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的综合性建筑
北京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简称:副中心站枢纽)是一座具备交通出行与城市生活功能的综合性建筑,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于2025年投入使用。
副中心站枢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标志性工程。一体化实施范围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京唐京雄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地铁平谷线和M101线车站、接驳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等6部分。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区地下共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城市生活层、候车大厅层和城际铁路站台层。该工程集成2条城际铁路、5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地上部分集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公寓、文化艺术展览、商业、休闲等业态于一体。副中心站枢纽建成后能有效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2019年11月30日,副中心站枢纽开工建设。2023年6月25日,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核心西区率先完成结构封顶。2024年2月2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01标段站房核心区站台层主体结构顺利完工。截至2024年3月底,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施工接近完成,结构完成至87%。
历史沿革
2019年11月30日,副中心站枢纽开工建设。该工程预计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2023年6月7日,副中心站枢纽01标段站房核心区正式进入主体结构地下三层站台层施工阶段。同年6月25日,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核心西区率先完成结构封顶,开始转入设备安装、二次结构、装修工程和“京帆”屋盖建设施工,其它区域按计划全面进入施工建设的攻坚阶段
截至2023年7月5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完成全部工程土方量85%,完成结构施工65%。截至2023年7月7日,自开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其中建安投资约124.4亿元),占项目可研批复投资估算318.18亿元的43.62%。2023年12月,副中心站枢纽04标段05B区已进入基坑主体结构B1层,同步启动杨坨一街西综合管廊土方开挖及支护施工。
2024年2月2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01标段站房核心区站台层主体结构顺利完工,标志着主站房核心区站台层施工全面完成。截至2024年3月底,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施工接近完成,结构完成至87%,最具标志性的“京帆”屋盖已有2片亮相。
地理位置
副中心站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北起京哈铁路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地处北京副中心政务、商务、文旅三大板块交汇的核心地段,与行政办公区相距约1公里,枢纽往南5公里是北京环球度假区
建筑结构
副中心站枢纽项目用地61公顷,工程东西长2.1公里,南北最大宽度650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为地下三层结构,分别为进站层、候车层和站台层。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呈现出“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副中心站枢纽的负一层设计为城市层,是整个交通枢纽的核心,周边的商业建筑通过一百五十多个出入口与城市层相连。
地上建筑
副中心站枢纽地上城市综合体涵盖了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耦合,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核心。
站房核心区
副中心站枢纽站房核心区建筑面积约37.9万平方米,采用京帆造型屋盖,设7片主帆,相当于枢纽的窗户。屋盖表面覆盖类似水立方ETFE膜结构,通过设置穿孔遮阳板,平衡冷热负荷,合理化控制室内光热环境。经测算,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每年可节约照明用电约48.6万度。
进站层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地下1层功能是地下枢纽与地上城市的过渡层,旅客可在此进行安检。该层设计了一条城市大通廊,配建了商业,并且与枢纽外的下沉广场结合,打造城市会客厅。
候车层
副中心站枢纽地下2层为站厅层及地铁6号线换乘车站,出租车、网约车泊客区与地上开发部分的规划车位等也位于该层。
站台层
地下3层是站台层,为8台14线,规模与北京站北京朝阳站相当。
施工工艺
副中心站枢纽的施工采用了同类工程罕见的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在完成桩基、地连墙、桩柱一体化施工后,先进行地下一层顶板施工,随后逐层向下开挖,挖出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
工程特色
“京帆”屋盖
“京帆”是副中心站枢纽地上主体的顶部结构设计,该结构形似扬起的船帆。副中心站枢纽是距离千年古运河最近的交通枢纽。采用“京帆”方案旨在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形成片片展开、连绵灵动的“京帆”形象,致敬历史上大运河“千帆竞连、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除了创意新颖外,“京帆”屋盖还含科技感。其采用了“一构双层”的结构体系,上层是由张拉膜面层、钢结构及遮阳金属板组成的帆面,下层是ETFE气枕膜组成的屋面。这样既节能又可保证采光,让阳光直接从屋顶直射到站台层,兼具隔热性与保温性。
多个“首次”
副中心站枢纽在安全方面率先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大型地下交通枢纽消防解决方案;在中国第一个实现站城人防一体、资源共享的人防工程体系;在中国首次提出超大型复合地下空间洪涝兼顾的防控标准体系;在中国率先提出大型综合枢纽突发大客流疏解应急预案等。
功能价值
副中心站枢纽地下三层集成了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轨道交通、航站楼、出租车、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功能。除了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副中心站枢纽还着重协调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将形成以TOD理念建设的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业态的“站城融合”城市综合体。
主要影响
交通便利
副中心站枢纽地下三层集成5条地铁(6号线、平谷线、M101线、M104支线、S6线)、2条城际铁路(京唐城际、城际联络线)、1条骨干铁路(京哈铁路)和1条市郊铁路(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和1座运河码头。从这里出发,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唐山市,1小时直达河北省雄安新区、天津,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副中心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功能疏解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成后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核心枢纽、桥头堡,也成为满足多种消费场景、产品服务品类丰富的城市级活力商业中心,有效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工程组织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建筑结构
地上建筑
站房核心区
进站层
候车层
站台层
施工工艺
工程特色
“京帆”屋盖
多个“首次”
功能价值
主要影响
交通便利
功能疏解
工程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