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神话(Norse Myths)是指大约公元两世纪中叶诞生于北欧波罗的海西岸一带,持北日耳曼语语系人流传的古老神话。因主要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古代日耳曼人中流传,又被称作斯堪的纳维亚神话或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欧的希腊罗马神话一起,共同成为
欧洲文学、绘画、建筑、音乐乃至影视艺术的重要源泉。
北欧神话起源于公元1-2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区域内北欧先民对太阳以及天然的生物崇拜,他们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民族特点的影响,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北欧神话并不断进行
二次创作。北欧神话产生早期以歌谣的形式出现,从口头流传进而发展成为系统的神话体系。北欧神话体系属于多神系统,在巨人、诸神、小精灵和侏儒4个体系之外,还有动物化身两类妖怪系列。这些神话传说保存比较完整的主要有《埃达》《萨迦》《贝奥武夫》《
尼伯龙根之歌》等四部,体现了北欧神话从个体到体系化的过程。
北欧神话中,人类起源于树木,诸神因战斗而归于毁灭。整个神话体系既有完整的发展脉络,又是一个多神的系统,整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主宰。在文化方面表现出神的人性化、诞生即毁灭的生死观、重视荣誉和美德,以及突出女性地位等;神话学方面,反映出神人同形的神话色彩,以及诸神的层次、轮回等内容;宗教方面,北欧神话体现的是北欧先民的
原始宗教,没有专门的组织、人员和神庙等。北欧神话在国际学术界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对欧洲的宗教、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衍生出大量的影视、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国也有译作出现。
背景
北欧国家大多生活在
北极圈范围内,北欧神话的创造与北欧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民族特性及先民的生存方式相关,是对北欧先民生活的反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对北欧神话的影响。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于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冰雪,
极昼、
极夜、
极光等一切自然景观都在神话中有所展现。二是民族特点对北欧神话形成的影响。北欧神话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由古日耳曼人和
凯尔特人两个民族融合而成的北欧先祖。日耳曼民族崇尚武力而又注重理性,
波士顿凯尔特人喜爱幻想,富有浪漫气息。二者的融合使得北欧神话既具有日耳曼民族的气质,同时又遵循着
宇宙从创建到消亡以及人与神必死的规律。在北欧神话中,诸神个性鲜明,都清楚和巨人之间会有决定生死的搏斗,而结局全部都是无法抗拒的毁灭,成为北欧神话中悲壮、沉重的宿命观。三是北欧先民生活方式对北欧神话形成的影响。北欧先民以农
渔业为生,对有益于生产的
太阳、春天、雨、雷等自然力量充满原始崇拜,称之为神。而破坏生产生活的霜、雹、冰、雪等自然灾害被塑造为诸神的敌人。与此同时,北欧先民选择海盗之路也是为生计所迫,在神话中展现为崇尚武力的英雄形象和战争场面。
公元四世纪之前,日耳曼民族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
罗马帝国外围,过着“原始而狂野”的生活,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四世纪至六世纪罗马帝国逐渐落败后,日耳曼民族分别向西、北、东三个方向迁移。西日耳曼人居住在
莱茵河和
易北河一带,包括
撒克逊人、
法兰克王国人等;东日耳曼人包括勃艮第人、伦巴德人等;北日耳曼分布于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包括瑞典人、丹麦人、
挪威人和冰岛人。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也在传播自己的文明,但一旦定居,又为自己发明一个独特的世系,原本的文明或多或少地发生遗失。日耳曼神话因为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而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在原神话的基础上不断进行
二次创作。北欧地图。
历史沿革
产生
大约在2000年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北欧人信仰着许多神,其中有
主神奥丁、雷神索尔、丰饶之神
弗雷以及战神
提尔等。北欧神话就是叙述这些神祗事迹的故事总集。北欧神话产生的早期是以歌谣的形式出现,代代口耳相传。最初以神话故事为主,在转徙流传的过程中,增加了英雄传说故事。在大约公元1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北欧的文化、风俗以及
原始宗教以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公元8-11世纪,维京人崛起,进一步加强了对众神的信仰。维京人既是海盗又是商人,对以智慧和谋略夺取胜利的奥丁更加崇拜。随着王室、贵族权力的加强,奥丁的地位随之提升,在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都成至高的神祗。到12世纪左右,人们将这些口头流传的故事整理成书,北欧神话的全貌得以流传下来。北欧神话从口头流传的宗教传说到系统的神话体系,从对自然和神灵的畏惧、崇拜发展成为人战胜怪物的英雄史诗,最终在欧洲发展成为一条独特的神话谱系。
《埃达》
北欧神话流传最早的是《埃达》,口头流传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500年的
青铜时期,最终成书于公元12-13世纪。诗体的“埃达”是公元9世纪从
挪威迁到
冰岛的定居者带来的,大多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之久。12世纪末,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拉松从拉丁语“Edo”一词变化创作出冰岛单词“埃达”。然后被13世纪前
佚名的冰岛行吟诗人写定成篇,称之为“老埃达”“诗体埃达”“塞蒙恩德埃达”。斯诺里▪斯图拉松在13世纪写定的无韵体散文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被称之为“新埃达”“
散文埃达”“斯诺里埃达”。诗体《埃达》的手稿最早曾被在巴黎学习的冰岛历史学家塞蒙恩德(公元1056年-1133年)所得过,之后下落不明。
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至公元11世纪,北欧地区出现封建模式的国家雏形,先后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北海大帝国,征服英格兰,攻占
意大利部分土地,至1066年进入鼎盛时期,11世纪末土崩瓦解。《埃达》就是这期间流传在北欧地区的口头文学作品的笔录和集成,记载海盗和海盗生活,塑造出一批海盗神灵和英雄形象。经过民间几百年的流转后,内容和形式逐渐趋于丰富成熟,于13世纪前由行吟诗人笔录成篇从而形成了诗体埃达。
萨迦
北欧神话中关于英雄故事和传说的记载主要保存在作品“萨迦”(Saga)中。《诗体埃达》和部分“萨迦”共同成为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的主要来源。“萨迦”是
中世纪保留下来的众多散文的通称,总数不下150种,有史传萨迦和神话萨迦两类,总数不下150种。其主要成书年代在公元1200年至1300年间。例如《埃吉尔萨迦》成书于大约公元1200年,《鲑鱼河谷萨迦》成书于公元1225年,《尼亚尔萨迦》成书于公元1280年,《贡恩劳格萨迦》成书于公元1250-1300年间,《挪威国王撒迦》成书于13世纪,《伏尔松萨迦》则直接来源于《埃达》诗篇。
《贝奥武夫》与《尼伯龙根之歌》
公元1-2世纪在
丹麦、
挪威和
瑞典等地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于公元7世纪传至
冰岛等处。后来大部分记载北欧神话的作品遭到毁灭。一直到8世纪才初具文字规模,十世纪由僧侣修订成史诗《贝奥武夫》,它是北欧神话与
基督教融合的产物。与《贝奥武夫》并称为欧洲文学三大英雄史诗的《
尼伯龙根之歌》完成于公元1200年,其叙事和人物同样脱胎于《埃达》和《萨迦》。《尼伯龙根之歌》中表现出来的观念与《埃达》《萨迦》一脉相承,对于暴力、战争、武力的崇尚,所展现的生活态度更是对北欧维京海盗生活态度的继承和延续。
湮没
公元11-12世纪,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基督教会组织, 北欧地区的基督教化过程基本完成,但北欧地区的
原始宗教仍然继续存在了很长时间。北欧各民族在陆续接受
基督教之后,其战斗与冒险精神逐渐消失,也导致以殖民、掠夺和贸易为特征的“维京时代”的终结。12世纪以后,基督教以绝对优势统治了
欧洲地区,被作为
异教思想的北欧神话逐渐被摒弃。在强大的基督教面前,原始的北欧神话体系最终没能逃脱湮没的命运。
重现与复兴
17世纪初,
丹麦主教布吕恩约尔弗•斯汶逊在冰岛的一个
羊皮纸口袋里发现了《埃达》手稿,将手稿起名“雷吉乌斯经典”(CODEXREGIUS)。1943年将这部手稿带回
哥本哈根呈现给
丹麦国王。1665年丹麦出版《女占卜者的预言》和《高人的箴言》。此后,北欧和欧洲其他国家陆续翻译出版冰岛诗体《埃达》的部分或者全部诗篇。从1670年开始,英国
牛津大学开始收藏诗体《埃达》手稿的抄本。到19世纪下半叶左右,
英国、
德国、
法国等
欧洲国家不仅出版诗体《埃达》的全集,还兴起了一门专门的“埃达学”,但名称并不统一。
羊皮纸口袋保存了老埃达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埃达》的大部分诗篇被发现后,有的已残缺不全,有的字句颠倒缺行。之后陆续在别处找到一些诗篇并补充进去,学者们为此做了大量考据工作。羊皮纸袋里的珍贵手稿长期收藏在哥本哈根,1971年重新回到
冰岛,保存在
雷克雅未克的阿尔尼•马格诺松研究所(手稿博物馆)。
进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代形式的神话又再次复兴。《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被评为20世纪
英国文学经典,开创了当代“奇幻小说”(Fantasy Novel)的文学体裁。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通过《
》打造出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进而演变出电影、计算机游戏、沙盘战争模型、纸牌和玩具等文化产品。把
中世纪北欧神话传说改编为现代神话的创始者则是
德国的作曲家瓦格纳及其大型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英国作家图尔金(J. R. R. Tolkien)创作的《
指环王》说明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神话著作的诞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
神话体系
北欧神话是个多神系统,在谱系上可分为巨人、诸神、小精灵和侏儒等4个体系。其中巨人系是世界的创造者,始祖为
尤弥尔,他们是北欧神话中最初的神。巨人创造了诸神,同时又是诸神的主要敌人,小精灵和侏儒则为诸神服务,属于半神。北欧神话在神族、巨人族、黑侏儒和光精灵四大体系以外,还有以动物化身的两类妖怪系列。第一类为神族所用的,包括奥丁的神马斯雷普尼尔,渡鸦胡根和穆宁,为诸神和英雄提供鲜肉的神猪沙赫利姆尼尔,
托尔的神羊,宇宙树上报晓的神鸡等。第二类为与神族对立的凶猛野兽等妖怪,如洛基和女巨人所生的蛇妖尤蒙冈多、狼怪
芬里尔以及冥界的恶犬
加姆等。
主神奥丁
奥丁是万物神灵的主宰,是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神、全能的天父,世界的统治者。他是一个老者,由于是
独眼而显得凶残。他居住的英灵殿(瓦尔哈拉天宫)有540扇门,门前拴着八足骏马斯莱泼尼尔,他平时坐在象征权力的金色高背座椅上,脚前蹲着两只狼吉里(贪婪)和弗莱基(欲念),双肩栖着两只乌鸦尤金(思想)和莫宁(记忆)。他派出神鸦窥探其统治下世界各地的动静,发现异动两只狼就会扑上去处理。奥丁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而玩弄权术,把胜利作为馈赠,以致世间的邪恶往往战胜正义。奥丁将身边的瓦尔基里氏仙女以9人为一组,按照奥丁的意愿分赴各个战场决定战争的胜负,把作战英勇的战士亡灵引领到英灵殿与奥丁一起纵酒狂欢,第二天清早在殿前操练厮杀,随时听命为
主神奥丁外出作战。奥丁不择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避免毁灭,却也无法阻挡末日的到来和毁灭的命运。
雷神托尔
托尔是主神奥丁和大地女神费奥琴所生的私生子,奥丁却处处对托尔加以防范和嘲弄。托尔是防守疆土的战神,身材魁梧,腰束魔带,戴着铁手套,手执米奥尔尼尔魔锤,乘坐两头公羊拉的战车,常年在东方防御冰霜巨人和巨蟒的侵袭,保卫众神祗的家园。在北欧
原始宗教的后期,托尔的威望超过奥丁,成为最受尊重和供奉的神灵,受到北欧海盗、移民和工匠的崇拜。
丰饶之神弗雷
弗雷主管收成又主管生殖和情爱。拥有可以任意杀戮敌人的利剑和折叠自如的斯基布拉德尼尔宝船,坐骑是会飞的野猪。孪生妹妹弗蕾娅是繁育之神,司职繁殖生育和撮合情爱。弗雷往往和
太阳、生殖
图腾等联系在一起受到人们的供奉,因觊觎
主神奥丁的宝座而受到奥丁的惩罚。
火神洛基
洛基又名威利,是巨人法尔勃蒂的儿子,主神奥丁的同母兄弟。他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他协助奥丁创造世界和人类,与雷神托尔结伴抗击冰霜巨人。他也偷偷剪掉
托尔妻子
西芙的长发,诱拐长寿女神伊敦恩,当众羞辱主神奥丁,对诸神揭短露丑,怂黑暗神
霍德尔射杀光明神
巴德尔,与女巨人奥尔布达(古尔维格)偷情,生下
芬里尔恶狼、米德加尔德等一大群怪物。在末日来临时,这些怪物一起将主神奥丁咬死。
战神提尔
战神提尔是订立誓约的监护之神,是巨人西米尔之子。当时的契约担保人是重要的角色,遵守诺言和履行契约是最大的美德,提尔起到表率作用。众神祗诱捕芬里尔恶狼时,恶狼要求提尔将右手放进自己嘴里担保。
提尔明知众神有诈仍将右手伸进狼嘴,结果丧失了一只手。
神祗保护神海姆达尔
海姆达尔又名里格,满口金牙,目观四方,耳听八方,不论白昼黑夜都能看300里。他昼夜不眠守护天界的入口—比弗罗斯特彩虹桥。他肩上挂有大号角,遇有偷袭或者紧急变故,便吹起号角召集众神祗前来应付。
女神
北欧神话里也有不少女神,但地位没有男性神祗显赫,往往是男神祗的配偶。爱神
弗丽嘉,是主神奥丁的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山岗女神斯卡娣是巨人蒂阿兹的女儿;土地女神
西芙是雷神托尔的妻子;长寿女神伊敦恩是诗神
布拉基的妻子;戴着厚厚面纱的命运三女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英雄
北欧神话中的神族有埃西尔族、瓦尼尔族、巨人族等,主要以描写埃西尔族诸神活动为主。英雄传说则以沃尔松格族首领的活动为脉络。公元前13世纪前后的
冰岛人和挪威人,用散文的形式把
口头文学中祖先们的英雄业绩加以记载,从而形成北欧神话中的《萨迦》,反映了冰岛和北欧氏族社会英雄人物的战斗经历,也兼有人物传记、家族谱系和地方志的内容。贝奥武夫不但是
欧洲6世纪的一个历史人物,北欧神话中的《贝奥武夫》也是苏格兰民族的英雄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与《贝奥武夫》并列为欧洲文学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在萨迦《沃尔松格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历险故事。
贝奥武夫
贝奥武夫来自于
英国最早、最完整的英雄史诗《贝奥武夫》,诗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
丹麦和
瑞典南方。贝奥武夫是6世纪的一个历史人物。丹麦王希洛时加宫中出现妖怪格伦德屡屡伤人。瑞典南部高特族王的外甥贝奥武夫,率14武士刀丹麦铲除巨妖格伦德及其母怪。50年后,贝奥武夫带领11名勇士在侄儿威格拉夫协助下将残害百姓的火龙杀死,贝奥武夫也受伤而死。贝奥武夫因此被高特族人称为“人民之父”。
齐格弗里德
齐格弗里德的故事来源于《
尼伯龙根之歌》。故事讲述屠龙勇士齐格弗里德凭借勇气获得尼伯龙根宝藏,且
爱慕勃艮第国王昆特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齐格弗里德帮助昆特打败敌人并娶得冰岛女王布吕希尔德后,齐格弗里德也如愿娶得克里姆希尔特。10年后,布吕希尔德知道昆特是依靠齐格弗里德的力量才娶得她的,感觉自己受了侮辱,便唆使昆特的使臣在打猎的时候杀害了齐格弗里德。克里姆希尔特为了复仇,在寡居13年后,同意嫁给
匈奴王并借助匈奴势力为齐格弗里德报仇。
西格妮
英雄西格妮的故事来源于《伏尔松萨迦》。西格妮是伏尔松的女儿,西格蒙德的妹妹。西格妮的丈夫谋反,杀害了伏尔松并俘虏了他的儿子们,然后让狼群一个个吃掉他们。西格妮救出最后一个俘虏西格蒙德后,兄妹发誓要为父亲和兄弟报仇。为了让西格蒙德有一位血亲相助,西格妮隐瞒身份,乔装改扮生下儿子辛菲奥特里。同时压抑自己胸中的复仇热望,一直和丈夫住在一起。辛菲奥特里长大后,和西格蒙德一起攻进西格妮的家门,杀死西格妮的其他子女,并将其丈夫烧死在房子里。西格妮冷眼旁观丈夫被烧死后,自己也走进正在燃烧的房子,随丈夫一同赴死。
西格尔德
西格尔德的故事取材于《老埃达》,是《老埃达》中许多诗篇的重要题材。天神奥丁的侍女布琳希尔德因违抗奥丁的命令被罚长眠不醒,直到一位男人前来把她唤醒。她要求前来找她的人必须无所畏惧,因此奥丁在她的卧榻周围燃起大火。西格尔德纵马穿过烈焰,唤醒了布琳希尔德,其壮举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布琳希尔德便与西格尔德生活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西格尔德把布琳希尔德留在烈焰圈中,独自离去。西格尔德到吉乌孔家族与国王贡纳结为兄弟。国王的母亲格林希尔德使用魔法让西格尔德忘记布琳希尔德,与其女儿古德龙结为夫妻,然后又让西格尔德变成贡纳的样子,代替不敢冒险的贡纳去获取布琳希尔德的芳心。布琳希尔德随着变成贡纳样子的西格尔德回到吉乌孔家。西格尔德变回自己样子后,布琳希尔德认为他已经变心,而“贡纳”纵马闯过火焰去找她,于是就嫁给了贡纳。后来布琳希尔德知道真相后,让贡纳通过其弟将西格尔德杀死。布琳希尔德害死西格尔德后也自杀殉情。
重要作品
北欧神话以比较完整的书面资料保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四部,分别是:《埃达》(Edda)、《萨迦》(Saga)、《贝奥武夫》(Beowulf)、《
尼伯龙根之歌》(Das Nibelungenlied)。
《埃达》
北欧神话的主要内容包含在两部《埃达》文献中。《埃达》分为《诗体埃达》(Poetic Edda)和《
散文埃达》(
散文 Edda)。北欧神话的大部分素材保存在《诗体埃达》里,一般提到的埃达指的是《诗体埃达》。诗体埃达属于中古时期
冰岛故事的融汇,以诗歌改编后的神话为主题,分为神话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诗体《埃达》共包括38首诗篇。但也有30首说、35首说等,说法不一。38首中,有3首是
基督教传入后添加进去的,原手稿里没有。原来的35首大约是11世纪前的作品,包括神话诗14首(
叙事诗13首,教谕诗1首),英雄史诗21首(叙事诗18首,教谕诗3首)。诗体《埃达》更多地运用对话的形式,穿插许多来自民间的小故事;在
修辞手法上,运用类比、暗示、寓意和譬喻等手法,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多变性;语言风格上,韵文通过对话、独白和行动叙事,广泛采用叠句,放映了民间
口头文学的重要特征。
《埃达》属于吟唱作品,使用北欧史诗韵律,较多采用四行体一停顿,每行诗分为两个半行,中间一个停顿,有一种节奏音韵效果。这种韵律格式被埃达之后的大多史诗所采用,成为13世纪尼伯龙人诗体的先驱。
主要篇目
《女占卜者的语言》(瓦洛斯帕),是神话诗的代表作,从开天辟地和神人出现的世界创造说起,演绎到神族的太平盛世和部落战争,以及自然灾害和神族的毁灭。旧秩序被消灭后,新的世界再生复兴。《里格的赞歌》成篇于10世纪初期,讲述众神的守护神海姆达米化名里格到人间漫游,在三个家庭小住并在各家生下一群子女。三个家庭分别代表奴隶、自由农和军事贵族三个阶级。《洛基的吵骂》一诗反映氏族社会内部的矛盾重重。《斯基尼尔之歌》是一首爱情故事,表达北欧居民希望丰饶神与谷物神的结合给人类带来好收成的美好愿望。
《高人的箴言》是教谕诗的代表作(也译作《太上箴言》《天帝晓谕》《崇高之神的格言》《至尊名言》等),前半部分为各种格言,后半部分是主神奥丁叙说他偷盗智慧的语言(罗那古文字),以及学习掌握这些文字的重要性。诗篇中的诫谕有不少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具有现实和功利性,都是氏族社会的生活指南。其他教谕诗还有《西格德里弗之歌》《雷金的歌谣》《格罗蒂之歌》和《太阳之歌》等。
冰岛诗体《埃达》里的英雄诗篇多半很短,有的已残缺不全。主要内容包括以伏尔松家族为中心,海尔吉家族和伏尔隆德家族等三个家族的传奇故事。其中伏尔松家族的英雄故事后来衍生演变成为《伏尔松萨迦》和《尼伯龙人之歌》,保存了较多的北欧氏族社会的特征。
世界的开创
《埃达》的第一首诗篇《女占卜者的预言》(瓦洛斯帕)被誉为圣诗,讲述了世界的开创和毁灭的神话:远古洪荒时代,世界只有南北两极,最南边是火巨人
史尔特尔的火焰去,叫穆斯佩尔。最北边是冰霜严寒的极寒区,叫尼弗尔海姆。南北中间是宽大无底的金侬加裂缝。火焰和冰块相撞形成的烟雾和蒸汽将裂缝的边缘壅堵。漫长的壅堵形成巨人
尤弥尔,他的
腋窝生出后代,腿际长出子孙。伊米尔喝冰霜中出现的母牛奥拉姆不拉的奶维持生命,母牛舔食冰块,把埋在冰块里的伊米尔的儿子布里、孙子布尔救活。布尔娶女巨人
贝斯特拉为妻,生下奥丁、维利和威三个儿子,成为最初的神。他们长大后杀死巨人伊米尔,用他的躯体形成了世界:血形成湖泊海洋,肉形成土地,骨头形成山,牙齿变成岩石,脑髓变成云,头盖骨变成天空。于是便创造出了世界。为了抗击冰霜巨人的侵袭和保护众神祗的生存,他们用
尤弥尔的眉毛做成栅栏,在金侬加裂缝的中心建造阿斯加尔德城寨(成为众神的乐园),寨内修建12座宫殿,每个神祗都有自己的宫殿。安顿众神之后又创造了黑夜和白昼,以及
日月星辰等。
人类的创造
主神奥丁和两个兄弟在海上捡到两根浮木,奥丁用榆树造出女人埃姆勃拉;用梣树造出男人阿斯克。两个弟弟给他们生命、思想、官能、言语和行动。这两个人类最初的始祖立刻拥抱在一起,主神奥丁 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遮身蔽体。他们就开始了劳作、生儿育女,经营自己的家。奥丁和众神祗又在宇宙里建造了一座城寨米德加尔德,供人类居住。人类便被创造出来了。
创造宇宙(九个世界)
众神祗共同创造了宇宙,一共有九个世界,分为三个区域:用黄金白银造成的阿斯加尔德属于阿西尔诸神的乐园;有绿树青草、高山流水造成的米德加尔德,是人类的乐园;有阴雾弥漫、黑暗恐怖的尼弗尔海姆是死神海尔掌管的阴间地府,又称霞雾乡。兵霜巨人居住的严寒山区叫约顿海姆,即巨人之乡。宇宙的中央有一株大梣树伊格德拉西尔,有三条树根,一条通往巨人之乡,一条扎根在众神和人类居住的乐园,第三条通往冥府,把上中下三界沟通起来。这颗树撑住天地,使得宇宙有了生机,但它却必须忍受各种痛苦的折磨。
末日来临与重生
北欧神话认为,世界的毁灭从创世之初就伴随着众神祗和他们开创的一切,末日的毁灭也是旧世界的终结,称之为拉格纳洛克。在阿斯加尔德乐园,除了
主神奥丁忧心忡忡外,其他神祗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最后时刻到来前的混乱时期,天灾和兵祸接踵而至。持续三年的寒冬加上连续三年的战乱,神祗间的部落战争打得两败俱伤。南方的火巨人烧过来,众神祗四周的猛兽怪物一起出动,恶狼
芬里尔、米德加尔德巨蟒、凶狗加姆、火神洛基、死神海尔用死人指甲做成的死亡船一起围攻众神祗。主神奥丁率领众神祗和亡灵军队殊死保卫家园却全部被灭:主神奥丁被恶狼吞噬,雷神托尔中蛇毒而死,众神的守护神海姆达尔与火神洛基同归于尽,丰饶神弗雷被火巨人烧死。最终火巨人苏尔特放火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全部烧毁,大地沉入了海洋。旧的世界彻底被毁灭后,另一个世界又从大海里升起,光明之神巴德尔重返人间,奥丁和托尔的子孙幸存下来。但这已经不是神的世界,人类的后裔在一个理想社会里生存下去。
献祭
北欧神话中多神教独特的宗教仪式。诗体埃达中提到的献祭,在氏族社会早期一般是还愿献祭,把活人(战俘或者奴隶)、牲口、武器、船只等奉献给神。将活人倒吊在绞架上,用鲜血搀兑蜜酒祭神,或者剜出心肝作献祭。氏族社会后期由欢宴献祭取代还愿献祭,牲口在屠宰烧烤供奉神灵完毕之后由祈祷的人集体享用。献祭仪式还包括吟唱埃达诗歌、
占卜和起誓盟约等。由于条件限制,大多在室内举行,由领主带领部众献祭,无专职祭司。但在米湖等地也有两个大型的霍夫斯塔迪尔露天献祭场。
《萨迦》
北欧神话中关于英雄故事和传说的记载主要保存在名为“萨迦”(Saga)的作品中,多达150多种。“萨迦”分为“王室萨迦”“家族萨迦”“虚构萨迦”三类。“王室萨迦”又称作“历史萨迦”,其代表作为《挪威国王萨迦》。“家族萨迦”又称作“冰岛人萨迦”,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中心,记述他们的故事,代表作品有《贡恩芬格萨迦》《埃吉尔萨迦》《鲑鱼河谷萨迦》和《尼亚尔萨迦》。“虚构萨迦”又称“昔日萨迦”或“古代日耳曼英雄萨迦”,主要记述的是神话故事、志怪传奇和浪漫传奇故事等,某些故事在《埃达》里出现过。“虚构萨迦”的代表作是《伏尔松萨迦》。部分萨迦和《诗体埃达》是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的主要来源。
《挪威国王萨迦》
《挪威国王萨迦》(Sagas of the Kings of Norway),又称《挪威列王传》(Heimskringla),13世纪冰岛人
斯诺里·斯图鲁松所写。它记载了史前时代到公元1177年
挪威历代君王的王室生活、征战业绩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书中写到,北欧人的最高主神奥丁是首位将日耳曼部落带到
欧洲的领袖,他是一位伟大的勇士。奥丁去世之后,人们向他献祭并祈求胜利,人们认为奥丁并未真正死去,而是回到了在
亚洲的老家。他在老家保佑人们,偶尔会亲身去看望他们。《英林嘉萨迦》被看作《挪威列王传》的序篇,记载史前到公元900年的
瑞典国王谱系。这些史诗传奇和神话故事,反映了北欧先民早期的实际生活状况,在流传中逐渐建立起区别与欧洲其他地区的
文化认同,也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北欧早期皇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埃吉尔萨迦》
《埃吉尔萨迦》成篇年代约1200年,是“冰岛人萨迦”由兴起走向鼎盛过程中的一部杰作,描述的是诗人埃吉尔.斯卡拉格里姆松(约公元910-990年)的生平传说。
埃吉尔和他的祖先从9世纪末到10世纪末长达百年,反抗王权的斗争。前半部分叙述埃吉尔的祖父和父亲因不堪
金发王剪灭异己的血腥而逃离
挪威到
冰岛定居,而投靠王室的家族成员被杀戮。第二部分叙述埃吉尔既当诗人又当海盗,并参与了北欧海盗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战役,最终全身而归,返回冰岛。《埃吉尔萨迦》的作者是斯诺里.斯土拉松,作品的特点在于它的历史真实性和人物的塑造。是国际上萨迦学研究者争论最多的一部“冰岛人萨迦”。
《鲑鱼河谷萨迦》
《鲑鱼河谷萨迦》也可译作《拉克斯达尔萨迦》,成篇年代在公元1225年左右,是一部典型的家族萨迦。它是“冰岛人萨迦”达到鼎盛的标志,对已以后的冰岛文学和北欧文学影响最大。作品叙述了柯蒂尔一家七代人(或八代人)的兴衰荣枯和恩怨情仇,前后历经150年。按照家族萨迦的传统写法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柯蒂尔举家出逃和在
冰岛定居的家史。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终于在第二代人手上发达,不但成为一方大庄园主,而且还成为王亲国戚。第二部分则由兴至衰荣毕而枯,别的家族纷纷崛起取而代之。《鲑鱼河谷萨迦》把萨迦著作的写作技巧、文学价值推向新的转折点。
《尼亚尔萨迦》
《尼亚尔萨迦》大约成篇于公元1280年,著写者
佚名,是“冰岛人萨迦”里篇幅最长的,被誉为“扛鼎之作”。作品讲述两个好朋友贡纳尔和尼亚尔的故事。整个故事发展在大约950年至1016年的60多年时间里。第一部分讲述自由农
贡纳尔·默达尔从海外归来娶哈尔盖德为妻,因妻子不断滋事挑拨而导致贡纳尔被仇家烧死。第二部分讲述尼亚尔的儿子杀死了贡纳尔的亲戚而引发更大规模的仇杀,尼亚尔举家被烧死在屋里。尼亚尔的女婿进行报复杀掉了不少仇人。后来在
基督教的感召和启示下,双方终于放弃仇杀而赢得和平。
《贡恩劳格萨迦》
《贡恩劳格萨迦》》大约成篇于1250年至1300年之间,也有认为是13世纪最后10年。描述公元1000年前后活跃于北欧诸国宫廷的诗人蛇舌贡恩劳格的生平。篇幅短,故事紧凑情节生动,趣味性强。作品叙述诗人同美女海尔嘉青梅竹马并订下婚约,可是他从海外归来,海尔嘉已嫁与他人,诗人同那人决斗最终同归于尽,是当时风行的题材。
《伏尔松萨迦》
《伏尔松萨迦》的前身是《埃达》里的伏尔松诗篇,是日耳曼地区流传已久的
口头文学。讲述伏尔松家族的英雄西古尔德杀死恶龙得到宝藏后引发的争斗仇杀。是民族大迁移后,
匈奴与哥特王国争夺勃艮第和
莱茵河下游一带富饶地区的历史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传说本身并非完全虚构,中心情节贡纳尔杀死西古尔德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贝奥武夫》
《贝奥武夫》(Beowulf)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体,描写古代英雄与魔怪搏斗的故事。收藏于
大英博物馆的
手抄本大约写于公元1000年左右,全诗共计3182行。原作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700年左右,最初由歌者口头流传于早期英格兰家住的宴会厅上。《贝奥武夫》的内容虽然是北欧的故事,但英国人的祖先是北欧人,所以英国人认为《贝奥武夫》是英国人的民族史诗。古英文文字艰难,现代英文译本主要有1964年柏克莱加州大学版的Edwin Morgan的诗体译本,1940年
牛津大学版Charles W.Kennedy的诗体译本,1965年印第安大学版Lucien Deampearson的散文基本等。
《贝奥武夫》的整个故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贝奥武夫重创格兰德尔;第二部分,贝奥武夫杀死格兰德尔之母;第三部分贝奥武夫凯旋归国,继任为王;第四部分,贝奥武夫屠龙除害,以身殉国。
《贝奥武夫》在体裁和文字方面有七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每行四个重读音节,不重读的音节没有一定数目和位置;二是每行中间有一个停顿,把一行分为两截,每节各含二重音。每行自称句落很少连到下行;三是无
韵脚,大量使用
双声;四是古英文诗常用“
隐喻复合字”;五是古英文诗使用的字汇自有诗的词藻,与当时的散文和日常用语不同;六是叙述的方法急促,对于琐节不予说明,由一件事急转而下讲到另一件事;七是缺乏幽默,但喜用修辞学上的“间接肯定法”。
《尼伯龙根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与《贝奥武夫》并称为
欧洲文学三大英雄史诗,其叙事和人物同样脱胎于《埃达》和《萨迦》。《尼伯龙根之歌》是在萨迦《沃尔松格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历险故事,主人公的家谱一直追溯到埃达中的众神之父奥丁。
《尼伯龙根之歌》是
德国中世纪的英雄
叙事诗,由公元5-6世纪的两首民间叙事短歌发展而成,作者不可考。《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英雄传说,内容上是由两部原本不相连的传说《西格弗里特传奇》和《布尔恭腾王朝复灭记》重新组合而成。全书第一部分为第1至19章,涉及四位王家男女,恭特尔、勃吕恩希尔特、西格弗里特、克里姆希尔特的婚姻记。包括求婚和结婚的盛大场面和精彩故事,涉及两位王家姑嫂的不睦和纷争,还有英雄
骑士西格弗里特之死,包括密谋、残杀以及在
莱茵河沉降尼伯龙根宝藏等。第二部分为第20章至38章,讲述许特格为匈奴人国王埃策尔提亲,克里姆希尔特的第二次婚姻以及在
维也纳举办的隆重婚礼。克里姆希尔特不忘旧恨,婚后邀请众兄弟前往匈奴人王国,然后就是布尔恭腾人的多瑙河之旅,克里姆希尔特为丈夫西格弗里特之死以及为尼伯龙根宝藏所策划的复仇之战等。
特点
北欧神话最初起源于对太阳及大自然生成能力的崇拜,为北欧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一带所特有,因此具有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神话所不具备的特点。关于人类起源部分,北欧神话中最先被创造出来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创造人类的原料不是泥土,而是树木。在远古时期,斯堪的纳维亚一带被森林覆盖,树木多为梣树和橡树,树木被北欧民族认为是人类生命的起源。
北欧原始宗教中的诸神有缺点且不是永生的。南方的火和北方的冰也同样威胁着神祗,这是世界上其他神话中所没有的。北欧神话中,神的命运是死亡,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世界的毁灭。但诸神的灭亡不是世界的真正终结,而是旧世界的终结和新世界的孕育和产生,新世界比旧世界更加美好。
北欧
原始宗教不是一种“丰产的宗教”,其整个宗教所展示的主要是一种永恒的战斗精神。北欧神话中的世界因战斗而生,也因战斗而归于毁灭。北欧宗教诸神身上所显示的战斗精神是北欧民族与自然条件做斗争的反映。北欧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就是诸神与巨人、诸神与诸神之间的永恒战斗。
同时,北欧神话具有完整的体系,神族谱系庞大而清晰,故事情节脉络完整明晰。北欧神话在体系方面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有清晰、完整的发展脉络;二是北欧神话的多神系统;三是北欧神话中有世界树支撑的三层世界和九大国度。整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主宰,皆服从于各自家园的领导者,和谐共生。
文化内涵
文化方面,北欧神话所蕴含的内涵:第一、神性亦是人性。北欧诸神之 “神性”折射出的是古北欧人的“人性”。诸神并非完美无缺,神灵也会有衰老残疾和死亡。神族也是善恶交织的复杂体。第二、诞生即毁灭的生死观。北欧神话中有创世的荣光与辉煌,也有末世的毁灭与惨烈,反映出先民对生死的认知与思考。 面对灭亡,诸神致力于推迟毁灭的到来和开启未来。第三、崇尚武力。即使在死亡的阴影下,也要“活着”是北欧神话的另一个重要主题。神灵通过战斗获得荣誉和胜利并彰显生命的价值,这一精神贯穿北欧神话。第四、重视荣誉和美德。在北欧神话中,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与享受,更是为了个人荣誉。即使诸神为了争夺土地财富等原因违背誓言,也会心怀愧疚、恐惧不安。遵守誓约是众神最为重要的美德之一,占据了北欧先民生存理念的重要位置。第五、突出女性地位。北欧神话中的女性不仅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还有参与众神事务的能力。北欧神话中的女性甚至拥有预见未来的特殊功能,甚至英勇善战,反映出北欧先民的性别平等意识。
从神话学角度看,北欧神话是希腊神话之后最显著的神人同形的体系神话,其神人同形的色彩比希腊神话更为浓厚,同时依然有人兽同体观念的遗迹。在北欧神话中,海神有高低层次之分,低级的海神是远古所遗留的动物神祗,以后逐步“人化”,与人体混同,但不彻底。而高级的海神则可能是神人同形观念流行以后出现的新神。这种变化,与人类的自信心不断加强、人类力量逐渐增长的进程相一致。北欧神话的这些层次,说明神人同形观念对古老的动物神话的革命性影响。除了海神的层次,原始的、象征自然力的冰霜巨人族和新兴的天神(阿斯吉尔特神系)象征着北欧神话体系的基本对立的两端。在决定命运的诸神黄昏里,他们与众神一同归于毁灭。在北欧,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取用了神人同形的形式,历史意识彻底觉醒的标志则是神族与巨人族的同归于尽,也意味着历史新的曙光,为未来的“新神”及其历史让开道路。
宗教方面,北欧神话是北欧先民的
原始宗教,没有与之相应的教会组织、专门的神职人员以及专门的神庙,北欧原始宗教的圣地是树林,是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宗教仪式既可以在普通的社会成员家中举行,也可以在部落首领的家中举行。北欧原始宗教在古代社会的信仰范围广泛,生命力顽强,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是整个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支柱,虽然神祗的名称会有差异,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随着11-12世纪北欧地区基督教化过程的基本完成,北欧地区的
冰岛直到16-17世纪仍然盛行着
原始宗教。
影响
在国际学术界,北欧神话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除了北欧学者,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学者也在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
哥本哈根大学建立“阿尔尼•马格努松文献所”之后,冰岛政府在收到
丹麦归还的冰岛手稿后,冰岛政府成立专门的手稿研究所“阿尔尼•马格努松研究所”,专门从事对手稿以及中古冰岛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工作。
对欧洲宗教文化的影响
欧洲许多国家保留了多神教的习俗。比如,圣诞节是由纪念太阳神弗雷的庆祝活动演变而来,古代的北欧先民在一年中时间最长的一个夜晚举办歌舞、
宴会,迎接太阳神的回归。复活节(Easter)一词的发音“伊斯特”来自北欧神话春天女神约斯特雷(Eostre)的变音。复活节彩蛋来自于北欧神话中交换彩蛋迎接春天的活动,蛋象征生命的重新开端。
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影响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欧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一起,对
欧洲乃至整个欧美世界的文学、绘画、建筑、音乐、影视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世界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史诗埃达对北欧各国、
德国和
英国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埃达》直接衍生出德国的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
芬兰的民族史诗《卡莱瓦拉》也受到了冰岛《埃达》的直接影响。
诗学
英国的诗人以北欧神话《埃达》为题材,创造出大量诗作名篇。英国浪漫派诗人
托马斯·格雷直接以
冰岛《埃达》的题材创作出神话诗《命运女神三姐妹》(1761年)、《奥丁的降世》(1761年)等名篇,开创了浪漫派用北欧神话《埃达》为创作题材的风气。以《埃达》为题材创作长篇诗作的还有
英国诗人
威廉·莫里斯创作《地上的乐园》(1868年)、《伏尔松家族的西古尔德》(1876年)等,英国浪漫派诗人
W.H.奥登创作的《冰岛书简》也是以《埃达》为题材创作出来的诗作。
阿根廷超现实主义诗人博尔赫斯也从冰岛《埃达》中取灵感。
艺术美学
北欧神话中出现的魔法、神祗、巨人、死灵、精灵、侏儒、怪兽等,以及荒奇
陆离的世界,恢宏恣肆的场景,惊心动魄的战争,勇武刚猛的精神,使得北欧神话成为文艺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大众文化的源泉。
对西方习俗的影响
数字“十三”的忌讳。在信仰
基督教(Christiannity)的国家,数字“十三”和星期五是人们忌讳的数词和日期,被人们认为不吉利。其最早来源就是北欧神话。根据北欧神话,在英灵殿(Valhalla,奉祀阵亡战士灵魂的庙堂)举行盛宴,破坏和灾难之神洛基(Loki)赶到时,在场的客人正好是13位,结果光明之神鲍尔德(Balder)被杀。而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
耶稣最后的晚餐被门徒犹大出卖的那一天也是13日,又恰好是星期五。因而,数词“十三”和星期五被人们所忌讳。
星期的由来
方位词
在北欧神话里,神族和巨人族的祖先
布利和尤米尔发生战斗,一直到神族的后代奥丁、威利和维出现,才杀死了尤米尔。奥丁在创造世界时,用尤米尔的肉做大地,头盖骨做苍穹。奥丁挑选四个具有怪力的暗黑精灵 Nordri、Sudri、Austri和 Westri,分立在四个方位支撑苍穹。他们的名字就成为了四个方位词:北方(North) ,南方(South) ,西方(East) 和东方(West) 。
对宗教的影响
《
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
德国式的英雄史诗,号称“德语圣经”,对德语国家影响深刻。德国、
奥地利和
瑞士境内有许许多多的“尼伯龙根大街”“尼伯龙根广场”“尼伯龙根商厦”“尼伯龙根纪念碑”“尼伯龙根河谷”。奥地利首都维亚纳附近的图尔恩城于2005年7月在多瑙河畔建成一座尼伯龙根纪念碑,以一组铜像的形式再现《尼伯龙根之歌》诗文中的动人场面。
衍生作品
国际作品
影视作品
美术作品
其他作品
中国作品
评价
现代作家茅盾在著作《北欧神话ABC》例言中评价北欧神话:北欧神话虽然没有希腊神话那样古老灿烂,但也是欧洲文学的泉源之一脉,至少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就和这特殊的神话有血脉的渊源。从北欧人种原为亚洲中部移往这一说,我们将不以北欧神话有些地方和
中国神话的断片相像为可疑了。例如以日月蚀为天狼吞食之故,以大地为巨人伊密尔之身体创造等说,都出奇地和中国的神话断片相似。北欧神话因在尚未被诗人保存下来以前就受到了
基督教信仰的摧残,所以在整体上远不如希腊神话深宏广大,然而北欧神话的特殊结构却又表示了严肃的北方人的特质。北欧神话因为早被基督教信仰调和修正了,所以不能正确地反映原始的北欧人的信仰、习惯和
意识形态。这一点,或许就是北欧神话不为考古学者所十分注意的原因,但在文学上,北欧神话还是重要的材料。
英国十八世纪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卡莱尔:北欧神话体系的特色是一种显然的单纯与朴实,同古老的希腊神话的优美不同。它是思想,是深思的,粗陋的和热诚的心灵的真正思想,这些心灵对其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公平接纳,不是像希腊神话里的那种优美的轻净,半娱乐性;在这思想里展露出某种平凡的真实和朴实的力量,一种伟大的粗鲁的忠诚和英勇。
《
卫报》分析称:古老的北欧神话体系,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想象给出充满想象力的解释,人物也颇有个性。雷神有引发闪电的锤子、洛基可以随时随地地变成各种动物,众神间充满算计。这不仅对于孩子颇具吸引力,也适合在大银幕上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