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1937年在山西发生的战斗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为了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对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第21旅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937年7月7日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为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并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为救国存亡,国共两党开始紧密合作。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先后被改编为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后进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负责的晋东北第二战区序列配合其作战,由于日军节节胜利,八路军115师为积极配合第二战区作战,于9月24日前往平型关冉庄一带隐蔽集结。
9月25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缓慢进入乔沟峡谷公路,早上7时许,待日军全部进入八路军第115师的伏击圈,在两侧山岗上伏击的115师步枪和机关枪突然一齐开火,手榴弹迫击炮同时倾泻而下。日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得节节败退,但不久日军开始反击,与115师抢夺老爷庙以北的高地,115师师长林彪发现日军企图后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以一个营的兵力抢占老爷庙。李天佑接令后随即令副团长杨勇率领686团3营出动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经双方激烈的战斗,115师最终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占领了老爷庙以后,115师开始依靠占地优势对日军进行猛攻,战至下午1时,被围日军1000余人全部被击毙。期间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第21旅团一部受到围击后,令在蔚县涞源县的日军前往平型关解围,但被115师骑兵营(刘云彪)和独立团(杨成武)所截击,致使其未能前往支援。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地区前线的首战,也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之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对敌后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
历史背景
战前态势
1937年7月7日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市天津市地区相继失陷,至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军为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并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为救国存亡,国共两党开始紧密合作。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抗日总动员令,号召全国抵抗日本侵略,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于8月22日宣布在陕甘宁辖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1937年9月11日改称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指挥(1937年9月11日改称副总司令),叶剑英(黄埔军校教官)任参谋长,左权(黄埔1期)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9月11日,中国国民党八路军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负责的晋东北第二战区序列。当月中旬,由平绥路东段向西南进犯的华北方面军坂垣第5师团,在察哈尔省派遣兵团的配合下,先后侵占阳原县蔚县广灵县随后向山西省浑源县灵丘县进攻,企图迅速侵占太原市。为了保卫太原和山西腹地,中原地区方面第二战区除调主力第6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于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内长城一线,利用长城沿线有利地形和既设国防工事抗击日军外,同时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开赴晋东北,协同坚守内长城防线。
为此,八路军总部于9月中旬令八路军第115师主力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以343旅前出至平型关东南上寨隐蔽集结,344旅向上寨机动。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占领了灵丘县城。两日后,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的主要阵地发起进攻,但随即便受到了第二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和第八十四师的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双方皆伤亡惨重,日军也因此暂停了进攻的节奏,开始向三浦敏事请求增援。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则命令傅作义率领两个旅增援,同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协助作战。因此,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
平型关地理位置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灵丘县交界处东北边境,其是北平通向晋北的交通要道,亦是是长城要口之一。距县城65公里,西去雁门关115公里,南近河北阜平县界。四周群山迭起,沟渠隔行扫描。关内只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狭窄沟道,长十多里,沟深数十丈。沟底通道只能过一辆汽车,错车的机会极为有限,而南北沟岸却是比较平坦的山地,地势十分险要,是进行伏击的理想地形。
战前部署
勘察地形
1937年9月20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移动,伺机侧面攻击向该线进攻的日军。接到命令后,第115师师长林彪为了熟悉作战地域地形亲自乘军用卡车到距离日军仅5公里的灵丘城侦察敌情,同时对平型关一带的地形进行现场勘察。林彪第一次勘察地形是前往了平型关关口,在关口北侧山岭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及道路,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随后下山沿着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前往乔沟至东河南查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第二次勘察则是前往老爷庙,观察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貌。第三次勘察则是在上寨动员会后,林彪等人到达现场向各团指定了埋伏地点,并确定了师、旅、团指挥所的位置。
制定计划
1937年9月22日,日军第5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县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在上寨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并制定了初步计划。次日第2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便提交了“平型关出击计划”,随后林彪便与聂荣臻组织与会干部前往现场勘察,并作出设伏部署。不久接到侦察员报告:日军已经进至蔡家峪以东地区,有第二天进攻平型关的可能。为成功围剿日军,林彪和聂荣臻下达“第343旅于24时出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阵地,第344旅随后跟进”的命令,当晚,第115师主力部队从上寨、下关冒雨急行至离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一带,隐蔽集结,进行战斗准备,同时八路军又以一部分力量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战斗序列
中国方面
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共出兵12000人。
日本方面
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西村利温大佐)
战斗经过
战斗打响
1937年9月25日拂晓,除344旅688团被山洪所阻未能到达预设阵地外,115师其他参战部队皆隐蔽地进入设伏地域,完成了战斗准备。上午7时许,两架日军侦查飞机从东飞来,在第115师埋伏的阵地上空不断地盘旋,在没有发现异常后便飞走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便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部队最前面是日军的汽车(100余辆),中间是重车辆(200余辆)。
早上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八路军第115师的伏击圈,由于前夜下雨,道路窄而泥泞,日军行进极为迟缓。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路口时,随着信号弹的发射,115师685团打响了第一枪,随即686团和687团也加入了战斗,两侧山岗上伏击的115师步枪和机关枪一齐开火,手榴弹迫击炮同时倾泻而下。
日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片混乱,汽车也将公路也堵住了。八路军趁机对日军发起进攻,5连连长曾贤生首先带部队冲下山去,20分钟内便用手榴弹炸毁日军后尾的20多辆车,685团则迎头截击日军部队,不久便歼灭了日军一部;687团将日军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同时将抢占韩家湾北侧高地的一股日军迅速歼灭,从而切断了日军的退路;686团勇猛地冲向公路,将日军截断包围,与其展开了白刃格斗。
不久,日军开始利用汽车及当地地形进行就地反击,由于日军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在猛烈地火力压制下,冲下山头的八路军难以压制敌人的火力,牺牲了许多战士,686团副团长杨勇则在激战中负伤,但其仍继续指挥部队作战,685团一连连长曾贤生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在肉搏中牺牲,而第9连战至最后仅剩10余人,而剩余的日军为了反击,开始向老爷庙以北的高地发起进攻。
抢占老爷庙
老爷庙一带是南低北高的山地,再往北是制高点老爷庙梁,而占领制高点的军队将掌握在平型关战场的主动权。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发现日军企图抢占老爷庙后,立即对686团团长李天佑下令以一个营的兵力抢占老爷庙。李天佑接令后马上返回师指挥所,立即令副团长杨勇率领686团3营出动攻占老爷庙,侧翼则加强火力支援三营冲锋,2营随后跟进。此时一部分日军已经抢占了老爷庙,但由于其不懂山地战术,仍有大部分日军在公路上。随即3营士兵冲到公路上,开始与公路上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经过半个小时的拼杀,日军的进攻开始落于下风,便躲到汽车底下进行反击,八路军第115师的是士兵在与日军的拼杀过程中由于很多士兵缺乏战斗经验,故伤亡很大,九连仅剩十余人,但战斗依然在进行着,在687团2营的支援下,686团3营与687团2营一部相互配合及时堵住了日军向老爷庙突围的缺口,最终使得115师占领老爷庙制高点。
截击援军
占领了老爷庙以后,115师开始依靠占地优势对日军进行射击,日军逐渐溃败,八路军趁势发起猛攻,将日军残余士兵压迫到老爷庙至小寨村的峡谷之中。同时期,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第21旅团一部受到围击,急令在蔚县的一个团的日军前往救援,又命令已至涞源县以西的第9旅一个团先期进逼平型关解围。
但该两路援军在半路遭到八路军第115师骑兵营(刘云彪)和独立团(杨成武)的截击,当日军第9旅沿着从涞源通向灵丘县至平型关的大道进入115师的有效火力范围时,即刻对其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并同企图夺路驰援平型关的日军进行肉搏格斗。期间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下令一连士兵从正面对日军发起进攻,三连则从左派袭取隘口,战斗期间三连第九班班长李洪迪负伤数处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击退日军。此一战,前往支援的日军伤亡惨重,故未敢继续前往支援。
剿灭日军
被围困在平型关地区的日军则在6架飞机掩护下,再次向老爷庙及附近地区发起猛攻,企图冲出八路军第115师的包围,但由于日军与115师的士兵处于近战状态,故日军飞机并未敢进行轰炸,最终飞离战场。
随后日军数次冲击皆被扼守该地的686团3营击退,随后李天佑集中686团主力,在685团和687团各一部的协同下对剩余日军残部发起了总攻,战至13时许,被围日军全部被击毙。随后第343旅主力向平型关西面东跑池的日军发起进攻。
战斗结果
平型关大捷第115师全歼日军第21旅1000余人,摧毁日军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战斗中第115师伤亡600余人。除此还缴获日军步枪千余支,轻重机关枪20余挺,九二式步兵炮1门,战马50余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战斗后续
1937年9月25日黄昏,日军第343旅向东跑池方向发起进攻,由于正面布防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该地日军2000余人突围。平型关正面的日军得到从浑源县南下的日军的增援于9月27日攻占繁峙县北、雁门关以东的茹越口长城阵地,29日又突破二线阵地铁甲岭,占领繁峙县城,随后袭击了正经过繁峙东进的中国第35军一部,城内的中国第34军军部退至峨口。至此,日军阻断了平型关正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将平型关附近阎锡山等部阻隔在繁峙以东,为防止日军切断经峨口至五台山的退路,阎锡山随即下令内长城防线各部向南转移至忻府区、忻口间组织防线保卫太原市。阎锡山等部撤退后,日军随后又相继占领代县包头市
战斗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地区前线的首战,也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之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首战平型关捷报传出,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称赞和好评,各地的贺电、贺信达百件之多。同时,平型关大捷增强了中国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对敌后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晋南仅用一个周就招兵3000多人,此后,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不断建立和扩大,逐步取代了中国国民党军队华北地区战场的主力地位。
相关评价
相关作品
战役纪念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该遗址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是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遗址包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纪念碑、将帅广场、主战场乔沟、老爷庙争夺战遗址和八路军第115师指挥所旧址、烽火台等13个景点。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平型关大捷遗址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纪念意义,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学术研讨会
2012年9月25日,为纪念平型关大捷75周年,灵丘县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协办,中共灵丘县委宣传部、大同市委党史研究室、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承办。会议主要讨论了平型关战役的基本事实、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游击战争等问题。
将帅回忆
平型关大捷后,许多参与此战的将帅书写了关于此战的回忆及经验。如聂荣臻元帅在1986年8月作诗《忆平型关大捷》,当时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在战后书写《平型关战斗经验》一文。杨成武上将在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题词:平型关壮我民族魂。孙毅中将2002年平型关大捷六十五周年时题词:平型关精神永存。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战前态势
平型关地理位置
战前部署
勘察地形
制定计划
战斗序列
中国方面
日本方面
战斗经过
战斗打响
抢占老爷庙
截击援军
剿灭日军
战斗结果
战斗后续
战斗意义
相关评价
相关作品
战役纪念
平型关遗址
学术研讨会
将帅回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