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二次绿色革命(Second Green Revolution)指的是通过国际社会的努力,采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既能高产又能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以及功能性微生物,从而引发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这项革命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及食品的增长,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与发展
发展历程
农业革命通常被视为农业发生的全面性变化。历史上,自19世纪至20世纪,农业经历了多次革命性的变革,包括19世纪90年代的机械化革命、20世纪初的化学革命、20世纪前半叶的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的绿色革命。农业革命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重大的农业危机,同时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农业、食品、营养、医药、健康、能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都将经历深刻的变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生物经济的概念和发展平台,预示着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生物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形态,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并列。生物经济的兴起为农业及其他产业的绿色革命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和支持。
国际倡议
第二次绿色革命最初由世界WFC第16次部长级会议于1990年提出,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培育高产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在全球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化学物质过度使用的背景下,农业生产体系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问题,自然资源的基础质量和食品的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国际社会对第二次绿色革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阿卜杜·迪乌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均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以应对当前的粮食和环境危机。
特点
第二次绿色革命正处于全面酝酿和局部突破的过程中,即将迎来全球规模化的革命。与第一次绿色革命相比,第二次绿色革命在问题背景、发展目的、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政策与培训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然而,第二次绿色革命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包括绿色增长、多元化与可持续性。在信息经济时代和生物经济成长阶段,农业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而是扩展到了增进人类健康、提高营养品质、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等多个层面。此外,第二次绿色革命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涵盖了水稻、玉蜀黍属、大豆等多种作物,以及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也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一大亮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取代传统技术,带来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政策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问题与争议
尽管第二次绿色革命有望解决许多农业和环境问题,但也引发了食品安全、生命伦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争议。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这对环境有利,但也引起了公众对其潜在风险的担忧。
定位与展望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且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以促进农业生产及食品增长,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革命涉及到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其中转基因食品是多个子系统交叉的关键领域。因此,从主体和核心的角度来看,第二次绿色革命也可以被称为“基因革命”。
动力机制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动力来源于内外两方面的驱动。外部动力来自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内部动力则是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一致性,为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目标愿景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内在动力机制促成了农业的拓展。在农业革命的历史上,农业的功能和范畴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拓展。在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推动下,现代农业将进一步拓展,形成涵盖常规农业系统以及食品、营养、健康医疗、生物基资源、环境与生态等生物相关子系统的新型农业体系。这个新型农业体系将成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未来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和战略愿景。
目录
概述
背景与发展
发展历程
国际倡议
特点
问题与争议
定位与展望
动力机制
目标愿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