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前光
梁前光
梁前光(1916年-1973年),出生于蓬莱区(今蓬莱市)南王乡宿驾埠村,是鼓词家和胶东大鼓梁派艺术的创始人。1929年,梁前光赴辽宁省营口市商店学徒。1938年5月,他参加了革命,并于同年7月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次年3月,梁前光进入沂南县山东鲁迅美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并在7月时任胶东军区独立营五连干事。1940年,他先后在八路军五支队前线剧团和北海区话剧团担任演员,期间编写了大量唱词,并在剧团演出前为群众和战士演唱,因此被称为“梁大鼓”。
个人经历
1929年,梁前光去辽宁省营口市商店当学徒。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次年3月,入沂南县山东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7月任胶东军区独立营五连干事。1940年,先后在八路军五支队前线剧团、北海区话剧团当演员。其间,编写了不少唱词,常在剧团演出前为群众和战士演唱,被称为“梁大鼓”。
艺术创作历程
1942年日军对胶东“大扫荡”,他随剧团疏散到蓬莱福山区栖霞市接壤的大柳行、燕子、门楼一带,利用组织蓬莱区盲人救国会的机会,认真向盲艺人周德香学习蓬莱大鼓,吸收福山盲艺人孙某的演唱特点,逐步形成了梁派大鼓独具特色的紧张调、愉快调、基本调、悲调等四大新腔,配备了圆扁鼓和鼓架,将竹板改为钢板,形成了独特的大鼓艺术——胶东大鼓。此后,他不断完善其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蓬莱龙山店盲艺人任福庭的钢板功,又吸收多种民间锣鼓和秧歌鼓点,形成了大鼓套、起声、甩腔、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板、散板、烧纸调等一整套唱腔鼓板结构。表演时,打破了“怀中抱月”式的轻柔打法,铿锵有力的钢板由慢到快、由快到急,很快将观众带进特定的战斗气氛中,具有极大感染力。
战争年代,梁前光不断创新鼓词为抗战服务,曾编写《打大黄家炮楼》《赵保原屠刀下的一家人》《女担架》等30余个歌颂战斗英雄、反映战争和土改生活的曲目,在胶东半岛各地演出,对鼓舞教育人民起了积极作用。梁前光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胶
东大鼓用过的钢板和鼓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陈列。
建国后,他被调至青岛市文联文工团、四方区文化馆工作。1956年被选为青岛市政协委员、文联筹委,培养了大批群众曲艺骨干。1973年于青岛市病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艺术创作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