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斯·阿尔文
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1908年5月30日-1995年4月2日),瑞典电气工程师、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因其在磁流体力学(MHD)领域的工作而获得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描述了现在被称为阿尔文波的MHD波的类别。阿尔文在等离子体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包括描述极光行为的理论、范艾伦辐射带、磁风暴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磁层和银河系等等。他的研究在空间科学、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聚变、高超声速飞行、火箭推进和空间飞行器再入制动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995年逝世,终年87岁。
人物经历
阿尔文1908年出生于瑞典的北雪平,1926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就读,1934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为“高频电磁波的研究”。而后阿尔文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研究所(后来更名为曼·西格巴恩物理研究所)教授物理学。
1940年起担任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教授,1945年获得了非任命职位的电子学主席,1963年头衔更改为等离子体物理学主席。
1967年,阿尔文移居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学执教。
1991年退休,退休时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电机工程学教授和皇家工学院的等离子体物理教授。退休后来往于加利福尼亚州和瑞典之间。
阿尔文性格幽默,兴趣广泛,参加过包括国际裁军运动在内的众多社会活动。他还在科学史、东方哲学、宗教方面有一定研究,并且通晓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还会讲一些西班牙语和汉语。为纪念他,第177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阿尔文”。
主要成就
阿尔文在30~40年代,为建立宇宙物理学的重要领域──电磁流体力学作出了贡献。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发现磁流体中的阿尔文波。
1942年阿尔文在太阳黑子的理论研究中发现,处在磁场中的导电流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磁力线像振动的弦那样运动,出现一种磁流体波。这种波后来被称为阿尔文波。但当时人们并不理会他的这个发现,因为按照传统的电磁理论,在导电介质中是不可能存在电磁波的。
过了7年,即一直到1949年,阿尔文波才首先在液态金属中被观察到,1959年又在等离子体中得到证实,终于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发现在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反应中都有重要应用。此外,他还提出过处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导向中心”近似法,这方法可较简捷地求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从1943年起,阿尔文系统地发表了关于太阳系的天体演化方面的论文,对于宇宙磁场的起源、太阳系的质量分布与结构、地球与月亮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彗星的性质与起源、小行星带的演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过与大爆炸起源说不同的宇宙早期演化学说。
他提出了以电流为主要对象的宇宙电动力学研究方法(通常实验室电动力学以场为主要对象),在等离子体理论研究中有效地把天体现象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结合起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于他在磁流体动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文学说是强调电磁作用的一种太阳系起源学说。1942年以来,瑞典学者阿尔文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太阳系起源的论文。1976年,他把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在与阿亨尼斯合著的《太阳系的演化》一书中。阿尔文认为,太阳系内的天体都是由一个高度电离气体云形成的。太阳一形成就有很强的磁场,其周围的高温电离气体云(离太阳0.1光年处)因冷却而还原成中性态,并因太阳的吸引而下落。
当下落的动能超过电离能时,由于碰撞而再度电离,并在离太阳一定距离处停止下落。根据各元素的电离电势,阿尔文算出在离太阳不同距离处先后形成大小不等四个物质云。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都分别由这四个云中的物质凝聚而成。阿尔文认为,规则卫星的形成过程同行星的相似,即在行星的周围也形成几个云,最后凝聚成规则卫星。
阿尔文于1942年最先提出磁耦合机制并用来解释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问题。他还推出行星自转周期存在等周律。1969年又提出了一个“喷流”的新概念。所谓喷流,是指一群运动轨道几乎相同的天体
他指出:来到中心天体周围的等离子体总是先凝聚成尘粒或星子,然后形成喷流,而喷流能俘获与它相遇的所有固体微粒和星子,在喷流中集聚成较大的天体,直至最后形成绕中心体转动的天体(行星卫星彗星)而离开喷流为止。阿尔文在小行星中找到了三个喷流。以后,有些人又发现了更多的喷流。
阿尔文波,又称剪切阿尔文波,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沿磁场方向传播的波,这种波的频率远低于等离子体的回旋频率,是一种线偏振的低频横波。处在磁场中的导电流体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受到局部扰动时,沿着磁感线方向的磁张力提供恢复力,就会激发阿尔文波。
阿尔文波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首先预言的,因此得名。后来隆德奎斯特(Lundquist)使用1特斯拉左右的磁场在中观察到了阿尔文波,列纳尔特(Lehnert)使用液态钠也证实了阿尔文波的存在。
获得荣誉
阿尔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他赢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还为他带来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他获得了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1967年)、富兰克林研究所富兰克林奖章(1971年)、苏联科学院洛蒙诺索夫金质奖章(1971年),并于1980年当选为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地球物理联盟授予他威廉·鲍威奖章(1988年),以表彰他在彗星太阳系等离子体方面的工作。他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欧洲物理学会的会员,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会员(196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科学院、普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贡献者、国际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的会员。阿尔文是少数几位同时成为美国和苏联科学院外籍会员的科学家之一。欧洲物理学会每年颁发的汉斯·阿尔文奖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1778阿尔文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科学的贡献。
主要作品
除了发表大量科学论文外,阿尔文还著有:《宇宙电动力学》(Cosmical Electrodynamics,1950);《论太阳系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1954);《宇宙电动力学基本原理》(Cosmical Electrodynamics,Fundamental Principles,和C.G.Falfhammer合著,1963,有中译本);《世界-反世界》(Worlds-Antiworlds,1966)等。
个人生活
阿尔文和他的妻子柯尔斯顿(Kirsten)生育了1个儿子4个女儿,儿子成为医生,一个女儿成为作家,一个女儿成为律师。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获得荣誉
主要作品
个人生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