为女儿送行。同年2月5日,乔治六世进行了狩猎活动。次日,1952年2月6日早上7点30分,乔治六世被发现在睡梦中因冠状动脉血栓去世,年仅56岁。
1952年2月15日,乔治六世的葬礼在
温莎古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乔治六世遗体葬于英国英格兰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皇家墓室,后在1969年3月26日迁入乔治六世纪念礼拜堂。其遗孀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儿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及
康诺的玛嘉烈公主、女婿
菲利普·蒙巴顿在后来相继葬入乔治六世纪念礼拜堂。乔治六世去世后,玛丽王太后也因丧子之痛一病不起,十三个月后去世。
为政举措
乔治六世在位期间,英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虽然国家的实际政府职能主要由首相和议会负责,但作为君主,乔治六世在一些方面发挥了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作用。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皇后进行了多次海外巡访,访问了英联邦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加强了英国与其殖民地和领土之间的联系,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乔治六世在战争期间通过广播演讲和公开活动,向英国人民传达了勇气、坚定和团结的信息。乔治六世在伦敦的遭受空袭期间坚持留在城市,旨在表达对城市居民的坚定支持和团结。作为君主,乔治六世访问了战区和
军事基地,与士兵和战争指挥官会面,并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和支持。
乔治六世还颁发了
勋章和奖项,以表彰英勇的军人和平民。乔治六世关注社会事务和慈善事业,他和王后参与了许多慈善活动和慈善机构的支持。他还关注
公共卫生、教育和
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改革。乔治六世在政府事务中扮演了象征性的角色,参加了国家元首的仪式和国内外的重要活动。他演讲并签署法律文件,象征着他对政府活动的认可和批准。
人物评价
乔治六世的长女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II)认为乔治六世是一位有爱心和关怀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国王,肯定乔治六世作为国王的执着与奉献。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乔治六世的女婿菲利普亲王(PrincePhilip)认为乔治六世聪明、正直和富有同情心,对国家和家庭都非常负责。
英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认为在决定英国命运的年代里,乔治六世的存在是英国之福,赞扬乔治六世在困难时期的坚毅和领导能力,认为他是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乔治六世的私人秘书约翰·卡拉汉(JohnColville)在《乔治六世的战争》(TheKing'sWar)一书中描述了乔治六世的个人品质和领导风格,认为乔治六世是一位谦虚、勇敢和有同情心的君主,他的坚定和稳重在战争时期给予了英国人民信心和支持。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爱与支持
1923年4月26日,阿尔伯特与伊丽莎白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伊丽莎白嫁给阿尔伯特后,给他带来了爱、理解和支持。由于口吃,阿尔伯特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1925年10月31日,乔治六世在温布利举行的大英帝国展览会上发表的闭幕演说,对他和他的听众来说都是一场难忘的折磨。 此后,乔治六世开始与澳大利亚籍语言治疗师莱昂内尔·罗格(LionelLogue)见面。乔治六世与罗格练习呼吸,伊丽莎白则耐心地和他排练。渐渐地,乔治六世说话不再那么犹豫了,演讲能力也有所提高。
国王的演讲
乔治六世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一些重要时刻发表了一些备受赞誉的演讲,他在这些演讲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并与民众分享了他的思想和情感。其中他在1939年9月3日发表的关于英国与德国开战的演讲,被称为“与民同在演讲”("King'sSpeech")。在该演讲中,乔治六世向全国广播他的演讲,宣布英国正式与德国开战。他表达了对战争的认识和艰难,并向全国人民传达了勇气和决心。这篇演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乔治六世以他坚定的领导力和与人民同在的态度,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重要时刻。此后,这篇演讲也成为电影《
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的灵感来源,并赢得了多项奖项,进一步传扬了乔治六世的演讲和他与民同在的形象。
后世纪念
1937年,
英国为纪念乔治六世发行了一枚面值5
英镑的金币,其直径为33毫米,重量达39克,采用917金材质精制而成。金币的正面展现了乔治六世的剑马图及其年号,而背面则刻有乔治六世的头像。到了1993年,
直布罗陀亦发行了“英国君王系列
纪念币”的第11枚,这枚纪念币的正面图案与系列首枚相同,均为乔治六世的剑马图,而其背面同样以乔治六世的头像为设计元素。
艺术形象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