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是
娜塔丽·萨洛特的于1963年所创作的新小说,1964 年《金果》获国际文学奖。
作者: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 )1902 年7 月18 日生于
俄罗斯伊万诺沃州沃兹涅先斯克,幼年父母离异,父亲迁往
巴黎,母亲留在俄国,小小的娜塔丽频频往返于
法国与俄国与离异双亲为伴。母亲再婚后,她随父亲定居巴黎,从此失去母爱。
萨洛特自幼博览群书,尤爱文学。特别欣赏陀思妥也夫斯基、
马塞尔·普鲁斯特、
弗兰兹·卡夫卡等人之作。她曾在
巴黎大学攻读
英语,1921 年获英文
学士,后赴
英国、
德国转攻其他学科,返国后又读法律。婚后一段时间内与丈夫一起从事律师工作。早在1932 年,她就写下了第一部小说集,包括18 篇短文,并借生物学词汇题名《趋性》,此作发表后并未引起舆论注意,据萨洛特自己的回忆,当时,她仅收到三封信和一篇评论。炮虽未打响,她却毅然决然放弃了律师职业,一头扎入文学创作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联邦国防军占领
巴黎,萨洛特因犹太血统被迫潜居乡间,但笔耕不辍。
她的《无名氏肖像》(由让- 保尔·萨特亲自作序)发表于1948 年,舆论反应仅为几行字的评论。但在世人的冷漠、文人的歧视中,萨洛特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并于1953 年发表了第三部小说《马尔特洛》,作品在构思和技巧上与前两部一脉相承,但得到了令人鼓舞的介绍,并被视作新小说的发轫之作。1956 年,她将自己在1947 至1955 年间写的论文汇集成册,以《怀疑的时代》为题发表,这些论文被公认为新小说的理论纲领。其后,她坚持自己的理论方法,创作了一部又一部有别于传统的新小说。1959 年有《行星仪》,1963 年有《金果》。
《金果》于1964 年获国际文学奖。尽管该奖只颁发了几届就告废止,但得主均为当时世界文坛的巨匠,在萨洛特前后折桂的有博尔赫斯、
索尔·贝娄,还有我们将认识的《
马龙之死》的作者贝凯特。《金果》之后,萨洛特的小说作品尚有《生死之间》(1968)、《您听见吗?》(1972)、《傻瓜们说》(1976)等。在这些小说中,作者仍追求形式的革新。1980 年的随笔《语言的用途》对语言作深入研究,寻求以流动的语言文字描绘一个飘忽不定的感性世界。1983 年的回忆录《
童年》在叙述方法上又作了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