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勤宝(1908-1966),男,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国著名的土木
水利工程专家,被誉为《土力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他在原北洋大学(今
天津大学)完成学业后,前往美国
康奈尔大学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他曾任职于
岭南大学、
中山大学,并参与了
茅以升主持的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与建造工作。1938年起,丘勤宝在
云南大学担任教授、土木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并在
四川大学、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不幸逝世。
丘勤宝出生于1908年的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他的教育背景始于原北洋大学,随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在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担任教职,并在30年代初期参与了钱塘江大桥的建设,负责技术监督工作。
1937年春夏季,随着
熊庆来教授被邀请成为
云南大学校长,一批杰出学者如费孝通、
陈省身、华罗庚、
何鲁等人纷纷加入该校,丘勤宝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此期间,他还接受了张冲的邀请,对弥勒太平水库及其相关设施进行了勘察和规划设计,并在1947年出版了《云南水利问题》一书。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包括《海岸国防工程》《战时铁路》以及《云南水利问题》,这些作品分别刊登在《工学季刊》和《云南建设》杂志上。
新中国的成立后,丘勤宝在成都工学院岩土力学教研室担任二级教授。他在1953年编写了
中原地区首部《实用土壤力学》高等教材,并在1955年与屈智炯合作撰写了《土壤力学地基及基础》。他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软基上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地基极限强度的确定》,该论文发表在1963年的《
水利学报》上。在他的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1957年,丘勤宝因政治原因被错误地划分为“
右派”。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然而,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最终在这一年去世,享年58岁。
丘勤宝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他是《土力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先驱之一,对中国土木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得到了验证。他的著作和论文为
中原地区土木工程领域的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