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
1981年在华北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代号“802”,是198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地区举行的一次现代化装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1981年9月14日至18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兵演习,9月19日举行了阅兵式、分列式。
这次演习基于美苏冷战、中国面临霸权主义威胁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确立等背景,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直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组织实施。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空军航空兵大队和空降团,连同保障部队共11.4万余人,包含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空军航空兵、空降兵等军兵种,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火炮1541门,飞机285架,汽车10606辆。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反侵略战争为背景,基于“敌国‘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中国‘中国工农红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取中国战略要地;‘红军’发现‘蓝军’大规模入侵的征候后迅速实施坚守防御与抗击”的设想,主要演练“模拟‘蓝军’集群坦克进攻”“空降与反空降”“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四个科目。实兵演习结束后的次日举行了阅兵式、分列式,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陆、海、空军受阅部队,并发表了讲话。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诸军兵种实兵实弹演习,检验了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特点,探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问题,对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面建设、增强中国人民战胜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勇气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演习背景
国际背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中东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共和国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相继爆发。中国安全环境极其恶劣。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封锁战略。自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中苏关系极度紧张,苏联仍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的南部和西南边疆也不安定,越南在苏联支持下不断挑衅中国。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暴露了干部指挥能力弱、战士军事素质低、部队协同作战能力不强等问题。
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组织过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第一次是1955年,由叶剑英元帅主持在辽东半岛举行的抗登陆演习,参演部队将近5万人。第二次是195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在杭州湾穿山半岛举行加强步兵师渡海登陆对筑垒防御之敌进攻的示范性战术演习,参演部队有2万多人。第三次是197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举行的打敌集群坦克的军事演习,动用了1个坦克师和2个步兵团,加上参演的空军部队,也是2万多人。
国内背景
邓小平强调军队训练
新中国成立后,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原地区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与损失,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也深受其害。十年动乱,军事训练几乎被取消,全训部队还不足30%,官兵的军事素质降低,战斗力明显不足。
1975年1月,邓小平在第二次复出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求部队多搞些演习,要提高战斗力,但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始,邓小平被打倒,壮志未酬。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集团,结束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全国局势逐步趋于稳定。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1977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并一再叮嘱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因为不打仗,部队军事素质的提高就得靠训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同时,邓小平积极推动各种冤假错案的平反,医治了“文化大革命”给军队造成的创伤,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军队的建设。但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中国军队的形象受到损害,军政军民关系也出现了隔阂,一些军队领导抓军事训练更是心有余悸。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确立
1980年1月,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重新审视中国军队的战略方针。
1980年9月17日到10月16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在北京举办全军高级干部战略问题研究班,代号为“801”会议,核心内容是探讨和确立新形势下中国军队军事战略方针以及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的作战样式。10月15日,邓小平在“801”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采取“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同时,在“801”会议上,他强调制定作案预案的必要性,即搞合成军的作战训练。他说:“比如说,在华北等地区,首先搞一两个合成军。现在普遍搞不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有一两个集团军作基础,就可以进行合成军的训练,免得战时临时组成,指挥员都不会指挥。”此后,根据邓小平指明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的作战形式,要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为主,并同运动战、阵地战紧密结合。
演习准备
演习方案
方案策划
为了贯彻中央军委“801”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思想和邓小平的重要指示,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共同发出关于1981年加强军事训练的指示,明确指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于秋季组织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提出要在几个主要方向上分别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当时考虑了三个方案:第一,在华北地区,可以组织方面军的防御作战演习;第二,在西北方向,可以组织以阵地防御战、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要内容的“三战”演习;第三,在渤海湾方向,可以组织抗登陆演习。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总参谋部最后倾向于首先进行华北演习,具体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北地区,目的是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御作战的实施,以及战役规模的坚守防御。原因是这里的设防工程和地形情况比较合适,演习地区土地较贫瘠,占地赔偿可以少花点钱,而且演习地区位置居中,便于组织大批人员参观。总参谋部将华北地区演习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组织实施。
华北大演习的意向出来后,中央军委原则同意了总参谋部的建议,确定这次集训、演习的代号为“802”,并指示总参会商北京军区,尽早制定出演习的具体方案。1981年春节前夕,时任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震以及总参谋部军训部有关人员,驱车来到北京军区,共同研究组织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问题。北京军区行动迅速,很快就提出了演习的初步设想。1981年2月25日,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马卫华来到中央军委,详细汇报了集训特别是演习方案,内容主要有集训的课题,集训的目的,集训的内容、方法、步骤,集训的对象,集训的时间、地点,集训的组织领导。军委等领导原则上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设想。但有的领导也担心,这样大规模的演习在国际上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此外也特别考虑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因此军委等领导要求总参谋部与北京军区再次商议,准备大、中、小三个方案,然后以专题形式上报中央军委审批。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把拟制演习方案的任务交给了张震,让他同秦基伟、马卫华具体商量。由于他们的想法比较一致,大、中、小三个方案的设想很快就出来了。第一方案,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主要演练四个科目:一是模拟敌军集群坦克进攻,二是空降与反空降,三是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四是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参加演习的兵力,共计13个师零12个团又5个营,10.5万余人,汽车8600辆,坦克850辆,装甲运输车386辆,火炮1763门,飞机178架。第二方案,方面军编成内的防御战役演习。减去空降反空降的科目,参加演习的兵力压缩到5万余人,参演的汽车、坦克、装甲运输车、飞机也都相应减少。第三方案,只搞集训,进行战场勘察和集团作业,不搞演习,只需经费77万元。
方案确立
1981年3月6日,张震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主要汇报张家口市以北地区演习的准备情况,提出三个方案的设想及其根据,对所需经费也作了初步预算。看完张震的来信,邓小平认为有必要当面听听总参谋部的意见。
1981年3月10日上午,杨得志、张震驱车前往邓小平住处,汇报了三个方案提出的经过和依据,也谈了一些其他领导担心的问题,如搞大规模演习,国家财政能否给予经费保障,会不会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等。邓小平对此发表了意见:“这次演习在政治上苏联会有什么反应,不要去考虑。这与海军部队在海上演习不同。海上演习可能引起人家猜想,而我们只是在陆地上搞演习,与海上演习就不一样了……苏联也搞嘛!苏联红军每年要搞多少次,规模也不小,也没有政治上的反映。我们过去也搞过嘛……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我们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到部队训练的成果。这样大规模演习,我们好久没有搞了。”同时,邓小平也提出要搞一次阅兵,他说:“部队阅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没有搞了,不能说阅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们对部队作风培养都有教育意义。现在有的部队懒懒散散不像个样,我想适当的时间要搞一次阅兵。阅兵对军队在人民的观瞻中有好处,经过阅兵式、分列式,把军队摆一摆给大家看,给人民看,这样更加强了军民关系,也使军民关系更好些,对加强军队训练有作用。”最后,邓小平作出决定: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节约一点,总参具体抓。然后邓小平在张震3月6日来信的首页上方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从邓小平住处出来以后,张震在当天召开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上就传达了邓小平关于举行实兵演习的指示、批示。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执行,把这次演习搞好。1981年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代号为“802”的大规模实兵演习方案正式确定了下来。
成立领导小组
3月12日,张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参演有关军兵种负责人,以及三总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传达了邓小平3月10日的重要指示。杨得志宣布演习的代号为“802”。1981年3月18日,北京军区召开演习准备工作会议。为了加强对演习的组织领导,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领导小组,杨得志任组长,副组长是张震和秦基伟。下设集训办公室,北京军区主管训练的副司令员马卫华任主任。集训办公室下设秘书组、教材编写组、接待保障组、电影组等,导演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参谋长周衣冰负责。
确定演习框架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和中央军委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为依据,以反侵略战争为背景,立足现有装备并考虑可能的发展,基本设想为:敌国为达到其政治、军事和领土扩张的目的,“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中国发起全面进攻,首先以核武器和远程航空兵对中国防御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击,然后坦克、装甲车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突入中国“中国工农红军”防御阵地,企图夺取中国战略要地。中国“红军”发现“蓝军”大规模入侵的征候后,快速组织动员,进入紧急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战役展开,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基于这种设想,演习设置了模拟“蓝军”坦克师进攻,空降、反空降实兵对抗,步兵师坚固阵地防御,集团军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战役反突击等四个课题。在演习的筹划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力求使演习情况设置复杂、合理,使部队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
场地确定与修建
由于华北大演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场地的要求近乎苛刻。演习场地一般看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是否符合战役战术要求,能不能较好地体现作战指导原则。但这次大演习的最大特点是有大批高级干部检阅参观,还要尽量多的组织当地人员观看。所以不仅要选演习场地,还要选几个参观点。参观点要求进出方便,容量大,视野宽,不需要转场即能观看演习全过程,既不影响演习动作,又要绝对保证安全。因此,演习地点最终选择在北京西北200多公里的张家口野狐岭一带。张家口是北京西北方向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野狐岭位于张北县(今张家口市万全区)与万全县交界处,自古是通往坝上蒙古高原的一条重要军事驿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外,马卫华、周衣冰和总参军训部领导带着演习部队、各军兵种首长亲自勘察演习场地与参观点。经过反复观察比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定下4个视野开阔的演习场和参观点,以及整个演习框架。
演习在4个场地展开。4个演习场地的4座参观台,分别由4个野战军负责派部队施工,此外还修通了上山的公路,整修了安排有关人员住宿的招待所。在准备的四五个月中,军区和演习部队开辟坦克通路1813公里,参观道路250公里,停车场35个,累计139万多土石方。炮兵阵地尽量选在荒山和岭地,坦克行进路线尽量重叠,占地面积一再压缩,空降兵部队的场地由开始的4000多亩减少到150亩。为了避免大面积的毁坏庄稼、树木和农田设施,大演习选在秋后。演习后各部队还拿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出动几万个劳动力,修复被毁的农田设施和道路。累计支援地方劳动达45万人日。
后勤与安全保障
为了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军区后勤部派出1个后勤分部,抽调3200余人,组建了兵站、野战仓库、医院和修理分队、野战管线分队。按实战要求展开结合演习课题,进行各项后勤工作的演练。此外还调用了281列军用列车,汽车行驶2800万公里,运输2万多吨各类后勤物资和足量的主副食品,以保证1300多个伙食单位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军区党委提出硬性要求,颁布了31项255条预防各类事故的安全规定,确保参观首长、演习部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军区把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都尽量考虑了进去,如飞机几分几秒到,炮几分几秒开火,往哪打,都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试验;显示的炸药未放完怎么办;步兵、坦克接近时怎么处置等。对实弹实爆可能发生的意外也都有预案:为防备飞机的炸弹没投下,特设了预备投弹点;炮弹和飞机不能从参观点上空走,只能走一侧,坦克也只能走参观点的两侧;演习前,对火炮、坦克安装了安全限制装置,火炮插上子限制射向,不能转过来朝向主席台,即使个别失误,炮弹也跑不出安全射界;发射药包逐发称量,检验合格一律封存,射击时启封;炮弹由团统一批次批号。轻武器也有安全限制的具体措施。显示情况的炸药包也规定必须放置在参观点300米至1000米之外。显示炸点的1200多个点火站,4100多名显示人员均需经过严格训练,定人定位定任务,坚决按时起爆。此外,各部队分别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措施。连以上单位都成立了安全组,每个班、车、炮、坦克、机械和炸药点火站都指定了安全员。演习区域200多个村庄,都派出了安全哨兵。演习戒严区还派出1300多名警戒哨封闭现场,形成庞大的安全网。还安排130多台车和1000多名官兵,负责转移危险区的1万多名群众。
编写教材与材料
在准备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主要领导率领军区机关、部队,多次勘察地形、修改方案、指导演练,并且在总部和有关军兵种的协助下,编写了《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准备与实施》等15本理论教材以及方面军防御战役的想定材料和参考资料。
训练与预演
5月20日,经邓小平批准,总参谋部正式发出了举办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的通知,对集训指导思想、参加人员、学习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战役集训通知下达后,北京军区迅速收拢部队,从正常训练转入演习、阅兵训练,从营房生活转入野外驻训,参演部队正式进入了“战争状态”。官兵停止休假返回部队,跨战区调动的部队控制了私人通信,指战员们写信告知亲属,部队将执行任务不要再向营房发信。接着,参演地面部队以铁路运输和摩托化行军的方式分批进发,同时空军飞行部队也相继出动,连同装备、物资一起运往张家口市。6月底,参演的10万大军陆续到齐,开始演练。演习训练正值夏季,参演部队住民房,睡帐篷,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累计行程30多公里,期间共翻越400多条深沟高坎。同样承担了参演任务的空军,也组织部队开展了高强度的训练。空军司令部近3万指战员参加演习训练,共飞行2万余架次,15800多个小时。空军司令员张廷发、政委高厚良多次到训练一线检查指导。8月中旬,在张震等人的安排下,部队进行了预演,有1500名军师干部前来观看。
召开“802”会议
1981年8月27日,“802”会议正式开始。三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主要领导共247人参加。“802”会议上明确了战役集训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8月27日至9月3日,在北京学习方面军防御战役的理论材料,并安排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马卫华讲授《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的准备与实施》、时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讲授《方面军防御战役空军的运用》、时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曲竞济讲授《方面军防御战役政治工作》、时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衣瑞伦讲授《方面军防御战役后勤保障》。
第二阶段,从9月4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的想定作业。作业前,由时任总参军训部副部长石侠介绍红、蓝两军的立案企图。预先不准备原案。具体做法是:由大军区参加集训的同志各组成一个指挥班子,都来扮演方面军的司令员和政委,根据军委确定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和“801会议”明确的任务提出自己的方案。各指挥班子之间,互相切磋。
第三阶段,从9月12日至21日,参训人员到张家口地区参观北京军区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即华北大演习)的组织实施。9月14日,华北大演习正式开始,参演部队达11.4万余人,观看人数达3.2万余人。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观看了演习、检阅了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第四阶段,从9月22日至25日,进行华北大演习的总结提高。会议期间,有关人员结合华北大演习进行了探讨,对战争初期防御战役的问题取得一些共识:要着眼战略全局,正确判断敌情,做好多种准备;要做好侵略者投入强大的兵力,以正面突破、两翼配合,两翼突击、钳形合围,一翼迂回、侧后突击等几种方式对人民解放军进行入侵的准备;要坚持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构成大纵深防御体系。在战区内,要统筹布局防御阵地、防空工程、作战力量、指挥机构、各种保障等,形成有机整体,构成总体防御;要把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要组织统一的战役后方,搞好坚守防御作战的后勤保障;要坚守防御作战,必须立足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等。9月25日,“802”会议结束。
演习经过
1981年9月14日至18日,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举行战略性战役演习,代号“802”。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的军、师、团、营,空军航空兵大队和空降团,连同保障部队共11.4万余人,包含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空军航空兵、空降兵等军兵种,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火炮1541门,飞机285架,汽车10606辆。演习的消耗约占当年军费的1/16。演习分为4个科目,依次为:模拟“蓝军”集群坦克进攻;空降与反空降;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实兵演习结束后,9月19日,举行了阅兵式、分列式。
实兵演习
1981年9月14日,华北大演习在张北地区拉开了帷幕。当天上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以及各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都前往张北地区参观演习并检阅演习部队。同时观看演习的还有全军师以上和北京军区团以上军官,当地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共3.2万余人。当天,77岁的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特意穿上绿军装来到演习现场。演习由秦基伟担任总指挥,他坐在邓小平的右侧后方,随时准备回答军委主席可能的提问。
9月14日9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唰!唰!唰!”腾空而起,演习正式开始。最先上演的是航空火力突击。“红军”阵地遭到“蓝军”的空中突袭和地面进攻,“蓝军”8架歼击机编队发出巨大的轰鸣通过参观台上空,随后由电子干扰机引导的轰炸机群投下了一簇簇重磅炸弹,演习区内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强击机群尾随跟进,向地面发起一波又一波俯冲,喷泻出团团火焰。然后各种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隆隆作响进行发射,精确无误击中目标,炸得石块沙土腾空而起、地面颤动。遭到“蓝军”突袭,“红军”炮兵群立即实施强大火力突击,随后,地面烟尘滚滚,千百台坦克与装甲车按进攻队形迅猛展开,“红军”以优势兵力实施战役反突击。在战斗的胶着时刻,“红军”轰炸机群对“蓝军”实施了轰炸,空降兵在“蓝军”后方要地实施了伞降,正面阵地“中国工农红军”步兵与坦克协同,顺利突破“蓝军”防御,向纵深发起攻击,抢占制高点,控制战场枢纽。“蓝军”部队在歼击机和火炮支援下实施反冲击,并施放化学毒剂和火箭布雷。“红军”以第一梯队抢占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并向敌侧翼迂回包抄,火焰喷射器发出的火龙翻腾着直扑敌人的火力点。关键时刻,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在化学兵施放的烟障掩护下,对敌纵深发起猛烈攻击。“红军”各部队全线出击,山谷里杀声四起。
演习共进行5天,9月14日—16日前3个课题“模拟’蓝军’集群坦克进攻””空降与反空降“”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依次上演, 9月17日休息一天,第4个课题“战略预备队反突击”在9月18日进行。9月18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张家口市西山八角台观看了第4课题演习的全过程。演习中,“蓝军”和“中国工农红军”展开激烈的空战,重磅炸弹正确命中目标。地面上也是万炮齐发,雷霆万钧,对空中的“敌对”目标展开反击。这个课题的最后是实施模拟核打击。随着远处一声轰鸣,光芒四射,一颗“原子弹”爆炸了,蘑菇云腾空而起,预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初期的胜利。
表格资料来源
阅兵仪式
1981年9月19日,演习全部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是继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周年大阅兵后22年来的首次阅兵。阅兵主席台的背景是一面巨大的八一军旗,受阅部队除了参演的陆军和空军,还新增了海军的方队。10余万三军将士排列成整齐划一、阵容严整的53个方队,准备接受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检阅。
上午9时许,受阅部队总指挥秦基伟向邓小平敬礼,报告:“军委主席,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在军乐声中,身着军装的邓小平登上“红旗”牌敞篷阅兵车,秦基伟的指挥车紧随其后,缓缓驶向三军方队。战士们昂首挺胸,向自己的统帅行庄严的注目礼,车上的邓小平举手还礼。
随后是隆重的分列式。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护卫着鲜红的“八一”军旗,作为受阅部队的先导,首先通过检阅台。陆军、空军军校和海军某训练团学员组成的“士官生”方队紧随其后,接着是身穿水兵服的海军方队、步兵方队、空降兵方队、摩托方队、炮兵方队、地空导弹方队、反坦克导弹方队、工程兵方队、坦克方队等,依次通过检阅台。最后,由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组成的6个飞行梯队通过检阅台上空,并进行了特技飞行表演。
阅兵后,邓小平在临时搭建的检阅台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演习的部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表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军政素质是有战斗力的。我们完全相信,有这样一支好的军队,又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定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同时,在讲话中,邓小平第一次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作了完整的表述,即“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意义与影响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诸军兵种实兵实弹演习,检验了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特点,探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问题,其意义和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增强了战胜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勇气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规模宏大,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运用了先进的指挥手段和一批新式武器装备,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演习不仅教育和鼓舞了全国人民,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对霸权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威慑。
提高了高中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按现代战争的样式设计,参加演习的既有陆军的各个兵种,也有空军的航空兵空降兵;既有一线坚守部队,也有战略预备队;既有一般技术的武器装备,也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既有真枪实弹的硬杀伤,也有通信电子的软对抗,呈现出立体多维的现代战争特点。在演习中,高中级干部在指挥、协同、防御、进攻等训练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现代战争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强化了打现代战争的意识,也为部队的作战训练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加快了军队精兵合成的步伐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在兵力编成上按照邓小平组建集团军的设想来实施,并设计和演练了集团军反突击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演习,是对改革编制体制、组建集团军的一次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1985 年中国军队编制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裁军百万的同时,陆军野战军全部改建为集团军,使军队向精兵、合成、高效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
阅兵式、分列式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阅兵式、分列式训练,对于部队作风纪律的养成,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由于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阅兵式、分列式被当做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予以废止。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后,阅兵式、分列式作为一项制度得到恢复。部队、院校每逢开训、开学、重大节日活动等,都要组织阅兵式、分列式,促进了部队正规化建设。特别是198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组织了盛大的阅兵式、分列式。
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演习部队在进行紧张训练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也为部队排忧解难,支持部队搞好演习。尤其是军地双方创造性地率先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这一新的形式和做法,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并在中国全国、全军进行了推广。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在全国得到普及,对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演习评价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评: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这对全军的建设、战备和训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演习达到了预期目的,是成功的。
《解放军报》评:1981年9月18日,距九一八事变整整半个世纪,华北大演习的最后一个课目在此上演。在经历了前三天的蓝军坦克师进攻、空降反空降、红军坚固阵地防御之后,我军对突入防御地带之敌进行战役反突击。只见空中歼击机强击机战略轰炸机劈空而来,地面炮声隆隆、烟尘滚滚,坦克装甲车组成的铁甲洪流迅猛开进,古战场再现金戈闪耀、铁马嘶鸣。行家注意到,这次演习与我军以往擅长的攻防大不相同,以坚固阵地防御应对大规模立体进攻之敌成为最突出的看点。这是对战争初期防御战役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的验证。
中国香港《中报》评:前此时才看到中国发射一箭三星升太空的报道,日前此间电视又转播了中国在华北地区举行了现代化军事演习的部分实况纪录片,充分证明中共当局有决心有信念,关未来期间继续整军经武加强国防力量。在“武力就是真理”的准则下,也只有强大的国防,中国才能安心从事于本身的各种建设,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共虽将国防现代化列为四化之末,绝非忽视一环。相反的,更应重视现时国际上的恶劣环境,今后更应加重这方面的工作。
国际舆论评:这“是一支精良的军队”“是一次精彩的演习,是人民解放军最盛大的一次力量显示”“表明了中国对北方邻国的战争警惕”。
美国联合通讯社路透社、法新社评:“从电视上能够看到的镜头分析,这支军队在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它的技术手段,完成了接近于现代样式的合成化,它表明了邓小平把这支军队推向现代化的雄心。”
相关作品
表格资料来源
表格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2023-12-06
珍宝岛事件.国史网.2023-12-06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初步调整考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3-12-06
军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特刊丨历史转折开新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11-21
钢铁长城 (1981).豆瓣电影.2023-11-21
目录
概述
演习背景
国际背景
历史经验
国内背景
邓小平强调军队训练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确立
演习准备
演习方案
方案策划
方案确立
成立领导小组
确定演习框架
场地确定与修建
后勤与安全保障
编写教材与材料
训练与预演
召开“802”会议
演习经过
实兵演习
阅兵仪式
意义与影响
增强了战胜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了高中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
加快了军队精兵合成的步伐
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
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演习评价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