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惟清,生于1093年,逝于1175年,乃
高丽中期的杰出大臣与文学家。他字直哉,祖籍东州,现今的韩国
江原特别自治道铁原郡。崔惟清的一生跨越了高丽王朝的肃、睿、仁、毅、明宗五个朝代,期间他官至宰相,权倾朝野。不仅如此,他还曾代表高丽出使
南宋和
金朝,展现了他的卓越外交才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历史名人的五世孙,便是高丽末期的名将
崔莹,延续了家族的荣耀与辉煌。
崔惟清,身为辅佐高丽太祖开国功臣崔俊邕的六代后裔,其家族背景显赫,世代传承着荣耀与智慧。他的父亲崔奭,是一位状元及第的才子,更在高丽宣宗时期担任门下侍郎
平章事,即宰相之职,为朝廷贡献良多。崔惟清,作为崔奭晚年与安氏所育之子,虽在七岁时便失去了父亲的
庇护,但他十岁时便因父亲的显赫地位而得以入仕,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最初担任将仕郎、军器主簿同正。
崔惟清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在天庆二年(1112年),他年纪轻轻便考取了
进士,但他并未急于追求仕途的飞黄腾达,而是选择继续深造,因为他坚信“儒者当学古入官,不学其犹面墙”,即儒者应先学习古代经典,再步入仕途,否则便如同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在
天庆六年(1116年),崔惟清开始了他正式的仕途之旅,他先后担任沉经院判官、内侍,并进入翰林院,成为朝廷中的一颗新星。随着职位的升迁,他逐渐展现出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为
高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高丽仁宗即位后,政治斗争风起云涌,
李资谦趁机专权,他以韩安仁(韩皦如)、文公美等大臣图谋拥戴带方公王俌为借口,对反对派进行了整肃。在这场政治风波中,韩安仁的表弟郑克永,作为崔惟清的姐夫,不幸受到牵连,被贬斥官职。由于与郑克永的亲属关系,崔惟清也因此失去了官职,暂时退出了政坛。
然而,时局总是变幻莫测。在李资谦倒台后,崔惟清再次被召入朝廷,继续他的仕途生涯。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右正言、知制诰、
侍御史等,成为朝廷中的中坚力量。
壬子年(1132年),崔惟清受命出使
南宋,这一任务不仅体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彰显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在出使期间,他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国后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这也标志着他仕途生涯的又一次高峰。
崔惟清的仕途并非
丰田坦途一片。壬戌年(1142年),他因直言上疏触怒了仁宗,被降职为殿中少监。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完全弃他于不顾,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随后被朝廷起复为中书舍人,并逐步升至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等要职。
在
王晛执政时期,崔惟清的仕途再度迎来高峰。他历任
枢密院副使、翰林学士承旨等核心职务,成为朝廷中的重臣。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挑战也随之而来。在天德二年(1150年)他升任宰相后,因坚决反对任命宦官郑諴为閤门祗候,触动了宫廷内部的敏感神经,最终遭到弹劾。
这场风波使崔惟清被贬为南京留守使,远离了朝廷的中心。此后,他辗转于忠州、
广州市等地担任牧使,在地方上默默耕耘,长达十年之久。这段经历虽然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却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正丰四年(1159年),崔惟清被朝廷召还,重新担任了尚书右仆射等要职,显示出他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然而,就在正丰六年(1161年),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致仕。这一选择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追求的坚持。尽管在大定十年(1170年)爆发的武臣政变中,许多文臣遭受了屠杀,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但崔惟清因其德高望重而幸免于难。高丽明宗在危机之后,再次召他入朝,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带来稳定。然而,由于朝中的反对声浪强烈,崔惟清最终选择了再次致仕,远离了权力的漩涡。
大定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175年1月19日),崔惟清离世,享年八十二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起伏与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以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为高丽王朝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离世后,高丽朝廷赐予了他“淑文”的谥号,这一崇高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赞誉。
《
高丽史》记载他自幼至老手不释卷,经史子集无不精通,并酷爱佛教经典。
儿子:崔证(李氏所生,登第,官至
礼部尚书)、崔诩、
崔諲、崔谠、崔诜、崔让(郑氏所生,除了早卒的崔諲外皆登第,其中崔谠、崔诜皆官至宰相),另有两子出家为僧
崔惟清著有《李翰林集注》《柳文事实》《南都集》等作品。但如今都已亡佚,只有《
东文选》辑录其诗文七十四篇及《补闲集》录其训子诗“家传清白无余物,只有经书万卷存。恣汝分将勤读阅,立身行道使君尊”传世。