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原地址位于上海市
虹口区长阳路147号,占地面积60.4亩,原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德路监狱,新址为上海市青浦青东农场监狱片区。它曾被称作“远东第一监狱”,是中国一所超过百年历史仍在使用的监狱。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1903年启用。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后,至1935年最终定型。上海解放后,提篮桥监狱改称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后改名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1946年美国军事法庭在此设立法庭审判
日本战犯,1999年12月,建设于提篮桥监狱内的
上海监狱陈列馆建成开放。2013年3月,“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列入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7月1日,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完成整体搬迁。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百年监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年,上海监狱陈列馆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中国唯一一座被定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司法实体。对中国共产党史、革命史、抗战史研究有重要作用。
历史发展
清末初建时期(1895年-1912年)
清朝末期,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把租界内的华籍罪犯关押在各个巡捕房的拘押所内。
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公元1895年11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总监向董事会提出建造新监狱的方案。董事会批准后,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先后在靠近下海庙一带买下一大片土地和汇山路(今
霍山路)的22亩土地,决定在华德路(今
长阳路)编号为BC1234号的土地上建造新监狱。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开始建造,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元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监楼AB监正式启用。七月初六(公历8月28日)启用第二幢监楼CD监。两幢监楼均为4层,480间监室。监狱全部用青砖和宁波石块建成,硬木地板,钢筋水泥地坪,钢骨水泥门梁,监房全部为美式监房。狱墙外有监狱看守居住的2幢3层住宅大楼。整个监狱占地面积约10亩左右。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建成一幢三层高的女监,称E监,共36间监室。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AB监底层北端设置2间防爆囚室(橡皮监)。之后,又先后建成印度籍看守营房、仓库、洗衣房等功能用房。
民国改扩建时期(1913年-1949年)
民国2年(公元1913年)3月,提篮桥监狱建成少年犯监舍,时称“童犯感化院”,实行少年犯与成年犯分开关押。民国7年(公元1918年)至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先后新建并启用了FG监和HI监两幢监楼。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又新建J监和储藏楼。至此,华德路监狱共有AB、CD、E、FG、HI、J6幢监楼,监室1546间。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起,华德路监狱又购买30亩左右的土地向东扩建。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初,先后建成LM监、NO监、PQ监、RS监和小J监等。新的监狱管理大楼、扩展的厨房和洗衣房楼、工场大楼、新的
印度看守营房、新的监狱医院等也先后竣工启用。监狱各科室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9月迁入新址办公,监狱的大门从原
长阳路117号迁到147号。
华德路监狱在扩建的同时,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底开始,在1903年至1924年使用的狱区范围内,除保留FG监和HI监外,其余的AB监、CD监、E监、J监,以及老工场楼、医院等房屋全部拆除建设新的监楼。在旧址上新建的“十”字状监楼为外籍犯男监,“一”字状的监楼为外籍犯女监,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9月15日启用,成为专押外国籍犯的“西人监”,又称“外人监”。西人监单独一个院子,与华人押犯区域分开。新建的AB监、RD监也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8月启用。扩、改建后华德路监狱总占地面积60.4亩,
建筑面积64000多平方米。其中5层高的监楼9幢,4层高和6层高的监楼各1幢,各类监室近4000间,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民国32年(公元1943年)8月,华德路监狱门前的华德路更名为
长阳路,监狱的门牌随之更改为长阳路147号。
新中国时期(1949年以后)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法院接收
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9月,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成立。1951年8月,更名为
上海市监狱。1967年成立劳动综合工厂。1972年6月,上海市监狱恢复中队设置,至1978年3月,设10个中队。1978年,成为上海市公安局新收中心,新收整个上海市的成年罪犯。1983年3月,中队升格为科级建制的大队,共设10个大队。1984年10月,劳动综合工厂改名为申江服装厂。1987年升格为处级行政单位。
1992年8月,监狱内的“王孝和烈士就义处”被列为上海市
虹口区革命纪念地。1994年6月,
上海市监狱所在的长阳路147号建筑群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1995年6月,上海市监狱更名为提篮桥监狱。1996年,女犯大队和外国籍罪犯整建制迁往女子监狱、青浦监狱等处,提篮桥监狱除关押少量新岸艺术团女犯外,不再新收、关押女犯和外国籍犯。1997年8月,提篮桥监狱内原
日本战犯关押、审判和执行处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上海抗日纪念地点。1998年2月,大队更名为监区,中队更名为分监区;警卫大队更名为警卫队。提篮桥监狱继续发挥着监狱职能,对罪犯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技术教育和
劳动改造,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任务。
现状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属于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的内设机构,是全国唯一一所坐落于特大城市中心区域的监狱。从2001年5月起,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不再承担新收职能,成为关押重刑犯及港、澳、台籍罪犯的监狱。2010年8月,提篮桥监狱核定干警内控数为650人,内设9个监区、15个科室,监区建制保持不变。主要关押原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以及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重刑犯。
2013年5月,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提篮桥监狱内的“
上海监狱陈列馆”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监狱职能
截止2023年9月,作为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的下设行政机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发挥监狱职能,主要承担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刑罚执行。根据职能要求,
提篮桥监狱除设监狱党委、纪委、政治处、工会、团委等工作机构外,还设置有14个科室和7个监区机构。
主要建筑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现有的主要建筑物为1917至1935年间建造。1935年8月定型以后,共有
建筑面积6.4万多平方米,计3900多间监室,三面墙壁为钢骨水泥,一面为铁栅栏。铁栅栏上的锁具由英国霍勃·哈脱公司制造,3档锁舌,钥匙长十多厘米。
监狱四周是5米多高的围墙,内部除普通监室外,还建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
绞刑房)和室外刑场等特种设施,占地面积60.4亩,有5层监楼9幢,4层、6层监楼各1幢,以及工场楼(5层)、医院、办公楼、瞭望楼、新岸礼堂等主要建筑群。
首批建筑物
现有建筑物
其他附属建筑
上海监狱陈列馆
上海监狱陈列馆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内,1999年12月建成开放。设有序厅和中国监狱史、上海监狱史、日本战犯审判执行、监狱报刊图书、罪犯书画艺术等展厅。通过各类具有监狱特色的实物、场景和图片展示中国从夏、商、周以来4000多年和上海地区从元、明、清以来700多年的监狱历史和现状。完整地保存有国内罕见的防暴监(橡皮监房)和室内刑场(
绞刑房)。监狱陈列馆的馆舍为“十”字状的6层高西洋式建筑,1945年12月该处曾为“上海战犯拘留所”,
安藤利吉、
谷寿夫等几百名
日本战犯曾关押在这幢监楼内。该处也是中国境内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侵华日军
泽田茂、田中久一等40多名日本战犯在此受到审判,
镝木正隆等19名日本战犯在狱内被判刑处决。1946年1月24日,军事法庭对18名日本战犯首次开庭审判,其中5名日本战犯在提篮桥监狱内的绞刑房被处以绞刑,14名日本战犯在提篮桥监狱的刑场上由中国法警执行枪决。日本战犯关押、审判和执行处旧址于1997年8月11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2014年,
上海监狱陈列馆被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位置变化
华德路59号
提篮桥监狱启用于1903年5月,名称为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因为位于“华德路” (后更名为长阳路),所以也被称作华德路监狱、华德路西牢、上海监狱等。初期占地面积约10亩。附近除了下海浦的小河及
外,民居很少。监狱前面的华德路马路短、窄,一边是用以排水的水沟,后来修建了下水管道。华德路刚开辟时没有门牌号,随着马路的开发,陆续建起房屋后管理部门对华德路两边的住房编定门牌号,提篮桥监狱门牌编号为华德路59号,这是监狱的第一个门牌号。
华德路117号
随着提篮桥地区的发展,华德路的路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两边也新建了一些房舍。1930年前后,提篮桥监狱的门牌号被重编为华德路117号。 这是监狱的第二个门牌号。
华德路147号
随着监狱羁押犯人的增多,为了扩大监狱的收押量,从1928年起,监狱陆续向东面扩建,1930—1933年陆续启用了大工场、4幢5层高的监楼和8层高的监狱医院。同时拆除了监狱初期使用的大部分建筑物,新建了部分大楼,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外国籍犯人和中国籍犯人关押区域,国内外的犯人实行分别关押。在20世纪30年代其关押人数一度成为世界各国的监狱之首。1934年上半年起,开设监狱新大门(正门),监狱的门牌号编为
长阳路147号。
长阳路147号
1943年8月1日起,提篮桥监狱开始有中国人担任典狱长,监狱的正式名称为“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监狱前面的马路更名为长阳路,原有的门牌号由华德路147号改为长阳路147号。作为监狱边门的华德路117号大门改为长阳路117号。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
接管监狱,边门的长阳路117号大门重新编号改为长阳路111号。2013年4月,
提篮桥监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
黄浦江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重大历史事件
关押革命者
在
上海市解放前,提篮桥监狱曾被西方媒体称为“死亡之城”,据统计,仅1933至1942年间死亡2878人。
上海市是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许多知名人物、革命先驱在上海活动,从事革命,他们有的被杀害,有的遭遇囚禁。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以特殊的方式留下许多革命先辈的足迹。
1929年末,任弼时在上海主持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工作时被
租界当局逮捕,外警怀疑他是共产党人,将他押往提篮桥监狱严刑逼供。后来在周恩来领导的特科组织营救出来,任弼时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监狱东边围墙处,在抗战胜利前后是监狱的室外刑场。昔日的刑场中央矗立着
王孝和烈士的
雕像。1948年9月30日,共产党人王孝和遭到迫害,在此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为了纪念他,提篮桥监狱将这处刑场改建为“孝和广场”,也被称作“王孝和就义处”。1994年9月30日,提篮桥监狱举办“王孝和历史就义处暨
塑像揭幕仪式”。“王孝和就义处”被列为
上海市虹口区革命纪念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审判日本战犯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945年12月起,
美国军队借用提篮桥监狱关押日本战犯以及英、俄、美、法、犹太等其他国籍的战犯,军事法庭设在提篮桥监狱(时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又称“上海监狱”)内一幢6层监楼中的2层。从1946年1月24日,设在提篮桥监狱内的美军军事法庭首次对18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1946年2月至9月,美军军事法庭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判处死刑6人,判处无期徒刑8人,判处有期徒刑26人,无罪释放5人。到1947年2月14日,
美国军队军事法庭暨
日本战犯拘留所撤离提篮桥监狱时,共计审判日本战犯47人。1946年夏天,日本乙级战犯
谷寿夫被从
东京引渡至提篮桥监狱,1947年2月16日,
国民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公开审理谷寿夫一案。3月10日,谷寿夫被判处死刑,押往南京雨花台行刑。提篮桥监狱成为重要的抗日战争纪念地。
历史价值
创造多项“第一”
提篮桥监狱从1901年建造,1903年启用到1935年定型,形成一个高楼型的建筑群,一直沿用至今。提篮桥监狱在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监狱的同时,也创造了多项“第一”。
1、近代中国第一座建筑面积最大、收押犯人最多的大型监狱。提篮桥监狱占地60.4亩,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当时位居中国第一,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1909年开始,提篮桥监狱在押犯人突破1000人,押犯人数常年位居中国第一。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提篮桥监狱的关押人数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2、中国第一座实行“以分减刑”的监狱。1909年,提篮桥监狱按照
欧洲惯例,对判刑2年以下的短刑犯实行“记分减刑”的办法,以减轻监狱的压力。后来扩大到长刑犯。1918年起,减刑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以分减刑”是中国监狱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探索。
3、中国第一座在建筑、物品采购中运用招标方式的监狱。提篮桥监狱在建筑和日常管理中普遍采用
招标的方式进行,涉及的项目主要包括建筑、伙食、囚衣被和布料,以及其他物品等。
4、中国第一座综合利用科技实行管理的监狱。提篮桥监狱从建造开始,就注意把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监狱的建筑和实施中,并通过科技成果强化监狱的管理,保证
刑罚有效执行。提篮桥监狱的锁具历经百年,长期使用至今。提篮桥监狱是中国最早安装使用电梯;最早安装使用电话;最早建立巡更制度,为值勤看守配挂更表(类似闹钟的钢表);最早改装使用囚车;最早建有
地磅;最早铺设使用小铁轨的监狱。
5、中国第一座建立少年犯监区的监狱。1903年,提篮桥监狱在CD监楼的顶层(四楼)留出半边30间牢房,专门关押少年犯,时称“少年犯感化院”。1904年11月,启用三层楼高的E监,共36间牢房,专押少年犯。
6、中国第一座同步建设、同步启用医院的监狱。提篮桥监狱从1903年启用时,同步建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小型医院,犯人有病可以及时治疗。
历史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军事法庭于1946年1月18日,首先在提篮桥监狱十字楼二楼设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先于中国政府在10个城市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提篮桥监狱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审判日本战犯的地方。美军军事法庭在提篮桥监狱审判日本战犯的同时,提篮桥监狱还关押着27名
德国纳粹战犯,美军军事法庭于1947年1月在提篮桥监狱审判了21名德国纳粹战犯,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最低判处服苦役5年。同时,提篮桥监狱还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同时在室内刑场和室外刑场处决日本战犯的地方。1946年4月22日,
美国军队军事法庭通过室内
绞刑处决5名日本战犯。1946年11月,提篮桥监狱设立室外刑场。1947年8月至1948年9月,中国法警队先后在提篮桥监狱刑场对14名日本战犯执行死刑。因此,提篮桥监狱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史、革命史、抗战史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
从1901年开始建设,由10多幢高楼组成的提篮桥监狱建筑群,一直比较完好地保持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貌,成为影视界理想的拍摄场所。第一部在提篮桥监狱拍摄的影片是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拍摄的故事片《
铁窗烈火》,反映就义于提篮桥监狱的革命烈士
王孝和的事迹。之后,在提篮桥监狱拍摄过的影片还有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好事多磨》《子夜》,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陈赓蒙难》《
陈赓脱险》,
深圳影业公司摄制的《
少年犯》,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香港泰吉影片公司、台湾金鼎影业公司等联合摄制的《中华警花》,
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魔鬼和天使》,
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孽缘》,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
好人合算》。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
珊瑚岛上的死光》,许多外景、内景等资料摄取于提篮桥监狱。影片中“疯人院”的场景就来源于提篮桥监狱内6层高的”十“字型监楼。
监狱搬迁
2013年媒体报道,提篮桥监狱将开始搬迁。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当时表示,没有接到搬迁的通知,监狱的各项工作仍在有序开展中。
虹口区有关人士表示,提篮桥监狱搬迁及未来规划,主要由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确定。根据2009年批准的《北外滩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占地面积约60亩的提篮桥监狱已经纳入
上海市的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换行列。所在地块将置换为商业、文化和商办综合用地。监狱搬迁是个复杂过程,涉及可建造监狱的置换地块,以及后续的设计施工、装修等,最后才能将在押犯人迁移至新的监狱内。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网站关于提篮桥监狱的消息是2023年11月7日的报道《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奔赴,汇成百年老监狱教育改造新硬核》,说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仍在正常运行之中。
2023年3月,上海市虹口区发布《虹口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实施办法》,在推进城区有机更新方面,提出“配合推动提篮桥监狱搬迁,加紧研究提篮桥、山寿里片区风貌保护和功能注入。”
2024年7月1日,
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监狱管理局表示,提篮桥监狱已完成整体搬迁,新址选定在青浦青东农场监狱片区,搬迁后提篮桥监狱名称继续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